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盘式高良姜种植机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刘泽华 邓干然 +3 位作者 何冯光 李国杰 崔振德 黄亮舞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3期15-21,共7页
针对目前高良姜种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存在劳动强度大、种植质量较差等问题,提出了高良姜宽窄双行垄作种植农艺模式并设计了一种转盘式高良姜种植机。该农艺模式通过合理设置垄宽和行距,有效避免了机械碾压及根系腐烂现象,提高了田间管... 针对目前高良姜种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存在劳动强度大、种植质量较差等问题,提出了高良姜宽窄双行垄作种植农艺模式并设计了一种转盘式高良姜种植机。该农艺模式通过合理设置垄宽和行距,有效避免了机械碾压及根系腐烂现象,提高了田间管理效率,满足了高良姜机械化生产要求。转盘式高良姜种植机主要由姜种放置架、三点悬挂、排种系统、机架、地轮系统、覆土装置、座椅和护垄装置等组成。该种植机通过转盘式排种系统实现了开沟、均匀排种和精确种植,同时引入护垄装置有效防止了塌垄现象。覆土装置配备弹簧压力,使覆土与镇压工序同步完成。多级传动比传动系统实现了对不同种植株距的调节,地轮系统提供动力源,与传动系统协调配合,确保了种植过程中的均匀排种与精准种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株距为36.77 cm,垄内行距保持70.11 cm,覆土深度为5.26 cm,株距、垄内行距和覆土深度均符合高良姜生产要求范围内,姜种种植合格率高达97.43%,表明种植机设计合理和运行顺畅,符合高良姜种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垄作式 机械化 转盘式 种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姜复方提取物结合淀粉涂膜对‘户太八号’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孙思胜 韩露 +3 位作者 吴娟 杨凤飞 杨期富 李唐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8,共7页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良姜复方提取物结合4%可溶性淀粉涂膜处理‘户太八号’葡萄,探讨‘户太八号’葡萄采后对其保鲜效果的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葡萄相比,良姜复方提取物联合淀粉涂膜能较好的抑制采后‘户太...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良姜复方提取物结合4%可溶性淀粉涂膜处理‘户太八号’葡萄,探讨‘户太八号’葡萄采后对其保鲜效果的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葡萄相比,良姜复方提取物联合淀粉涂膜能较好的抑制采后‘户太八号’葡萄脱粒率(56 d时,CK、处理组分别为14.61%、5.06%~8.66%)、腐烂率(56 d时,CK、处理组分别为36.27%、8.80%~15.06%)和多酚氧化酶活性(56 d时,CK、处理组分别为46.10、24.80~37.60 U·min^(-1)·g^(-1))的升高,抑制‘户太八号’葡萄果实Vc含量(56 d时,CK、处理组分别为103.00、116~154 mg·kg^(-1))和果梗叶绿素含量(56 d时,CK、处理组分别为0.03、0.04~0.05 mg·g^(-1))的下降速度,维持果实的硬度和感官品质,进而延长了采后‘户太八号’葡萄的14~28天的保鲜期。其中,良姜复方提取物结合淀粉涂膜处理组Ⅲ(质量比为高良姜∶丁香∶甘草=9∶9∶4.5)的保鲜效果较佳,较好的保持了采后‘户太八号’葡萄果实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八号’葡萄 良姜复方提取物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铅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燕燕 夏道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 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铅(Pb)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高良姜总黄酮和Pb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设置对照组、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模型组和高良姜总黄酮... 目的 探讨高良姜总黄酮对铅(Pb)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高良姜总黄酮和Pb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设置对照组、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模型组和高良姜总黄酮组,除对照组和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外各组均给予200μmol/L Pb诱导细胞损伤,同时高良姜总黄酮对照组和高良姜总黄酮组给予100μg/mL高良姜总黄酮干预24 h。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联合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法观察Pb诱导及高良姜总黄酮干预对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指标ROS、MDA、GSH水平和GSH-Px、CAT、SOD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olt法检测细胞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良姜总黄酮(12.5~200μg/mL)对HK-2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总黄酮可减少Pb诱导HK-2细胞的凋亡(P<0.05),减轻细胞皱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上调细胞内SOD、CAT、GSH-Px活性及GSH水平(P<0.05),降低细胞内MDA、ROS水平(P<0.05),上调Keap1/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caspase-3蛋白表达(P<0.05)。结论 高良姜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Pb诱导HK-2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总黄酮 铅中毒 HK-2细胞 氧化应激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李庄琦 薛千蓉 +5 位作者 练秀霞 文欢 邝杨君 张俊清 李海龙 王舒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1-648,共8页
目的:建立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针对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分别为:薄层板为硅胶G薄层板和高效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3)、(5∶1);高良姜素、广藿香... 目的:建立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针对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分别为:薄层板为硅胶G薄层板和高效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3)、(5∶1);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检测方法为:色谱柱为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B)、检测波长:310 nm、梯度洗脱。结果:对于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中高良姜素、广藿香酮2种指标性成分,薄层鉴别主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2种指标性成分的浓度在10.00~1000.00μg/mL、10.00~64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系数分别为R^(2)=0.9990、R^(2)=0.9999;精密度RSD分别为0.63%、0.56%,稳定性RSD分别为1.82%、0.24%,重复性RSD分别为1.30%、0.8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9%、100.87%(RSD为别为0.93%、0.4%,n=9);该2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应分别不低于233.71μg/mL、61.48μg/mL。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高良姜-广藿香配伍溶液的质量控制,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广藿香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敲除策略”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鑫 郑吴殷晓 +6 位作者 詹健婷 杨敬宇 马浩然 干国平 尤朋涛 叶晓川 刘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 目的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炎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和IL-1β水平。结果总黄酮组分、不含二苯基庚烷的阴性组分、不含5-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DHPA)的阴性组分以及高良姜素(给药浓度8μg·mL^(-1)作用24 h),均能够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胃炎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总黄酮组分浓度为16μg·mL^(-1)时可显著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胃炎细胞IL-6、TNF-α、IL-8和IL-1β的释放。结论总黄酮组分是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主要活性组分,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高良姜抗幽门螺杆菌胃炎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幽门螺杆菌胃炎 敲除 活性组分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药植物高良姜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促生潜力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淑彬 黄娟 +4 位作者 周仁超 李泽恩 徐诗如 阮婷 庞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04-3213,共10页
以道地产地高良姜为材料,对该药用植物内生细菌种群组成、组织分布及其促生潜力进行了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高良姜根、根茎、茎和叶4个组织共计分离得到细菌136株,分属于16个16S r DNA基因型、12个细菌属、15个细菌种,其中,芽孢杆... 以道地产地高良姜为材料,对该药用植物内生细菌种群组成、组织分布及其促生潜力进行了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高良姜根、根茎、茎和叶4个组织共计分离得到细菌136株,分属于16个16S r DNA基因型、12个细菌属、15个细菌种,其中,芽孢杆菌、甲基杆菌分别为其最、次优势种群。各种群分离比随组织不同而异;采用Hha I消化的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免培养方法,从高良姜4个组织共计检测到36个不同的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T-RFs)。种群对应分析表明其免培养内生细菌群体主要包括芽孢杆菌、甲基杆菌等高抗性细菌,海洋螺菌、红杆菌、交替假单胞菌等海洋细菌及热带根瘤菌、沼泽考克氏菌等热带相关细菌,说明高良姜内生细菌群体与其宿主植物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其总T-RFs数目、优势T-RFs及其对应细菌种群明显不同;在所分离的细菌菌株中,36.36%、51.52%、54.55%和27.27%的菌株分别显示了胞外几丁质酶、β-葡聚糖酶,生长素及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产生能力。其中,泛菌L-2、芽孢杆菌S-16所测4个指标均为阳性,热带根瘤菌菌株R-1和R-3显示了较高的ACC脱氨酶及生长素产生能力,这些菌株是促生菌剂的良好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高良姜 内生细菌 分离培养 T-RFLP 植物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高良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红瑞 陈玲 +1 位作者 冯毅凡 张志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8-260,共3页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高良姜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黄酮纯度和得率,作为纯化效果的评价。并对各种可能影响黄酮粗提物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较佳的纯化工艺参数,经纯化后的高良姜黄酮的含量可达到9...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高良姜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纯化后黄酮纯度和得率,作为纯化效果的评价。并对各种可能影响黄酮粗提物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较佳的纯化工艺参数,经纯化后的高良姜黄酮的含量可达到90.32%,得率为4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则睿 阴耕云 +2 位作者 芦燕玲 李亮星 施红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247-12249,共3页
[目的]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高良姜中分离鉴定了7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α-萜品烯基乙酸酯、香榧醇、异长叶烯和喇叭烯等,相... [目的]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高良姜中分离鉴定了7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α-萜品烯基乙酸酯、香榧醇、异长叶烯和喇叭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38.54%、6.55%、7.74%、3.64%和3.93%。[结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供的高良姜挥发物信息比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加热法提供的信息更丰富,结合这3种方法可以建立更完善的高良姜挥发性成分GC-MS表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高良姜片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彭芍丹 黄晓兵 +3 位作者 静玮 周伟 李积华 林丽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究高良姜片干燥前后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确定最佳保质干燥方式。方法:采用色差仪、紫外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6种干燥方法对高良姜片色泽、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高良姜素含量、挥发... 目的:探究高良姜片干燥前后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确定最佳保质干燥方式。方法:采用色差仪、紫外分光光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6种干燥方法对高良姜片色泽、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高良姜素含量、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冷冻干燥对总酚、总黄酮和高良姜素的综合保留最大,分别为总酚(20.95±0.13)mg/g、总黄酮(12.19±0.01)mg/g、高良姜素(11.45±0.03)mg/g,其次为真空加热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太阳晒干、自然风干;自然风干和太阳干燥后的挥发性物质峰面积更低,其他4种干燥方式峰面积统计值差别较小;微波干燥后色泽最深,红绿值a*为13.92,热风干燥次之,冷冻干燥颜色最浅。结论:不考虑成本生产高端产品时可选用冷冻干燥;考虑环保节能时选用太阳能干燥;一般工业生产建议选用传统热风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干燥方法 总酚 总黄酮 高良姜素 色泽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与大高良姜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蓓蓓 牛付阁 段玉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120,共4页
比较研究高良姜和大高良姜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2,2-二苯基-1-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对高良姜和大高良姜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同VC和BHT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在质量浓度... 比较研究高良姜和大高良姜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2,2-二苯基-1-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对高良姜和大高良姜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同VC和BHT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在质量浓度(0.05~0.5mg/mL)范围内,高良姜和大高良姜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O2.的清除率分别为94.0%和94.4%、82.1%和80.7%、16.6%和16.7%,其抗氧化活性微弱于VC和BHT。结果表明,大高良姜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高良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大高良姜 总黄酮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黄赛金 尹爱武 +1 位作者 罗紫英 周慧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12-115,共4页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以平板法涂布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以平板法涂布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以花生油在实验期间的过氧化值与酸值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高良姜挥发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抗花生油氧化作用。高良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0、25.0、150、180 m L/L,对上述四种菌的抑菌圈值径分别为:(13.02±0.75)、(11.93±0.71)、(11.26±0.54)、(9.83±0.32)mm。在35 d的实验期内,添加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POV)和酸值(AV)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0-14 d实验期内添加0.10%、0.20%、0.30%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低于BHT组,但从第21 d起添加高良姜挥发油的花生油各组过氧化值和酸值极显著高于BHT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油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及生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卜宪章 张敏 +2 位作者 马林 肖桂武 古练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1-45,共5页
中药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主要有效成分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7-二苯基-5-醇-3-庚酮、1-苯基-7-(3'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经化学还原... 中药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主要有效成分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7-二苯基-5-醇-3-庚酮、1-苯基-7-(3'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经化学还原和乙酰化修饰后得到新的系列二芳基庚烷衍生物1,7-二苯基-5-乙酰氧基-3-庚酮.1-苯基-3-庚酮.1-苯基-7(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基-5-乙酰氧基-3-庚酮、1.7二苯基-3,5-庚二醇、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3,5-庚二醇、1.7-二苯基-3.5-二乙酰氧基庚烷、1-苯基-7-(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基-3,5-二乙酰氧基庚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二芳基庚烷 心血管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总黄酮对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万年 江涛 +4 位作者 唐春萍 冯毅凡 楚博 陈艳芬 李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63-186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肠运动的影响。方法番泻叶水煎剂灌胃加四肢束缚应激建立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稀便级数和局部肠组织中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变化;采... 目的通过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肠运动的影响。方法番泻叶水煎剂灌胃加四肢束缚应激建立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稀便级数和局部肠组织中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变化;采用碳末法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正常大鼠小肠推进运动和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运动机能亢进的影响。结果高良姜总黄酮可有效降低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稀便级数(P<0.01),且能降低其肠组织中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P<0.01);能有效抑制正常大鼠的肠运动及新斯的明所致的小肠推进机能亢进。结论高良姜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脾胃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组织中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进而显著抑制肠运动,并能抑制正常和药物所致的小肠运动功能亢进,从而改善失调的胃肠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总黄酮 肠易激综合征 生长抑素 血管活性肠肽 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7
14
作者 郑义 王卫东 +2 位作者 李勇 朱园园 郭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了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高良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了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高良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3∶1(mL/g)、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实测值为11.81%。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高良姜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和螯合铁离子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9±0.01)、(0.05±0.003)g/L和(2.75±0.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多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侯红瑞 黄吉东 +2 位作者 陈玲 黄嫣然 王春晓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1-595,共5页
建立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方法。高良姜黄酮经HPD-600树脂吸附洗脱纯化后,采用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制备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6%(v/v)乙酸水溶液(58∶42,v/v)... 建立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方法。高良姜黄酮经HPD-600树脂吸附洗脱纯化后,采用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制备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6%(v/v)乙酸水溶液(58∶42,v/v),柱温为常温,流速为7.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700μL,上样质量浓度为10.0 g/L。分离的单体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确证为高良姜素和山柰素,HPLC外标法定量,纯度分别为99.5%和99.7%。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高效、低毒,可用于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分离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色谱 高良姜素 山柰素 高良姜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二苯基庚烷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赖伟勇 李海龙 谭银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30-2034,1935,共6页
高良姜是一种常用中药,含有丰富的二苯基庚烷类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针对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为高良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良姜 二芳基庚烷类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地上部分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晗 徐良雄 +1 位作者 吴萍 魏孝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了解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从高良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高良姜素(1)、高良姜素-3-甲醚(2)、乔松素(3)、二氢高良姜醇(4)和山奈酚(5)。
关键词 高良姜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测定高良姜中水分含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萍 王海霞 +2 位作者 周文婷 贾灿潮 姬生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103,共5页
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构建高良姜中水分含量NIRS分析模型,可应用于高良姜中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用减压干燥法测定106批样品中水分的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二阶导数法、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 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构建高良姜中水分含量NIRS分析模型,可应用于高良姜中水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用减压干燥法测定106批样品中水分的含量,采集并用多元散射校正法、二阶导数法、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高良姜药材中水分含量的定量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内部交叉验证和23批验证集样品的外部预测验证,并对模型进行了重复性考察。结果:所建立的高良姜药材中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864,校正均方差为0.134,预测均方差为0.145,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311,交叉检验和外部检验RPD均大于3。结论:该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高良姜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水分含量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及其混淆品rDNA ITS序列的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8
19
作者 庞启华 严萍 赵树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8,共6页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农家品种的高良姜及其3种混淆品(山姜、华山姜和大高良姜)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种...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农家品种的高良姜及其3种混淆品(山姜、华山姜和大高良姜)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种内序列同源性达100%,测序结果中发现杂合位点,且广西样品杂合位点的两个碱基所占的比例与其它地方样品的不同.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经测序、比对、排序得到的812 bp序列中有61个变异位点,60个是信息位点,同源性达96.32%,其中ITS1和ITS2区中的11个位点在高良姜及其混淆品中差别明显,可以鉴别高良姜及其混淆品.同时发现,基于DNA序列的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混淆品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 序列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亚硝胺合成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赛意 刘寿春 +4 位作者 陈建平 苏伟明 谌素华 刘海 秦小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20-127,共8页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高良姜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得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优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对包合物的...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制备高良姜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得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优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等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高良姜油及其包合物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紫外线诱导红细胞溶血的影响以及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其阻断亚硝胺合成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高良姜油-HP-β-CD包合物优于超声法,高良姜油能被有效包合,且对其化学成分几乎无影响;高良姜油及其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较高的还原能力,对DNA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并且可有效抑制亚硝胺的合成;包合后高良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亚硝胺合成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抑制亚硝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