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1
作者 任金政 李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共15页
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基础。本文从经济效益、公共效应与善治效能视角,构建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实施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的现实基础、突出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一是... 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制度性基础。本文从经济效益、公共效应与善治效能视角,构建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实施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的现实基础、突出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效,帮扶项目资产规模巨大,具有较强的公共效应和经济效益;二是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存在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不高、资产损失或灭失等现实问题;三是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需要采用全链条、全要素、多主体的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管理中的风险与收益适配、公共与效率兼顾、博弈与协同平衡,从而达成帮扶项目资产的长效管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产业帮扶 帮扶项目资产 长效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角下龙头企业助力扶贫攻坚模式研究——以甘肃临夏州为例
2
作者 陈丹丹 陈渊明 马进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54-257,263,共5页
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从产业扶贫角度研究甘肃省临夏州的扶贫攻坚模式,得出以产业振兴来助力甘肃省临夏州扶贫目标,分以下3步构建“农户、企业与行业协会”新模式的结论:甘肃临夏州首先解决企业资金融资难与农户资金的合理配置,进行企业... 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从产业扶贫角度研究甘肃省临夏州的扶贫攻坚模式,得出以产业振兴来助力甘肃省临夏州扶贫目标,分以下3步构建“农户、企业与行业协会”新模式的结论:甘肃临夏州首先解决企业资金融资难与农户资金的合理配置,进行企业与农户捆绑生存;其次通过对“贷款入股+企业经营+分红收入”合作模式使贫困户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最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力与网店、合作社合作,发挥特色产业助力作用,发展“农户+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新模式促进临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企业 产业扶贫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高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
3
作者 喻亮 戴璇 孙唯一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66-68,共3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此,长期以来乡村与城市间社会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的局面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动下有望打破,城乡一体化发展将逐步实现。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离不开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决定了乡村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此,长期以来乡村与城市间社会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的局面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动下有望打破,城乡一体化发展将逐步实现。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离不开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能得到有效推进。立足江西高校助力产业扶贫,阐述了江西高校助力发展乡村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江西高校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高校 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实践现状及建议--以广西钦州市湴山村为例
4
作者 邓万超 刘冬梅 +3 位作者 周致光 李彬彬 韦孜娜 林贝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80-83,共4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该文聚焦于广西钦州市湴山村乡村振兴实践,深入剖析其如何紧密结合当地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稳步前行。该文通过总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该文聚焦于广西钦州市湴山村乡村振兴实践,深入剖析其如何紧密结合当地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稳步前行。该文通过总结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细致分析现存的不足之处与短板,提出强化人才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和加强教育培训等对策建议,期望能为钦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打造出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湴山样本”,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产业发展 对策 湴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脱贫地区特色小镇何以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基于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海林 何经纬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8,M0006,共14页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贫攻坚结束后并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其长期依赖外部扶持,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未能真正融入乡土社会,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践经验表明,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前脱贫地区特色小镇面临的“只能帮扶贫,难以助振兴”的发展困境。其中,赋能型增长主要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制度、经济、服务、人才方面进行赋能,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奠定基础;嵌入式发展则为特色小镇参与主体、产业协同、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等融入乡村社会建立起沟通桥梁,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提供了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特色小镇 赋能型增长 嵌入式发展 产业兴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脱贫县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曾艳 廖成浩 +1 位作者 周宝亮 郝柯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探究脱贫县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以江西省25个脱贫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泰尔指数模型测度两者的耦... 探究脱贫县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以江西省25个脱贫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评价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泰尔指数模型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江西省脱贫县农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年均值为0.738,赣南地区高于赣中和赣北地区;(2)2011—2020年,江西省脱贫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数总体水平较低,年均值为0.414,赣北地区最高,其次为赣中,赣南最低;(3)2011—2020年,脱贫县农业产业化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指数由期初的0.321升至期末的0.342,总体处于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4)脱贫县地区内差异对泰尔指数总体贡献最大,县域农业发展协调性较弱。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差异是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脱贫县 农业产业化 农地利用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干部在产业扶贫合作社中“扶亲”了吗——来自世界银行第六期扶贫项目的证据
7
作者 汪三贵 赵焕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199,共13页
内生于农村宗族网络的村干部,在执行公共政策、分配公共资源时会“扶亲”吗?基于世界银行乌蒙山、六盘山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中国3省8县40村1149个样本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村干部的同姓宗亲更可能参加项目,且在排除了农... 内生于农村宗族网络的村干部,在执行公共政策、分配公共资源时会“扶亲”吗?基于世界银行乌蒙山、六盘山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2018年中国3省8县40村1149个样本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村干部的同姓宗亲更可能参加项目,且在排除了农户能力和宗族势力的干扰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民主监督和政府监督水平越高的村庄,村干部对其宗亲合作社参与的影响越强,这排除了精英俘获或偏袒行为,支持了村干部的动员效应假说,即村干部通过宗族网络动员影响了村民的项目参与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动员效应主要由村民委员会主任驱动。概言之,农村宗族网络在当下乡村治理进程中可以发挥良性作用,而民主监督和政府监督都能够促进这种效应,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在利用宗族关系开展动员工作方面具有优势。应该全面认识宗族文化和宗族网络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宗族文化和宗族网络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合作社 产业扶贫 精英俘获 村干部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陈思 易智敏 肖斐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2期3-10,共8页
扶贫小额信贷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伟大新征程的重要金融支农举措。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大致经历了初始摸索期(1981—1992年)、试点运行期(1993—1996年)、拓展发展期(199... 扶贫小额信贷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伟大新征程的重要金融支农举措。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大致经历了初始摸索期(1981—1992年)、试点运行期(1993—1996年)、拓展发展期(1996—2005年)、探索优化期(2005—2016年)、推广调整期(2017年以来)5个阶段,目前中国扶贫小额信贷在支农运行中日趋成熟、规范及运行有序,但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要求,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实践中存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与坏账、供给与农户需求衔接不紧密、服务体系与技术支持建设不足等问题。促进中国扶贫小额信贷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需进一步:创新产融结合机制,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有效规避扶贫小额信贷目标偏移;加强科技支撑与培训,创新风险管理手段,降低扶贫小额信贷管理风险;健全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供给,精准匹配农户需求,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小额信贷 支农助农 产融结合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减贫经验的理论解释——以四川省盐源县苹果产业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月 霍学喜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3,共12页
乡村减贫与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视角,梳理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苹果产业扶贫的逻辑,聚焦短期“扶贫”、中期“扶志”、长期“扶智”的盐源苹果产业扶贫理念与模式,探索农村减贫中“有为... 乡村减贫与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视角,梳理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苹果产业扶贫的逻辑,聚焦短期“扶贫”、中期“扶志”、长期“扶智”的盐源苹果产业扶贫理念与模式,探索农村减贫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制度创新。研究发现,内嵌于村庄特色资源禀赋情境的苹果产业形成长效机制,成为支撑农户收入增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后脱贫”时代,需要注重营造“有效市场”环境,发展比较优势凸显的苹果产业,完善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机制,支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长效型产业发展格局。凝练得出贫困治理的不同阶段中“市场失灵—政府补位—有为政府(不越位)—有效市场”的中国减贫经验,即脱贫攻坚期“有为政府”主导绝对贫困的消除,后脱贫时代“有效市场”引导相对贫困消减,是中国式产业减贫经验的理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产业扶贫 扶志 扶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行动—反馈”框架下Z县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路径——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麦迪娜·吐逊江 杨瑶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2,共10页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然而,该问题在目前阶段仍然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基于解答疑问和应对挑战的内在逻辑驱动,文章首先梳理了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宏观政策背... 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然而,该问题在目前阶段仍然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基于解答疑问和应对挑战的内在逻辑驱动,文章首先梳理了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宏观政策背景,揭示了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目标—过程—反馈”的分析框架下,从地方政策目标接续、产业发展行动变革、成果反馈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对山西省Z县的案例资料展开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呈现基层实践中的衔接路径和基层治理样态,尝试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目标—行动—反馈 产业发展 衔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武夷山茶旅游特色产业及特色小镇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福全 赵彦云 《农业展望》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发展特色乡镇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城乡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已有多个贫困县、贫困市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发展特色小镇后改善了经济窘境。茶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特色小镇具有重要... 发展特色乡镇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城乡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已有多个贫困县、贫困市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在发展特色小镇后改善了经济窘境。茶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特色小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本研究以福建武夷山市茶叶发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探究茶旅游文化相关历史及其对武夷山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相关企业发展对武夷山特色经济进行分析,并对现存的人口问题、产业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剖析。最后,提出应加强茶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强化文化宣传及信息化建设等增强城市曝光度的方式,通过与现代主流文化相结合,推动未来武夷山市整体经济的改善、特色产业的相关建设与城市企业、扶持居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乡村经济 茶产业 旅游业 特色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车间潜力挖掘及其对接乡村产业振兴的途径
12
作者 赵天 刘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33-239,共7页
脱贫攻坚期间建设的扶贫车间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贫困地区最佳的产业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对支撑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基于对湖北省某贫困市现场调查的扶贫车间运营现状、扶贫车间负责人和乡村群体访谈信息,回溯了该市调查扶... 脱贫攻坚期间建设的扶贫车间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贫困地区最佳的产业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力对支撑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基于对湖北省某贫困市现场调查的扶贫车间运营现状、扶贫车间负责人和乡村群体访谈信息,回溯了该市调查扶贫车间建设模式和实际成效,分析了扶贫车间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要求,提出贫困地区扶贫车间后续发展对策及其与乡村产业振兴对接的5种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车间 转型升级 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湘西地区产业振兴的机遇·挑战与路径——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炬炬 皮向红 +1 位作者 陈丽桦 刘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54-259,共6页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大结合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此背景下,科学分析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代表的湘西地区在脱贫攻坚...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大结合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此背景下,科学分析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代表的湘西地区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效的形势下,产业振兴存在着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振兴主力军不足,财政应保尽保压力大,消费拉动潜力不足,产业发展支撑基础薄弱等挑战和制约因素。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三高四新”战略和国内消费升级,为产业振兴带来极为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湘西地区产业振兴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促进产销精准对接等六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产业振兴 湘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精准扶贫时代山西省Y县经济林农户生产风险防控探究
14
作者 韩琨 李华华 杨燕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我国步入了后精准扶贫时代,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通过对山西省Y县主要种植杏树、发展杏果产业的5个乡镇、7个村落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该县...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我国步入了后精准扶贫时代,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通过对山西省Y县主要种植杏树、发展杏果产业的5个乡镇、7个村落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该县杏果产业发展现状,探究杏果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约束,发现气象灾害风险、政府外源性激励不足、市场风险调控不全面、道德风险防控不佳是杏果扶贫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政府应提高预警能力,创新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外源性激励政策服务保障,均衡服务范围;推动基层民主治理,弱化“精英俘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精准扶贫 杏果扶贫产业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脱贫地区畜禽特色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基于对畜牧兽医专技人员的调查
15
作者 鲁云峰 马永仁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目的】探索新疆脱贫地区畜禽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畜牧兽医专技人员的视角,对新疆脱贫地区畜禽特色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进行研讨。【结果】研究发现,新疆脱贫地区畜牧兽医专技人员老龄化... 【目的】探索新疆脱贫地区畜禽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畜牧兽医专技人员的视角,对新疆脱贫地区畜禽特色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进行研讨。【结果】研究发现,新疆脱贫地区畜牧兽医专技人员老龄化较为严重;畜牧产业脱贫项目后续运营状况不佳,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圈舍利用不足;基层合作社正规运营的少,且带动能力有限;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饲草短缺、技术落后、经营不善等问题制约了畜禽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应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强畜牧兽医专业队伍建设;保证产业脱贫项目运营,解决畜牧产业制约性难题;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保证养殖收益和圈舍充分利用;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清理空壳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中介联结作用;优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形成畜牧产业联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畜牧产业 可持续发展 畜牧兽医专技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处镇焦家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肖 李晓华 +4 位作者 赵泽娇 薛志学 史玲玲 岳思涵 杨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该文以化处镇焦家村为调研对象,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丰硕的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探索焦家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焦家村目前存在产业发... 该文以化处镇焦家村为调研对象,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丰硕的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探索焦家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焦家村目前存在产业发现支撑力度不足、区位优势未充分发挥、缺乏特色旅游业等问题,并就亟需解决问题提出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特色旅游业等建议,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焦家村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性扶贫资产管理的现实挑战与解决路径
17
作者 殷浩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经营性扶贫资产是稳定脱贫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经营主体拖欠分红或未退还入股本金的问题有所显现,经营性扶贫资产的司法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基于对司法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经营性扶贫资... 经营性扶贫资产是稳定脱贫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经营主体拖欠分红或未退还入股本金的问题有所显现,经营性扶贫资产的司法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基于对司法裁判文书的分析,发现经营性扶贫资产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和司法风险。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还是促进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都需要确保经营性扶贫资产稳定发展并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必须健全经营主体运营和监管机制,妥善处置经营风险,还要着力提高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利用案例指导制度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产 脱贫攻坚 司法诉讼 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产有效融合的特色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万樟集团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羽锋 熊汉滮 王晴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54-159,共6页
我国企业在推进行业扶贫、扶贫开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根据我国企业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方式的经验与规则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发现两者之间需要相互适应,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相应的对策,使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有... 我国企业在推进行业扶贫、扶贫开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根据我国企业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方式的经验与规则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发现两者之间需要相互适应,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相应的对策,使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有机地融合起来。研究这种新型的发展方式,有助于实现以产业脱贫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湖南万樟公司对于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并对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导向功能,研究立足于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构建一套企业带动脱贫户增收、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并对企业对精准扶贫、防止返贫、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效果进行归纳。这对于推进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背景 农业三产融合 湖南万樟集团 精准扶贫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技支撑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产业扶贫的经验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严瑾 陈巍 +1 位作者 丁艳锋 陈利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1-188,共8页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校以其科技和人才优势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有效模式。从南京农业大学定点扶贫贵州省麻江县产业扶贫的实践中,凝练出帮助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转型增值、新型业态融...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高校以其科技和人才优势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有效模式。从南京农业大学定点扶贫贵州省麻江县产业扶贫的实践中,凝练出帮助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转型增值、新型业态融合发展,多元参与和牵引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在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新时期,高校产业帮扶需要建立监测体系,发现并矫正产业布局及发展偏差;构建帮扶联盟,形成并发挥高校产业帮扶的协同优势;培植人才资源,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 高校 定点扶贫 产业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刚 廖和平 +2 位作者 洪惠坤 朱琳 蔡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43-252,共10页
农业产业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提高农户家庭的生计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科学揭示农业产业扶贫效率及其机制作用,进一步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产业扶贫指明方向,该文以西南山区典型贫困县-万州区为例,运用... 农业产业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提高农户家庭的生计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科学揭示农业产业扶贫效率及其机制作用,进一步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产业扶贫指明方向,该文以西南山区典型贫困县-万州区为例,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 2013 年、2015 年和 2018 年研究区 41 个乡镇的产业扶贫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主导影响因素与产业扶贫效率之间的作用机制框架。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南山区县域农业产业扶贫效率的整体上升,其政策干预对促进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具有积极作用,干预时间越长,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越明显,尤其是深度贫困乡镇的产业扶贫效率提升最明显。农业产业扶贫效率呈现明显的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高值聚集区位于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的沿江平坝地带,低值聚集区集中在坡度较陡的高海拔山区。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持续落地,道路密度、特色种植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保险及扶贫信贷资金 5 个政策因素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及人力资源水平 2 个社会因素逐渐取代家庭经济因素,成为西南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产业扶贫效率的主导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与调控、农业产业扶贫效率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农业 贫困化 地理探测器 农业产业扶贫效率 贫困退出县 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