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longing charge carrier lifetime via reinforcing molecular stacking for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1
作者 BAI Ya-hui WANG Ke +5 位作者 WU Xiang-xi HE Dan LI Xiao-jun ZHANG Jian-qi LI Yong-fang ZHAO Fu-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307-4318,共12页
Limited charge carrier lifetime(τ)leads to the short charg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L_(D))and thus impedes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Herein,anthracene(AN)as t... Limited charge carrier lifetime(τ)leads to the short charg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L_(D))and thus impedes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Herein,anthracene(AN)as the additive is introduced into classical donor:acceptor pairs to increase theτ.Introducing AN efficiently enhances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PM 6:BTP-eC 9+blend film to reduce the trap density and increase theτto 1.484μs,achieving the prolonged L_(D).The prolonged L_(D) enables the PM 6:BTP-eC 9+blend film to gain weaker charge carrier recombination,reduced leakage current,and shorter charge carrier extraction time in devices,compared with PM 6:BTP-eC 9 counterparts.Therefore,PM 6:BTP-eC 9+based OSCs achieve higher PCEs of 18.41%±0.16%than PM 6:BTP-eC 9 based ones(17.08%±0.11%).Moreover,the PM 6:L 8-BO+based OSC presents an impressive PCE of 19.14%.It demonstrates that introducing AN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increase theτfor prolonged L_(D),boosting PCEs of O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charge carrier lifetime molecular stacking organic solar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and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layer-by-layer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2
作者 NING Bo-cheng MA Yu-meng +4 位作者 ZHANG Jun ZOU Ying-ping YANG Jun-liang YUAN Yong-bo ZHANG 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338-4365,共28页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extended exciton diffusion lengths has positioned the sequential layer-by-layer(LBL)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fabricat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extended exciton diffusion lengths has positioned the sequential layer-by-layer(LBL)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fabricating high-performance and large-area organic solar cells(OSCs).This method allows for the independent dissolution and deposition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s,enabling precise morphology control.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LBL processing technique,focusing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active layer.The swelling intercalation phase-separation(SIPS)model is introduced as the mainstream theory of morphology evolution,with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We summarize recent strategies for morphology optimization.Additionally,we review the progress in LBL-based large-area device and module fabrication,as well as green processing approaches.Finally,we highlight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paving the way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BL-processed O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layer-by-layer(LBL)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non-fullerene accep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 MXene for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被引量:1
3
作者 CHEN Ke-fan CAI Ping +3 位作者 PENG Hong-liang XUE Xiao-gang WANG Zhong-min SUN Li-x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935-3958,共24页
MXenes are emerging two-dimensional(2D)nanomaterials composed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and/or nitrides and possess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abundant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which enable them with excellent... MXenes are emerging two-dimensional(2D)nanomaterials composed of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and/or nitrides and possess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abundant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which enable them with excellent and tunable properties.MXenes films can be solution-processed in polar solvents and are very suitable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Especially,Ti_(3)C_(2)T_(x) MXene with the clear advantages of facile synthesis,flexible surface controlling,easily tunable work function,high optical transmittance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Therefore,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stream synthesis methods,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Xenes,and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the versatile applications of Ti_(3)C_(2)T_(x) MXene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layers(electrode,interface layer and active layer)of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olar cells and light-emitting diodes.Finally,the current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ture possibilities of MXenes in organic/perovskit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re conclud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organic/perovskite solar cells organic/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ELECTRODE interface layer active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4
作者 王欣 王宇 +3 位作者 穆富茂 闫翎鹏 王振国 杨永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70,共16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柔性及可以卷对卷生产等优势而逐渐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进一步商业化推广的道路上,OSCs也面临着提高光电转换效率(PCE)、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及提高稳定性等诸多挑战.在...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柔性及可以卷对卷生产等优势而逐渐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进一步商业化推广的道路上,OSCs也面临着提高光电转换效率(PCE)、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及提高稳定性等诸多挑战.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碳点(CDs)因具有成本低、结构多样、绿色环保、来源广泛、导电性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OSCs器件中,CDs可以作为电荷传输层和界面修饰层材料使用,通过界面工程改善电池界面处的能级匹配和电荷传输性能,提升OSCs器件的整体性能,为光伏电池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成为推动OSCs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CDs的概念、分类和独特的结构特征,综合评述了其优异的可调光电特性和功能化改性方法,总结了CDs在OSCs界面工程领域的应用,指出了应用于OSCs领域的CDs基界面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碳点 界面工程 电荷传输 光电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潘逸琦 李佳旭 +1 位作者 宋瀚轩 杨子浩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4-1529,共6页
三元活性层中,第三组分的设计应根据其发挥的作用来优化材料,使三元策略的优势被充分利用。综述了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机制,阐述了第三组分对调节活性层形貌、光电转换过程和提升器件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三元有机太阳... 三元活性层中,第三组分的设计应根据其发挥的作用来优化材料,使三元策略的优势被充分利用。综述了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机制,阐述了第三组分对调节活性层形貌、光电转换过程和提升器件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探究三元界面的光电转换机理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希望为今后发展高性能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电荷转移 活性层形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空间领域的应用探索
6
作者 张建齐 田晨阳 魏志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05-2614,共10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低成本、轻质柔性及可印刷制备特性,被视为空间领域新型光伏器件的潜在选择,其小面积单结器件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突破19%,比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硅基及Ⅲ-Ⅴ族电池,且可折叠特性可节省运输空间,但大面积组件化面临...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低成本、轻质柔性及可印刷制备特性,被视为空间领域新型光伏器件的潜在选择,其小面积单结器件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突破19%,比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硅基及Ⅲ-Ⅴ族电池,且可折叠特性可节省运输空间,但大面积组件化面临能量转换效率损失、结构设计与长期工作稳定性等瓶颈。基于此,聚焦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空间应用中的核心问题,系统分析溶液印刷技术在大面积制备中的工艺优化路径,总结面积放大导致的能量转换效率损失因素。同时,回顾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模拟超高真空、极端温差及辐射环境中的稳定性验证。结合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需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叠层设计及器件工艺改进,实现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突破20%,并提高器件长期工作稳定性,为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空间飞行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柔性电子 空间应用 大面积器件 涂布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低维碳材料制备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勇 刘敏 +1 位作者 阙建磊 黄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3-436,共14页
煤炭作为储量丰富的碳资源在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效率低等问题。煤及其衍生物富含丰富的稠环芳烃,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低维(零维、一维和二维)碳材料,这有利于推动新能源的... 煤炭作为储量丰富的碳资源在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效率低等问题。煤及其衍生物富含丰富的稠环芳烃,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低维(零维、一维和二维)碳材料,这有利于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笔者首先阐述了我国能源与环境现状,以及煤炭资源在“双碳”时代清洁利用的迫切需求;重点介绍了煤基低维碳材料(碳量子点、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片等)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改性策略以及新能源应用和市场前景;阐述了各种煤基低维碳材料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创新性以及适用条件;深入探讨了这些低维碳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各组分中的各种应用,并详细总结了其作为OSC电极、添加剂以及电荷传输层的应用优势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在提高OSC能量转化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稳定性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比了低维碳材料与其他低维材料在OSC中的应用优势和性能指标。最后,分析并总结了煤基低维碳材料在制备和新能源应用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重点研发方向。随着高值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规模化生产,煤基低维碳材料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利用 低维碳材料 可再生能源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勇 赵渊 黄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24-3540,共17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创新的材料设计和优化的器件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单结OSC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界面工程是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修饰OSC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性质和提高电荷...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创新的材料设计和优化的器件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单结OSC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界面工程是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修饰OSC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性质和提高电荷传输效率来实现,已成为推动器件性能提升的重要部分。理解界面层的内在工作机制以及与器件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相关的物理化学过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了阴极界面工程在开发高性能OSC中的多方面应用和研究进展,着重于界面材料、界面处理技术和后处理工艺。首先,总结了阴极界面层(CIL)的特定功能及其相应的设计原则。然后,从单结OSC的CIL分类出发讨论了界面工程对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提升的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阴极界面传输材料的开发设计工作。最后,针对界面工程大面积、高性能和低成本器件制备应用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阴极界面层 界面工程 界面性质 能量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小分子受体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新学 周雪 +2 位作者 郑春英 马继平 谷传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3,共5页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是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一种,其因优异的形貌稳定性和机械拉伸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富勒烯受体及其衍生物的缺点限制了光伏性能的进一步提高。n型聚合物电子受体因其具有能级可调、吸收系数高、电...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是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一种,其因优异的形貌稳定性和机械拉伸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富勒烯受体及其衍生物的缺点限制了光伏性能的进一步提高。n型聚合物电子受体因其具有能级可调、吸收系数高、电学和光电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得到发展。得益于n型聚小分子受体材料(PSMAs)的快速发展,all-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s)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主要总结了PSMAs的发展、all-PSCs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OSCs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小分子受体材料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IDICR系列分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
10
作者 陈舒文 昝凤娇 +6 位作者 王镛涵 刘国魁 韦瑶瑶 李云志 周广丽 冷霞 夏其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9,共5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受体材料的研究是当今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其中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平面性以及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在近年来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IDICR系列分子为一种新型的非富勒烯受体,通过改变它的分子结构可以达到...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受体材料的研究是当今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其中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平面性以及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在近年来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IDICR系列分子为一种新型的非富勒烯受体,通过改变它的分子结构可以达到使其具有更高效能的目的,本文构建IDICR、IDIC1和eh-IDTBR分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计算了三种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发现取代基改变会引起附近原子间键长发生变化,最低激发态的能量值以及激发态主要发生的跃迁类型也发生了改变,并且随着溶剂的极性增大,分子的最高吸收峰会发生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激发态 非富勒烯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氧化锌电子传输层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叶天弘 任昕瑜 +7 位作者 侯达 孙旭飞 陈迪春 陶龙晨 郑灵灵 李保君 孔丁峰 云大钦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2-5159,共8页
有机光伏器件(organic photovoltaics,OPVs)相比较于晶硅电池,具有彩色轻柔、半透明和低成本大面积制造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氧化锌(ZnO)由于在电子输运、环境友好和低温溶液加工等方面的优势而成为OPVs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 有机光伏器件(organic photovoltaics,OPVs)相比较于晶硅电池,具有彩色轻柔、半透明和低成本大面积制造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氧化锌(ZnO)由于在电子输运、环境友好和低温溶液加工等方面的优势而成为OPVs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的关键材料之一。但是,ZnO纳米颗粒通常有大量的表面缺陷而影响其载流子传输性,其电学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混合溶液法利用不同浓度硼酸与氧化锌溶液直接混合涂覆成膜,调节与优化两者混合比例,研究硼掺杂ZnO作为ETL(B-ZnO)对OPVs光电性能的影响。当掺杂比例为8%时,B-ZnO基OPVs在一个标准太阳光下的最高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8.76%,相比于ZnO基器件(8.10%)提升了8.2%。这归因于硼酸的掺杂使ZnO ETL获得了更好的表面形貌和更优的电学性质,减少了界面缺陷态密度和增加了器件的内建电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OPVs性能。该研究为便捷的ZnO元素掺杂在高效OPVs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ETL修饰 硼酸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修饰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作为膜厚不敏感型阴极界面材料用于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
12
作者 王毅锴 蒋晓林 +7 位作者 宋浩鸣 魏楠 王逸凡 徐新军 李翠红 路皓 刘亚辉 薄志山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开发膜厚不敏感型阴极界面材料是当前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低成本的氰基修饰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PDINBrCN作为阴极界面层材料,PDINBrCN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和调节电极功函数的能力... 开发膜厚不敏感型阴极界面材料是当前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低成本的氰基修饰的苝二酰亚胺衍生物PDINBrCN作为阴极界面层材料,PDINBrCN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和调节电极功函数的能力,当用作D18:L8-BO器件中的阴极界面层时,PDINBrCN在10 nm的膜厚度下实现了18.83%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即使当膜厚度增加到50 nm时,器件仍然保持17.90%的PCE。因此,PDINBrCN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阴极界面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界面层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膜厚不敏感性 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包覆氧化锌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有机光伏电池空气和紫外稳定性的增强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海涛 王宇 +6 位作者 杨建胜 张小科 王忠强 王华 杨永珍 魏昌庭 闫翎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5-1155,共11页
活性层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层材料对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和稳定运行。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子传输材料,氧化锌(ZnO)纳米颗粒(NPs)较高的表面缺陷态易在表面吸附水氧,严重影响OSCs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本文... 活性层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层材料对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和稳定运行。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子传输材料,氧化锌(ZnO)纳米颗粒(NPs)较高的表面缺陷态易在表面吸附水氧,严重影响OSCs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既能钝化表面缺陷又能调节能级的聚乙烯亚胺(PEI)包覆ZnO NPs的协同策略,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ZnO@PEI NPs,并将其作为电子传输层(ETL)应用于基于PM6∶BO-4Cl∶PC61BM的OSCs中。结果表明,使用ZnO@PEINPs作为ETL制备的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略有下降,但由于包覆的PEI钝化了ZnO表面缺陷,ZnO@PEI NPs器件展现出更好的空气和紫外稳定性。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构建多功能、高稳定性ETL的有效策略,为实现高稳定OSCs提供了一条适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 氧化锌纳米颗粒 聚乙烯亚胺 空气稳定性 紫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取代近红外双缆共轭高分子材料与低能量损失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若男 梁世洁 +4 位作者 许韵华 张翠芬 唐正 刘柏侨 李韦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5,共8页
近红外型双缆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0%,然而较大的能量损失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工作中,我们合成了两个氯取代的近红外双缆共轭聚合物材料,分别命名为as-DCPIC-Cl和as-DCPIC-2Cl。氯原子的引入使得单组... 近红外型双缆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0%,然而较大的能量损失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工作中,我们合成了两个氯取代的近红外双缆共轭聚合物材料,分别命名为as-DCPIC-Cl和as-DCPIC-2Cl。氯原子的引入使得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损失低至0.57 eV。其中,基于as-DCPIC-Cl的器件实现了10.14%的PCE,为基于非稠环电子受体的双缆共轭聚合物的最高性能。研究表明,氯原子在实现高性能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缆共轭高分子 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 近红外 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邦雪 赵轩 +4 位作者 欧阳新华 陈礼辉 黄六莲 倪永浩 胡会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成本低、可大规模溶液加工、轻量化和柔性等优势,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OSCs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19%。然而,绝大多数OSCs材料主要是采用化石资源衍生物制造,这对OSCs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成本低、可大规模溶液加工、轻量化和柔性等优势,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OSCs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19%。然而,绝大多数OSCs材料主要是采用化石资源衍生物制造,这对OSCs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者已开展了大量关于生物质基光电材料的开发工作,并成功将这些材料用作OSCs的衬底、光敏活性层与载流子传输层。本文首先对OSCs的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木质素、纤维素、叶绿素等生物质基光电材料的制备及其在OSCs中的应用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质基OSCs材料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旨在为后续的相关研发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生物质基衬底 阴极界面材料 阳极界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织物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芳 解宇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6,共13页
近年来,柔性电子技术、可穿戴器件和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便携式能源器件的发展。作为便携式能源器件的供电器件,织物基太阳能电池凭借其重量轻、可弯曲、可折叠、可扭曲等特性,成为了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 近年来,柔性电子技术、可穿戴器件和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便携式能源器件的发展。作为便携式能源器件的供电器件,织物基太阳能电池凭借其重量轻、可弯曲、可折叠、可扭曲等特性,成为了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织物基太阳能电池的最新进展,文章介绍了织物基染料敏化、织物基钙钛矿和织物基有机3种不同类型的织物基太阳能电池,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制备方法和性能,并总结了织物基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和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为织物基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基太阳能电池 柔性电子器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酰亚胺的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广帅 郑春英 +3 位作者 刘兵 王莎莎 马继平 谷传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3,共5页
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由于其可调节的能级和带隙、较高的吸收系数以及优异的电学和光电性能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设计合成高性能的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已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 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由于其可调节的能级和带隙、较高的吸收系数以及优异的电学和光电性能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设计合成高性能的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已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得到极大改善。新型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开发在提高PCE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基于酰亚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受体材料 酰亚胺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雪 王莎莎 +4 位作者 刘兵 吴令霞 郑春英 马继平 谷传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47,共5页
近年来,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SMAs)由于具有高吸收系数、能级和带隙可调、优异的电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设计和合成高性能SMAs已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研究热点。得益于SMAs的快速发展,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在几... 近年来,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SMAs)由于具有高吸收系数、能级和带隙可调、优异的电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设计和合成高性能SMAs已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研究热点。得益于SMAs的快速发展,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在几年内从3%~4%提高到19%。在成功合成小分子受体材料ITIC和Y6基础上,研究人员对分子结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许多性能优异的SMAs。这些SMAs在提高器件效率和太阳能电池性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全小分子OSCs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OSCs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 小分子给体材料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锡电子传输层在正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登婕 李康宁 +5 位作者 胡李纳 闫彤 杨艳坤 郝阳 张晨曦 郝玉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5-45,共11页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由于具有光伏性能优异、材料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等优势,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研究兴趣。在PSCs中,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在提取和传输光生电子方面起着至...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由于具有光伏性能优异、材料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等优势,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研究兴趣。在PSCs中,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在提取和传输光生电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氧化锡(SnO_(2))由于具有高光学透过率、高电子迁移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合理的能级结构和可低温制备等优异性能,成为PSCs器件中理想的ETL。本文围绕SnO_(2) ETL在正置PSC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SnO_(2)的结构与光电特性,并归纳了SnO_(2)的制备方法,随后对有机无机杂化PSCs及全无机PSCs中SnO_(2) ETL的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包括掺杂及界面修饰处理,最后总结全文,对SnO_(2) ETL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有机无机杂化 全无机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掺杂 界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雅雯 李大伟 +1 位作者 高杨 李翠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近年来,基于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单异质结O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突破19%,这进一步推动了有机光伏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光电转换效率的快速提升源于活性层材料的创新开发、器件工程的优化以及... 近年来,基于非富勒烯受体(NFAs)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单异质结O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突破19%,这进一步推动了有机光伏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光电转换效率的快速提升源于活性层材料的创新开发、器件工程的优化以及对器件物理的更深刻理解。然而,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商业化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关于活性层材料和电池器件稳定性的研究仍相对有限。在本综述中,我们对NFA-OSCs不稳定性的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NFAs的光氧化降解、不稳定的共混薄膜形貌以及界面层诱导的NFAs不稳定性。同时,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提高NFA-OSCs稳定性的研究策略。期望本综述能为实现高效、稳定的NFA-OSCs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受体 内部不稳定性 光氧化降解 形貌不稳定性 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