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Yb^(3+):Er^(3+):Tm^(3+) co-doped borosilicate glasses
1
作者 李成仁 徐伟 +4 位作者 董斌 李淑凤 丁建华 程宇琪 殷海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32-437,共6页
Yb^3+:Er^3+:Tm^3+co-doped borosilicate glasses are prepared. Their strong up-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in a range from ultra-violet to near-infrared, which are excited by a 978-nm laser diode, are meas... Yb^3+:Er^3+:Tm^3+co-doped borosilicate glasses are prepared. Their strong up-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in a range from ultra-violet to near-infrared, which are excited by a 978-nm laser diode, are measured, and the mechanisms of energy transfer among Yb^3+ Er^3+ and Tm^3+ ion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unexpected wavelength at 900-nm emission from Yb^3+ Stark splitting levels to pump Tm^3+ ions and there exists an optimum pump pow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m^3+ dopant gives rise to a prominent effect on the intensity of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emissions for the yb^3+:Er^3+:Tm^3+ co-doped borosilicate gla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3+:Er^3+:Tm^3+ co-doped borosilicate glasses up-conversion emission two pump wave- lengths optimum pump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ible to deep ultraviolet range optical absorption of electron irradiated borosilicate glass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铁山 段丙皇 +4 位作者 田丰 彭海波 陈亮 张利民 袁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345-349,共5页
To study the room-temperature stable defects induced by electron irradiation, commercial borosilicate glasses were irradiated by 1.2 MeV electrons and then ultraviolet(UV) optical absorption(OA) spectra were measu... To study the room-temperature stable defects induced by electron irradiation, commercial borosilicate glasses were irradiated by 1.2 MeV electrons and then ultraviolet(UV) optical absorption(OA) spectra were measured. Two characteristic bands were revealed before irradiation, and they were attributed to silicon dangling bond(E'-center) and Fe^3+species,respectively. The existence of Fe3+was confirmed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measurements. After irradiatio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revealed irradiation-induced changes, while the content of E'-center did not change in the deep ultraviolet(DUV) region. The slightly reduced OA spectra at 4.9 eV was supposed to transform Fe3+species to Fe^2+species and this transformation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4.3 eV OA band. By calculating intensity vari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5% and the optical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Fe2+species is calculated to be 2.2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Fe^3+species. Peroxy linkage(POL, ≡Si–O–O–Si≡), which results in a 3.7 eV OA band, is speculated not to be from Si–O bond break but from Si–O–B bond, Si–O–Al bond, or Si–O–Na bond break. The co-presence defect with POL is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2.9-eV OA b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silicate glass electron irradiation DEFECT optical 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energy depos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dium borosilicate glass irradiated by three heavy ions: P, Kr, and Xe
3
作者 Xin Du Tian-Tian Wang +7 位作者 Bing-Huang Duan Xiao-Yang Zhang Feng-Fei Liu Chang-Lin Lan Guang-Fu Wang Liang Chen Hai-Bo Peng Tie-Shan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91-99,共9页
Sodium borosilicate glasses are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vitrification;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irradiation effects in model borosilicate glass is crucial. Effects of electronic energy ... Sodium borosilicate glasses are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vitrification;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irradiation effects in model borosilicate glass is crucial. Effects of electronic energy deposition and nuclear energy deposition induced by the impact of heavy ions on the hardness and Young’s modulus of sodium borosilicate glass were investigated. The work concentrates on sodium borosilicate glasses, henceforth termed NBS1 (60.0% SiO2, 15.0% B2O3, and 25.0% Na2O in mol%). The NBS1 glasses were irradiated by P, Kr, and Xe ions with 0.3 MeV, 4 MeV, and 5 MeV, respectively. The hardness and Young’s modulus of ion-irradiated NBS1 glasses were measured by nanoindentation tes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the hardness, the change in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NBS1 glasses, and the energy de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clear energy deposition, both the hardness and Young’s modulus of NBS1 glasses dropped exponentially and then saturated. Regardless of the ion species, the nuclear energy depositions required for the saturation of hardness and Young’s modulus were apparent at approximately 1.2 × 10^20 keV/cm^3 and 1.8 × 10^20 keV/cm^3, respectively. The dose dependency of the hardness and Young’s modulus of NBS1 glasses wa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by Peuget et al. Moreover, the electronic energy loss is less than 4 keV/nm, and the electronic energy deposition is less than 3.0 × 10^22 keV/cm^3 in this work. Therefore, the evolution of hardness and Young’s modulus could have been primarily induced by nuclear energy de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silicate glass Hardness Young's MODULUS Irradiation Nuclear energy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or-converted remote phosphor prototype of a multiwavelength excitable borosilicate glass fo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4
作者 田华 刘技文 +2 位作者 仇坤 宋俊 王达健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9期579-582,共4页
We report a unique red light-emitting Eu-doped borosilicate glass to convert color for warm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This glass can be excited from 394 nm-peaked near ultraviolet light, 466 nm-peaked blue light, t... We report a unique red light-emitting Eu-doped borosilicate glass to convert color for warm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This glass can be excited from 394 nm-peaked near ultraviolet light, 466 nm-peaked blue light, to 534 nm- peaked green light to emit the desired red light with an excellent transmission in the wavelength range of 400-700 nm which makes this glass suitable for color conversion without a great cost of luminous power loss. In particular, when assembling this glass for commercial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the tes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or rendering index is improved to 84 with a loss of luminous power by 12 percent at average, making this variety of glass promising for inorganic "remote-phosphor" color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LEDs) color rendering index remote phosphor borosil-icate gl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照-腐蚀后硼硅酸盐玻璃的形貌及元素行为
5
作者 牛书通 王相龙 +4 位作者 凌永生 单卿 史潮 贾文宝 张建东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硼硅酸盐玻璃是现有综合性能最好的深地处置高放废物固化材料,其辐照稳定性是影响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泄漏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室温下分别以8 kGy和800 kGy的γ射线辐照三组分硼硅酸盐玻璃(NBS),并对辐照后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的浸出行为... 硼硅酸盐玻璃是现有综合性能最好的深地处置高放废物固化材料,其辐照稳定性是影响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泄漏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室温下分别以8 kGy和800 kGy的γ射线辐照三组分硼硅酸盐玻璃(NBS),并对辐照后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的浸出行为展开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分析元素分布,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溶液元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γ射线在8~800 kGy的吸收剂量范围内会对硼硅酸盐玻璃的浸出行为产生影响。此外,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玻璃腐蚀效应逐渐覆盖了辐照效应。与8 kGy辐照相比,NBS玻璃样品在800 kGy辐照下的元素行为变化更为明显。在高剂量辐照后,腐蚀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更为显著,而腐蚀7 d后NBS玻璃的元素浸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辐照 硼硅酸盐玻璃 表面形貌 元素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液玻璃化过程中相变与结构特征研究
6
作者 黄佳鑫 付尹娇 +4 位作者 连启会 江正迪 罗欣 向婉婷 吴浪 《非金属矿》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探究高放废液掺量对高放废液玻璃化过程的影响,以硼硅酸盐玻璃固化高硫高钠高放废液为基础,研究了模拟高硫高钠高放废液掺量对玻璃化过程中物相转变与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料在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相转变主要是NaNO_(3)的... 为探究高放废液掺量对高放废液玻璃化过程的影响,以硼硅酸盐玻璃固化高硫高钠高放废液为基础,研究了模拟高硫高钠高放废液掺量对玻璃化过程中物相转变与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料在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相转变主要是NaNO_(3)的分解和辉石的结晶与熔化。模拟废液掺量增加,NaNO_(3)分解完全的温度升高,辉石结晶的温度升高,辉石完全熔化的温度降低,无结晶相的均匀熔体形成温度将低。配合料熔化过程的样品结构特征表明,模拟废液掺量越高,配合料开始熔化温度越高,泡沫层温度分布区间越窄。随着模拟废液掺量从12%增至25%,配合料截面最大膨胀率由358%降至2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高放废液 玻璃固化 物相转变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分离对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黄相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罗欣 彭妮 +4 位作者 连启会 向婉婷 江正迪 黄佳鑫 吴浪 《非金属矿》 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抑制高放废液玻璃固化过程中黄相的形成,采用Ba(NO_(3))_(2)将高放废液中的SO_(4)^(2-)以BaSO_(4)沉淀形式分离后,再采用熔融法制备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探究硫分离对玻璃体熔制过程中黄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模拟废液掺量为20%... 为抑制高放废液玻璃固化过程中黄相的形成,采用Ba(NO_(3))_(2)将高放废液中的SO_(4)^(2-)以BaSO_(4)沉淀形式分离后,再采用熔融法制备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探究硫分离对玻璃体熔制过程中黄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模拟废液掺量为20%的样品,硫分离前在800~1 000℃范围内黄相的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多,硫分离后则未观察到黄相。硫分离前的黄相主要成分为Na_(2)SO_(4)、BaSO_(4)、Na_(2)MoO_(4)、BaCrO_(4)和Na_(2)CrO_(4),硫分离后的玻璃表面存在少量BaCrO_(4);硫分离后废物包容量28%时仍未观察到黄相,显著高于硫分离前的废物包容量(<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高放废液 黄相 Ba(NO_(3))_(2) 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硼硅玻璃管软化成型的温度控制方法
8
作者 何胜 秦旭 张科 《建材世界》 2024年第3期76-78,共3页
管制瓶过程中,针对现有中性硼硅玻璃管加热软化成型时温度难以控制、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中性硼硅玻璃管加热软化的温度控制方法。论文从玻璃管的温度实时检测与燃烧、助燃气体流量的自动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建立控制与检测反馈... 管制瓶过程中,针对现有中性硼硅玻璃管加热软化成型时温度难以控制、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中性硼硅玻璃管加热软化的温度控制方法。论文从玻璃管的温度实时检测与燃烧、助燃气体流量的自动控制两个方面入手,建立控制与检测反馈的闭环,实时比对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进而进行气体供应量的调节,保证玻璃管最终的软化温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瓶 中性硼硅玻璃管 软化成型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硅酸盐废物玻璃中硫形态的拉曼光谱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丽君 周慧 +5 位作者 郄东生 李金英 李宝军 徐建华 李扬 姜耀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为提高硫在玻璃中的包容量,需了解硫结合进硼硅酸盐玻璃中的结构,本研究利用拉曼光谱来定性分析硼硅酸盐玻璃中硫的结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硼硅酸盐玻璃中,硫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SO4四面体周围最近的原子是Na+、Ca2+或其它阳离子... 为提高硫在玻璃中的包容量,需了解硫结合进硼硅酸盐玻璃中的结构,本研究利用拉曼光谱来定性分析硼硅酸盐玻璃中硫的结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硼硅酸盐玻璃中,硫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SO4四面体周围最近的原子是Na+、Ca2+或其它阳离子,阳离子类型取决于形成玻璃的网络调节剂类型,硫酸盐存在于玻璃网络空穴中,在硫酸根和玻璃网络间没有键合。研究提出了提高硫包容量的方法,即适当降低网络形成剂的浓度,使网络结构松散,增大空穴量,从而提高硫酸盐的溶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结构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硅酸玻璃对CaO-B_2O_3-SiO_2玻璃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安国 丘泰 +3 位作者 周洪庆 刘敏 杨春花 沈朝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4,共4页
采用在CaO-B2O3-SiO2(CBS)玻璃中添加硼硅酸玻璃的方式制备了低温烧结的CBS复相玻璃陶瓷,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BS玻璃陶瓷10MHz下的介电常数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DSC,XRD和SEM微观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试样的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采用在CaO-B2O3-SiO2(CBS)玻璃中添加硼硅酸玻璃的方式制备了低温烧结的CBS复相玻璃陶瓷,系统地研究了其对CBS玻璃陶瓷10MHz下的介电常数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DSC,XRD和SEM微观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试样的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硼硅酸玻璃与CBS玻璃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硼硅酸玻璃的添加量在0~40%(质量分数,下同)的范围内均可在850℃烧结。硼硅玻璃能有效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实现介电常数在5.6~6.6范围内可调;硼硅玻璃的添加量小于20%时,膨胀系数增加幅度较小,随着硼硅玻璃量的增加,膨胀系数显著增大,其原因是随着硼硅酸玻璃添加量的增加,生成了具有低介电常数、高膨胀系数的-α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B2O3-SiO2玻璃 硼硅酸玻璃 玻璃陶瓷 介电性能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彬 王静 +7 位作者 汤何锐 吴孟鸣 谢俊 刘超 韩建军 曹欣 曹志强 傅新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4-828,共5页
本研究制备了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RO)含量的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并测定其各项物理化学性质。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密度从2.41g/cm^3增加到了2.58g/cm^3,弹性模量从73.83GPa增加到82.48GPa,介电常数从6.98增加到了8.35。当R... 本研究制备了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RO)含量的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并测定其各项物理化学性质。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密度从2.41g/cm^3增加到了2.58g/cm^3,弹性模量从73.83GPa增加到82.48GPa,介电常数从6.98增加到了8.35。当RO浓度从10增加到14mol%时,玻璃的维氏硬度略有降低;当RO浓度进一步增加到20mol%时,玻璃的维氏硬度增加到670 kgf/mm^2。RO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玻璃的耐碱性,降低了耐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金属氧化物 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 理化性能 基板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O/Al_2O_3摩尔比对模拟高放废液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其龙 蔺海艳 +2 位作者 王辅 潘社奇 牟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5-240,共6页
研究了Na2O/Al2O3摩尔比(n)对模拟高放废液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Na2O/Al2O3摩尔比时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的结构变化,并用溶解速率法(DR)和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表征了所制备出固化体... 研究了Na2O/Al2O3摩尔比(n)对模拟高放废液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Na2O/Al2O3摩尔比时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的结构变化,并用溶解速率法(DR)和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表征了所制备出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组分范围内,当n<1.0时,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结构中Al以[AlO4]四面体的形式存在,但[BO3]三角体的量较大;随着Na2O/Al2O3摩尔比的增加(n=1.0),固化体结构中[BO3]三角体向[BO4]四面体转变,Al仍以[AlO4]四面体的形式存在,固化体结构稳定性增加;Na2O/Al2O3摩尔比继续增加(n=1.5或2.0),固化体成分中由于Al含量已很少而使[AlO4]含量过少,对固化体结构网络致密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且此时成分中存在过多的碱金属离子在结构中起断网作用,玻璃固化体网络结构变疏松。在Na2O/Al2O3摩尔比为1.0时,玻璃固化体有相对较佳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浸泡56d后的失重速率为10-9 g/(cm2·min)数量级,且浸出液中各浸出离子的平均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固化体 AL2O3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碱锌硼硅酸盐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春华 许仲梓 张其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4-86,共3页
稀土玻璃由于具有高折射、低色散的特点,在红外光学玻璃以及有色光学玻璃等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主要研究了稀土钐掺杂碱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能力、玻璃的析晶产物以及稀土含量对玻璃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氧化钐对碱硼硅酸... 稀土玻璃由于具有高折射、低色散的特点,在红外光学玻璃以及有色光学玻璃等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主要研究了稀土钐掺杂碱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能力、玻璃的析晶产物以及稀土含量对玻璃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氧化钐对碱硼硅酸盐玻璃具有较强的影响,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玻璃的形成区域迅速缩小,玻璃的析晶能力以及对可见区和近红外区的光吸收逐渐增强。玻璃的析晶产物主要是六方(H)与三斜(T)晶型的硼酸钐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锌硼硅酸盐玻璃 析晶能力 稀土光学玻璃 光吸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建军 阮健 +1 位作者 刘建党 赵修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1-573,共3页
本文论述了采用Na2O-B2O3-SiO2系统玻璃制备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的方法,采用SEM、BET和DTA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纳米多孔玻璃介质的微观结构和相关性能,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多孔玻璃孔径的影响,制备出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介质,为研制高密度... 本文论述了采用Na2O-B2O3-SiO2系统玻璃制备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的方法,采用SEM、BET和DTA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纳米多孔玻璃介质的微观结构和相关性能,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多孔玻璃孔径的影响,制备出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介质,为研制高密度空穴点阵生物芯片载体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玻璃 硼硅酸盐玻璃 玻璃分相 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硅玻璃与硅阳极键合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永刚 秦会峰 +2 位作者 胡利方 鲁晓莹 孟庆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硼硅玻璃与硅进行阳极键合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硅的键合界面有明显的中间过渡层生成;在电场力作用下玻璃耗尽层中的氧负离子向界面迁移扩散并与硅发生氧化反应是形成中间过渡层的... 硼硅玻璃与硅进行阳极键合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键合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硅的键合界面有明显的中间过渡层生成;在电场力作用下玻璃耗尽层中的氧负离子向界面迁移扩散并与硅发生氧化反应是形成中间过渡层的主要原因,界面过渡层的形成是玻璃/硅界面键合实现连接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键合 硼硅玻璃 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玻璃固化过程中玻璃组成对硫酸盐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丽君 李金英 郄东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了解决含有较高硫酸根浓度的高放废液在熔制过程中产生分离的黄色第二相(简称黄相)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硫在硼硅酸盐玻璃中的行为,尤其是硫酸盐溶解度与玻璃组成的关系。通过实验建立了多组分玻璃体系中硫酸盐溶解度与玻璃组成参数间... 为了解决含有较高硫酸根浓度的高放废液在熔制过程中产生分离的黄色第二相(简称黄相)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硫在硼硅酸盐玻璃中的行为,尤其是硫酸盐溶解度与玻璃组成的关系。通过实验建立了多组分玻璃体系中硫酸盐溶解度与玻璃组成参数间的模型公式,得出了硫酸盐溶解度与玻璃中的非桥氧浓度成线性关系,与x2(O-)/x(O0)(O0,桥氧)成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玻璃 硫酸盐溶解度 玻璃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注射液与中性硼硅玻璃安瓿包材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潘叙恩 张译方 +2 位作者 张春华 肖丽珊 何志荣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48,70,共5页
该文通过加速试验(温度:(25±2)℃、相对湿度:90%±10%)模拟丙泊酚注射液的存放条件,并利用SEM和ICP-MS建立一种考察丙泊酚注射液与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相容性实验方法。SEM可直观地观察到样品安瓿瓶内表面的侵蚀情况并准确测量出... 该文通过加速试验(温度:(25±2)℃、相对湿度:90%±10%)模拟丙泊酚注射液的存放条件,并利用SEM和ICP-MS建立一种考察丙泊酚注射液与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相容性实验方法。SEM可直观地观察到样品安瓿瓶内表面的侵蚀情况并准确测量出侵蚀点的尺寸;ICP-MS测定方法灵敏、检出限低,回收率达到87.5%~104.8%,可有效测定注射液样品Si、Pb、Co、Cd、As、Sb含量,显示其迁移趋势。利用该方法对3批药品进行考察,结果显示:1)随着加速试验的推移,注射液中Si含量增加,玻璃内表面侵蚀更严重,注射液对包材造成侵蚀;2)Pb、Co、Cd、As、Sb虽然也向注射液中发生迁移,但其含量没有超出限值,符合有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中性硼硅玻璃安瓿瓶 SEM ICP-MS 包材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硼硅酸盐玻璃中的常量及微量元素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杜桂荣 曹淑琴 谢树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硼硅酸盐玻璃中的常量元素Si、Ca、Al、B及微量元素Fe、Ti、Mg进行测定。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各元素的检出限:SiO2 0.026μg/mL,Ca0.0002μg/mL,A10.028μg/mL,B0.005μg...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硼硅酸盐玻璃中的常量元素Si、Ca、Al、B及微量元素Fe、Ti、Mg进行测定。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各元素的检出限:SiO2 0.026μg/mL,Ca0.0002μg/mL,A10.028μg/mL,B0.005μg/mL,Mg0.0002μg/mL,Fe0.006μg/mL,Ti0.005μg/mL。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02%~1.47%之间,加入标准溶液的回收率为93.0%~103.2%。采用该方法对硼硅酸盐玻璃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硼硅酸盐玻璃 常量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Er^(3+)钆硼硅酸盐玻璃及玻璃陶瓷的红外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江亭 张家骅 +4 位作者 吕少哲 骆永石 任新光 陈宝玖 王笑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9-654,共6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可作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基质材料的Er3+掺杂B2O3 SiO2 Gd2O3 Na2O(BSGN)体系玻璃及其玻璃陶瓷。对材料中铒的4I13/2→4I15/2跃迁的1.5μm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及寿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讨论了热处理对玻... 报道了一种新型可作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基质材料的Er3+掺杂B2O3 SiO2 Gd2O3 Na2O(BSGN)体系玻璃及其玻璃陶瓷。对材料中铒的4I13/2→4I15/2跃迁的1.5μm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及寿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讨论了热处理对玻璃材料带宽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铒掺杂玻璃1.5μm发射的带宽和J O参数Ω6都随B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寿命随B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经过热处理后得到的玻璃陶瓷比具有相同组分的玻璃具有更高的1.5μm发射效率。同时,差热分析的数据表明,该玻璃体系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硼硅酸盐玻璃 Er^3+离子 宽带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硼硅酸盐玻璃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敏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付前刚 王宇 吕祥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81,86,共5页
系统研究了SiO2与B2O3之比、高熔点添加剂种类(包括MoSi2,Y2O3,SiC)及含量对硼硅酸盐(SAB)玻璃涂层高温稳定性、高温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和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涂刷法在带有疏松结构的SiC内涂层炭/炭(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高温稳定性... 系统研究了SiO2与B2O3之比、高熔点添加剂种类(包括MoSi2,Y2O3,SiC)及含量对硼硅酸盐(SAB)玻璃涂层高温稳定性、高温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和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涂刷法在带有疏松结构的SiC内涂层炭/炭(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高温稳定性和流动性良好的硼硅酸盐玻璃外涂层,并测试了带有不同SiC/硼硅酸盐玻璃复合涂层C/C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SiO2,B2O3摩尔比为4∶1时所得硼硅酸盐玻璃具有相对较高的高温流动性和高温稳定性;与添加Y2O3,SiC相比,在上述硼硅酸盐玻璃中添加MoSi2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所得玻璃涂层对C/C基体的氧化保护性能,并且当硼硅酸盐玻璃外涂层中硼硅酸盐与MoSi2的质量比为4∶1时,所得硼硅酸盐玻璃外涂层对SiC-C/C表现出较好的氧化保护能力,氧化17h后涂层C/C试样的失重仅为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C/C)复合材料 硼硅酸盐玻璃 涂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