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SR鉴定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中外源染色体同源群的归属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光艳 李瑞芬 +4 位作者 张敬原 葛荣朝 赵茂林 沈银柱 黄占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76对可在多枝赖草和耐黄矮病的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的小麦亲本中国春、丰抗13间检测到多态性。在这76对引物中,发现有4对引物能从Line24中扩增出和多枝赖草相同而与Line24其他小麦亲... 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76对可在多枝赖草和耐黄矮病的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的小麦亲本中国春、丰抗13间检测到多态性。在这76对引物中,发现有4对引物能从Line24中扩增出和多枝赖草相同而与Line24其他小麦亲本不同的扩增带。进一步用Line24和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7个不同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验证,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这4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特异带可以作为Line24中多枝赖草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根据这4对引物各自对应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说明Line24中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是第3,5,6和7部分同源群多枝赖草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赖草 异附加系 普通小麦 引物 外源染色体 亲本 SSR 中国春 微卫星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的C-分带鉴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5 位作者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宋亚珍 孙志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H921-6-12为5A/Nh5代换、H922-9-12为3B/Nh4代换、H924-3-4为3D/Nh4代换,2个异附加系H8911-1-2-6为Nh...  利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和附加系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3个异代换系H921-6-12为5A/Nh5代换、H922-9-12为3B/Nh4代换、H924-3-4为3D/Nh4代换,2个异附加系H8911-1-2-6为Nh4附加、H9014-154-2为Nh7附加。初步推断华山新麦草的Nh5和Nh4染色体分别能补偿普通小麦的5A和3B,3D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异附加系 染色体C-分带 细胞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4 位作者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5-108,113,共5页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附加系 分子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桑丹 刘畅 +5 位作者 王娟 陈雪平 罗双霞 李晓峰 王彦华 申书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7-520,共4页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20~29,其中以2n=23~24的非整倍体植株居多,占总观察株数的51.44%;对2个2n=21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初步鉴定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分别命名为CO-5-1和CO-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染色体 单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武军 赵继新 +3 位作者 陈新宏 刘淑会 杨群慧 魏芳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2,18,共5页
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从筛选出的46对在华山新麦草与小麦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中选出7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20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系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发现:出现了11个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类型,... 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从筛选出的46对在华山新麦草与小麦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中选出7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20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系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发现:出现了11个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类型,说明在这20个附加系中包括了华山新麦草7个同源群的附加系,并探讨了小麦与华山新麦草杂交及其后代衍生过程中发生华山新麦草染色体间重排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附加系 SSR分析 染色体间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及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平路 王洪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35-542,共8页
应用在小麦品种烟农 1 5与中间偃麦草杂交的五个世代群体中直接筛选 2 n=2 2 植株的方法 ,获得 1 1个双体异附加株 ,分别命名为 DAL1、DAL2、……、DAL1 1。双体异附加株的细胞学稳定性较强 ,外源染色体传递频率高。形态学和细胞学鉴... 应用在小麦品种烟农 1 5与中间偃麦草杂交的五个世代群体中直接筛选 2 n=2 2 植株的方法 ,获得 1 1个双体异附加株 ,分别命名为 DAL1、DAL2、……、DAL1 1。双体异附加株的细胞学稳定性较强 ,外源染色体传递频率高。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DAL 1、3、5、6、8、9、1 0、1 1等 8个异附加系中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第 2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其中 ,DAL5、9、1 0、1 1是同一种异附加系 ,DAL6和 DAL8为同一种异附加系 ,DAL3可能与之相同 ;DAL1与上述 7个异附加系均不同。DAL2和 DAL4可能分别附加了中间偃麦草第 5部分同源群的 1对染色体 ,但二者在形态上存在差异。DAL7可能附加了中间偃麦草第 7部分同源群的 1对染色体。旗叶卷曲是异附加系 DAL 1、3、5、6、8、9、1 0、1 1共有的形态标记。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 双体异附加系 选育 形态学 细胞学鉴定 形态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冰麦异附加系中携带BYDV抗性基因染色体的微分离及其文库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万里红 王槐 +3 位作者 周奕华 卜秀玲 何孟元 陈正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0-14,共5页
采用微玻璃针法显微分离了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中附加有中间偃麦草 (天蓝冰草 )的一对染色体 ,这对染色体上携带有抗大麦黄矮病的抗性基因。经过蛋白酶K消化和两轮寡聚核苷酸引物 PCR (degenerateoligonucleotideprimedPCR ,DOP PCR... 采用微玻璃针法显微分离了小冰麦异附加系TAI 2 7中附加有中间偃麦草 (天蓝冰草 )的一对染色体 ,这对染色体上携带有抗大麦黄矮病的抗性基因。经过蛋白酶K消化和两轮寡聚核苷酸引物 PCR (degenerateoligonucleotideprimedPCR ,DOP PCR)扩增后 ,用TAI 2 7和中间偃麦草的总DNA为探针的Southern杂交证明PCR产物确是来自这对小染色体。第二轮PCR产物被连接至pGEM Tvector中并转化大肠杆菌 ,获得小染色体DNA文库。初步分析文库共有 2× 10 5个克隆子 ,插入片段长度在 2 50~ 12 0 0bp之间 ,平均 530bp ,其中单、低拷贝序列占 57% ,中、高拷贝序列占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麦异附加系 大麦黄矮病 染色体 微切割 微克隆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od同工酶和RAPD标记鉴定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平路 王洪刚 刘树兵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利用Sod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DAL1、2、3、4、5、6、7、8、9、10和 11等 11个小麦 -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进行了鉴定。通过Sod同工酶分析 ,将Sod -Agi1基因定位于中间偃麦草第 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 ,同工酶标记Sod - 1Rf=0 .35为异... 利用Sod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DAL1、2、3、4、5、6、7、8、9、10和 11等 11个小麦 -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进行了鉴定。通过Sod同工酶分析 ,将Sod -Agi1基因定位于中间偃麦草第 2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 ,同工酶标记Sod - 1Rf=0 .35为异附加系DAL1、3、5、6、8、9、10和 11的特有生化标记。RAPD分析结果表明 ,引物OPF16是特异引物 ,为异附加系DAL4、5、9、10和 11所共有。OPF16 560 是DAL5、9、10、11的特异RAPD标记 ,OPF16 12 0 0 是DAL4的特异RAPD标记。综合鉴定结果表明 :DAL1、3、5、6、8、9、10和 11等 8个异附加系中附加的是中间偃麦草第 2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DAL5、9、10、11是同一种异附加系 ,附加的异源染色体属于八倍体中 5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 ;DAL6和DAL8为同一种异附加系 ;DAL2和DAL4是不同的异附加系 ,DAL4中附加的是不同于中 2、中 5所携带的中间偃麦染色体组的另外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应用上述遗传标记 ,可以快速地鉴定异附加系DAL1、3、4、5、6、8、9、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同工酶 RAPD标记 鉴定方法 小麦 品种改良 偃麦草 双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异附加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斯深 尹承佾 +1 位作者 李晴祺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0-577,共8页
本文根据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和作物数量遗传学原理,提出了对二体异附加系数量性状进行异染色体效应分析和基因效应分析的方法.并分析了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31505的部分数量性状的异染色体效应和基因效应.
关键词 异附加系 数量性状 基因效应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的十个优良小麦种质系的细胞学和性状特点的研究
10
作者 王洪刚 赵吉平 +1 位作者 姜丽君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1-7,共7页
本试验对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遍小麦的杂种后代中选出的10个优良小麦种质系,进行了细胞学和田间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在这10个小麦种质系中,其中有2个品系为单体异附加系,1个品系为双单体异附加系,2个品系为双体异附加系。有5个品系染色... 本试验对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遍小麦的杂种后代中选出的10个优良小麦种质系,进行了细胞学和田间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在这10个小麦种质系中,其中有2个品系为单体异附加系,1个品系为双单体异附加系,2个品系为双体异附加系。有5个品系染色体数目与普通小麦相同,但具有偃麦草的某些特点,细胞学上具有异常行为,它们可能为新的次生六倍体小麦。这些小麦种质系中,有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能,有希望在生产上直接加以利用;有的虽然综合表现欠佳,但具有突出特点,可作为种质材料在育种上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种 染色体 异代换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晓璐 韩冉 +11 位作者 宫文萍 程敦公 郭军 曹新有 翟胜男 李法计 訾妍 刘爱峰 李豪圣 宋健民 刘成 刘建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4-845,共12页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附加系具有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是向小麦转移其优异基因的重要桥梁材料。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近缘物种抗病抗逆基因向小麦的转移情况。然而,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加强...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附加系具有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是向小麦转移其优异基因的重要桥梁材料。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近缘物种抗病抗逆基因向小麦的转移情况。然而,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综合评价和利用这些小麦远缘杂交材料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1年4地田间试验,对103份小麦-远缘物种染色体附加系的株高、穗长、旗叶长、旗叶宽、有效分蘖数、小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了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小麦相比,希尔斯山羊草4Ss#1、粗穗披碱草5Ht、纤毛披碱草3Sc、7Sc、5Yc和7Yc、簇毛麦2V#3、大麦4H、帝国黑麦4R、长穗偃麦草3E、5E和6E染色体导入可使小麦穗长显著变长;纤毛披碱草5Yc染色体导入使小麦旗叶显著变小;纤毛披碱草7Sc和7Yc染色体导入可使小麦千粒重显著增加。上述筛选出的这些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附加系值得利用染色体工程或理化诱变对其进行诱导,获得近缘物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体,定位相关农艺性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染色体 附加系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平路 王洪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446-450,共5页
作者综述了小麦异附加系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小麦异附加系选育和鉴定的方法 。
关键词 异附加系 小麦 选育 鉴定 解决途径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综述 问题 方法
全文增补中
小麦亲缘种属添加系耐低磷胁迫性状鉴定与基因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珊珊 白福强 +4 位作者 夏晴 张玉丹 郑雅月 刘金燕 刘文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718,共9页
采用苗期缺磷和全营养对照处理,以70个中国春—野生亲缘种属二体添加系及中国春为材料,根据苗期表观遗传性状、磷吸收率和利用率相对生物量对其进行耐低磷胁迫能力筛选鉴定和基因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大麦4H和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携... 采用苗期缺磷和全营养对照处理,以70个中国春—野生亲缘种属二体添加系及中国春为材料,根据苗期表观遗传性状、磷吸收率和利用率相对生物量对其进行耐低磷胁迫能力筛选鉴定和基因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大麦4H和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上携带有耐低磷胁迫的优异基因;长穗偃麦草6E、黑麦1R和6R、卵穗山羊草4Ug和6Mg、易变山羊草4Sv染色体携带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基因;拟斯比尔托山羊草5S和簇毛麦4V染色体分别携带高磷吸收率和磷利用率的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技术,可以将携带耐低磷胁迫基因的外源染色体片段导入普通小麦,为小麦耐低磷胁迫育种和了解植物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异源添加系 耐低磷胁迫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近缘染色体异附加系的磷效率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鹏 邓西平 +3 位作者 殷俐娜 王文华 辻本壽 王仕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1-1198,共8页
磷素缺乏是限制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而小麦近缘野生种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本研究以通过盆栽实验初步筛选出来的9个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小麦为供试材料,以它们的亲本中国春(CS)为对照,在水培条件下对异附加系小麦在... 磷素缺乏是限制小麦高产的重要原因,而小麦近缘野生种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本研究以通过盆栽实验初步筛选出来的9个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小麦为供试材料,以它们的亲本中国春(CS)为对照,在水培条件下对异附加系小麦在苗期的磷效率(包括磷吸收和磷利用效率)以及与磷效率有关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有6个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材料(0226、0232、0244、0278、0282、0291)在水培条件下表现出了高磷效率;(2)在这6份磷高效的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材料中有两份材料(0226和0232)在低磷条件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草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量都显著高于其亲本CS,而且在低磷条件下这两份材料的Cmin显著低于CS,说明这两份材料中添加的外缘染色体中包含与磷高效有关的基因,因此这两份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可作为小麦育种材料,进而选育出高产的磷高效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缘染色体异附加系 磷效率 酸性磷酸酶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I系列Ⅰ冰草染色体间易位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明君 董树刚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527-532,共6页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TAI系列Ⅰ)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g1和Estl-A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g4在...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Ⅰ(TAI系列Ⅰ)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g1和Estl-A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g4在TAI-15中冰草染色体上的定位,推知TAI-12和TAI-15中的冰草染色体分别属于第3和6同祖群。由于此二冰草染色体上还分别存在与小麦第6和3同祖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基因;因而认为这两条冰草染色体间发生了相互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兰冰草 酯酶 染色体易位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异附加系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志远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了开发利用小麦异附加系种质资源,笔者从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相应的单、缺体杂交选育小麦异代换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杂交,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选育异代换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Ph隐性突变体Ph1b杂交选育易位... 为了开发利用小麦异附加系种质资源,笔者从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相应的单、缺体杂交选育小麦异代换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杂交,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选育异代换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与Ph隐性突变体Ph1b杂交选育易位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进行组织培养选育异易位系;利用小麦异附加系进行辐射诱发异源易位;利用小麦异附加系可以选育小麦核不育系的XY Z系方面探讨了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异附加系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