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八角枫属及近缘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
1
作者 杨玉霞 李静婷 +3 位作者 李颖 苏晨 闫睿 魏泽昶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8-173,192,共7页
为明确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八角枫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进行组装、注释和结构分析。利用mVISTA和Geneious软件对八角枫、毛八角枫、高山八角... 为明确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八角枫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进行组装、注释和结构分析。利用mVISTA和Geneious软件对八角枫、毛八角枫、高山八角枫、八角枫MG524996和八角枫NC044840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同源比对和共线性分析,采用MEGA 11软件构建植物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八角枫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 672 bp,呈双链环状结构,GC占37.69%;叶绿体基因组共有130个编码基因,包括8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38个tRNA转运基因、8个rRNA基因和3个假基因,其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中占比分别为62.31%、29.23%、6.15%和2.31%。同源比对和共线性分析发现,5种植物(八角枫、其他4种八角枫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间具有高度相似性和共线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八角枫与高山八角枫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暗示他们在进化上具有共线性,推测该八角枫为新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八角枫属 近缘属植物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花八角枫木脂素及萜类成分研究
2
作者 杨建平 杨婷 +4 位作者 朱敏汇 马雪 陆苑 孙佳 李勇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83-3691,共9页
目的研究稀花八角枫的木脂素及萜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dehydrodiconife... 目的研究稀花八角枫的木脂素及萜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9′-β-D-glucopyranoside(4)、7,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5)、citrusin B(6)、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s(7)、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8)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9-β-D-glucopyranoside(9)、(+)-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10)、龙花苷B(11)、(7 S,8R)-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6-di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2)、(7 R,8S)-4,9,9′-trihydroxyl-3-methoxyl-7,8-dihydrobenzofuran-1′-propylneolignan-3′-O-β-D-glucopyranoside(13)、(7 S,8R)-4,9,9′-trihydroxy-3,3′,5-trimethoxy-8,4′-oxy-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14)、cedrusin-4-O-β-D-glucopyranoside(15)、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16)、路路通内酯(17)、mansonone E(18)、mansonone G(19)、mansonone H(20)、长寿花糖苷(21)、bullatantriol(22)、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23)、水芹素(24)。结论化合物1~16为木脂素类化合物,17~24为萜类化合物。化合物3~9、11~17、22~24为首次从八角枫属中分离得到,1、2、10、18~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花八角枫 木脂素类 萜类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茎中的新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启珍 杨亚南 +3 位作者 蒋少青 刘信 尹胜 唐贵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从中药材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茎中分离得到4个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1,2,3,4),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经过波谱学分析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E,23E)-3-caffeoyl-23-coumaroylhederagenin(1)和(3E,23E)-dicoumaroylhederagenin(2)。... 从中药材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茎中分离得到4个齐敦果烷型三萜成分(1,2,3,4),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经过波谱学分析确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E,23E)-3-caffeoyl-23-coumaroylhederagenin(1)和(3E,23E)-dicoumaroylhederagenin(2)。根据所测的数据和文献报道的NMR数据比较,得已知化合物分别确定为(23E)-coumaroylhederagenin(3)和(23Z)-coumaroylhederagenin(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枫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八角枫科 齐敦果烷型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八角枫根中水杨苷工艺 被引量:6
4
作者 段红 翟科峰 +1 位作者 高贵珍 曹稳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99-102,共4页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八角枫根中水杨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水杨苷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树脂种类,并优化吸附和洗脱条件。8种大孔吸附树脂中,HPD-826型大孔树脂对水杨苷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的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八角枫根中水杨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水杨苷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树脂种类,并优化吸附和洗脱条件。8种大孔吸附树脂中,HPD-826型大孔树脂对水杨苷具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的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45.12μg/mL、最大上样量6.5BV、径高比1:8、洗脱流速3BV/h,先用4BV的水洗柱除去水溶性杂质,再用5BV体积分数30%乙醇溶液洗脱。经HPD-826型大孔树脂处理后的水杨苷回收率可达78%左右,HPD-826大孔树脂对水杨苷纯化的综合性能较好,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水杨苷 HPD-826大孔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龚复俊 王国亮 +2 位作者 张银华 南蓬 袁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50-352,共3页
八角枫是八角枫科八角枫属药用植物 ,分布较广。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 ( GC/MS/DS)分析了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八角枫挥发油 ,鉴定出 5 9种化学成分 ,其主要成分为 :1 ,8-桉叶素 ( 43.32 5 % )、β-侧柏烯 ( 1 0 .71 3% )、丁... 八角枫是八角枫科八角枫属药用植物 ,分布较广。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 ( GC/MS/DS)分析了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八角枫挥发油 ,鉴定出 5 9种化学成分 ,其主要成分为 :1 ,8-桉叶素 ( 43.32 5 % )、β-侧柏烯 ( 1 0 .71 3% )、丁香酚甲醚 ( 7.0 88% )、α-松油醇( 7.0 1 7% )、α-蒎烯 ( 5 .830 % )等 5种化合物。被鉴定的 5 9种成分 ,共占挥发油总量的97.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建云 李吉宁 +1 位作者 陈银平 黄清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72-475,共4页
八角枫为顶生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孢原细胞处于珠心表皮之下 ,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珠心表皮细胞平周分裂产生多层珠心周缘细胞 ,为厚珠心。四分体线行排列 ,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开花前 ,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 ,或... 八角枫为顶生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孢原细胞处于珠心表皮之下 ,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珠心表皮细胞平周分裂产生多层珠心周缘细胞 ,为厚珠心。四分体线行排列 ,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开花前 ,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 ,或不融合仍保留极核状态。反足细胞退化较晚 ,胚囊合点端具承珠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发育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枸杞和柽柳的水力学特性和碳代谢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林 刘宁 +2 位作者 王慧 任建军 姚延梼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5-873,共9页
盐碱胁迫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形式之一,但目前对植物水力学特性和碳代谢应对盐碱胁迫响应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以耐盐碱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为对象,测定不同盐碱程度下两种植物... 盐碱胁迫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形式之一,但目前对植物水力学特性和碳代谢应对盐碱胁迫响应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以耐盐碱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为对象,测定不同盐碱程度下两种植物的枝条水势和导水损失率(PLC)、叶片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不同部位的非结构性碳(NSC)浓度以及植株生长情况。结果显示,重度盐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凌晨和正午水势、光合速率和枝条PLC,重度胁迫下柽柳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枝条PLC下降程度均大于枸杞,重度盐碱胁迫下枸杞不同部位的NSC浓度均显著降低,但柽柳的地上部分NSC浓度显著增加,根部NSC浓度显著减低。两种植物有不同的应对盐碱胁迫策略,枸杞有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对水力结构的维持有利,但会限制碳摄取,柽柳气孔调节能力弱,水力结构易受影响,但对碳平衡维持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枸杞 柽柳 水力结构 气孔调节 非结构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佳佳 翟科峰 +4 位作者 董璇 斯佳丽 胡梦雪 黄琳 张克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八角枫为特色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目前研究与开发不够深入。从植物资源、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民间应用方面对其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地利用和开发这一特色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八角枫 植物资源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民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八角枫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长银 张礼俊 +6 位作者 胡永良 夏显东 卢林明 闫宜锋 徐祥 柯玮 朱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八角枫中毒小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应用八角枫须根水煎液对小鼠灌胃急性染毒,提取组织器官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出血、肺间质出血,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水肿,... 目的观察急性八角枫中毒小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应用八角枫须根水煎液对小鼠灌胃急性染毒,提取组织器官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出血、肺间质出血,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器官呈淤血、出血性改变。结论八角枫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为肺、肝和血管平滑肌;毒性作用与剂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八角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雨可 于金英 +2 位作者 贺小如 雷秋艳 汪冶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4-1150,共7页
旨在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生防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八角枫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制备次生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开展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 旨在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生防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八角枫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制备次生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开展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一株内生真菌(BZ-8)发酵液杀线虫活性显著,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均鉴定为Aspergillus japonicus,其发酵液有机相24 h和48 h的IC_(50)值分别为0.29 mg·mL^(-1)和0.21 mg·mL^(-1),水相24 h和48 h的IC_(50)值分别为0.04 mg·mL^(-1)、0.02 mg·mL^(-1)。研究结果说明,八角枫内生真菌A.japonicus的胞外次生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八角枫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11
作者 孙建云 曹温 +1 位作者 徐青 黄清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94-97,共4页
八角枫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药室内壁未见纤维状加厚,药壁开裂时,与中层、绒毡层一样退化消失,仅剩宽锯齿状的表皮。小孢子母细胞以同时型的胞质分裂形成四分体。大多数四分体呈四面体型,少数也有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 八角枫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药室内壁未见纤维状加厚,药壁开裂时,与中层、绒毡层一样退化消失,仅剩宽锯齿状的表皮。小孢子母细胞以同时型的胞质分裂形成四分体。大多数四分体呈四面体型,少数也有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二细胞,赤道面观为椭圆状,极面观近三裂圆形。三孔沟,外壁具密集的细网状纹饰,细胞内贮藏有丰富的淀粉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小孢子 雄配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