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对Al_(2)O_(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有奇 何健 +2 位作者 陈俊峰 张嘉良 李正坤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和球沥青为原料,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复相粉体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5%)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Si_(3)N_(4)/Si_(2)N_(2)O增强试样综合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可以显著改善Al_(2)O_(3)-SiC-C浇注料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2)Si_(3)N_(4)/Si_(2)N_(2)O复相粉通过填充孔隙、促进烧结反应进行、生成晶须状物质等途径优化了浇注料的显微结构,提高了浇注料的综合性能;3)当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外加量为3%(w)时,浇注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 al_(2)O_(3)-siC-C浇注料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掺杂对12CaO·7Al_2O_3电子化合物电输运及发射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伟康 张忻 +6 位作者 冯琦 赵吉平 刘洪亮 李凡 肖怡新 刘燕琴 张久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1-528,共8页
12CaO·7Al_2O_3电子化合物(C12A7:e~–)是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和低逸出功等优点的新型电子化合物阴极材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r掺杂(Ca_(1–x)Sr_x)12A7 (0≤x≤0.05)块体,并在1100℃采用Ti颗粒还原20h成功... 12CaO·7Al_2O_3电子化合物(C12A7:e~–)是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和低逸出功等优点的新型电子化合物阴极材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r掺杂(Ca_(1–x)Sr_x)12A7 (0≤x≤0.05)块体,并在1100℃采用Ti颗粒还原20h成功制得电子化合物(Ca_(1–x)Sr)x)12A7:e~–。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Ca_(1–x)Sr_x)12A7:e~–与C12A7:e~–相比,框架导带下移,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增加,这将有利于电输运和发射性能的优化。室温电输运测试结果表明, Sr掺杂有利于C12A7:e–电输运性能的优化,其中(Ca_(0.96)Sr_(0.04))12A7:e~–样品在室温下具有最高电导率(1136 S/cm)以及最高载流子浓度(2.13×1021 cm^(–3)),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C12A7:e–样品相比,载流子浓度提高近2个数量级,表明Sr掺杂可以有效缩短制备C12A7:e~–的制备时间。热电子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热电子发射性能逐渐提高,其中(Ca_(0.96)Sr_(0.04))12A7:e~–样品具有最佳的热发射性能,在1100℃外加电压3500V时,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45A/cm^2,零场发射电流密度达到0.74 A/cm^2,理查生逸出功降低至1.86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aO·7al2O3电子化合物 sr掺杂 电输运 发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对Si_(3)N_(4)结合SiC材料抗氧化和抗碱侵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朝晖 孙加林 +1 位作者 王金相 洪彦若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9-312,共4页
研究了添加 0~ 8%Al2 O3对烧成Si3N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抗氧化和抗碱侵蚀能力的影响。借助XRD、SEM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添加Al2 O3通过氮化反应烧结使得材料基质中的Si3N4由纤维状Si3N4向柱状Sialon相转化 ,显微结构更加... 研究了添加 0~ 8%Al2 O3对烧成Si3N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抗氧化和抗碱侵蚀能力的影响。借助XRD、SEM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添加Al2 O3通过氮化反应烧结使得材料基质中的Si3N4由纤维状Si3N4向柱状Sialon相转化 ,显微结构更加致密。 4# 试样中的Al2 O3加入量对提高Si3N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碱侵蚀性的作用已极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结合siC al_(2)O_(3)添加物 抗氧化性 抗碱侵蚀性 sialon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O对锂铝硅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伟宏 王启东 +3 位作者 高子鹏 张浩 袁坚 田培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1307,共7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Na_(2)O的引入促使微晶玻璃中析出Li_(2)Si_(2)O_(5)新相,并且随着Na_(2)O引入量的增加,Li_(2)Si_(2)O_(5)转变为主晶相。由于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主晶相的转变对透过率影响较小,微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均高于85%。主晶相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微晶玻璃的机械性能,其弯曲强度由300 MPa提升至331 MPa。Na_(2)O的引入有效增强了Na-K交换,Na_(2)O含量为4%(质量分数)的Li 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在410℃的KNO_(3)熔盐中交换6 h后,维氏硬度由7.108 GPa提升至7.403 GPa,弯曲强度由331 MPa提升至4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O Lialsi_(4)O_(10) Li_(2)si_(2)O_(5) 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 主晶相转变 Na-K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铁在Al_2O_3-SiC-C质铁沟浇注料中的防氧化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俊红 孙加林 +2 位作者 邓小玲 占华生 洪彦若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将Al_2O_3-SiC-C系铁沟浇注料及分别添加 8% (质量分数)氮化硅、氮化硅铁的浇注料试样在空气中进行 1500℃ 3h热处理后,分别对氧化层进行形貌(SEM)及能谱分析(EDS),并结合热力学分析了氮化硅铁的防氧化行为:高温氧化气氛下,表面氮化硅... 将Al_2O_3-SiC-C系铁沟浇注料及分别添加 8% (质量分数)氮化硅、氮化硅铁的浇注料试样在空气中进行 1500℃ 3h热处理后,分别对氧化层进行形貌(SEM)及能谱分析(EDS),并结合热力学分析了氮化硅铁的防氧化行为:高温氧化气氛下,表面氮化硅铁中的Si3N4首先氧化生成SiO2,构成氧化层的主体;随着铁相材料的氧化,形成的氧化铁不但降低了氧化层的熔点,而且降低了熔体的粘度,增进熔体在材料表面上的润湿性及流动性,形成覆盖于材料表面的氧化层而阻止碳素氧化,使其具有比纯氮化硅更好的防氧化性能;另外,由于氮化硅铁在Al2O3 -SiC-C系材料中加入量少,而且试样内部的铁不是以氧化铁形式存在的,故对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沟浇注料 氮化硅铁 al2O3-siC-C 熔体 加入量 氧化铁 si3N4 氧化层 铁相 防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与高硬配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荣泽 赵晓琴 +3 位作者 段文山 安宇龙 周惠娣 陈建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4-195,共12页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在高硬配副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制备了厚度约为380μm的Al_(2)O_(3)涂层,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Al_(2)O_(3)涂层和两种摩擦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Al_(2)O_(3)涂层在高硬配副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方法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制备了厚度约为380μm的Al_(2)O_(3)涂层,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Al_(2)O_(3)涂层和两种摩擦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喷涂粉末、涂层以及磨痕的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涂层磨痕中对偶元素的转移。另外,还通过CSM摩擦机系统地研究了该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磨痕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制备的Al_(2)O_(3)涂层主要以γ-Al_(2)O_(3)相为主,且存在一定孔隙,并出现层状结构。在摩擦实验中发现,在同一摩擦副下,Al_(2)O_(3)涂层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磨损率随之增大。由于摩擦配副力学性能的差异,使Al_(2)O_(3)涂层表现出不同的摩擦磨损行为。以Si_(3)N_(4)为摩擦副时,Al_(2)O_(3)涂层的摩擦系数较小,但磨损率大,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Si_(3)N_(4)对偶副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少量具有润滑效果的Si(OH)4胶体。以WC为摩擦副时,Al_(2)O_(3)涂层的摩擦系数大,但磨损率低,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并伴有疲劳磨损。在摩擦过程中,由于产生了摩擦热,Al_(2)O_(3)涂层磨痕表面的γ-Al_(2)O_(3)相转变为α-Al_(2)O_(3)相,摩擦配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越大,摩擦系数越高,γ-Al_(2)O_(3)相的转变也越多。结论因高硬度的Si_(3)N_(4)和WC对偶球拥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对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Al_(2)O_(3)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摩擦过程中,涂层磨痕内的γ-Al_(2)O_(3)相会向α-Al_(2)O_(3)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涂层 大气等离子喷涂 摩擦学性能 si_(3)N_(4)对偶球 WC对偶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m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6Al-2Sr alloys 被引量:3
7
作者 XING Shi-wen LI Cai-xia +2 位作者 LI Chao ZHAO Xi-tong LIU Hong-x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811-3824,共14页
Mg-6Al-2Sr alloys with different Sm contents(0%, 0.5%, 1%, 1.5%, 2%, mass fraction)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cast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Sm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6Al-2Sr ... Mg-6Al-2Sr alloys with different Sm contents(0%, 0.5%, 1%, 1.5%, 2%, mass fraction)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cast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Sm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cast Mg-6Al-2Sr alloys were studi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and tensil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cast Mg-6Al-2Sr alloy is composed of α-Mg, Mg_(17)Al_(12), Mg_(13)Al_(3)Sr and lamellar acicular Al_(4)Sr phase. After adding Sm element, granular block Al2Sm phase appears in the grain. With the increase of Sm content, the discontinuous long strip reticular Mg_(17)Al_(12)phase and the lamellar acicular Al4Sr phase gradually decrease, and the Al_(2)Sm phase increases and distributes more dispersedly, so the alloy microstructure is continuously refine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alloys de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m content. When the Sm content is 1.5 wt%, the average grain size reaches the minimum value of 94.6 μm. With the increase of Sm cont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at room temperature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hen the Sm content is 1.5 wt%, the alloy has the bes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2sr alloy SM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l_(2)Sm 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热处理法制备R-TiO_(2)晶须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8
作者 郭林秀 盖建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72,共8页
一维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R-TiO_(2))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可再生清洁能源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以Ti_(3)Si_(1-x)Al_(x)C_(2)固溶体块体材料为基体,研究了Ti_(3)Si_(1-x)Al_(x)C_(2)固溶体中的Al含量、环境因素对R-TiO_(2)纳米晶... 一维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R-TiO_(2))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可再生清洁能源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以Ti_(3)Si_(1-x)Al_(x)C_(2)固溶体块体材料为基体,研究了Ti_(3)Si_(1-x)Al_(x)C_(2)固溶体中的Al含量、环境因素对R-TiO_(2)纳米晶须生长的影响。表明,随Ti_(3)Si_(1-x)Al_(x)C_(2)固溶体中的Al含量的增加,R-TiO_(2)长晶须逐渐生成,当x≥0.25时,表面排成列或扎堆生成约2μm的R-TiO_(2)长晶须;而纳米晶须随着O含量的增加生成量减少;升高温度,样品表面会生成α-Al_(2)O_(3)纳米片(x≥0.5时)。因此,Ti_(3)Si_(1-x)Al_(x)C_(2)固溶体在800℃、100 Pa条件下直接热处理成功制备出R-TiO_(2)纳米晶须,开发了一种简单且环境友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Ti_(3)si_(1-x)al_(x)C_(2) al_(2)O_(3) 纳米晶须 纳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压下陶瓷绝缘材料的表面电荷积聚与消散特性
9
作者 张豪峰 刘卓 +4 位作者 罗兵 肖微 钟正 王佳曦 王希林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8,共9页
表面电荷积聚容易引发沿面闪络事故。对于直流电压下DC-GIS、DC-GIL的盆式绝缘子和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支柱绝缘子表面的电荷积聚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等聚合物在直流下的气固界面电荷积聚规律上,缺乏针对陶瓷自... 表面电荷积聚容易引发沿面闪络事故。对于直流电压下DC-GIS、DC-GIL的盆式绝缘子和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支柱绝缘子表面的电荷积聚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等聚合物在直流下的气固界面电荷积聚规律上,缺乏针对陶瓷自身特性的研究,这限制了陶瓷绝缘材料的应用。为明确陶瓷表面电荷积聚和消散的机理,建立陶瓷材料在直流电场下的电荷积聚和消散模型,通过针—板电极向试样表面注入电荷,采用静电探头法对Al_(2)O_(3)、AlN、Si_(3)N_(4)三种陶瓷材料的表面电荷密度进行了测试,并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分析其陷阱分布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三种陶瓷表面均积聚与外加电压相同极性的电荷,电荷密度以注入点为中心沿径向降低。中心积聚电荷密度的排序为:低湿度下,Si_(3)N_(4)>Al_(2)O_(3)>AlN;高湿度下,Al_(2)O_(3)>Si_(3)N_(4)>AlN。撤去外加电压后的表面电荷消散是表面消散和体消散共同作用的结果,消散速度的排序为:AlN>Si_(3)N_(4)>Al_(2)O_(3)。根据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模型分析,AlN内陷阱以浅陷阱为主,而Al_(2)O_(3)和Si_(3)N_(4)内陷阱以深陷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陶瓷 alN陶瓷 si_(3)N_(4)陶瓷 表面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共晶Al-Si合金Sr变质共晶Si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桢 刘昊 +3 位作者 李世铎 虞秀勇 陆政 毛郭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1,共6页
变质亚共晶Al-Si合金中共晶Si对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r元素是一种有效的化学变质剂。本文总结并分析了Sr变质亚共晶Al-Si合金中共晶Si的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Sr元素能够有效地变质亚共晶Al-Si合金中共晶Si,将其形... 变质亚共晶Al-Si合金中共晶Si对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r元素是一种有效的化学变质剂。本文总结并分析了Sr变质亚共晶Al-Si合金中共晶Si的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Sr元素能够有效地变质亚共晶Al-Si合金中共晶Si,将其形貌由板片状转变为纤维状、颗粒状等,但其变质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合金熔炼时Sr的加入温度、保温时间、合金凝固时的冷却速率等;Sr与其他元素共同参与亚共晶Al-Si合金共晶Si变质时,这两种元素的耦合作用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Sr和B;目前关于Sr元素变质共晶Si的变质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Al_(2)Si_(2)Sr化合物在共晶Si变质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硅 sr元素 变质效果 al_(2)si_(2)sr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摩擦配副对PEEK及CF/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谢金梦 逄显娟 +4 位作者 赵若凡 刘亚婷 黄素玲 王帅 张永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9-277,共9页
为了选择与PEEK及其CF改性复合材料更合适的配副材料以适应苛刻的干摩擦工况,本工作选用PEEK、CF/PEEK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速度、载荷下对PEEK、CF/PEEK复合材料与Al 2O 3球、GCr15球、Si_(3)N_(4... 为了选择与PEEK及其CF改性复合材料更合适的配副材料以适应苛刻的干摩擦工况,本工作选用PEEK、CF/PEEK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速度、载荷下对PEEK、CF/PEEK复合材料与Al 2O 3球、GCr15球、Si_(3)N_(4)球三种不同对磨球所组成的摩擦副进行干摩擦试验。结果表明:CF填充改性PEEK基复合材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速度、载荷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三种对磨球所组成的摩擦副在固定载荷高速时或者固定速度重载时仍保持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三种对磨球中,GCr15轴承钢球与PEEK、CF/PEEK组成的摩擦副摩擦系数最大,磨损率最高;Si_(3)N_(4)陶瓷球的摩擦副摩擦系数最小,磨损率最低。当GCr15-CF/PEEK摩擦副在50 N、400 r/min高速时,摩擦系数为0.275,在90 N、300 r/min重载下,摩擦系数为0.254;当Si_(3)N_(4)-CF/PEEK摩擦副在50 N、400 r/min高速时,摩擦系数为0.265,在90 N、300 r/min重载下,摩擦系数为0.231。GCr15-CF/PEEK摩擦副盘试样在高速高载的苛刻工况下发生了严重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而Si_(3)N_(4)-CF/PEEK摩擦副盘试样在高速高载的苛刻工况下主要是磨粒磨损和轻微的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al_(2)O_(3)陶瓷球 GCr15轴承钢球 si_(3)N_(4)陶瓷球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