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铸造浇注温度对Al-Si-Cu-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喜梅 王治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进行了Al-Si-Cu-Mg合金不同浇注温度的挤压铸造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密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浇注温度对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Al-Si-Cu-Mg合金中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后增... 进行了Al-Si-Cu-Mg合金不同浇注温度的挤压铸造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密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浇注温度对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Al-Si-Cu-Mg合金中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后增加,710℃浇注的合金的二次枝晶臂间距最小,为16.9μm。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挤压铸造合金的密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710℃浇注的Al-Si-Cu-Mg合金的密度最高,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合金 挤压铸造 浇注温度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Al-7.0Si-xCu-0.5Mg铝合金半固态铸造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新宇 何山 +6 位作者 王瑞 王东涛 张鸣鹤 陈浩 施昊 蔡伟涛 长海博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5-91,99,共8页
半固态铸造通过改变合金的微观组织可提高Al-Si-Cu-Mg铸造合金的强度和韧性。以Al-7.0Si-x Cu-0.5Mg(x=0、1、2)铸造合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u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半固态铸造和重力铸造下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 半固态铸造通过改变合金的微观组织可提高Al-Si-Cu-Mg铸造合金的强度和韧性。以Al-7.0Si-x Cu-0.5Mg(x=0、1、2)铸造合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u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半固态铸造和重力铸造下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半固态铸造合金晶粒和晶界第二相得到细化,Cu元素的溶解扩散促进了时效过程中纳米强化相的析出,提高了合金强度。Cu添加量的提高使时效过程中纳米强化相数量增加,提高了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伸长率小幅下降。对于相同Cu含量的合金,半固态铸造合金因缩孔较少,组织致密性较好,具有比重力铸造合金更好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铸造 AL-SI-cu-MG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时效对铸造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朱聪聪 何家威 +2 位作者 耿汝伟 董瑞煌 高文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4,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室温拉伸测试研究了双级时效工艺对铸造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双级时效制度是低温预时效和高温终时效.结果表明:合金在低温预时效阶段会形成更多析出形核点,经高温终时效后,合...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室温拉伸测试研究了双级时效工艺对铸造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双级时效制度是低温预时效和高温终时效.结果表明:合金在低温预时效阶段会形成更多析出形核点,经高温终时效后,合金中析出更多的θ′′相并有β′′相析出.当预时效制度为155℃/8 h时,随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内θ′′相的尺寸逐渐增大,β′′相形貌变化并不明显,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合金的延伸率随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165℃为合金较好的终时效温度;当双级时效制度为155℃/x h+165℃/2 h时,随着预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中θ′′相和β′′相的数量逐渐增多;当双级时效制度为155℃/8 h+165℃/x h时,随着终时效时间的增加,θ′′相的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终时效时间为8 h之前,合金中β′′相的数量和尺寸并没有明显变化,继续延长终时效时间β′′相也开始长大.通过优化双级时效工艺,可实现θ′′相与β′′相的双析出相强化,经过155℃/8 h+165℃/2 h双级时效后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380 MPa,经过155℃/8 h+165℃/8 h双级时效后的断后延伸率提高至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Al-Si-Mg-cu合金 双级时效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l-Zn-Mg-Cu-Li五元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工艺研究
4
作者 胡丽敏 张帅 +2 位作者 刘玲 成桃 刘建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153,160,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等对新型Al-Zn-Mg-Cu-Li五元合金的低熔点相、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试验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非平衡凝固相(AlZnMgCu四元相和微量含Fe化合物),经过490℃/24 h+...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等对新型Al-Zn-Mg-Cu-Li五元合金的低熔点相、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试验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非平衡凝固相(AlZnMgCu四元相和微量含Fe化合物),经过490℃/24 h+530℃/24 h双级均匀化处理后,铸态组织晶界上不规则共晶相回溶,部分块状相在晶界呈不连续分布,晶界变得断续且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Li合金 铸态组织 共晶相 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10Mg(Cu)铸铝合金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及早期扩展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航 张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微观观察AlSi10Mg(Cu)铸铝合金在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早期扩展过程,重点研究共晶硅粒子对热疲劳裂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萌生于脱粘共晶硅粒子与铝基体间的开裂界面,原因是共晶硅粒子与铝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热循环过... 微观观察AlSi10Mg(Cu)铸铝合金在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早期扩展过程,重点研究共晶硅粒子对热疲劳裂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萌生于脱粘共晶硅粒子与铝基体间的开裂界面,原因是共晶硅粒子与铝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热循环过程中两相热应变不协调,从而在两相界面处产生循环应力而引起疲劳破坏。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在长度和宽度上同时进行,具有良好塑性的铝枝晶对疲劳裂纹的扩展起阻碍作用。对热疲劳过程中共晶硅粒子周围应力场的模拟分析进一步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10mg(cu)铸铝合金 热疲劳 裂纹萌生 共晶硅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铸造Cu-Cr-Zr-Mg合金中纳米铬相形成过程的研究
6
作者 赵美 王岭 +2 位作者 吕渊 曹宇飞 李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4-107,111,共5页
利用真空熔炼+离心铸造技术制备出了凝固组织中含大量2.5~5 nm颗粒状和间距为0.6~1.2 nm条纹状的单质铬相的Cu-0.43Cr-0.22Zr-0.092Mg(wt%)合金。针对纳米级单质铬相形成原因不清楚的问题,借助SEM、XRD、TEM和HR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利用真空熔炼+离心铸造技术制备出了凝固组织中含大量2.5~5 nm颗粒状和间距为0.6~1.2 nm条纹状的单质铬相的Cu-0.43Cr-0.22Zr-0.092Mg(wt%)合金。针对纳米级单质铬相形成原因不清楚的问题,借助SEM、XRD、TEM和HRT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计算了铬相临界晶核半径,研究了单质铬相形核与生长过程。结果表明,Cu-0.43Cr-0.22Zr-0.092Mg(wt%)合金熔体在离心力作用下首先产生铬的偏聚,为铬相形核创造了条件。铬相形核后,在离心力作用下,铬相晶核向贫铬区域移动过程中略有长大,进入贫铬区域后长大基本停止,最后得到几个纳米尺寸的单质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MG合金 离心铸造 凝固过程 纳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处理对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润霞 李荣德 +2 位作者 吕伟 曲迎东 李晨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对固溶处理过程中铸造Al-Si-Cu-Mg合金析出相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溶处理初期,组织中θ相的数量逐渐减少,但在(FeMn)3SiAl12相中还有一定的Cu含量;而固溶后期,富铁相中的Cu含量也明显降低,且难溶的Al3Ti针状相也发生钝化,... 对固溶处理过程中铸造Al-Si-Cu-Mg合金析出相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溶处理初期,组织中θ相的数量逐渐减少,但在(FeMn)3SiAl12相中还有一定的Cu含量;而固溶后期,富铁相中的Cu含量也明显降低,且难溶的Al3Ti针状相也发生钝化,但部分Q相尚存在;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合金基体中Cu和Mg的含量逐渐增多,且富Mn和富Ti相也在合金基体中略有溶解;合金的固溶强化作用主要来源于富Cu相的溶解。在Al-Si-Cu-Mg固溶处理过程中,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共晶硅相形貌的改善、析出相溶解引起的固溶强化及组织的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Al—Si—cu-Mg合金 热处理 析出相 溶解 固溶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7.8~9.0)Zn-1.6Mg-(1.0~2.2)Cu合金铸态及其均匀化组织 被引量:12
8
作者 万里 邓运来 +1 位作者 张云崖 张新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98-1704,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及其附件能谱仪(EDX)研究Al-(7.8~9.0)Zn-1.6Mg-(1.0~2.2)Cu铝合金的铸态及其均匀化组织。结果表明:该铝合金的铸态凝固组织由α(Al)基体... 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及其附件能谱仪(EDX)研究Al-(7.8~9.0)Zn-1.6Mg-(1.0~2.2)Cu铝合金的铸态及其均匀化组织。结果表明:该铝合金的铸态凝固组织由α(Al)基体+Mg(Zn,Al,Cu)2非平衡共晶相组成;铸态组织中粗大非平衡共晶组织的体积分数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伴随其周围析出的条状、细小Mg(Zn,Al,Cu)2粒子也逐渐增多、粗化;当Cu含量(质量分数)为1.0%、1.4%、2.2%时,铸态组织晶内的独立第二相分别为T(Al2Zn3Mg3)相、S(Al2CuMg)相、T(Al2Zn3Mg3)相+θ(Al2Cu)相;各成分合金经过(470℃,24h)均匀化处理时,基体中仅剩下均匀化过程无法消除的尺寸较小、数量较少的初生富Fe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铸态 均匀化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铸造对Al-Zn-Mg-Cu-Zr合金微观组织及晶内固溶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少华 杨守杰 +3 位作者 房灿峰 王剑钊 戴圣龙 张兴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83-2089,共7页
分别采用电磁铸造和普通连铸技术制备Al-Zn-Mg-Cu-Zr合金,研究电磁场对合金显微组织、合金元素晶内固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磁铸造技术制备的Al-Zn-Mg-Cu-Zr合金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组织;电磁场显著提高合金元素在晶内的固溶... 分别采用电磁铸造和普通连铸技术制备Al-Zn-Mg-Cu-Zr合金,研究电磁场对合金显微组织、合金元素晶内固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磁铸造技术制备的Al-Zn-Mg-Cu-Zr合金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组织;电磁场显著提高合金元素在晶内的固溶度,减小了微观偏析程度。相对于普通连铸,电磁铸造法制备的Al-Zn-Mg-Cu-Zr合金的晶粒平均尺寸从68μm减小到53μm,Zn、Mg和Cu元素的晶内相对溶质固溶度分别由56%、62%和25%提高到79%、74%和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ZR合金 电磁铸造 普通连续铸造 显微组织 相对溶质固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Er,Y对Al-Zn-Mg-Cu-Zr合金均匀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国锋 张新明 朱航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Er和Y对其均匀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Zn-Mg-Cu-Zr合金中复合添加微量Er,Y(质量...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热分析(DT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Er和Y对其均匀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Zn-Mg-Cu-Zr合金中复合添加微量Er,Y(质量分数<0.4%)使合金的共晶化合物溶解温度升高,其均匀化温度相应提高。合金经二级均匀化处理后仍残留较多的S(Al2CuMg)相和Al8Cu4Er相,其中S(Al2CuMg)相能在三级均匀化条件下得到有效消除,但Al8Cu4Er相很难消除。经465℃/24h+475℃/4h+485℃/4h三级均匀化处理后,合金中残留的共晶化合物数量已经很少,基体上分布有大量、均匀、细小的第二相质点,对抑制合金再结晶,提高合金性能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ZR合金 Er Y微合金化 铸态组织 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铸造Al-7.1Zn-2.4Mg-2.1Cu-0.55Fe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成坤 张卫文 +2 位作者 林波 张大童 杨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1-54,59,共5页
通过低周疲劳试验,结合金相分析、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挤压铸造Al-7.0Zn-2.5Mg-2.1Cu-0.55Fe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并与重力铸造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合金存在循环硬化行为。在0.3%、0.4%总应变幅下表现为循环稳... 通过低周疲劳试验,结合金相分析、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挤压铸造Al-7.0Zn-2.5Mg-2.1Cu-0.55Fe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并与重力铸造合金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合金存在循环硬化行为。在0.3%、0.4%总应变幅下表现为循环稳定现象,当应变幅增大到0.5%时,重力铸造合金表现为持续的循环硬化直至疲劳断裂,挤压铸造合金在200周次左右循环硬化至饱和,然后表现为循环稳定现象。挤压铸造显著提升合金疲劳寿命,重力铸造合金疲劳源主要为缩松、缩孔等铸造缺陷,且裂纹易于沿着缩松、缩孔扩展,严重降低合金疲劳裂纹扩展抗力。挤压铸造合金疲劳源为表面或靠近表面处的氧化夹渣、粗大的富铁相和共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Al-Zn—Mg-cu合金 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铸造Al-17.5Si-4Cu-0.5Mg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及其加工图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润霞 张磊 +3 位作者 刘兰吉 张立军 白彦华 李荣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4,78,共4页
在变形温度350~500℃、应变速率0.001~5 s^(-1)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D热压缩模拟试验机对挤压铸造Al-17.5Si-4Cu-0.5Mg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在热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并建立该合金热变形时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 在变形温度350~500℃、应变速率0.001~5 s^(-1)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D热压缩模拟试验机对挤压铸造Al-17.5Si-4Cu-0.5Mg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该合金在热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并建立该合金热变形时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合金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上升;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挤压铸造合金比重力铸造合金流变应力水平更高。建立了挤压铸造合金的热加工图,得出挤压铸造合金更适合在高温低速下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Al-Si-cu-Mg 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对Al-Cu-Mg-M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迎晖 钟志强 陈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32-36,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等研究手段,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0.4%的Y在Al-Cu-Mg-Mn合金中存在形式及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Y含量在低于0.3%范围时,随含量增加合金细化效果逐渐增加;当Y含量为0.3%时,铸态组织中...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等研究手段,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0.4%的Y在Al-Cu-Mg-Mn合金中存在形式及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Y含量在低于0.3%范围时,随含量增加合金细化效果逐渐增加;当Y含量为0.3%时,铸态组织中晶粒细化与组织均匀化效果明显;当Y含量大于0.3%时,合金的铸态组织中晶粒随着其含量的增加又逐渐粗化;Y加入合金中主要形成Cu4Al8Y,合金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Y Al-cu-Mg-Mn合金 铸态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对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车欣 陈立佳 李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6,共5页
为了确定稀土元素Sc对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针对含Sc和不含Sc的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加总应变幅较高时,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和Al-Si-Cu-Mg-Sc合金... 为了确定稀土元素Sc对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针对含Sc和不含Sc的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加总应变幅较高时,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和Al-Si-Cu-Mg-Sc合金均呈现循环应变硬化现象,而在低的外加总应变幅下,稀土元素Sc对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其中Al-Si-Cu-Mg合金在疲劳变形初期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在疲劳变形后期则表现为循环稳定,而Al-Si-Cu-Mg-Sc合金在整个疲劳变形期间均发生循环应变硬化.此外,稀土元素Sc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金属型铸造Al-Si-Cu-Mg合金的循环变形抗力和低周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合金 稀土元素Sc 金属型铸造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 循环应力响应 循环应变硬化 循环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Sc,Er对Al-Cu-Mg-Zr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云涛 刘志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RD物相定性分析研究了添加微量Sc和Er对Al-Cu-Mg系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r,Sc能不同程度细化合金铸态组织。合金中添加Sc元素细化合金铸态组织的机制为凝固时形成的均匀分布...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RD物相定性分析研究了添加微量Sc和Er对Al-Cu-Mg系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r,Sc能不同程度细化合金铸态组织。合金中添加Sc元素细化合金铸态组织的机制为凝固时形成的均匀分布的Al3(ScxZr1-x)质点成为αAl结晶时理想的异质核心,起到显著的晶粒细化作用。Er在合金中主要以Al8Cu4Er分布于晶界,并没有观察到Er和Zr元素的交互作用;凝固过程中,Er元素聚集在固液界面前沿,增大了凝固前沿的液相成分过冷度,抑制枝晶生长,从而细化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Zr合金 微合金化 铸态组织 异质形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娜 周志敏 +1 位作者 路贵民 赵大志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5-139,155,共6页
采用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了Al-1.2Mg-0.8Si-0.4Cu合金半固态锭坯,研究了浇注温度和铸造速度对锭坯微观组织的影响.合金熔体在750℃下浇注,组织不均匀,边部是细小的晶粒,1/2半径和中心部位是粗大的枝晶,最小晶粒直径25μm,最大晶... 采用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了Al-1.2Mg-0.8Si-0.4Cu合金半固态锭坯,研究了浇注温度和铸造速度对锭坯微观组织的影响.合金熔体在750℃下浇注,组织不均匀,边部是细小的晶粒,1/2半径和中心部位是粗大的枝晶,最小晶粒直径25μm,最大晶粒直径达220μm;660℃保温后浇注,可以获得适合半固态加工的均匀、细小的近球形组织,锭坯中心和边部组织差异小,平均晶粒尺寸为36.5μm;铸造速度达150 mm/min时有利于均匀、细小的近球形组织形成.结果表明,对于Al-1.2Mg-0.8Si-0.4Cu铝合金采用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可以获得理想的半固态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液相线半连续铸造 半固态浆料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I6处理对Al-Si-Mg-Cu铸铝时效析出及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宇强 张文涛 +6 位作者 张浩 潘素平 李运湘 李宁波 欧陈贵 伏明珠 阳铭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122-14128,共7页
利用硬度测试、力学拉伸测试、疲劳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等方法研究了T6I6处理对Al-Si-Mg-Cu铸铝时效析出和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6和T6I6峰时效阶段,Al-Si-Mg-Cu铸造铝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GP区和β″相,T6I6处理能够明显... 利用硬度测试、力学拉伸测试、疲劳测试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等方法研究了T6I6处理对Al-Si-Mg-Cu铸铝时效析出和疲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T6和T6I6峰时效阶段,Al-Si-Mg-Cu铸造铝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GP区和β″相,T6I6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峰时效态合金强化相的密度。与T6峰时效态合金相比,T6I6峰时效态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7.3 MPa和11.5 MPa,同时延伸率也提高了4.1%。相同加载条件下,T6I6峰时效态合金的疲劳寿命更长,在最大应力为175 MPa时,疲劳寿命提高了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Mg-cu铸铝 T6I6时效处理 微观组织 疲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l-10%Si-3%Cu-0.3%Mg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红印 孙瑜 侯贵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96-198,202,共4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Sr变质Al-10%Si-3%Cu-0.3%Mg合金组织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及断口形貌分析,对Al-10%Si-3%Cu-0.3%Mg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0℃(或500℃×4 h+515℃)下固溶处...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Sr变质Al-10%Si-3%Cu-0.3%Mg合金组织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及断口形貌分析,对Al-10%Si-3%Cu-0.3%Mg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0℃(或500℃×4 h+515℃)下固溶处理,随时间的延长,富铜相的溶解量增多,同时在535℃下出现了富铜相的熔化。同时还发现与一步固溶工艺相比,两步固溶处理工艺下富铜相能够充分溶解,性能更好。经500℃保温4h+515℃保温8h处理性能最佳;对该试样再进行175℃×4h时效处理后,试样抗拉强度和塑性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0%Si-3%cu-0.3%Mg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5Ti-1B对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开宏 王顺成 +3 位作者 徐静 胡权 黄志其 刘志铭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研究了电磁搅拌连续铸挤Al-5Ti-1B晶粒细化剂对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5Ti-1B是Al-Zn-Mg-Cu合金的有效晶粒细化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Al-5Ti-1B,可使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从粗大的枝晶细化为平均... 研究了电磁搅拌连续铸挤Al-5Ti-1B晶粒细化剂对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5Ti-1B是Al-Zn-Mg-Cu合金的有效晶粒细化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Al-5Ti-1B,可使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从粗大的枝晶细化为平均直径为54μm的等轴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5.5%和35.6%;随着Al-5Ti-1B的质量分数从0.1%增加至0.5%,Al-Zn-Mg-Cu合金的晶粒进一步细化,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继续提高;当Al-5Ti-1B的质量分数为0.5%时,Al-Zn-Mg-Cu合金被细化为平均直径为38μm的等轴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到313 MPa和4.2%,与未添加Al-5Ti-1B相比,分别提高了13.8%和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Al-5Ti-1B细化剂 晶粒细化 电磁搅拌 连续铸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半固态挤压成形Al-17Si-4Cu-0.5Mg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建飞 于宝义 +2 位作者 罗惠馨 史原脊 李润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71,共9页
采用半固态挤压成形工艺制备过共晶Al-17Si-4Cu-0.5Mg合金,研究固溶时间对过共晶Al-17Si-4Cu-0.5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Si相出现球化,固溶时间为10 h时,共晶Si的圆整度为0.72。铸态下Si相周围富集较高... 采用半固态挤压成形工艺制备过共晶Al-17Si-4Cu-0.5Mg合金,研究固溶时间对过共晶Al-17Si-4Cu-0.5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Si相出现球化,固溶时间为10 h时,共晶Si的圆整度为0.72。铸态下Si相周围富集较高浓度的Cu元素,固溶1 h后,Cu元素快速固溶到基体中。固溶时间从1 h增加到16 h,在XRD曲线上的θ(Al_(2)Cu)和Q(Al_(5)Si_(6)Cu_(2)Mg_(8))相的衍射峰强降低,合金基体中的位错密度大量减少。经180℃,时效处理12 h后,组织中析出针状的θ′相和短棒状的Q′相。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合金强度值呈现“双峰”现象。固溶1 h后,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69 MPa,屈服强度为233 MPa,与未热处理合金相比,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43.3%和42.7%,合金强度的提高是由于在固溶初期基体中仍有较大的位错密度,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对位错有较强的钉扎阻碍作用。固溶时间为10 h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为311 MPa,屈服强度为263 MPa,达到第二个强度峰值,Si相的圆整化和细小析出相的弥散强化作用是形成第二个强度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时间 半固态挤压铸造 AL-SI-cu-MG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