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处理对含钪Al-Zn-Mg-Z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波 潘清林 +3 位作者 李晨 史运嘉 张志野 尹志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98-4005,共8页
采用恒温浸泡法、极化曲线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时效处理对含钪Al-Zn-Mg-Z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自然时效态下具有较差的抗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能力;合金腐蚀敏感性随着时效... 采用恒温浸泡法、极化曲线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时效处理对含钪Al-Zn-Mg-Z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自然时效态下具有较差的抗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能力;合金腐蚀敏感性随着时效制度的变化由小到大的顺序为:T73时效,T6时效,欠时效,自然时效。经极化曲线测试分析,合金的腐蚀性能呈现相同趋势。在同一慢应变拉伸速率下,T73时效态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相比T6时效态低;在相同时效状态下,应变速率为1.33×10 6s 1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相比6.67×10 6s 1的高。合金的腐蚀敏感性与时效析出相(MgZn2)尺寸、分布及无沉淀析出带(PFZ)有关,在T6时效态下,晶界析出相连续的链状分布导致腐蚀敏感性大;同时,晶界析出相的粗化、不连续分布和无沉淀析出带的宽化,使得T73时效态的腐蚀敏感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钪al-zn-mg-zr合金 时效处理 剥落腐蚀 晶间腐蚀 极化曲线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时效对含Sc的Al-Zn-Mg-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星 潘清林 +3 位作者 李波 史运嘉 黄志其 刘志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34-4043,共10页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SSR_T)、晶间腐蚀试验、剥落腐蚀实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测试、维氏硬度测量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对2.5 mm厚Al-5.4Zn-2.0Mg-0.25Sc-0.1Zr合金板材在双级时效下的抗应力腐蚀性能(SCC)、抗晶间腐蚀性...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SSR_T)、晶间腐蚀试验、剥落腐蚀实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测试、维氏硬度测量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对2.5 mm厚Al-5.4Zn-2.0Mg-0.25Sc-0.1Zr合金板材在双级时效下的抗应力腐蚀性能(SCC)、抗晶间腐蚀性能(IGC)、抗剥落腐蚀性能(EC)、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显微组织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金较适宜的双级时效工艺为120℃/6 h+140℃/20 h,在此工艺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R_m、屈服强度R_p、伸长率A和电导率γ分别为553 MPa,534 MPa,12.0%和22.3 MS/m,双级时效后合金晶内为弥散分布的亚稳定强化相η′-MgZn_2,晶界出现粗大不连续分布的平衡相η-MgZn_2,还伴有明显宽化的无沉淀析出带。与单级峰值时效(120℃/24 h)相比,合金晶间腐蚀倾向减小,具有良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剥蚀等级为中等剥落腐蚀(EB)级,具有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zr合金 双级时效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钪对Al-Zn-Mg-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肖静 尹志民 +1 位作者 黄继武 何振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5-979,共5页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Al-6.0Zn-2.0Mg-0.12Zr和Al-6.0Zn-2.0Mg-0.2Sc-0.12Zr 2种合金,借助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分别对其热轧态、固溶态和时效态的组织性能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添加S...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Al-6.0Zn-2.0Mg-0.12Zr和Al-6.0Zn-2.0Mg-0.2Sc-0.12Zr 2种合金,借助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分别对其热轧态、固溶态和时效态的组织性能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添加Sc和Zr可明显细化合金的铸态晶粒,更好地抑制合金变形组织的再结晶,使主要强化相η′相更加细小、均匀、弥散,明显提高Al-Zn-Mg合金的力学性能。在固溶状态下,含Sc的Al-Zn-Mg-Zr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比未添加Sc的合金分别提高40 MPa和54 MPa;在时效状态下,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25 MPa和35 MPa;微量Sc和Zr对Al-Zn-Mg合金的强化作用主要源于含Sc和Zr化合物对合金起到了细晶强化、亚结构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Mn对Al-Zn-Mg-Zr合金板材组织与断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景超 柴文茹 +4 位作者 汪庆 杨臻珅 刘胜胆 叶凌英 唐建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48-2957,共10页
通过Kahn撕裂试验,研究微量Mn元素的添加对Al-Zn-Mg-Zr合金板材断裂韧性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透射电镜(STEM)等显微组织表征结果对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Al-Zn... 通过Kahn撕裂试验,研究微量Mn元素的添加对Al-Zn-Mg-Zr合金板材断裂韧性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透射电镜(STEM)等显微组织表征结果对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Al-Zn-Mg-Zr板材中添加微量Mn元素可以提高其断裂韧性,撕裂强度从550.9MPa增至581.5MPa,单位面积裂纹形核功从168.6N/mm增至235.4N/mm,断裂方式从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穿晶韧窝型断裂。Mn元素增加了板材的再结晶分数和残留第二相的面积分数,引入了亚微米级含Mn弥散相,增加了Al3Zr弥散相的尺寸和间距,减少了晶内η'强化相的数量,降低了晶界η相的面积分数,增大了其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合金 断裂韧性 MN元素 晶粒组织 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Fe基储氢合金活化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丽丽 关宁 +1 位作者 王勇 李永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7,共9页
能源危机正在催生新能源迅猛发展,氢是地球上分布广泛的元素之一,因具有高热值、丰富的来源以及环保特性而被认为是理想的次生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特别是镍-氢(Ni-MH)燃料电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各种... 能源危机正在催生新能源迅猛发展,氢是地球上分布广泛的元素之一,因具有高热值、丰富的来源以及环保特性而被认为是理想的次生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特别是镍-氢(Ni-MH)燃料电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各种储氢材料中,TiFe基合金因其低成本和高储氢容量等特点备受青睐,也作为Ni-MH燃料电池的负极材料成为现代研究的焦点。TiFe基合金属于AB型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具有潜在的高理论储氢容量,而且在室温下表现出良好的可逆吸放氢性能。然而,TiFe基合金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合金的激活过程要求极端条件,这增加了制备的复杂性。其次,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容易受到毒化作用的影响,这可能降低其性能。最后,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质的波动也可能对其在电化学应用中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限制了TiFe基合金在商业化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单元素合金化或多元素合金化可以有效改变TiFe基合金的成分布局和晶格结构,优化储氢性能,包括提高活化动力学、增加储氢容量以及优化吸放氢动力学,还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电化学综合性能,包括最大充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等。制备工艺中的铸造法和球磨法等同样可以增加合金的储氢活性,显著提高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能,进而提升电化学充放电容量。表面改性的方法优化了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接触位点,从而提高了储氢性能和循环寿命,使合金的电化学充放电过程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TiFe基合金 活化性能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C对Mo-La_(2)O_(3)合金组织与室温/高温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大军 李忠盛 +4 位作者 王乐 丛大龙 刘正涛 吴厦 花泽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9-304,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La_(2)O_(3)/HfC合金,研究了Mo-La_(2)O_(3)/HfC合金中物相分布、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测试了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微量掺杂的HfC、La_(2)O_(3)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在钼基体中;...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La_(2)O_(3)/HfC合金,研究了Mo-La_(2)O_(3)/HfC合金中物相分布、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测试了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微量掺杂的HfC、La_(2)O_(3)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在钼基体中;钼晶粒尺寸随HfC含量增加而减小,相互穿插和搭接的纤维状组织呈现出变细变短趋势;合金纵截面断口为沿晶脆性断裂,横截面为韧窝和解理混合断裂,轴向方向的韧性优于径向方向;合金的室温/高温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弯曲角随HfC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Mo(La_(2)O_(3))1.5(HfC)2.0合金力学性能最优;高温氧-乙炔焰作用后Mo(La_(2)O_(3))1.5(HfC)2.0合金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Mo(La_(2)O_(3))0.5,在氧化时间150 s时其质量损失率为0.87%,仅为Mo(La_(2)O_(3))0.5合金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合金 HFC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钛合金激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程东海 张夫庭 +5 位作者 陶玄宇 余超 龚浩 李海涛 王德 熊震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在TC4钛合金激光焊缝中以Yb_(2)O_(3)的方式加入稀土元素Yb,探究稀土元素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室温性能及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焊缝原始β晶粒内部存在弥散分布的白色Yb_(2)O_(3),能有效减小焊缝中心宽度,并细化β晶粒尺... 在TC4钛合金激光焊缝中以Yb_(2)O_(3)的方式加入稀土元素Yb,探究稀土元素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室温性能及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焊缝原始β晶粒内部存在弥散分布的白色Yb_(2)O_(3),能有效减小焊缝中心宽度,并细化β晶粒尺寸。当Yb_(2)O_(3)含量为6%时,焊缝中心宽度减小22.3%,β晶粒尺寸减小32.4%。Yb_(2)O_(3)能够提高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塑性,随着Yb_(2)O_(3)含量增加,焊缝室温伸长率和高温延伸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Yb_(2)O_(3)含量在6%时,室温伸长率达到最大,为6.8%,高温延伸率达到最大,为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激光焊接 合金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材料腐蚀防护的铅铋合金氧测氧控研究进展
8
作者 秦博 鲁盛会 +2 位作者 刘思涵 张洁 龙斌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铅铋合金具有优异的核性能、高导热率、高沸点和化学惰性等特点,以其作为冷却剂的铅铋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六种堆型之一。铅铋合金冷却剂对反应堆结构材料较强的腐蚀性是限制铅铋快堆发展的重要因素;... 铅铋合金具有优异的核性能、高导热率、高沸点和化学惰性等特点,以其作为冷却剂的铅铋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六种堆型之一。铅铋合金冷却剂对反应堆结构材料较强的腐蚀性是限制铅铋快堆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控制铅铋合金中溶解氧在特定的范围是实施结构材料在液态铅铋环境下腐蚀防护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求铅铋系统必须实现溶解氧的测量与控制,以保障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铅铋快堆研发的深入,材料腐蚀防护关键共性技术不断突破,本文总结了面向反应堆结构材料腐蚀防护的铅铋溶解氧测量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铅铋合金氧测氧控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氧控模式在铅铋快堆的应用前景,最后对面向铅铋快堆的氧测氧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溶解氧 氧控 氧传感器 标定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抛光TC4钛合金高粗糙度表面及表面耐磨损行为
9
作者 戴峰泽 安春桥 +2 位作者 霍坤 何娟 陈希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针对离心泵薄壁钛合金叶轮叶片表面粗糙度控制困难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砂石对叶片表面的磨损问题,分别在氩气和空气氛围下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对铣削后具有高粗糙度的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抛光,发现在氩气氛围下能获得更好的抛光效果,能使工件... 针对离心泵薄壁钛合金叶轮叶片表面粗糙度控制困难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砂石对叶片表面的磨损问题,分别在氩气和空气氛围下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对铣削后具有高粗糙度的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抛光,发现在氩气氛围下能获得更好的抛光效果,能使工件表面算术平均高度下降56.12%、表面硬度提高21.94%;而在空气环境下,工件表面获得了高硬度的氮化钛,表面算术平均高度下降了51.89%,硬度比原始表面提高了176.79%.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原始的工件表面和氩气氛围下抛光的工件表面均以磨粒磨损为主,其中在氩气氛围下抛光的工件由于抛光过程中获得了硬度较高的α′-Ti马氏体,因此表面的磨痕宽度更窄;而在空气氛围下则由于重熔层获得了高硬度氮化钛使得工件表面平均动摩擦系数从0.46降至0.16,显著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磨痕宽度大幅降低,在与GCr15陶瓷球对磨过程中工件表面则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抛光 激光氮化 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包壳用ODS合金的研制
10
作者 李静 李峻宏 +5 位作者 冯伟 熊良银 刘实 刘一哲 李依依 周培德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8-158,共11页
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合金因为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耐辐照肿胀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成为第4代裂变反应堆及一体化快堆包壳的优选结构材料,其杰出的综合性能与基体中弥散分布的、尺寸细小的纳米析出相密不... 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合金因为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耐辐照肿胀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成为第4代裂变反应堆及一体化快堆包壳的优选结构材料,其杰出的综合性能与基体中弥散分布的、尺寸细小的纳米析出相密不可分。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热等静压工艺,研制了两组12Cr-ODS FeCr合金。采用旋转锻造和冷轧工艺实现ODS合金棒材和包壳管材的制备,并开展纳米析出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热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组合金中的纳米氧化物主要为立方结构的Y_(2)Ti_(2)O_(7),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少量C元素的添加增加纳米析出相的颗粒尺寸。纳米析出相在合金中的弥散分布不影响材料体系的膨胀系数和热导率,但是影响材料的比热容,增加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热惯性。由于合金内纳米析出相的高密度析出及其对位错和晶界的强钉扎,ODS合金棒材表现出优异的抗高温蠕变性能,ODS合金管材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壳材料 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 纳米析出相 高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205A合金热处理参数优化及其组织性能演变
11
作者 郭廷彪 钱丹晨 +3 位作者 王炳 王楠 丁万武 金玉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ZL205A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制度是提升ZL205A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本研究通过530℃×2 h+540℃×13 h固溶+165℃×6 h时效,研究了固溶及时效参数对ZL205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 ZL205A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制度是提升ZL205A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本研究通过530℃×2 h+540℃×13 h固溶+165℃×6 h时效,研究了固溶及时效参数对ZL205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TEM)等表征技术检测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材料的微观组织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分析了材料组织机制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530℃×2 h+540℃×13 h为较好的双级固溶制度。固溶处理后,铸态合金中的网状共晶组织溶解,合金的组织均匀性提高且微观组织得到改善。低温时效过程中θ′纳米级析出相在晶界上不连续分布,温度升高会促使θ′相发生粗化且数量增加;稳定的θ′相可有效阻碍位错运动,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205A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固溶 纳米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王天琪 靖雯 何俊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熔池精度难于控制、结构件成形质量差等问题,建立了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增材过程中的熔池流动及传热过程。引入周期性系数加入双椭圆热源中,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CMT焊接过程的热... 针对镁合金在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中熔池精度难于控制、结构件成形质量差等问题,建立了三维瞬态数值模型,研究了增材过程中的熔池流动及传热过程。引入周期性系数加入双椭圆热源中,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CMT焊接过程的热源模型,并利用连续表面力思想将其转化为体热源加载在相界面;预测了焊缝和熔池的形状和尺寸,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了同一焊接速度下不同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熔池内部主要受马兰戈尼力影响在熔池后方产生逆时针流动;将模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发现,焊接电流为129 A时熔宽误差约为1.13%,余高误差约为5.49%,熔深误差约为5.03%,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相同焊接速度下,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宽高比以及熔深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冷金属过渡 熔池 焊缝成形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13
作者 杜晓明 陆瑶 刘纪德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构建合适的镍基单晶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模型,对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项式回归、最近邻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决策树回归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寿命与合金成分、微观组... 构建合适的镍基单晶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模型,对于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设计、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项式回归、最近邻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决策树回归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寿命与合金成分、微观组织和蠕变工艺参数的关系模型,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性能调控提供了新方法。基于蠕变寿命预测模型,系统地比较了四种算法和特征选择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最优,相关性较高的四个特征依次为γ′固溶温度、Ta、W、Re。研究结果可为获得更有效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特征选择 蠕变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Eu对Al-Mg-Si-Fe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海燕 潘美诗 +3 位作者 邓权威 龙协 黄小汉 王超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开发具有高强和高导电、导热特性的铝合金,是实现铝合金材料在电气电子、散热工业应用的关键。针对这些需求,系统研究Al-Mg-Si-Fe合金中加入微量Eu对真空压铸制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05%~0.25%(质量分数,下同)Eu的合... 开发具有高强和高导电、导热特性的铝合金,是实现铝合金材料在电气电子、散热工业应用的关键。针对这些需求,系统研究Al-Mg-Si-Fe合金中加入微量Eu对真空压铸制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05%~0.25%(质量分数,下同)Eu的合金变质效果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其中加入量为0.15%合金时晶粒明显被细化,脆性(FeSiAl)共晶相和长板状共晶Si的析出被抑制,同时减少Mg在铝基体中固溶度,降低合金的晶格畸变,导致合金的力学性能、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获得改善。Al-Mg-Si-Fe-0.15Eu合金的导热系数为68.50 mm^(2)/s,导电率为51.4%ICAS,抗拉强度为148 MPa,伸长率达到16.20%。与原始Al-Mg-Si-Fe铸态合金相比,导热系数增加12.50 mm^(2)/s,导电率提高了1.4%ICAS,抗拉强度提高了20 MPa,伸长率增加了5.4%,合金拉伸断口形貌从准解理断裂变为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Fe铝合金 稀土变质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处理工艺的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研究
15
作者 汤金金 李好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7,共5页
采用不同时长的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铝合金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若优先考虑材料性能,则应该采用180℃×4 h的单级热处理时效;若优先考虑工艺效率和成本,则可以采用150... 采用不同时长的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铝合金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若优先考虑材料性能,则应该采用180℃×4 h的单级热处理时效;若优先考虑工艺效率和成本,则可以采用150℃×1 h+170℃×1 h的双级热处理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拖拉机 发动机 合金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Nb粉末合金制备及力学性能影响
16
作者 吴杰 吴小飞 +4 位作者 田凯 尹一峰 崔潇潇 卢正冠 徐磊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热等静压工艺是常见的粉末Ti_(2)AlNb合金制备方法,为深入研究制粉工艺等因素对粉末Ti_(2)AlNb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和无坩埚感应熔炼超声气体雾化法制备Ti_(2)AlNb洁净预合金粉末,并对2种工艺制备的预合金... 热等静压工艺是常见的粉末Ti_(2)AlNb合金制备方法,为深入研究制粉工艺等因素对粉末Ti_(2)AlNb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和无坩埚感应熔炼超声气体雾化法制备Ti_(2)AlNb洁净预合金粉末,并对2种工艺制备的预合金粉末以及二者的混合粉末进行表征。通过热等静压工艺制备Ti_(2)AlNb合金,研究制粉工艺、包套泄漏形成的孔隙缺陷及夹杂物对Ti_(2)AlNb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优化的工艺进行多种Ti_(2)AlNb粉末合金构件的成形。实验结果表明:制粉工艺会影响粉末合金的持久性能,包套泄漏引起的孔隙缺陷会显著降低粉末Ti_(2)AlNb合金的力学性能,夹杂物会显著影响粉末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合金 粉末冶金 热等静压 近净成形 孔隙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表面TiN颗粒强化层组织与性能分析
17
作者 梁忠伟 林子顺 +3 位作者 唐荟 李天羿 张宇鹏 BALIGASIMA Patrick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9,共9页
提升TC11钛合金的耐磨损性能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基于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工艺,通过将研磨球和TiN粉末混合研磨的方式,在TC11钛合金表面实现了晶粒细化和弥散强化,成功制备了基于TiN颗粒增强的强化层,对表面形貌和... 提升TC11钛合金的耐磨损性能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基于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工艺,通过将研磨球和TiN粉末混合研磨的方式,在TC11钛合金表面实现了晶粒细化和弥散强化,成功制备了基于TiN颗粒增强的强化层,对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特征进行研究,并评估其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处理后的TC11钛合金样品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显著提升。与未处理和仅作普通研磨处理的样品相比,TiN颗粒增强的样品表面粗糙度分别降低了43.29%和23.14%,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9.48%和1.8%,磨痕宽度分别降低了36.18%和33.18%。本文为改善TC11及其他钛合金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对提高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TiN颗粒 强化层 微观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61-T6铝合金滚光加工表面成型质量试验分析
18
作者 马吉建 《大众标准化》 2025年第2期28-30,共3页
文章分析了滚光加工参数对6061-T6铝合金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选用外滚轮滚压工具和球形滚压工具,根据不同切削参数制备试件,采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运用Minitab软件对实验数据分析,寻找不同工具、切削参数对试件表... 文章分析了滚光加工参数对6061-T6铝合金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选用外滚轮滚压工具和球形滚压工具,根据不同切削参数制备试件,采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运用Minitab软件对实验数据分析,寻找不同工具、切削参数对试件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参数滚压线速度Vc=251.2m/min、进给量f=0.10mm/rev、滚压过盈量a_(p)=0.075mm时,表面粗糙度Ra值最低达到0.284μm,因此滚光加工相比传统硬质合金刀具加工6061-T6铝合金材料,表面粗糙度下降了3级,可以达到以车代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光加工 表面粗糙度 试验分析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和B30铜合金的空泡腐蚀行为
19
作者 贺春林 凌云鹤 王超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空蚀试验机、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ZCuAl_(8)Mn_(14)Fe_(3)Ni_(2)(MAB)和B30铜合金在3.5%NaCl溶液和蒸馏水中的空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30的空蚀腐蚀速率大于MAB;MAB发生了选择性相腐蚀,空泡腐蚀机...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空蚀试验机、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ZCuAl_(8)Mn_(14)Fe_(3)Ni_(2)(MAB)和B30铜合金在3.5%NaCl溶液和蒸馏水中的空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30的空蚀腐蚀速率大于MAB;MAB发生了选择性相腐蚀,空泡腐蚀机理较复杂;在3.5%NaCl溶液中,MAB在中心腐蚀区、低腐蚀内环区和腐蚀外环区的孔隙率均高于B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电化学腐蚀 空泡腐蚀 选相腐蚀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沉积速率对6061-T4铝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刘伟 李洪林 +1 位作者 吴海旭 石玲 《材料保护》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为考察铝合金在含S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规律,通过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结合电化学分析、EDS能谱分析、FTI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SO_(2)沉积速率对6061-T4铝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较低的SO_(2... 为考察铝合金在含S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规律,通过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结合电化学分析、EDS能谱分析、FTI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SO_(2)沉积速率对6061-T4铝合金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较低的SO_(2)沉积速率可显著促进腐蚀反应的进行,提高腐蚀速率。但是,随着沉积速率逐渐增大,SO_(2)对腐蚀反应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在腐蚀后期出现抑制作用。当SO_(2)沉积速率增大至2000 mg/(m^(2)·d)时,SO_(2)对腐蚀反应只呈现抑制作用。SO_(2)发生氧化、水解反应,生成SO_4^(2-)与H^(+),导致基体表面液膜酸化,是SO_(2)促进铝合金腐蚀的主要原因。SO_(2)沉积量增大,导致基体与液膜界面处溶解氧的浓度梯度迅速降低,以及由Al_2(SO_4)_3与AlCl_(3)组成的腐蚀产物层阻碍腐蚀性介质接触基体表面,是SO_(2)对铝合金的腐蚀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_(2) 沉积速率 6061-T4铝合金 海洋大气腐蚀 干/湿交替循环 腐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