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multi-layer 316L-TiC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1
作者 Sasan YAZDANI Suleyman TEKELI +2 位作者 Hossein RABIEIFAR Ufuk TASCI Elina AKBARZAD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73-2991,共19页
In this stud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layered 316L-TiC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layers,... In this stud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ulti-layered 316L-TiC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Three different layers,consisting of 316L stainless steel,316L-5 wt%TiC and 316L-10 wt%TiC,were additively manufactured.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se lay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OM)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was used for phase analysis,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tensile and nanoindentation tests.The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show epitaxial grain growth within the composite layers,with the elongated grains growing predominantly in the build direction.XRD analysis confirms the 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the TiC particles into the 316L matrix,with no unwanted phases present.Nanoindent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the composite layers compared to pure 316L stainless steel,suggest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Tensile tests show remarkable strength values for the 316L-TiC composite samples,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mbedded TiC particles.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SLM in the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metallic components in addition to the exceptional hardness of the ceramic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metal-ceramic composites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316 L stainless steel 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功能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应用进展
2
作者 方杰 刘彦强 +8 位作者 杨志宇 樊建中 刁恩泽 崔西会 黎康杰 彭颐豫 张坤 孔欣 杨博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5-1305,共11页
电子信息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无人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子封装持续减小尺寸、降低重量和减少功耗(SWaP,即Size,Weight and Power)。传统的基于可伐合金、铝合金和高硅铝的微电子封装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大跨度热匹配、良好的钎焊与... 电子信息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无人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电子封装持续减小尺寸、降低重量和减少功耗(SWaP,即Size,Weight and Power)。传统的基于可伐合金、铝合金和高硅铝的微电子封装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大跨度热匹配、良好的钎焊与激光熔焊性能、高导热、高比刚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可制造性,无法适应SWaP要求。功能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综合了铝合金与铝硅、碳化硅铝等先进复合材料的优点,既具备大跨度热匹配、高导热率的特点,又具备精细加工和良好的激光熔焊等工艺性能,是新一代微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功能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的优势、制备方法和封装应用情况,并对该材料制备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 功能梯度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 电子封装 研究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打印组分转变时平稳控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彭壮壮 韩硕 +1 位作者 周婧 段国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微流挤出制备该材料过程中组分转变程度未能与加减速过程实时匹配,以及成形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改进的S形加减速模型为基础,组分转变程度与加减速参数相...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微流挤出制备该材料过程中组分转变程度未能与加减速过程实时匹配,以及成形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改进的S形加减速模型为基础,组分转变程度与加减速参数相匹配为核心的进给控制策略。通过对电机运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新型S形加减速模型,以灰度为分级标准,利用前瞻算法对转变点进行识别与分类,并以此控制转变点的加减速过程,以使组分转变规律化。通过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制备样件的成形质量,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小机身震动,提高成形质量,材组分转变程度与加减速参数相匹配,为提高功能梯度材料组分转变精度与避免组分突变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功能梯度材料 组分转变 前瞻算法 S形加减速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VL结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武 黄素涌 +2 位作者 王建和 卫佩行 王兴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在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人工林材质较差、而竹材资源较为丰富的背景下,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作为一种生物质工程材料,具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优势,并且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 在我国木材资源紧缺、人工林材质较差、而竹材资源较为丰富的背景下,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作为一种生物质工程材料,具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优势,并且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我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现况,概述了LVL的起源和发展,着重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角度分析了LVL的结构特点,对单板分等和LVL组坯特点进行了介绍。同时,综述了酚醛树脂浸渍和纤维材料复合两种LVL增强方式。最后,对比讨论了国内外LVL的评价标准,并针对我国木结构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LVL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层积材 单板分等 竹木复合 复合材料增强 胶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扬卫 王富耻 +1 位作者 于晓东 马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详细综述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材料设计,抗弹性能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在装甲应用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重点。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梯度装甲 梯度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张健 葛昌纯 李江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对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对其表观抗弯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 1 80 0℃ ,1 8N/mm2 ,2h条件下可以制备Cu含量最高为 2 2 .5 5vol.%的W/Cu功能梯度材料 ,其密度可达... 对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对其表观抗弯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 1 80 0℃ ,1 8N/mm2 ,2h条件下可以制备Cu含量最高为 2 2 .5 5vol.%的W/Cu功能梯度材料 ,其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 94.6% .热压W/Cu功能梯度材料的成分分布与最初设计的成分分布有较大偏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热压烧结 钨铜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大量椭圆随机分布区域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来忠 王乾峰 +1 位作者 彭刚 姜袁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2-667,共6页
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首先给出平面上的点位于椭圆内部与外部的判别条件,再把计算点到椭圆距离问题,化为一个求最值问题,使得可以用搜索法较快地得到有效的近似解,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产生具有大量椭圆随机分布区域的方法,基本思想是:(1)对... 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首先给出平面上的点位于椭圆内部与外部的判别条件,再把计算点到椭圆距离问题,化为一个求最值问题,使得可以用搜索法较快地得到有效的近似解,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产生具有大量椭圆随机分布区域的方法,基本思想是:(1)对于模拟区域内随机生成的点,先判断该点是否在所有已生成椭圆的外部,若是,计算它与所有已生成椭圆边界的距离;(2)如果所求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欲生成的椭圆的长半轴,则以该点为中心,生成一个新的椭圆。这样,不必用一个多边形覆盖来判别椭圆之间是否相交或重叠,可以使生成的椭圆与椭圆之间的距离更小一些(甚至可以是零),从而提高了模拟区域中椭圆的密度。试验表明,针对混凝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按3级配生成骨料含量可高达70%以上的模拟试件,按2级配生成骨料含量可高达60%以上的模拟试件。对所生成的混凝土试件,做了简单的加载力学实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模型能够满足力学分析的需要;进一步,基于椭圆随机分布区域,使用椭圆作为覆盖,建立了高含量的参数化不规则骨料模型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复合材料 数值模拟 混凝土试件 级配 随机分布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梯度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聪聪 陈刚 +1 位作者 严红革 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8-1264,共7页
采用新型喷射沉积技术制备SiC体积分数呈连续分布(0-30%)的Al-Si基梯度复合材料,利用MG-2000型销-盘磨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滑动转速和载荷对该梯度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MHV-2000型维氏硬度计研究该梯度复合材料的... 采用新型喷射沉积技术制备SiC体积分数呈连续分布(0-30%)的Al-Si基梯度复合材料,利用MG-2000型销-盘磨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滑动转速和载荷对该梯度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MHV-2000型维氏硬度计研究该梯度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其耐磨性的梯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滑动转速和载荷的增大,梯度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降低;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随滑动转速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转速500 r/min时达到最大;对比研究沉积态与热压态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喷射沉积态由于孔隙等缺陷的存在,其磨损形式主要是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热压后,梯度材料的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随基体中SiC含量的逐渐增加,锭坯各部分硬度和耐磨性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梯度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耐磨性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弹性断裂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保林 杜善义 韩杰才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50-562,共13页
对非均匀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弹性断裂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材料参数沿厚度方向为变化的,沿该方向将复合材料划分为许多单层,取每一单层材料参数为常数,应用Fourier变换法,在Laplace域内推导出了控制问题的奇异积分方程组,给出了... 对非均匀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弹性断裂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材料参数沿厚度方向为变化的,沿该方向将复合材料划分为许多单层,取每一单层材料参数为常数,应用Fourier变换法,在Laplace域内推导出了控制问题的奇异积分方程组,给出了热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然后利用Laplace数值反演,得出了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本文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多个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裂纹,(2)材料可以为正交各向异性:(3)考虑了惯性效应.作为算例,研究了带有两个裂纹的功能梯度结构,分析了材料参数的变化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 复合材料 多裂纹 动态热应力 热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b-Fe-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卫强 岳明 +1 位作者 刘燕琴 张久兴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b Fe 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Tb Fe Co/Ti复合梯度靶材具有宏观组织不均匀性和微观组织连续性的特征。各...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b Fe Co/Ti复合梯度磁光靶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Tb Fe Co/Ti复合梯度靶材具有宏观组织不均匀性和微观组织连续性的特征。各梯度层之间的原子扩散现象不明显。层间界面结合良好 ,不存在微裂纹 ,从而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材 宏观组织 梯度 微观组织 显微组织 复合 原子扩散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制备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4C/C功能梯度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国兵 郭全贵 +3 位作者 刘朗 史景利 翟更太 宋进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8-6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中的叠层法在2000℃,40MPa的热压烧结条件下设计制备了B4C组分含量变化范围为10%~50%(质量分数)的B4C/C功能梯度材料(FGM)。同时,为了深入考察B4C/C FGM各叠层的性能,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对应不同叠层... 采用粉末冶金法中的叠层法在2000℃,40MPa的热压烧结条件下设计制备了B4C组分含量变化范围为10%~50%(质量分数)的B4C/C功能梯度材料(FGM)。同时,为了深入考察B4C/C FGM各叠层的性能,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对应不同叠层的B4C/C均质复合材料。性能测试表明随着B4C含量的增加,对应B4C/C均质复合材料的密度、强度、电阻率、抗氧化性等性能均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同时B4C/C FGM整体表现出低密度和高弯曲强度特征,分别可达2.16g/cm^3和138MPa。SEM图和XRD特征曲线表明B4C/C FGM梯度特征显著,抗氧化实验表明B4C/C FGM的抗氧化性也呈现比较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有望作为抗等离子体、单壁抗氧化等领域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B4C/C复合材料 热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复合B_4C/Cu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云汉 李江涛 葛昌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基于B4C和Cu材料具有明显电阻率及熔点差的特点,提出了在超高压下通电快速烧结B4C/Cu梯度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在 2~4GPa、12kW,40s及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成分分布从0~100%的接近理论密度的B... 基于B4C和Cu材料具有明显电阻率及熔点差的特点,提出了在超高压下通电快速烧结B4C/Cu梯度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在 2~4GPa、12kW,40s及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成分分布从0~100%的接近理论密度的B4C/Cu层状复合材料;显微观察显示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是呈梯度分布的.化学溅射实验表明其产额比 SMF 800核纯级石墨降低 70%;在Tokamak原位等离子体辐照下,材料表面无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复合材料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碳化硼 烧结 制备 表征 B4C/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不同等级沙尘暴的空间变化与防治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静 周杰 赵景波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西北地区不同等级沙尘暴的分布范围与物质组成的空间变化及发生动力。研究表明,西北特强沙尘暴活动范围从荒漠源区一直到东南沿海及港澳地区,强沙尘暴活动范围包括荒漠源区到我国东部的河南郑州、开封、许昌以及山... 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西北地区不同等级沙尘暴的分布范围与物质组成的空间变化及发生动力。研究表明,西北特强沙尘暴活动范围从荒漠源区一直到东南沿海及港澳地区,强沙尘暴活动范围包括荒漠源区到我国东部的河南郑州、开封、许昌以及山东菏泽等地,中等沙尘暴分布在荒漠源区到甘肃兰州等地,弱沙尘暴分布范围小,以点状分布为主;不同等级沙尘暴的物质浓度和组成不同;产生不同等级沙尘暴的动力不同;给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粉尘物质和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强和特强沙尘暴;对西北地区不同等级沙尘暴灾害的防治应采取分级防治和分区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不同等级 空间变化 物质浓度与组成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非均质复合材料应力分析的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宣领宽 龚京风 +1 位作者 张文平 明平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针对非均质复合材料的应力问题,发展了一种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SCV-FVM)。该方法基于非结构网格离散线弹性平衡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将材料的空间变化引入离散过程,从而不需要显式处理复合材料交界面。用SCV-FVM对宏观非均质复合材料... 针对非均质复合材料的应力问题,发展了一种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SCV-FVM)。该方法基于非结构网格离散线弹性平衡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将材料的空间变化引入离散过程,从而不需要显式处理复合材料交界面。用SCV-FVM对宏观非均质复合材料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良好。与其他数值结果的对比表明,SCV-FVM能够避免材料物性突变引起的牵引力方向的应力数值波动及不连续现象,但是难以捕捉垂直于牵引力方向的应力跳跃现象,可以通过加密交界面网格来改善计算结果。用SCV-FVM对微观非均质复合材料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不存在由物性参数空间变化引起的数值不连续现象及应力集中现象,表明SCV-FVM适合对微观非均质材料进行应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复合材料 层合材料 功能梯度材料 交错网格技术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Sr1-x)TiO3/Mg2TiO4组分梯度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俊 王旭升 +1 位作者 柴晓娜 刘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叠层法制备了(Bax Sr1-x)TiO3/Mg2TiO4组分梯度陶瓷。采用XRD、SEM、EDS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1375℃烧结3 h的样品较致密、结晶良好,由钙钛矿和尖晶石两相复合而成,且材料内存在Ba/Sr比... 采用叠层法制备了(Bax Sr1-x)TiO3/Mg2TiO4组分梯度陶瓷。采用XRD、SEM、EDS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1375℃烧结3 h的样品较致密、结晶良好,由钙钛矿和尖晶石两相复合而成,且材料内存在Ba/Sr比组分梯度;与不含梯度的复合陶瓷相比,梯度陶瓷不但保持了较大的介电可调度,而且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在室温(20℃)和2 kV/mm电场下,典型样品的介电可调度可达21.9%,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可调度仍然保持在较大的值(9.3%)。温度稳定性的改善可归因于不同组分的(Bax Sr1-x)TiO3具有不同的铁电-顺电相转变温度,组分梯度的设计有利于该类材料应用温度范围的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陶瓷 (BaxSr1-x)TiO3 Mg2TiO4 功能梯度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连续变化的梯度材料的形成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中民 张联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7-20,25,共5页
概述了梯度材料的概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着重阐述了梯度材料研究的核心问题———组分连续的梯度材料的形成技术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
关键词 组分 连续变化 梯度材料 形成技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复合靶冲击毁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楠 王金相 +1 位作者 董刚 杨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2期2752-2761,共10页
综述了以金属复合靶板、陶瓷/金属复合靶板为代表的功能梯度复合靶在弹丸撞击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破坏模式和毁伤机理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三方面,重点讨论了靶板材料、靶板层数、组合方式及弹头形状等... 综述了以金属复合靶板、陶瓷/金属复合靶板为代表的功能梯度复合靶在弹丸撞击作用下的抗侵彻性能、破坏模式和毁伤机理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三方面,重点讨论了靶板材料、靶板层数、组合方式及弹头形状等因素对靶板抗侵彻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作者前期相关工作,指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金属复合靶 陶瓷/金属复合靶 抗侵彻性能 冲击毁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磁场下制备Al-Mg_2Si-Al_2O_3梯度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红才 曹志强 +1 位作者 张红亮 刘吉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通过向Al-20%Mg2Si合金中加入5%SiO2颗粒,利用高频磁场的电磁相分离法成功制备了Al-20%Mg2Si和Al-20%Mg2Si-5%Al2O3两种梯度复合材料。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讨论了加入SiO2颗粒对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合金沿径向... 通过向Al-20%Mg2Si合金中加入5%SiO2颗粒,利用高频磁场的电磁相分离法成功制备了Al-20%Mg2Si和Al-20%Mg2Si-5%Al2O3两种梯度复合材料。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讨论了加入SiO2颗粒对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合金沿径向进行了硬度测量,结果表明,硬度在径向呈梯度分布,满足梯度复合材料外硬内韧的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磁场 电磁分离 Al-Mg2Si过共晶合金 梯度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盘材料构成设计过程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开 刘昌明 杨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46-1350,共5页
应用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混合法则及离散化处理方式,运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梯度SiCp/Zl104复合材料制动盘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并与铸铁件和均质20Vol.%SiCp/Zl104复合材料制动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工况... 应用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混合法则及离散化处理方式,运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梯度SiCp/Zl104复合材料制动盘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并与铸铁件和均质20Vol.%SiCp/Zl104复合材料制动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工况下梯度SiCp/Zl104复合材料制动盘温度更低,热应力更小,温度和热应力在盘状件上的分布更有利于减少热疲劳和避免产生热裂纹,且梯度SiCp/Zl104复合材料制动盘具有减重和提高耐磨性能的优点,这为制备梯度SiCp/Al复合材料制动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分布 热应力 制动盘 金属基复合材料 功能梯度材料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透层对层合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凯 周叮 +1 位作者 刘伟庆 方海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将层合梁粘结层形成的浸透层考虑为功能梯度层,并假设弹性模量在浸透层内沿厚度指数变化,泊松比为常数,利用平面应力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导出满足控制微分方程和两端简支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的一般解,然后根据层合梁上下表面的边界... 将层合梁粘结层形成的浸透层考虑为功能梯度层,并假设弹性模量在浸透层内沿厚度指数变化,泊松比为常数,利用平面应力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方程,导出满足控制微分方程和两端简支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的一般解,然后根据层合梁上下表面的边界条件确定待定系数,带回递推公式得到整个层合梁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对三明治梁进行了精细化分析,结果显示浸透层的存在对减小界面层的应力突变和梁的整体位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浸透层的厚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浸透层 功能梯度 弹性力学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