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S法制备Al-7Si-0.5Mg半固态浆料及其组织与性能
1
作者 相立新 慕倩楠 +4 位作者 魏俊钊 张殿平 谷国超 郑洪亮 吕宇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4,共6页
利用改进的气泡搅拌(gas induced semi-solid,GISS)法制备出了晶粒细小均匀、球形度较好的Al-7Si-0.5Mg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GISS工艺参数中静置时间和中间合金(Al-5Ti-1B)添加量对半固态浆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置时间... 利用改进的气泡搅拌(gas induced semi-solid,GISS)法制备出了晶粒细小均匀、球形度较好的Al-7Si-0.5Mg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GISS工艺参数中静置时间和中间合金(Al-5Ti-1B)添加量对半固态浆料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置时间从85 s延长到271 s,半固态浆料的固相率在0.67~0.77,平均晶粒尺寸由95μm增加到226μm,平均形状因子由0.80降低到0.33。中间合金添加量在0.5wt%~2.0wt%内变化时,在1.5wt%得到的浆料组织最为优异。与传统液态压铸相比,半固态压铸提高了试棒的力学性能,并且经过热处理后,试棒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了307 MPa、240 MPa和8.8%。综上,GISS工艺可制备出组织均匀圆整的半固态浆料,并且半固态压铸可改善Al-7Si-0.5Mg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5mg GISS 半固态压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温度对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峰 方雅 杨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4-97,共4页
采用不同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进行了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的锻造,并进行了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始锻温度从445℃提高至505℃、终锻温度从335℃提高至395℃,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 采用不同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进行了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的锻造,并进行了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始锻温度从445℃提高至505℃、终锻温度从335℃提高至395℃,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均先减小后增大,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均先提升后下降。475℃始锻和380℃终锻锻造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加最小。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试样的锻造工艺参数优选为:475℃始锻温度、380℃终锻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2.5Cu-0.3mg铝合金 活塞 锻造温度 高温磨损性能 抗高温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董衍蘅 贾志宏 +4 位作者 温柏杨 刘莹莹 刘庆 吴俊子 高斯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88,共10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研究不同含量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m元素之后,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相比基础合金的明显减小...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研究不同含量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m元素之后,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相比基础合金的明显减小;稀土Sm可以显著细化片层状的共晶硅,Sm元素主要形成Al2Si2Sm相。从能量角度,Sm可优先与P形成SmP相,可能会抑制AlP相的形成,减弱其促进共晶硅形核的效能。随着Sm元素含量的增加,Al-Si共晶反应的过冷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3mg铝合金 稀土Sm 微观组织 细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Al-7Si-0.5V-0.3In铸造铝合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斌 杨金玉 刘丽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5-77,共3页
采用不同的浇注温度对汽车用Al-7Si-0.5V-0.3In铝合金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强度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与710℃浇注温度相比,760℃浇注温度... 采用不同的浇注温度对汽车用Al-7Si-0.5V-0.3In铝合金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强度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与710℃浇注温度相比,760℃浇注温度下试样的抗拉强度增大了12.81%,磨损体积减小了25.46%。Al-7Si-0.5V-0.3In铝合金铸造试样的浇注温度优选为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5V-0.3In铝合金 浇注温度 强度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速率和Er-Zr含量对Al-7Si-0.3Mg合金共晶组织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季连涛 黄晖 +1 位作者 王为 于海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61,65,共5页
采用复合添加Er、Zr元素变质处理了Al-7Si-0.3Mg合金,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Er、Zr元素添加量来变质合金中粗大的针片状共晶硅相。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Er、Zr元素对Al-7Si-0.3Mg... 采用复合添加Er、Zr元素变质处理了Al-7Si-0.3Mg合金,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Er、Zr元素添加量来变质合金中粗大的针片状共晶硅相。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Er、Zr元素对Al-7Si-0.3Mg合金中共晶硅相的变质作用,并探讨了Er、Zr复合变质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0.15wt%Er和0.15wt%Zr时,合金中的共晶硅相得到明显细化,不同的冷却速率也能显著改变共晶硅相形貌。当冷却速率为250~300℃/s并添加0.25wt%Er和0.25wt%Zr时,合金中共晶硅相变质为细小的纤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Zr合金 al-7si-0.3mg合金 共晶硅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Al-7Si-2Cu-0.3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梅 熊能 周永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94,共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伸试验、硬度测试、SEM断口分析等研究了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对Al-7Si-2Cu-0.3Mg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铸态Al-7Si-2Cu-0.3Mg合金进行520℃×6 h固溶+-196℃不同时间深冷+160℃×6 h时效处...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伸试验、硬度测试、SEM断口分析等研究了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对Al-7Si-2Cu-0.3Mg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铸态Al-7Si-2Cu-0.3Mg合金进行520℃×6 h固溶+-196℃不同时间深冷+160℃×6 h时效处理试验,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加,伸长率逐渐降低,抗拉强度和硬度在深冷22 h前提升明显。固溶+22 h深冷+时效处理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分别为351.2 MPa、135.5 HB,比固溶+时效处理合金分别提高了10.1%和8.4%。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增加,合金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固溶+22 h深冷+时效处理合金的晶粒较为均匀细小,深冷处理有效改善了合金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2Cu-0.3mg合金 深冷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变质对Al-7Si-0.35Mg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小健 宁萌 +3 位作者 周文军 黄浩 沈坚 姚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改善合金中富铁相的形貌以降低其危害性,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WDW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稀土Y对Al-7Si-0.35Mg合金中富铁相组织形貌及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亦对稀土Y变质富铁相的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稀... 为改善合金中富铁相的形貌以降低其危害性,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WDW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稀土Y对Al-7Si-0.35Mg合金中富铁相组织形貌及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亦对稀土Y变质富铁相的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稀土Y能促进富铁相异质形核和抑制其长大,并使其由粗大的块状、针片状转化为细小纤维状、球状;当添加稀土Y的质量分数为0.3%时,变质效果最佳,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84 MPa和5.2%,比未添加稀土分别提高36%和58%;拉伸断口呈现大量致密、均匀韧窝的特征,表明合金具有良好的韧性,其断裂方式为塑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Y 变质 al-7si-0.35mg 富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5Ti-0.35C对ZLSi7Cu2Mg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洪斌 姬磊 党惊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83,共3页
改变Al-5Ti-0.35C中间合金在ZLSi7Cu2Mg铝合金中的加入量、浇注温度和静置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好的试验方案:Al-5Ti-0.35C加入量2.0%,浇注温度705℃,静置时间7 min,测试其热处理(固溶+时效)后力学性能达到σb=385MPa,δ=7.83%。... 改变Al-5Ti-0.35C中间合金在ZLSi7Cu2Mg铝合金中的加入量、浇注温度和静置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好的试验方案:Al-5Ti-0.35C加入量2.0%,浇注温度705℃,静置时间7 min,测试其热处理(固溶+时效)后力学性能达到σb=385MPa,δ=7.83%。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l-5Ti-0.35C中间合金对ZLSi7Cu2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Ti-0.35C中间合金 ZLSi7Cu2mg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分析的Al-7Si-1.5Cu-0.5Mg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跃文 侯击波 +1 位作者 毛红奎 刘洪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142,145,共5页
示差热(DSC)分析通常用于合金相变温度点的确定。针对Al-7Si-1.5Cu-0.5Mg合金,将DSC吸收峰面积与θ相(Al_(2)Cu)的数量相联系,并辅之以SEM+EDS对DSC分析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00℃下固溶4 h后DSC吸收峰面积从铸态的0.6 J/g降低至0.1 ... 示差热(DSC)分析通常用于合金相变温度点的确定。针对Al-7Si-1.5Cu-0.5Mg合金,将DSC吸收峰面积与θ相(Al_(2)Cu)的数量相联系,并辅之以SEM+EDS对DSC分析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00℃下固溶4 h后DSC吸收峰面积从铸态的0.6 J/g降低至0.1 J/g,且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吸收峰面积无明显变化,与扫描电镜下对θ相溶解检测结果一致。均说明了在500℃下保温4 h后Al_(2)Cu基本溶入基体中,达到了良好的固溶效果。证明了示差热(DSC)可用于检测相的固溶程度,亦证明其具有进一步应用于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1.5Cu-0.5mg合金 示差热(DSC) 固溶处理 Al_(2)Cu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2Si-0.8Mg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正交试验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文龙 刘磊 +2 位作者 农登 黄正华 王顺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98-203,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铸造Al-3.2Si-0.8Mg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Al-3.2Si-0.8Mg合金抗拉强度、导电率和导热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时效温度、固溶温度、固溶时间和时效时间...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铸造Al-3.2Si-0.8Mg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合金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Al-3.2Si-0.8Mg合金抗拉强度、导电率和导热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时效温度、固溶温度、固溶时间和时效时间。Al-3.2Si-0.8Mg合金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固溶温度530℃、固溶时间1 h、时效温度190℃、时效时间12 h。合金经最优工艺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导电率和导热系数分别为322.6 MPa、52.1%IACS和194.8 W/(m·K)。与未热处理相比,合金的抗拉强度、导电率和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32.7%、4.0%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2si-0.8mg铝合金 热处理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Si-0.6Mg-(Cu,Mn)合金薄板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月 赵刚 +1 位作者 田妮 刘坤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冷铜模铸造的扁锭轧制的Al-3.0Si-0.6Mg-0.4Cu-0.6Mn-0.18Fe合金薄板经400℃至540℃不同温度保温30 min水淬、室温停放90 d(自然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600...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冷铜模铸造的扁锭轧制的Al-3.0Si-0.6Mg-0.4Cu-0.6Mn-0.18Fe合金薄板经400℃至540℃不同温度保温30 min水淬、室温停放90 d(自然时效)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6009合金基础上提高Si的质量分数至3%,有提高其强度的作用;该合金薄板经540℃×30 min固溶处理自然时效后屈服强度为180 MPa、抗拉强度为313 MPa、延伸率接近23%,其组织中存在Si结晶相及含Fe、Mn和少量Cu、Si的结晶相,以及尺寸小于0.5μm的以含Mn为主并含少量Si和Fe的弥散相;提高其固溶处理温度至540℃,合金薄板的强度明显提高,其原因是析出强化产物尺寸增大,密度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0si-0.6mg铝合金 结晶相 弥散相 GP区 高分辨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端盖用新型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研究
12
作者 马丽 要玉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4,78,共4页
为了研究机械端盖用含钪新型铝合金的铸造性能,进行了不同钪含量(质量分数,%)铝合金Al-7Si-0.3Mgx Sc(x=0,0.1,0.3,0.5)的显微组织与铸造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钪含量增加,合金内部组织先细化后粗化,铸造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铝合金... 为了研究机械端盖用含钪新型铝合金的铸造性能,进行了不同钪含量(质量分数,%)铝合金Al-7Si-0.3Mgx Sc(x=0,0.1,0.3,0.5)的显微组织与铸造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钪含量增加,合金内部组织先细化后粗化,铸造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铝合金Al-7Si-0.3Mg-x Sc的钪含量优选为0.3%。与不添加钪合金相比,Al-7Si-0.3Mg-0.3Sc合金的铝液流程长度测试值增幅达12.1%,裂纹长度测试值减幅达22.4%,合金流动性和抗热裂性得到明显提高,合金铸造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性能 al-7si-0.3mg-xSc合金 流动性 抗热裂性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工艺参数对铝合金汽车方管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高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2-105,共4页
进行了Al-0.7Mg-0.4Si-0.3V-0.3In铝合金汽车方管试样的挤压成形,并进行了不同挤压温度和挤压比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对比及分析。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80℃增至460℃、挤压比从15增至35,试样强度先提高后下降,磨损体积... 进行了Al-0.7Mg-0.4Si-0.3V-0.3In铝合金汽车方管试样的挤压成形,并进行了不同挤压温度和挤压比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对比及分析。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80℃增至460℃、挤压比从15增至35,试样强度先提高后下降,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在挤压温度440℃和挤压比15时挤压的试样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断后伸长率最小,磨损体积最小。铝合金汽车方管的挤压工艺参数优选为挤压温度440℃和挤压比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0.7mg-0.4si-0.3V-0.3In铝合金 方管 挤压温度 挤压比 力学性能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