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Mg-6Al-0.5Mn-1.8Si-0.3Ca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保丰 王利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3-165,170,共4页
研究了热处理对Mg-6Al-0.5Mn-1.8Si-0.3Ca镁合金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β-Mg17Al12逐渐溶解到基体中,Mg2Si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合金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在固溶48 h时显微硬度较铸态时提高了约20%;固溶处理后再... 研究了热处理对Mg-6Al-0.5Mn-1.8Si-0.3Ca镁合金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处理,β-Mg17Al12逐渐溶解到基体中,Mg2Si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合金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在固溶48 h时显微硬度较铸态时提高了约20%;固溶处理后再进行时效处理,沿晶界逐渐析出第二相,起到了晶界强化和弥散强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0.5Mn-1.8si-0.3Ca镁合金 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Al-7Si-0.5V-0.3In铸造铝合金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斌 杨金玉 刘丽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5-77,共3页
采用不同的浇注温度对汽车用Al-7Si-0.5V-0.3In铝合金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强度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与710℃浇注温度相比,760℃浇注温度... 采用不同的浇注温度对汽车用Al-7Si-0.5V-0.3In铝合金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强度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与710℃浇注温度相比,760℃浇注温度下试样的抗拉强度增大了12.81%,磨损体积减小了25.46%。Al-7Si-0.5V-0.3In铝合金铸造试样的浇注温度优选为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5V-0.3In铝合金 浇注温度 强度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温度对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峰 方雅 杨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4-97,共4页
采用不同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进行了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的锻造,并进行了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始锻温度从445℃提高至505℃、终锻温度从335℃提高至395℃,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 采用不同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进行了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的锻造,并进行了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始锻温度从445℃提高至505℃、终锻温度从335℃提高至395℃,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均先减小后增大,高温磨损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均先提升后下降。475℃始锻和380℃终锻锻造试样的磨损体积和单位面积质量增加最小。Al-7Si-2.5Cu-0.3Mg铝合金活塞试样的锻造工艺参数优选为:475℃始锻温度、380℃终锻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2.5Cu-0.3Mg铝合金 活塞 锻造温度 高温磨损性能 抗高温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董衍蘅 贾志宏 +4 位作者 温柏杨 刘莹莹 刘庆 吴俊子 高斯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88,共10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研究不同含量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m元素之后,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相比基础合金的明显减小...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研究不同含量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m元素之后,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相比基础合金的明显减小;稀土Sm可以显著细化片层状的共晶硅,Sm元素主要形成Al2Si2Sm相。从能量角度,Sm可优先与P形成SmP相,可能会抑制AlP相的形成,减弱其促进共晶硅形核的效能。随着Sm元素含量的增加,Al-Si共晶反应的过冷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3Mg铝合金 稀土Sm 微观组织 细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速率和Er-Zr含量对Al-7Si-0.3Mg合金共晶组织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季连涛 黄晖 +1 位作者 王为 于海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61,65,共5页
采用复合添加Er、Zr元素变质处理了Al-7Si-0.3Mg合金,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Er、Zr元素添加量来变质合金中粗大的针片状共晶硅相。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Er、Zr元素对Al-7Si-0.3Mg... 采用复合添加Er、Zr元素变质处理了Al-7Si-0.3Mg合金,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Er、Zr元素添加量来变质合金中粗大的针片状共晶硅相。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Er、Zr元素对Al-7Si-0.3Mg合金中共晶硅相的变质作用,并探讨了Er、Zr复合变质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0.15wt%Er和0.15wt%Zr时,合金中的共晶硅相得到明显细化,不同的冷却速率也能显著改变共晶硅相形貌。当冷却速率为250~300℃/s并添加0.25wt%Er和0.25wt%Zr时,合金中共晶硅相变质为细小的纤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Zr合金 al-7si-0.3Mg合金 共晶硅 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Al-7Si-2Cu-0.3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梅 熊能 周永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94,共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伸试验、硬度测试、SEM断口分析等研究了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对Al-7Si-2Cu-0.3Mg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铸态Al-7Si-2Cu-0.3Mg合金进行520℃×6 h固溶+-196℃不同时间深冷+160℃×6 h时效处...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伸试验、硬度测试、SEM断口分析等研究了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对Al-7Si-2Cu-0.3Mg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铸态Al-7Si-2Cu-0.3Mg合金进行520℃×6 h固溶+-196℃不同时间深冷+160℃×6 h时效处理试验,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增加,伸长率逐渐降低,抗拉强度和硬度在深冷22 h前提升明显。固溶+22 h深冷+时效处理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分别为351.2 MPa、135.5 HB,比固溶+时效处理合金分别提高了10.1%和8.4%。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增加,合金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固溶+22 h深冷+时效处理合金的晶粒较为均匀细小,深冷处理有效改善了合金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2Cu-0.3Mg合金 深冷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对稀土铝硅合金表面形貌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吉东 高波 +6 位作者 胡亮 朱广林 邢鹏飞 徐宁 刘畅 周英伟 涂赣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158,共6页
目的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Al-17.5Si-0.3Nd合金表面,提高合金表面的显微硬度。方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维氏显微硬度计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改性后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和性能变化进... 目的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Al-17.5Si-0.3Nd合金表面,提高合金表面的显微硬度。方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维氏显微硬度计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改性后合金表面的微观形貌和性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SEM以及EPMA分析结果显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合金表面形成了铝基体以及无微裂纹的晕圈结构,并且改性后合金表面上各种元素分布均匀。XRD结果显示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合金表面无新相形成,所有衍射峰发生了宽化以及偏移现象。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衍射峰先向高角度偏移,后向低角度偏移。其中,5次脉冲试样的偏移角度最大。另外,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显示,铝基体的硬度随脉冲次数增加而递增,硬度值由原始样品的534.95 MPa增加到25次脉冲的1258.59 MPa;相对地,晕圈组织的硬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硬度值由原始样品的10 067.7 MPa下降到25次脉冲的1390.29 MPa。结论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后的合金表面晶粒细化显著,表面硬度总体上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al-17.5si-0.3nd合金 表面微观形貌 铝基体 晕圈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端盖用新型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丽 要玉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4,78,共4页
为了研究机械端盖用含钪新型铝合金的铸造性能,进行了不同钪含量(质量分数,%)铝合金Al-7Si-0.3Mgx Sc(x=0,0.1,0.3,0.5)的显微组织与铸造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钪含量增加,合金内部组织先细化后粗化,铸造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铝合金... 为了研究机械端盖用含钪新型铝合金的铸造性能,进行了不同钪含量(质量分数,%)铝合金Al-7Si-0.3Mgx Sc(x=0,0.1,0.3,0.5)的显微组织与铸造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钪含量增加,合金内部组织先细化后粗化,铸造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铝合金Al-7Si-0.3Mg-x Sc的钪含量优选为0.3%。与不添加钪合金相比,Al-7Si-0.3Mg-0.3Sc合金的铝液流程长度测试值增幅达12.1%,裂纹长度测试值减幅达22.4%,合金流动性和抗热裂性得到明显提高,合金铸造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性能 al-7si-0.3Mg-xSc合金 流动性 抗热裂性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工艺参数对铝合金汽车方管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高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02-105,共4页
进行了Al-0.7Mg-0.4Si-0.3V-0.3In铝合金汽车方管试样的挤压成形,并进行了不同挤压温度和挤压比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对比及分析。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80℃增至460℃、挤压比从15增至35,试样强度先提高后下降,磨损体积... 进行了Al-0.7Mg-0.4Si-0.3V-0.3In铝合金汽车方管试样的挤压成形,并进行了不同挤压温度和挤压比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对比及分析。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80℃增至460℃、挤压比从15增至35,试样强度先提高后下降,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在挤压温度440℃和挤压比15时挤压的试样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断后伸长率最小,磨损体积最小。铝合金汽车方管的挤压工艺参数优选为挤压温度440℃和挤压比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0.7Mg-0.4si-0.3V-0.3In铝合金 方管 挤压温度 挤压比 力学性能 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