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固态成型Al-Si-Fe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树国 袁晓光 +1 位作者 李胜 于海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8,共5页
采用半固态成型技术制备了Al-17Si-5Fe-3Mn-4Cu-1Mg(质量分数/%)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检测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合金的高温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经过半固态成型后,合金第二相发生了明显细化,尖角钝化,且分布更均匀;常温极限抗... 采用半固态成型技术制备了Al-17Si-5Fe-3Mn-4Cu-1Mg(质量分数/%)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检测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合金的高温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经过半固态成型后,合金第二相发生了明显细化,尖角钝化,且分布更均匀;常温极限抗拉强度达到了239.6MPa,伸长率达到了2.0%;150℃干磨和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失重分别是390铝合金的30.78%和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成型 al—si-fe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含量对TiZrNbMoAl_(x)难熔高熵合金薄膜高温抗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林青 蒲春林 +1 位作者 张艳 王军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73,共10页
目的探讨Al含量对TiZrNbMoAl_(x)难熔高熵合金(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s,RHEAs)薄膜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讨论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氧化机理。方法利用双靶磁控共溅射技术,以90°扇形的Ti、Zr、Nb、Mo靶拼接... 目的探讨Al含量对TiZrNbMoAl_(x)难熔高熵合金(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s,RHEAs)薄膜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讨论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氧化机理。方法利用双靶磁控共溅射技术,以90°扇形的Ti、Zr、Nb、Mo靶拼接而成的靶材和Al靶材作为溅射靶材,通过调节Al靶溅射功率,制备不同Al含量(原子数分数0%、14%、18%、24%、28%)的TiZrNbMoAl_(x)RHEAs薄膜,并将这些薄膜置于600℃大气环境中进行氧化试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光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氧化前后薄膜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不同Al含量的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抗氧化性能,并分析其氧化机理。结果薄膜的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与Al含量密切相关。不含Al时,薄膜呈现出(110)择优取向的BCC单相固溶体结构;Al原子数分数为14%~24%时,薄膜表现为无定形相结构;Al含量较高(原子数分数为28%)时,薄膜中出现了AlZr_(3)二次相。在600℃环境退火后,Al氧化生成了Al_(2)O_(3),这有效提升了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抗氧化性能。然而,过量的Al含量(原子数分数为28%)会导致应力集中并产生裂纹,降低薄膜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论Al含量对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适量的Al含量可改善TiZrNbMoAl_(x)RHEAs薄膜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薄膜 高温抗氧化性能 al含量 相组成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7Si0.5Mg合金喷丸处理微观组织形貌及腐蚀行为研究
3
作者 秦传广 姜博 +5 位作者 刘乃志 王晔 胡茂良 许红雨 吉泽升 尚金翅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48,共7页
本工作探究了不同喷丸速度下的Al7Si0.5Mg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将喷丸处理后的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浸没腐蚀,采用XRD、SEM、超深显微镜、EBSD等手段对腐蚀后合金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变形层及腐蚀产... 本工作探究了不同喷丸速度下的Al7Si0.5Mg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将喷丸处理后的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浸没腐蚀,采用XRD、SEM、超深显微镜、EBSD等手段对腐蚀后合金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变形层及腐蚀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喷丸处理后,合金表面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层和亚微米级晶粒。喷丸速度为50 m/s时,变形层厚度最大,为20μm。未处理样品的i_(corr)为64.628μA/cm^(2),电容弧半径最小;喷丸速度为50 m/s时i_(corr)为16.094μA/cm^(2),电容弧半径最大。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浸泡480 h后,喷丸速度为50 m/s时腐蚀坑较浅,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5Mg铝合金 喷丸处理 晶粒细化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粉末冶金Ti-45Al-7Nb-0.3W-0.1B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飞虎 梁霄鹏 李慧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6,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Ti-45Al-7Nb-0.3W-01B(at%)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组织合金在750℃和800℃条件下的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性能与层片晶团的大小、残余γ...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Ti-45Al-7Nb-0.3W-01B(at%)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组织合金在750℃和800℃条件下的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性能与层片晶团的大小、残余γ晶粒的含量以及层片间距有关,残余γ晶粒含量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断裂,层片晶团尺寸和层片间距过大,合金的抗拉强度较低。经1380℃/30 min热处理后,合金具有优秀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在750℃和800℃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50 MPa和435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315 MPa和300 MPa,伸长率分别为1.5%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Ti al合金 热处理 拉伸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
5
作者 杨明 赵新奇 +1 位作者 张松 伍翠兰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l⁃4.0Cu⁃1.0Li⁃Zn合金中的Zn元素主要存在T_(1)相中,Zn元素的添加使晶内T_(1)相直径减小,数量密度变...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l⁃4.0Cu⁃1.0Li⁃Zn合金中的Zn元素主要存在T_(1)相中,Zn元素的添加使晶内T_(1)相直径减小,数量密度变大,分布更加弥散,晶界处T_(1)相由连续变为不连续状态,合金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提高。形变时效引入预变形量变大,晶内T_(1)相直径尺寸减小,数量密度增加,分布更加弥散,同时抑制晶内δ′/θ′/δ′复合相的析出,提高Al⁃4.0Cu⁃1.0Li⁃(Zn)合金的硬度,加快时效硬化响应速率,而且晶界处无析出带的宽度变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提高。添加Zn和引入形变时效的T8工艺协同作用不仅提高Al⁃4.0Cu⁃1.0Li⁃(Zn)合金硬度,增强合金的时效硬化,而且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形变时效 时效硬化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Mg-1Al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凯斐 孙有平 +4 位作者 何江美 裴梦雨 刘鑫雨 陈文刚 蒋文海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6,共7页
在不同轧制温度(280,320,360,400℃)下对12.5 mm厚退火态Mg-1Al(质量分数/%)合金进行压下率分别为20%,80%的两道次轧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轧制温度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阻尼... 在不同轧制温度(280,320,360,400℃)下对12.5 mm厚退火态Mg-1Al(质量分数/%)合金进行压下率分别为20%,80%的两道次轧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轧制温度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温度升高,试验合金动态再结晶越发充分,当轧制温度为360℃时动态再结晶基本完成且合金中开始出现孪晶;(0002)基面织构强度先升后降,在320℃轧制时最高(13.80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断后伸长率先升后降,当轧制温度为360℃时拉伸性能最佳。在高应变振幅下,室温阻尼随应变振幅增加而增大,随轧制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温度轧制后合金均分别在100~150℃和270~320℃出现P1与P2阻尼峰,P2峰峰值随轧制温度升高降低,说明合金高温阻尼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al合金 轧制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处理及轧制对Al-Mg-Sc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鹏辉 边丽萍 +3 位作者 于培文 雒宝权 王涛 梁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6,共4页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了新型Al-5.8Mg-0.4Mn-0.25Sc-0.25Zr合金,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450℃×4 h;并对其进行变温4道次轧制,总压下量为68.4%,使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了新型Al-5.8Mg-0.4Mn-0.25Sc-0.25Zr合金,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450℃×4 h;并对其进行变温4道次轧制,总压下量为68.4%,使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达到513.93 MPa、6.84%,强度是铸态合金的1.78倍,且塑性良好,大幅提高了Al-Mg-Sc合金的力学性能。450℃×4 h均匀化处理使铸态合金晶粒得到细化,同时晶内析出了大量细小、分散的Al_(3)(Sc,Zr)弥散颗粒,显著提高了合金在变形过程中的位错累积速率,抑制了晶界/亚晶界迁移能力,获得了存在大量位错的细小亚晶组织,大幅提高合金的强度。高含量Mg溶质原子的固溶强化和高密度Al_(3)(Sc,Zr)纳米析出相的析出强化也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C合金 均匀化处理 轧制 al3(Sc Zr)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Al耐热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现状
8
作者 姚通睿 王曼 席晓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241,共10页
耐热合金因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镍基和铁基耐热合金的应用更为广泛。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航空航天及能源技术不断发展使耐热合金的服役环境更加苛刻,这对耐热合金服役性能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亟需... 耐热合金因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镍基和铁基耐热合金的应用更为广泛。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航空航天及能源技术不断发展使耐热合金的服役环境更加苛刻,这对耐热合金服役性能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亟需开发具有更优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新型耐热合金。合金化元素Al所形成的Al_(2)O_(3)膜具有较低生长速率、较高致密性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因此含Al耐热合金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了3种抗氧化元素所形成保护性氧化膜的优劣,回顾了含Al耐热合金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影响含Al镍基和铁基合金氧化行为的关键因素,总结分析了其高温氧化的微观机制并归纳了共性规律。最后,对含Al耐热合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耐热合金 高温抗氧化 保护性氧化膜 成分设计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刀具铣削70%Si/Al合金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逸林 张明亮 +1 位作者 吉红伟 吕维迪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2,共6页
针对高硅铝合金加工表面质量差和切削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选择70%Si/Al(Si的质量分数为70%)合金材料,采用人造多晶金刚石(PCD)刀具,分别进行以主轴转速与进给量为变量的单因素铣削试验,探索主轴转速与进给量对刀具磨损程度、加工表面... 针对高硅铝合金加工表面质量差和切削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选择70%Si/Al(Si的质量分数为70%)合金材料,采用人造多晶金刚石(PCD)刀具,分别进行以主轴转速与进给量为变量的单因素铣削试验,探索主轴转速与进给量对刀具磨损程度、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铣削过程中PCD铣刀主要的磨损形式为Si颗粒的高频冲击和刻划造成的磨粒磨损。在主轴转速为10000 r/min、进给量为0.03 mm/r的铣削参数下,铣削距离达100 m以上,刀具磨损量较小,加工表面粗糙度较低,表面质量较好。由于存在Si颗粒碎裂、拔出、切断、压入等现象,铣削表面形成凹坑和沟痕等缺陷。随着铣削参数的变化,Si颗粒破损形式发生改变,铣削表面微观形貌出现差异,由此对工件表面粗糙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Si/al合金 PCD刀具 刀具磨损 铣削参数 表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表面粗糙度对Ti48Al2Cr2Nb合金电解加工表面成形规律的影响
10
作者 陈年 隋浩男 +2 位作者 龚晨 李凌 廖翠姣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通过仿真方法捕获Ti48Al2Cr2Nb合金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的氧气、Ti^(4+)、Al^(3+)的传输行为和电流密度分布规律,揭示工件初始表面粗糙度对最终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对最终加工效果予以验证。仿真发现,在加工中... 通过仿真方法捕获Ti48Al2Cr2Nb合金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的氧气、Ti^(4+)、Al^(3+)的传输行为和电流密度分布规律,揭示工件初始表面粗糙度对最终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对最终加工效果予以验证。仿真发现,在加工中表面经历快速整平、抛光、粗化、再抛光的过程,当工件理论初始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时,离子分布更均匀,加工表面微观形貌更光滑。实验发现,经1 500目砂纸打磨的工件在电解加工后表面更均匀、光滑,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的规律证明,选择合适的初始粗糙程度更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电解加工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8al2Cr2Nb合金 初始表面粗糙度 电解加工 成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0Cr-5Al合金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工艺、热处理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倪小南 明亮 +3 位作者 胡子健 杨温鑫 王安森 邓欣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163,共11页
目的探索FeCrAl合金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潜力,通过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优化其工艺参数,以改善合金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特性,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方法(RSM)对SLM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 目的探索FeCrAl合金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潜力,通过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优化其工艺参数,以改善合金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抗氧化特性,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方法(RSM)对SLM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采用SLM技术对Fe-20Cr-5Al合金进行打印。结果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SLM打印的Fe-20Cr-5Al合金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8.6%。未经热处理的合金抗拉强度为824.8MPa,延伸率为12.3%;热处理后,抗拉强度略有降低,但延伸率提升至20.5%。此外,该合金在800℃条件下展现出完全的抗氧化性,在1000℃下的氧化速率为0.042 g/(m^(2)·h),且在氧化时间不超过80 h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结论通过优化SLM工艺参数,为FeCrAl合金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展示了该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0Cr-5al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响应曲面法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态及小牛血清环境下超声滚压对Ti6Al7Nb合金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黄奕博 贺继樊 +3 位作者 李洪洋 刘建华 彭金方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为提高人工植入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采用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对其典型材料(Ti6Al7Nb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揭示了表面改性层在干态及小牛血清环境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USRP使基材表面形成约33μm... 为提高人工植入件的抗微动磨损性能,采用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对其典型材料(Ti6Al7Nb合金)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揭示了表面改性层在干态及小牛血清环境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USRP使基材表面形成约33μm的晶粒细化层,表面硬度提升约28.1%.USRP处理并未显著改变基材的微动运行区域特性,在损伤严重的滑移区损伤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USRP强化处理改变了表层材料的晶界取向,减轻了接触区材料的剥落磨损程度,但增加的晶界通道可能加剧氧化磨损.不同微动工况下,USRP强化表面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效果,尤其在小牛血清环境中其磨损率较基材可降低约28%.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关节材料的抗微动损伤表面工程防护提供理论数据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7Nb合金 超声滚压表面强化 切向微动磨损 小牛血清环境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对Mg-9Al合金晶粒组织细化研究
13
作者 王殿君 梁英 +2 位作者 高恩达 刘崇林 李思远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纳米颗粒对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细化及力学性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半固态搅拌与高能超声分散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SiC/Mg-9Al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TEM等设备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能够... 纳米颗粒对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细化及力学性能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半固态搅拌与高能超声分散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SiC/Mg-9Al复合材料,利用OM、XRD、SEM、TEM等设备对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能够显著的细化Mg-9Al合金微观组织。当纳米颗粒添加量为1.0vol.%时,复合材料晶粒组织细化最为明显,为(71.9±28)μm,相比于基体合金晶粒尺寸减小了约63%。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在镁基体中分散机制主要为沿α-Mg的晶界分布及少量的晶内分布。同时,揭示了晶粒细化机制为位于晶界的纳米颗粒能够快速吸附在生长的α-Mg晶粒表面,有效地抑制了溶质元素的扩散,显著降低了枝晶生长速率,使得熔体的成分过冷度增大,降低了结晶潜热的释放,能够激活更多的异质形核位点,从而提高了镁合金的形核率,得到了显著细化的晶粒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Mg-9al合金 纳米SIC颗粒 铸造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W104+xAl耐热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喜月 张伟 李宗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164,160,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GW104+xAl(x=0、0.4、0.8、1.2,wt%)镁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GW104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及Mg_(3)Gd相、Mg_(24)Y_(5)相组成。添加Al元素后,合金中产...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GW104+xAl(x=0、0.4、0.8、1.2,wt%)镁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GW104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及Mg_(3)Gd相、Mg_(24)Y_(5)相组成。添加Al元素后,合金中产生Al_(2)Gd相。均匀化处理后的GW104+xAl合金晶粒细小,Mg_(3)Gd相、Mg_(24)Y_(5)相溶入基体,而Al_(2)Gd相仍大量存在。添加Al元素后,GW104合金中产生Al_(2)Gd相,可显著提高高温强度,挤压态GW104+1.2Al合金的300℃高温抗拉强度为182 MPa,比GW104合金抗拉强度提高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104+xal合金 al元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超超 何昊 +4 位作者 周建文 赵文芬 李宇飞 康明 冯志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目的探究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富铁相组织形貌的演变规律,得到最适宜的Mn元素添加量,消除Fe元素对Al7Si0.3Mg0.4Fe合金的负面影响,提高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方法在Al7Si0.3Mg0.4Fe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Mn,通过金相显微镜(OM)、... 目的探究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富铁相组织形貌的演变规律,得到最适宜的Mn元素添加量,消除Fe元素对Al7Si0.3Mg0.4Fe合金的负面影响,提高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方法在Al7Si0.3Mg0.4Fe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Mn,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表征方法对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合JMatPro相图模拟计算,探讨了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Mn含量较低时,富铁相以针状β-Al_(5)FeSi相为主,随着Mn含量的增加,β-Al_(5)FeSi相向汉字状α-Al_(15)(FeMn)_(3)Si_(2)相转变,当Mn的质量分数为0.32%时,β-Al_(5)FeSi相基本消除,继续增加Mn元素含量,α-Al_(15)(FeMn)_(3)Si_(2)相形貌由汉字状变为粗大的块状。结论Al7Si0.3Mg0.4Fe合金的力学性能随Mn元素的添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添加0.32%(质量分数)的Mn时,Al7Si0.3Mg0.4Fe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达到262 MPa、345 MPa、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3Mg0.4Fe合金 MN元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富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对Al⁃4.0Cu⁃0.9Li⁃0.2Mg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魏少青 李石勇 +1 位作者 伍翠兰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时效强度,但合金的延伸率却明显降低。未变形合金在160℃下峰值时效时主要析出相为δ′/θ′/δ′共生相和T_(1)相,引入预变形的合金中主要析出相均为T_(1)相,而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则明显受到抑制,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δ′/θ′/δ′共生相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T_(1)相也逐渐变得更加细小。T8工艺促进了形变强化和析出强化,使得合金强度提高,但预变形的引入使得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位错塞积,因此合金塑性明显下降。引入变形后合金中存在着大量的位错,给T_(1)相的形核析出提供了大量的异质形核点,又由于合金中的溶质原子数量有限,因此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Mg合金 形变时效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参数对6061铝合金/CF-PEEK异质接头的力学性能及Al—O—C键形成规律的影响
17
作者 李一楠 龙鹏宇 +2 位作者 王进 郭皓 孟庆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6,共11页
针对铝合金(6061)/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异质接头化学键结合弱和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热压焊接方法链接6061与CF-PEEK,通过调控界面的机械嵌合以及化学键合效果从而提高异质接头的连接性能。6061表面制备微... 针对铝合金(6061)/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异质接头化学键结合弱和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热压焊接方法链接6061与CF-PEEK,通过调控界面的机械嵌合以及化学键合效果从而提高异质接头的连接性能。6061表面制备微纳氧化层,增加铝合金表面机械嵌合能力,阳极氧化参数为30℃、50 V、20 min时获得的微纳氧化层最适合与CF-PEEK连接。通过超声波辅助热压焊接可实现二者连接,且随着Al—O—C键生成量的增加6061/CF-PEEK接头性能得到提升。接头形貌、力学性能和X射线光谱分析(XPS)结果显示,440℃、0.3 MPa、15 s时接头成型较好,CF-PEEK下塌量平均为0.035 mm,剪切强度最大达到33.00 MPa,界面失效模式为内聚失效,此时Al—O—C键含量最高。针对异质材料接头化学键弱和性能差的问题,本文创新性的采用超声波辅助热压焊连接,在6061表面制备微纳氧化层改善性能,增强化学键合的程度,最终实现异质接头结合强度的提升。经实验与参数优化,获可行工艺方案及最佳参数组合,为其在多领域应用奠定了可行性的理论基础,有望突破传统局限,对推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在产业升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 超声辅助热压焊 阳极氧化 al—O—C键 接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M制备Ti6Al4V合金表层组织的均质化及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志军 张文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1-3001,共11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工艺制备致密度为97.5%的Ti6Al4V合金,并利用高能喷丸与退火处理复合工艺对垂直建造方向的XOY面及平行建造方向的XOZ面进行均质化处理,然后对原始打印件、喷丸处理以及喷丸+退火处理的3种状态的试样进行...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工艺制备致密度为97.5%的Ti6Al4V合金,并利用高能喷丸与退火处理复合工艺对垂直建造方向的XOY面及平行建造方向的XOZ面进行均质化处理,然后对原始打印件、喷丸处理以及喷丸+退火处理的3种状态的试样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喷丸处理后,原始打印件XOY面和XOZ面的组织趋于均质化,同时组织明显细化;喷丸既不改变衍射峰的位置,也不产生新的衍射峰,但可使衍射峰宽化;对于喷丸后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的样品,随退火温度的升高,XOY面和XOZ面的晶粒逐渐长大,在780℃退火后,二者均可获得α+β双相组织。对于原始打印件,XOY面和XOZ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XOY面的腐蚀倾向更小,耐蚀性能更优。经喷丸+退火处理后,这种差异明显减小,同时耐蚀性能进一步提高,经综合考虑可得喷丸+780℃退火为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TI6al4V合金 喷丸 组织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与热处理对Al-Si-Fe/Al-20Si复合材料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文胜 陈刚 +3 位作者 谢俊 赵玉涛 徐勇华 余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126-3130,共5页
以还原Fe粉和Al-20Si为反应物,采用熔体反应法原位反应生成Al-Si-Fe/Al-20Si复合材料,通过Mn、Sr、Y对复合材料进行变质处理,并对样品进行T6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变质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以还原Fe粉和Al-20Si为反应物,采用熔体反应法原位反应生成Al-Si-Fe/Al-20Si复合材料,通过Mn、Sr、Y对复合材料进行变质处理,并对样品进行T6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变质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明显高于基体,热处理后所有样品的耐磨性均高于铸态,其中热处理前采用Sr变质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最好,热处理后经过Y变质的复合材料耐磨性最好。分析可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主要受富铁相和硅相粒子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富铁相和热处理后高强度的基体会促进摩擦转移膜的形成,提高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0SI合金 al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TiB_(2)/Al-xSi-4.5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
作者 梁艳峰 刘逍恂 +1 位作者 夏峰 郭巧琴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7,共6页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量对原位TiB_(2)与TiC粒子分布及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Si含量的复合材料均可以通过原位自生法获得微纳米尺度的TiB_(2)与TiC双相粒子,但随着Si含量增加,原位粒子在Si相附近团聚加剧;当Si含量为12wt%时,复合材料硬度达到极值,为173.56 HV;当Si含量增加到18wt%时,TiC粒子发生失稳分解,导致了复合材料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合金 al基复合材料 TIC TiB_(2) 原位自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