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铸造浇注温度对Al-Si-Cu-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喜梅 王治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进行了Al-Si-Cu-Mg合金不同浇注温度的挤压铸造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密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浇注温度对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Al-Si-Cu-Mg合金中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后增... 进行了Al-Si-Cu-Mg合金不同浇注温度的挤压铸造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密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浇注温度对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Al-Si-Cu-Mg合金中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后增加,710℃浇注的合金的二次枝晶臂间距最小,为16.9μm。随着浇注温度的升高,挤压铸造合金的密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710℃浇注的Al-Si-Cu-Mg合金的密度最高,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合金 挤压铸造 浇注温度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及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2
作者 杜兴旺 王芝秀 +2 位作者 李海 王烨 黄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6-1510,共15页
采用硬度及晶间腐蚀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180、200、220、240℃, 0~600 h)时效对Al-1.1Mg-1.2Si-xCu(x=0, 0.35, 0.7, 1.1,质量分数,%)四种合金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0的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 采用硬度及晶间腐蚀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180、200、220、240℃, 0~600 h)时效对Al-1.1Mg-1.2Si-xCu(x=0, 0.35, 0.7, 1.1,质量分数,%)四种合金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0的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始终发生均匀腐蚀(UC),而Cu含量为0.35%、0.7%的合金发生IGC→UC的转变;相比之下,Cu含量为1.1%的合金在180、200、220℃时效时只发生IGC,但在240℃时效时,腐蚀类型发生IGC→UC→IGC→UC的转变。Cu含量为0的合金始终无IGC敏感性,源于晶界β相不能作为稳定阳极与PFZ形成腐蚀微电池。Cu含量为0.35%、0.7%的合金发生IGC→UC的转变,与短路扩散控制的粗化过程主导晶界Q相产生连续→断续的分布特征有关。Cu含量为1.1%的合金在较低温度时效时只发生IGC,源于析出相数量多且Q相粗化过程缓慢;该合金在较高温度时效时发生IGC→UC→IGC→UC的转变,与晶界Q相粗化和长大过程同步发生、先后主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时效 晶间腐蚀 均匀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含量及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及热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徐升亮 廖凯 +1 位作者 杨湘杰 郭洪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5-242,共8页
随着通信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设备的集成度持续提升,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也随之增加。本工作研究了稀土元素Sc的含量以及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的Sc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以制备... 随着通信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设备的集成度持续提升,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也随之增加。本工作研究了稀土元素Sc的含量以及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的Sc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以制备出具有低热膨胀系数和高导热性能的铝硅合金。研究结果表明,适量Sc的添加能够有效细化Al-20Si-2Cu-0.3Mg合金中的初生硅相和共晶硅相,从而降低Al-20Si-2Cu-0.3Mg-xSc合金的热膨胀系数。通过热处理,共晶硅的形貌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使得合金在保持低热膨胀系数的同时还能具备较高的导热系数和电导率。在30~300℃下,经过热处理的Al-20Si-2Cu-0.3Mg-0.2Sc合金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7.58×10^(-6) K^(-1),导热系数达到131.05 W/(m·K),电导率为22.07%IACS。本研究揭示了Sc含量和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微观组织对热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未来低膨胀、高导热铝硅合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元素 al-si-cu-mg合金 热膨胀性能 导热性能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时效对铸造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朱聪聪 何家威 +2 位作者 耿汝伟 董瑞煌 高文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4,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室温拉伸测试研究了双级时效工艺对铸造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双级时效制度是低温预时效和高温终时效.结果表明:合金在低温预时效阶段会形成更多析出形核点,经高温终时效后,合...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室温拉伸测试研究了双级时效工艺对铸造Al-Si-MgCu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双级时效制度是低温预时效和高温终时效.结果表明:合金在低温预时效阶段会形成更多析出形核点,经高温终时效后,合金中析出更多的θ′′相并有β′′相析出.当预时效制度为155℃/8 h时,随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内θ′′相的尺寸逐渐增大,β′′相形貌变化并不明显,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合金的延伸率随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165℃为合金较好的终时效温度;当双级时效制度为155℃/x h+165℃/2 h时,随着预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中θ′′相和β′′相的数量逐渐增多;当双级时效制度为155℃/8 h+165℃/x h时,随着终时效时间的增加,θ′′相的尺寸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终时效时间为8 h之前,合金中β′′相的数量和尺寸并没有明显变化,继续延长终时效时间β′′相也开始长大.通过优化双级时效工艺,可实现θ′′相与β′′相的双析出相强化,经过155℃/8 h+165℃/2 h双级时效后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380 MPa,经过155℃/8 h+165℃/8 h双级时效后的断后延伸率提高至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al-si-mg-cu合金 双级时效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7Si0.5Mg合金喷丸处理微观组织形貌及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秦传广 姜博 +5 位作者 刘乃志 王晔 胡茂良 许红雨 吉泽升 尚金翅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48,共7页
本工作探究了不同喷丸速度下的Al7Si0.5Mg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将喷丸处理后的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浸没腐蚀,采用XRD、SEM、超深显微镜、EBSD等手段对腐蚀后合金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变形层及腐蚀产... 本工作探究了不同喷丸速度下的Al7Si0.5Mg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将喷丸处理后的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浸没腐蚀,采用XRD、SEM、超深显微镜、EBSD等手段对腐蚀后合金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变形层及腐蚀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喷丸处理后,合金表面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层和亚微米级晶粒。喷丸速度为50 m/s时,变形层厚度最大,为20μm。未处理样品的i_(corr)为64.628μA/cm^(2),电容弧半径最小;喷丸速度为50 m/s时i_(corr)为16.094μA/cm^(2),电容弧半径最大。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浸泡480 h后,喷丸速度为50 m/s时腐蚀坑较浅,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5mg合金 喷丸处理 晶粒细化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l-Si-Cu-Mg系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侯立群 陈小辉 +3 位作者 邢志媛 李素梅 王旭东 徐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1,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ZL111合金的力学特性,满足更高功率发动机缸盖和机体的使用要求,在完成新型Al-Si-Cu-Mg系合金化学成分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差热分析、电阻测量、微观组织观察和力学特性测试等研究手段,对新型Al-Si-Cu-Mg系合金热处理工艺进... 为进一步提高ZL111合金的力学特性,满足更高功率发动机缸盖和机体的使用要求,在完成新型Al-Si-Cu-Mg系合金化学成分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差热分析、电阻测量、微观组织观察和力学特性测试等研究手段,对新型Al-Si-Cu-Mg系合金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工艺为490℃×4 h+500℃×6 h+520℃×8 h固溶处理和165℃×9 h时效处理,新型Al-Si-Cu-Mg系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40 MPa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系合金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超超 何昊 +4 位作者 周建文 赵文芬 李宇飞 康明 冯志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目的探究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富铁相组织形貌的演变规律,得到最适宜的Mn元素添加量,消除Fe元素对Al7Si0.3Mg0.4Fe合金的负面影响,提高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方法在Al7Si0.3Mg0.4Fe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Mn,通过金相显微镜(OM)、... 目的探究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富铁相组织形貌的演变规律,得到最适宜的Mn元素添加量,消除Fe元素对Al7Si0.3Mg0.4Fe合金的负面影响,提高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方法在Al7Si0.3Mg0.4Fe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Mn,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等表征方法对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合JMatPro相图模拟计算,探讨了Mn含量对Al7Si0.3Mg0.4Fe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Mn含量较低时,富铁相以针状β-Al_(5)FeSi相为主,随着Mn含量的增加,β-Al_(5)FeSi相向汉字状α-Al_(15)(FeMn)_(3)Si_(2)相转变,当Mn的质量分数为0.32%时,β-Al_(5)FeSi相基本消除,继续增加Mn元素含量,α-Al_(15)(FeMn)_(3)Si_(2)相形貌由汉字状变为粗大的块状。结论Al7Si0.3Mg0.4Fe合金的力学性能随Mn元素的添加先升高后降低,当添加0.32%(质量分数)的Mn时,Al7Si0.3Mg0.4Fe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达到262 MPa、345 MPa、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3mg0.4Fe合金 MN元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富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对Al⁃4.0Cu⁃0.9Li⁃0.2Mg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魏少青 李石勇 +1 位作者 伍翠兰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时效强度,但合金的延伸率却明显降低。未变形合金在160℃下峰值时效时主要析出相为δ′/θ′/δ′共生相和T_(1)相,引入预变形的合金中主要析出相均为T_(1)相,而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则明显受到抑制,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δ′/θ′/δ′共生相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T_(1)相也逐渐变得更加细小。T8工艺促进了形变强化和析出强化,使得合金强度提高,但预变形的引入使得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位错塞积,因此合金塑性明显下降。引入变形后合金中存在着大量的位错,给T_(1)相的形核析出提供了大量的异质形核点,又由于合金中的溶质原子数量有限,因此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mg合金 形变时效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瑞丁 赵磊 +7 位作者 蒋海春 唐建国 叶凌英 刘胜胆 张勇 马乐航 胡西艳 卢冯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6-1494,共9页
采用室温拉伸、Kahn撕裂以及弯曲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探究了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均匀断裂能和单位面积裂纹形核功... 采用室温拉伸、Kahn撕裂以及弯曲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探究了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均匀断裂能和单位面积裂纹形核功逐渐增加,合金的弯曲性能变好,均匀阶段韧性提升,而合金的失稳伸长率、失稳断裂能及单位面积裂纹扩展功下降,合金失稳阶段韧性变差。随着Cu含量的增加,Al-1Mg-0.6Si-xCu合金中强化相β″的密度增加,且在0.5-Cu合金中出现Q′相和L相,晶内析出相密度增加,使得合金在形变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增加;晶界析出相间距增加,从而提高合金的韧性及弯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失稳伸长率 裂纹形核功 裂纹扩展功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i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析出相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奇 郭一鸣 +3 位作者 章立钢 刘立斌 杨佳琳 高畅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研究了Mg、Si元素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实际析出相种类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Mg-Ag-Si合金中高Mg含Si合金析出了大量S相和粗大的第二相;低Mg低Si合金中析出了常见的θ相和Ω相;低Mg含Si合金中出现了6系铝合金中常见的σ相... 研究了Mg、Si元素含量对Al-Cu-Mg-Ag-Si合金实际析出相种类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Mg-Ag-Si合金中高Mg含Si合金析出了大量S相和粗大的第二相;低Mg低Si合金中析出了常见的θ相和Ω相;低Mg含Si合金中出现了6系铝合金中常见的σ相和β″相等多种析出相,且具有非常细小弥散的θ相,为合金提供了良好的强化效果。Si和Mg的存在均极大地改变了合金的析出序列,无法通过增加Mg含量抵消Si的作用。Si的加入显著抑制了Ω相的析出,而大幅增加Mg含量则会促进S相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al-cu-mg-AG 析出相 硅元素 镁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时间对Al-Mg-Si-Cu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微观结构及光泽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翔 姜科达 陈明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70-3281,共12页
采用硫酸阳极氧化对经过180℃下4 h、10 h、30 h时效处理的Al-Mg-Si-Cu合金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探究不同时效时间对Al-Mg-Si-Cu合金阳极氧化膜层微观结构及其光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体材料相比,不同时效时间合金阳极氧化后... 采用硫酸阳极氧化对经过180℃下4 h、10 h、30 h时效处理的Al-Mg-Si-Cu合金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探究不同时效时间对Al-Mg-Si-Cu合金阳极氧化膜层微观结构及其光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体材料相比,不同时效时间合金阳极氧化后的光泽度均出现明显降低,且光泽度随时效时间增加先变大后减小;随时效时间增加,合金晶界析出相分别呈现连续—离散—连续的分布状态,其在阳极氧化过程中优先氧化溶解,使阳极氧化膜呈现沿晶界分布的孔洞特征,连续分布的晶界析出相引起的孔洞更明显,同时造成孔洞及其周围区域粗糙度增加,这是不同时效时间合金阳极氧化后光泽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体中粗大的AlFeMnSi相会出现阳极氧化膜层中微米级孔洞,从而降低阳极氧化样品的光泽度,但时效时间对其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阳极氧化 时效时间 晶界析出相 光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及热处理制度对Al-Mg-Si系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立子 张晓博 +1 位作者 孙秋霞 崔建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强化元素Cu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时效制度对Al Mg Si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并利用XRD和SEM对腐蚀产物的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观察。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 :在峰时效的状态下 ,在 0 .5 %Cu以上的... 采用浸泡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强化元素Cu含量的改变及不同时效制度对Al Mg Si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并利用XRD和SEM对腐蚀产物的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观察。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 :在峰时效的状态下 ,在 0 .5 %Cu以上的合金中可观察到明显的晶间腐蚀 ,而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 ,合金最大腐蚀深度增加 ;在欠时效状态下 ,1%Cu以上的合金中观察到了微弱的晶间腐蚀 ;在过时效状态下 ,所有实验合金均只出现点蚀。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Cu含量的增加 ,合金的 φcorr向正的方向变化 ,Jcorr增加 ,欠时效状态下的 φcorr比峰时效状态下的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晶间腐蚀 时效 热处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Al-Mg-Si-Cu铝合金的时效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朱科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4,共7页
目的研究时效工艺参数对高强Al-Mg-Si-Cu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得到Al-Mg-Si-Cu铝合金时效后最优的性能和微观组织。方法在不同时效处理工艺参数条件下,通过对Al-Mg-Si-Cu铝合金时效处理后的硬度、电导率、室温力学性... 目的研究时效工艺参数对高强Al-Mg-Si-Cu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得到Al-Mg-Si-Cu铝合金时效后最优的性能和微观组织。方法在不同时效处理工艺参数条件下,通过对Al-Mg-Si-Cu铝合金时效处理后的硬度、电导率、室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并结合微观组织观察实验,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及时效时间对Al-Mg-Si-Cu铝合金时效强化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在不同时效温度条件下,经不同时效时间的时效处理后,Al-Mg-Si-Cu铝合金的电导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时效温度为170、180、190℃时,硬度和力学性能在时效时间为16、12、8h时达到峰值。同时,当时效时间为8、12、16 h时,Al-Mg-Si-Cu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相分别是β''相、β'相和Q'相;在峰值时效和过时效工况下,Al-Mg-Si-Cu铝合金的析出相均存在Q'相,该相对合金的强度具有明显的贡献。在过时效阶段,Al-Mg-Si-Cu铝合金强化相明显初化,力学性能和硬度均有明显降低。结论经淬火处理+180℃/12 h时效处理后,高强Al-Mg-Si-Cu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404 MPa和388MPa,硬度为136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时效 析出相 弥散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a添加量对汽车用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强 庞小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0-132,137,共4页
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 对Al-Si-Cu-Mg-Ni合金中添加了不同量的Ce-La复合稀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对铸态Al-Si-Cu-Mg-Ni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稀土的Al-Si-Cu-Mg-Ni合金中有大量块状的初生Si相和针状共晶Si相存在。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先减小后增加。Ce-La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中的初生Si相直径和共晶Si相尺寸最小。随着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的增加,Al-Si-Cu-Mg-N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Ce-La复合稀土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5 MPa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Ni合金 稀土Ce-La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锰铬对车辆用Al-Mg-Si-Cu系铝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 马志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38,共5页
熔炼制备了单独添加锰、铬以及复合添加锰铬的Al-Mg-Si-Cu系铝合金铸锭,并依次进行560℃×10h均匀化退火处理、热挤压成形和T6处理(535℃×75min水淬+175℃×10h时效),研究了锰和铬的添加对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熔炼制备了单独添加锰、铬以及复合添加锰铬的Al-Mg-Si-Cu系铝合金铸锭,并依次进行560℃×10h均匀化退火处理、热挤压成形和T6处理(535℃×75min水淬+175℃×10h时效),研究了锰和铬的添加对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锰或铬会置换Al-Fe-Si相中的部分铁原子,促进杆状_β-Al_9Fe_2Si_2相向颗粒状α-Al_8Fe_2Si相转变,从而在组织中形成α-Al_8(FeMn)_2Si,α-Al_8(FeCr)_2Si或α-Al_8(FeMnCr)_2Si相;T6处理后,与单独添加铬的相比,单独添加锰后试验合金晶内针状_β″相较少,晶界附近的亚微米级相数量较多;与未添加锰铬的相比,单独添加锰、铬或复合添加锰铬后试验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提高,拉伸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且复合添加质量分数0.10%锰和质量分数0.15%铬时的拉伸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淬火对Al-Mg-Si-Cu合金力学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昆 陈志国 +1 位作者 Tarek Khelfa 周燕锴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8,143,共6页
采用室温拉伸、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级淬火对Al-Mg-Si-Cu合金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 min分级淬火后的合金在28 d自然时效后不仅能维持162.49 MPa的低屈服强度和105.60 MPa的高... 采用室温拉伸、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级淬火对Al-Mg-Si-Cu合金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 min分级淬火后的合金在28 d自然时效后不仅能维持162.49 MPa的低屈服强度和105.60 MPa的高强化增量,相较于水淬合金,晶间腐蚀深度降低了57.2%。T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分级淬火期间形成的Ⅱ型Mg-Si团簇抑制了自然时效期间形成的Ⅰ型团簇,有效促进了晶内β″相、β′相的析出。此外,晶界处的析出相由于附近溶质原子的耗尽呈现粗大球形、离散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淬火 al-mg-si-cu合金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屈服强度 极限抗拉强度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时效组合工艺与Al-1.0Mg-0.5Si-0.8Cu合金腐蚀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关系
17
作者 陈江华 邓东慧 +1 位作者 赖玉香 刘力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共10页
采用硬度测试、晶间腐蚀实验、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和TEM表征等手段,选取自然时效、欠人工时效和峰值人工时效3种预时效系统研究了预时效对形变时效组合工艺制备的Al-Mg-Si-Cu合金抗腐蚀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时效可以调控合... 采用硬度测试、晶间腐蚀实验、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和TEM表征等手段,选取自然时效、欠人工时效和峰值人工时效3种预时效系统研究了预时效对形变时效组合工艺制备的Al-Mg-Si-Cu合金抗腐蚀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时效可以调控合金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3种预时效处理中峰值人工时效预处理使合金获得了硬度(159 HV)和抗腐蚀性能(最大晶间腐蚀深度为55μm,应力腐蚀敏感指数I_δ为8.3%)的最优结合.TEM结果显示,冷轧引入的高密度位错有效提高了合金的硬度;晶内析出大量纳米级富Cu的板条状Q"相或弯曲连续状析出相,消除了晶界析出相的形成,并大大降低了基体与PFZ之间的电位差,因此显著提高了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自然时效、欠人工时效和峰值人工时效预处理的合金晶内析出程度依次增大,基体与PFZ之间的电位差依次减小,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形变 时效 腐蚀 位错 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Cu-Mg 系合金 W(Al_XSi_4Mg_5Cu_4)相与 Al_2Cu 相的显示与鉴别
18
作者 陈霞文 王天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7-39,共3页
研究了Al-Si-Cu-Mg系中富铜的W(AlXSi4Mg5Cu4)相与Al2Cu相的金相显示鉴别法,并用化学染色试剂彩色显示区分铸造铝硅铜镁系合金(α+Si+Al2Cu+W)四元共晶中的W相及Al2Cu相。
关键词 金相显示 铸造合金 铝硅铜镁 W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Al-Mg-Si-Cu铝合金车身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宏 赵刚 +1 位作者 刘春明 左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50,共4页
通过拉伸和埃里克森实验以及扫描电镜/能谱、透射电镜和金相分析,研究Mn的质量分数对Al Mg Si Cu铝合金汽车板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Mn质量分数增加,Al Mg Si Cu汽车板铝合金不可溶结晶相及弥散相粒子数量... 通过拉伸和埃里克森实验以及扫描电镜/能谱、透射电镜和金相分析,研究Mn的质量分数对Al Mg Si Cu铝合金汽车板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Mn质量分数增加,Al Mg Si Cu汽车板铝合金不可溶结晶相及弥散相粒子数量均增加,不可溶结晶相使合金组织纤维化对板材冲压成形性不利,弥散相粒子阻碍再结晶晶粒长大;提高Mn的质量分数,Al Mg Si Cu汽车板铝合金的强度增加,但延伸率和冲压成形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Mn铝合金 车身板 al(FeMn)si 弥散相 冲压成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福萍 刘峰 +2 位作者 李建云 张敬恩 王智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提高固溶温度的强化固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同时强化固溶和双级固溶方式能有效改善时...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提高固溶温度的强化固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同时强化固溶和双级固溶方式能有效改善时效后合金的第二相析出及分布状态,有利于合金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提高;经强化固溶、双级时效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平均腐蚀深度分别为295 MPa和39μm,具有良好的强度及耐晶间腐蚀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固溶 时效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