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YSZ保护膜的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江 陈广玉 +2 位作者 何岚鹰 黄向东 苏文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1,19,共4页
用带(ZrO_2)_(0.92)(Y_2O_3)_(0.08)(YSZ)保护膜的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Bi_20_3)_(0.75)(Y_2O_3)_(0.25)、(Bi_2O_3)_(0.75)-(Gd_2O_3)_(0.25)、(Bi_2O_3)_(0.08)_(0.25)和(MoO_3)_(0.25)做成燃料电池.在600~800℃,将其输出特性与用纯... 用带(ZrO_2)_(0.92)(Y_2O_3)_(0.08)(YSZ)保护膜的Bi_2O_3基固体电解质(Bi_20_3)_(0.75)(Y_2O_3)_(0.25)、(Bi_2O_3)_(0.75)-(Gd_2O_3)_(0.25)、(Bi_2O_3)_(0.08)_(0.25)和(MoO_3)_(0.25)做成燃料电池.在600~800℃,将其输出特性与用纯的(ZrO_2)_(0.92)(Y_2O_3)_(0.08)做电解质的燃料电池进行比较.Bi_2O_3基电解质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高于YSZ电解质的,这是由于Bi_20_3基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氧离子导电率;Bi_20_3基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比YSZ的低,是由于Bi_20_3基电解质中存在着一定的电子导电率.从材料的结构、机理上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电解质 燃料电池 保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HFP)/Al_2O_3基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健 赵新兵 曹高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8-649,652,共3页
采用溶液浇注和电解液吸收的方法制得了P(VDF HFP) /Al2 O3 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共混薄膜具有较高的电解液吸收率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 ,与纳米粒径Al2 O3 共混得到的薄膜和镍电极具有较低的... 采用溶液浇注和电解液吸收的方法制得了P(VDF HFP) /Al2 O3 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薄膜。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共混薄膜具有较高的电解液吸收率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 ,与纳米粒径Al2 O3 共混得到的薄膜和镍电极具有较低的界面电阻。另外 ,由于该结构的半结晶性 ,DSC测试并没有发现该共混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将此电解质隔膜组装成半电池后表现出优良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Al2O3 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AlO_3基电解质与阳极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及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覃国恒 黄晓巍 胡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18,共8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La_(0.90)Sr_(0.10)Al_(0.97)Mg_(0.03)O_(3-δ)(LSAM)粉体,成型后经1500℃、5h烧结的样品,900℃时其电导率为1.11×10^(-2)S·cm^(-1).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和交...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La_(0.90)Sr_(0.10)Al_(0.97)Mg_(0.03)O_(3-δ)(LSAM)粉体,成型后经1500℃、5h烧结的样品,900℃时其电导率为1.11×10^(-2)S·cm^(-1).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和交流阻抗技术等表征手段研究NiO-Ce_(0.9)Gd_(0.1)O_(1.95)(Ni-GDC)、Sr_(0.88)Y_(0.08)TiO_3(SYT)和La_(0.75)Sr_(0.25)Cr_(0.5)Mn_(0.5)O_3(LSCM)三种阳极材料与LSAM电解质的化学相容性.结果表明,SYT和LSCM与LSAM的化学相容性欠佳,SYT中的Sr^(2+)和Ti^(4+)向LSAM晶格的扩散明显,LSCM中的Mn^(3+)和Cr^(3+)向LSAM晶格的扩散显著;而Ni-GDC与LSAM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在1300℃下两材料间阳离子的相互扩散作用极小.800℃时Ni-GDC的比表面极化电阻(R_(ASP))值为5.12Ω·cm^2.LSAM电解质(厚度为550μm)支撑的Ni-GDC/GDC/LSAM/GDC/LSF(La_(0.75)Sr_(0.25)FeO_3)单电池,在800℃时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925V,最大功率密度为19.5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AlO3电解质 化学相容性 比表面极化电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_(18)O_(49)纳米线的以Al^(3+)、Na^+、H^+为插入离子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喜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1-266,共6页
基于水热法醇解WCl_6得到W_(18)O_(49)纳米线的原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制备出的W_(18)O_(49)纳米线和纳米薄膜进行物相、形貌表征和分析.最后,对W_(18)O_(49)纳米线在H_2SO_4、HCl、... 基于水热法醇解WCl_6得到W_(18)O_(49)纳米线的原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对制备出的W_(18)O_(49)纳米线和纳米薄膜进行物相、形貌表征和分析.最后,对W_(18)O_(49)纳米线在H_2SO_4、HCl、NaCl和AlCl_3四种水相电解质中进行循环伏安曲线表征和电化学行为表征.结果表明:虽然传统上认为三价离子很难在宿主结构(W_(18)O_(49)纳米线)中插入与脱出,但通过W_(18)O_(49)在水相电解质中的实验显示,与Na^+、H^+的插入与脱出相比,Al^(3+)较为容易,说明Al^(3+)离子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在电致变色领域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8O49纳米线 氧化钨 Al^3+离子电解质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五配位Al^(3+)含量制备高性能低温Sabatier反应催化剂
5
作者 陈志强 蒋榕培 +4 位作者 刘梦然 王青 项锴 孙海云 方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为了制备出高性能低温Sabatier反应Ru基催化剂,通过调控Al_(2)O_(3)载体中五配位Al^(3+)的含量(五配位Al^(3+)占Al物种的比例),实现对Ru基活性位点电子性质的调控。在此过程中,利用~(27)Al固体核磁共振(~(27)Al-NMR)检测Al_(2)O_(3)载... 为了制备出高性能低温Sabatier反应Ru基催化剂,通过调控Al_(2)O_(3)载体中五配位Al^(3+)的含量(五配位Al^(3+)占Al物种的比例),实现对Ru基活性位点电子性质的调控。在此过程中,利用~(27)Al固体核磁共振(~(27)Al-NMR)检测Al_(2)O_(3)载体中五配位Al^(3+)的含量,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考察Ru基活性位点电子性质的调控效果,利用固定床反应器测试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中的五配位Al^(3+)可有效调控Ru基活性位点的电子性质,进而提升低温Sabatier反应Ru基催化剂性能。其中,以五配位Al^(3+)含量约为28.1%的Al_(2)O_(3)载体制备的Ru基催化剂,在低温区(<300℃)的CO_(2)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均可达90%以上。而且,在100 h的稳定性测试中,催化性能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Sabatier反应 Ru催化剂 五配位Al^(3+) 电子性质调控 催化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对Al_(2)(SO_(4))_(3)水溶液的浓度依赖性及其机制
6
作者 钱小海 李原野 +2 位作者 刘春雨 吴建洋 俞圣雯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将Al_(2)(SO_(4))_(3)水溶液作为电解质,研究了磁控溅射制备的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Al_(2)(SO_(4))_(3)水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25∼0.005 mol/L.研究发现:随着浓度的降低,光调制略有增加,响应时间延长,着色效率(coloration efficien... 将Al_(2)(SO_(4))_(3)水溶液作为电解质,研究了磁控溅射制备的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Al_(2)(SO_(4))_(3)水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025∼0.005 mol/L.研究发现:随着浓度的降低,光调制略有增加,响应时间延长,着色效率(coloration efficiency,CE)略有降低;降低Al^(3+)浓度可显著提高循环寿命;在0.005 mol/L浓度下电荷密度保留度R(Q)和光学调制保留度R(∆T)是0.025 mol/L浓度下的3倍以上;在0.005 mol/L Al_(2)(SO_(4))_(3)水溶液中,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最佳,光学调制率为76.3%,CE为80.14 cm^(2)/C,着色响应时间/褪色响应时间为10.6 s/13.6 s,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200次循环后的光学调制保留度为102.7%).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分析结果表明,当电荷转移速率高于离子传质速率时,有利于WO_(3)薄膜电致变色循环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Al^(3+)电解质 WO_(3)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硒杂环红光聚芴电解质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潺 黄飞 +2 位作者 杨伟 彭俊彪 曹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替传统的甲苯等芳香性非极性溶剂,而且有利于制备溶液型的多层显示器件。文章研究了这类新型聚电解质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荧光特性。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或电激发下,窄带系的DBse链段通过俘获激子能够实现有效的能量转移。聚电解质中DBSe的含量在5%以上,其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峰值为700-740nm的饱和红光发射。所制聚电解质器件在用铝作电极时的电致发光效率比用钡作电极时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聚[9 9-二辛芴-9 9-(双(3′-(N N-二甲)-N-乙铵^+溴-)丙)芴-4 7-二噻吩-2--2 1 3-苯并硒二唑] 共扼聚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3+)对掺Er^(3+)溶胶-凝胶玻璃发光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毛艳丽 潘新华 林丙臣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为了制备高性能的掺Er硅基玻璃,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掺Er3+和Al3+的硅基玻璃,研究了Al3+对Er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Al3+后使样品中Er3+离子的最大掺杂浓度提高1倍,发光强度也明显增强,是不掺Al3+的Er-硅基玻璃中Er3+离子发... 为了制备高性能的掺Er硅基玻璃,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掺Er3+和Al3+的硅基玻璃,研究了Al3+对Er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Al3+后使样品中Er3+离子的最大掺杂浓度提高1倍,发光强度也明显增强,是不掺Al3+的Er-硅基玻璃中Er3+离子发光强度的20多倍。通过分析发现,Al3+和Er3+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能量传递关系,而是在改变原基质结构的同时,有效分散了样品中的Er3+离子,降低了Er3+离子之间的交叉弛豫几率;在980nm波长激发下,Er3+离子只有654nm一个波长的上转换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光谱特性 溶胶-凝胶 Er-硅玻璃 AL^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对二氧化硅分散性能
9
作者 谢义鹏 王斌 +2 位作者 刘化珍 严杰 吕满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7-1521,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胺(DM)与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合成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DMAPS)。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在水溶液中进行DMAPS本体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电解质(PDMAPS),并...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胺(DM)与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合成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DMAPS)。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在水溶液中进行DMAPS本体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两性离子型聚电解质(PDMAPS),并将其用作二氧化硅分散剂。利用FTIR、1HNMR以及GPC对DAMPS和PDAMPS进行分析与表征,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聚电解质分散性能的影响。为了使分散的二氧化硅达到最低的黏度和粒径,最优的制备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1.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PDMAPS分散性能最佳,当其掺量为0.8%(质量分数)时,粒径分析表明其二氧化硅中值粒径(d50)从21.193μm降低到0.44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3-(2-甲丙烯酰氧乙二甲氨)丙磺酸(DMAPS) 二氧化硅 分散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钙钛矿结构的SOFC用电解质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余小燕 吕小红 +1 位作者 卢明杰 朱建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72-276,共5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发电技术,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70%~80%,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主要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用钙钛矿结构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集中讨论了LaGaO3系、(Ba,...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发电技术,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70%~80%,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主要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用钙钛矿结构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集中讨论了LaGaO3系、(Ba,Sr)CeO3系和PrGaO3系的结构特性、制备方法、电学性能和应用前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钙钛矿结构电解质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对基质材料进行二元或多元掺杂以形成综合性能更优的复合氧化物;研究和开发与之相适宜的电极材料;进一步提高固体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和能量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材料 钙钛矿结构 研究进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20世纪80年代 能量转换效率 LAGAO3 固体燃料电池 复合氧化物 发电技术 绿色能源 21世纪 结构特性 制备方法 电学性能 综合性能 多元掺杂 质材料 发展趋势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的SiO_2-Coated PSSNa/Fe_3O_4固定化制备
11
作者 毕淑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165-5167,5170,共4页
将Fe3O4包覆在聚电解质刷上,利用SiO2-coated PSSNa/Fe3O4固定化果胶酶,由于SiO2-coated PSSNa/Fe3O4粒子表面吸附的Fe3O4增强了其磁力性能,使得其在反复利用的催化过程中具有简便、快速分离的优点。分别研究了固定化对果胶酶pH和温度... 将Fe3O4包覆在聚电解质刷上,利用SiO2-coated PSSNa/Fe3O4固定化果胶酶,由于SiO2-coated PSSNa/Fe3O4粒子表面吸附的Fe3O4增强了其磁力性能,使得其在反复利用的催化过程中具有简便、快速分离的优点。分别研究了固定化对果胶酶pH和温度稳定性以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果胶酶与自由果胶酶相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且pH稳定性更高;在4℃放置30 d后,固定化果胶酶的活力仍保持在最初活力的50%以上,而自由果胶酶则几乎失活,即固定化果胶酶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电解质 FE3O4 固定化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荞麦和金荞麦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芳 黄朝表 +1 位作者 刘鹏 姚小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以荞麦和金荞麦为实验材料,用砂培方法研究Al胁迫下荞麦和金荞麦根系分泌电解质、糖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Al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糖类随Al3 + 浓度升高而增加;在低浓度Al3 + 作用下,随处理浓度的升高,氨基酸分泌量增加,当处... 以荞麦和金荞麦为实验材料,用砂培方法研究Al胁迫下荞麦和金荞麦根系分泌电解质、糖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Al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糖类随Al3 + 浓度升高而增加;在低浓度Al3 + 作用下,随处理浓度的升高,氨基酸分泌量增加,当处理浓度高于相应浓度时,氨基酸分泌量随浓度升高而减少。Al胁迫使荞麦和金荞麦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浓度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金荞麦 AL^3+ 电解质外渗率 实验材料 胁迫条件 分泌量 低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