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常艳兵 杨光明 +1 位作者 徐凤 杨云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9-672,共4页
本文采用多孔聚碳酸酯(PC)模板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溶液渗透和共沉淀制得了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制成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考察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扫描速度时的循环伏安行为,比较了裸玻碳电极、不同修饰电极对响应电流... 本文采用多孔聚碳酸酯(PC)模板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溶液渗透和共沉淀制得了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制成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考察了该传感器在不同扫描速度时的循环伏安行为,比较了裸玻碳电极、不同修饰电极对响应电流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进行葡萄糖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5~1.3×10-3 mol/L,检出限可以达到5.0×10-6 mol/L。该方法快捷、灵敏、分析性能好,操作简便。可将其应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双氢氧化物纳米线 PC模板 渗透 共沉淀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团簇对Ni/Ni_(3)Al合金纳米线形变影响的原子模拟
2
作者 阳喜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镍基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高温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合金化元素钌(Ru)团簇对Ni/Ni_(3)Al纳米线形变机制的影响,... 镍基高温合金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高温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合金化元素钌(Ru)团簇对Ni/Ni_(3)Al纳米线形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轴拉伸应变下,纳米线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纳米线形变由位错产生与发射而导致晶格滑移所引起.由于晶格热振动非谐效应不明显,Ru团簇阻碍效果显著,使得晶格滑移区域仅限于Ru团簇与Ni/Ni_(3)Al相界面之间且呈非对称分布.温度较高时,纳米线的形变由位错发射而引起晶格滑移所致,但因非谐效应显著,Ru团簇无法阻碍位错运动,滑移区域在Ru团簇周围对称分布于Ni_(3)Al相中.最后从Ru团簇微观结构及其稳定性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其对纳米线形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团簇 形变机制 ni/ni_(3)al纳米线 原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槽法电沉积Cu/Ni多层纳米线有序阵列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卫国 李伟祥 +1 位作者 张璐 姚素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7-980,共4页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双槽法电沉积工艺制得高度有序的Cu/Ni多层纳米线阵列.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Cu/Ni多层纳米线进行了表征,观察到纳米线表面平滑,多层结构清晰,各子层厚度均匀,直径约为100nm,与AAO模板孔...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采用双槽法电沉积工艺制得高度有序的Cu/Ni多层纳米线阵列.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Cu/Ni多层纳米线进行了表征,观察到纳米线表面平滑,多层结构清晰,各子层厚度均匀,直径约为100nm,与AAO模板孔径基本一致.由选区电子衍射(SAED)照片可知,多层纳米线中Cu层和Ni层均为单晶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Cu/Ni多层纳米线阵列具有明显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外加磁场垂直和平行于AAO模板表面时,磁滞回线的矩形比分别为0.701和0.101,矫顽力分别为589Oe和202Oe.通过控制铝阳极氧化工艺及电沉积时间,可获得不同直径、不同子层厚度的Cu/Ni多层纳米线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法 电沉积 Cu/ni 多层纳米线 有序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LDH/MCNTs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延伟 梁晓丽 +1 位作者 姚金环 姜吉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298-3305,共8页
以Ni(NO3)2·6H2O、Al(NO3)3·9H2O、尿素和MCNTs为原料,采用原位均相沉淀法制备了MCNTs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的Ni/Al-LDH/MCNTs复合电极活性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 以Ni(NO3)2·6H2O、Al(NO3)3·9H2O、尿素和MCNTs为原料,采用原位均相沉淀法制备了MCNTs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的Ni/Al-LDH/MCNTs复合电极活性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作为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Ni/Al-LDH中复合MCNTs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降低电化学反应电阻,显著改善材料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其中MCNTs含量为3%的Ni/Al-LDH/MCNTs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00、500、1000和2000mA·g-1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30、321、307和288 mA·h·g-1,而未复合MCNTs的Ni/Al-LDH在2000 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仅为205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 al氢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 纳米材料 电化学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