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下率对大厚度比Al/Mg/Al层合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付文石 王涛 +3 位作者 马啸昌 锅渺 李莎 黄庆学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采用0.2 mm Al+5 mm Mg+0.2 mm Al的组坯方式,400℃保温10 min热轧制得大厚度比Al/Mg/Al层合板,研究了压下率对其界面结合、镁基材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对压下率为41%、49%和60%热轧制备的Al/Mg/Al层合板进行了界面SEM观察、微观组织... 采用0.2 mm Al+5 mm Mg+0.2 mm Al的组坯方式,400℃保温10 min热轧制得大厚度比Al/Mg/Al层合板,研究了压下率对其界面结合、镁基材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对压下率为41%、49%和60%热轧制备的Al/Mg/Al层合板进行了界面SEM观察、微观组织观察、拉伸实验及拉伸断口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厚度比Al/Mg/Al层合板在压下率为60%时,边部的附加拉应力造成边裂的出现;经41%压下率热轧可实现界面结合,但存在微缺陷,压下率为49%及以上可实现良好结合;压下率对Al/Mg/Al层合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对其伸长率影响较大。随着压下率增加,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压下率为49%时,伸长率最大为26%,其原因在于该工艺下镁基材的晶粒均匀细小,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比 al/mg/al层合板 压下率 拉伸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Al层合板的微观组织和蠕变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阴桂梅 冯志远 +3 位作者 赵子龙 曹原鑫 黄希哲 李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867-2877,共11页
镁合金的塑性和耐腐蚀性差以及在空气中易燃等性能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镁合金与塑性和阻燃性能优越的铝合金结合,可使复合层合板材料得到室温高强度和良好塑性,并有更轻的质量。为此,本文选用5052铝合金作为层合板外... 镁合金的塑性和耐腐蚀性差以及在空气中易燃等性能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镁合金与塑性和阻燃性能优越的铝合金结合,可使复合层合板材料得到室温高强度和良好塑性,并有更轻的质量。为此,本文选用5052铝合金作为层合板外层,AZ31镁合金作为内层材料,研究该层合板材料在高温蠕变条件下的界面处中间化合物的析出相对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Al层合板的复合层厚度大约为50μm,5052铝合金的主要取向为(001)和(101)方向,而AZ31镁合金的主要取向为(0110)和(1210)面,界面处滑移和孪晶行为会同时发生;层合板界面处与两相基体都为共格界面,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复合板高蠕变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al层合板 中间 微观结构 蠕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依据LSDR原理轧制的Mg/Al层合板界面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冯光 郜豪杰 +1 位作者 刘洪涛 于百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4-38,共5页
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attice severe deformation rolling,LSDR)原理制备了Mg/Al层合板,研究了200~400℃退火温度下界面扩散层厚度、成分以及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扩散层厚度逐渐增大。当退火温度为300... 基于点阵强变形轧制(lattice severe deformation rolling,LSDR)原理制备了Mg/Al层合板,研究了200~400℃退火温度下界面扩散层厚度、成分以及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扩散层厚度逐渐增大。当退火温度为300℃时,界面由明显的两层组成,靠近镁合金一侧为Mg_(17)Al_(12)相,靠近铝合金一侧为Mg_(2)Al_(3)相,且随温度升高,Mg_(2)Al_(3)相比Mg_(17)Al_(12)相生长速度快;界面沿轧向(rolling direction,RD)和横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均连续分布。Mg/Al层合板沿RD和TD的抗拉强度以及伸长率随退火温度升高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规律,300℃退火时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沿RD和TD抗拉强度最大值分别为242 MPa和247 MPa,同时伸长率超过14%,相较未经退火的板材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探究LSDR原理制备高质量Mg/Al层合板提供了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R mg/al合板 退火温度 界面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Al层状复合板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贾济语 徐静 +5 位作者 冯晓伟 冯波 李健 向青春 郑开宏 潘复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4,共8页
目的研究轧制压下量对Al/Mg/Al层状复合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理清不同压下量下复合板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方法在轧制温度为400℃时,对Al/Mg/Al层状复合板进行一道次轧制,轧制压下量为40%、50%、6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目的研究轧制压下量对Al/Mg/Al层状复合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理清不同压下量下复合板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方法在轧制温度为400℃时,对Al/Mg/Al层状复合板进行一道次轧制,轧制压下量为40%、50%、6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界面及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利用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板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表征。结果Al/Mg/Al层状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无孔洞和金属间化合物生成。随着压下量的增加,Mg层晶粒组织更加均匀细小,晶粒尺寸为4.34μm,Al侧晶粒更加细长,Mg层和Al层的再结晶粒占比增大。随着压下量的增加,Al/Mg/Al层状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增大,延伸率则与之相反。60%压下量复合板的最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36 MPa、266 MPa、6.16%。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复合板抗弯强度逐渐降低,在最大抗弯强度下,50%和60%压下量复合板界面未发生分层,界面结合良好。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复合板的断裂模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韧性+解理的混合断裂模式。结论一道次轧制Al/Mg/Al层状复合板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界面结合良好。相比于40%压下量复合板,60%压下量复合板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20.8%、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道次热轧 al/mg/al状复合板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板叠轧Mg/Al复合板基体组织演变优化强塑性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安鑫 李峰 +2 位作者 牛文涛 高融合 孙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69-383,共15页
Mg/Al复合板兼并了镁合金的轻质性及铝合金的可塑性、耐腐蚀等性能,显著增强了其综合性能,但制造周期长、工艺要求高等不足制约了异质复合板成形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衬板辅助叠轧成形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ARB时Mg/Al复... Mg/Al复合板兼并了镁合金的轻质性及铝合金的可塑性、耐腐蚀等性能,显著增强了其综合性能,但制造周期长、工艺要求高等不足制约了异质复合板成形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衬板辅助叠轧成形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ARB时Mg/Al复合板抗拉强度可达235 MPa,伸长率为14.7%,镁板中出现明显的韧窝,呈韧性断裂特征,综合性能为最佳。由于此时Mg板基面滑移与非基面滑移同时开动,促进了动态再结晶的生成,此时Mg板再结晶比例为77.21%。随着累积叠轧的进行,大角度晶界增加和晶粒细化明显,原始晶粒已经基本破碎细化成等轴晶,Mg、Al基体硬度波动逐渐减小,复合板内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可为高性能异质复合板成形制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板叠轧 mg/al合板 再结晶 晶粒细化 强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多层复合板截面固体渗硼工艺研究
6
作者 张建 杜华云 +2 位作者 卫英慧 侯利锋 刘宝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82,共4页
对比了两种工艺条件下的Mg/Al多层复合板截面固体渗硼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面电镜(SEM)分析了Mg/Al多层复合板渗硼后的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对渗层进行硬度测试,对基体和表面渗层进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 对比了两种工艺条件下的Mg/Al多层复合板截面固体渗硼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面电镜(SEM)分析了Mg/Al多层复合板渗硼后的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对渗层进行硬度测试,对基体和表面渗层进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渗硼10 h,工艺为630℃得到的渗层比600℃得到的渗层效果好,其渗层主要由MgAlBO_(4)、B_(2)O_(3)和AlB_(12)等物相组成,厚度约为20μm,渗硼后试样的耐蚀性和硬度均明显提高,渗层显微硬度值最高达到278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合板 固体渗硼 组成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Al/Mg/Al复合板界面结合与阻尼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敬丰 吴忠山 +3 位作者 王少华 杨文翔 马社 潘复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59-65,共7页
研究了Al/Mg/Al三明治结构复合板的退火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退火温度、时间对复合界面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使得Mg层中的孪晶及变形组织消失,晶粒明显长大,且可以促进Al-Mg界面原子的相互扩散。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效应对... 研究了Al/Mg/Al三明治结构复合板的退火热处理工艺,探讨了退火温度、时间对复合界面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使得Mg层中的孪晶及变形组织消失,晶粒明显长大,且可以促进Al-Mg界面原子的相互扩散。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效应对复合板的阻尼性能影响由不利转变为有利,在250℃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复合板的阻尼性能有一定的提高。综合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要求,得到Al/Mg/Al复合板的最佳退火工艺为250℃×2h,在应变振幅为5×10^(-4)下复合板的阻尼值Q^(-1)达0.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al合板 退火工艺 复合界面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叠轧Al/Cu复合板界面反应层核-壳结构形成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剑虹 于洋泊 张晓波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累积叠轧(ARB)结合多次退火处理制备了Al/Cu复合板,重点研究了Al/Cu界面反应层核-壳结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Al/Cu界面反应层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退火过程中铜原子在界面处的扩散,反应产物包括Al 2Cu、AlCu、Al 4Cu 9.轧制变形致使反应... 采用累积叠轧(ARB)结合多次退火处理制备了Al/Cu复合板,重点研究了Al/Cu界面反应层核-壳结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Al/Cu界面反应层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退火过程中铜原子在界面处的扩散,反应产物包括Al 2Cu、AlCu、Al 4Cu 9.轧制变形致使反应层破碎并在基体中均匀分布,轧后退火处理导致新的反应层不断形成.最终经多次叠轧及退火处理,原始铜板材全部转变为椭球状具有核-壳结构的Al/Cu金属间化合物颗粒.8道次复合板抗拉强度最高,达到176.8 MPa,是退火态1060抗拉强度的1.74倍;0道次复合板延伸率较好,主要是Al/Cu界面分层后铝层均匀塑性变形,应力缓慢释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叠轧(ARB) al/Cu复合板 界面反应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Zn中间层对Mg/Al异种金属超声波焊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阳 朱政强 杨亚楠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32,共4页
Mg/Al异种金属超声波焊接(USW)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导致接头强度较低。为提高接头强度,预先利用超音速冷喷涂技术在Mg板表面喷涂Zn粉作为中间层,后进行超声波点焊试验,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和... Mg/Al异种金属超声波焊接(USW)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导致接头强度较低。为提高接头强度,预先利用超音速冷喷涂技术在Mg板表面喷涂Zn粉作为中间层,后进行超声波点焊试验,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无中间层接头界面出现了大量的Mg-Al系金属间化合物Al12Mg17,含Zn中间层接头界面中存在延性金属间化合物MgZn2。Zn中间层有效阻止了Mg/Al相互扩散,抑制了Mg-Al系IMC的生成,提升了接头的性能,与无中间层接头相比,最大拉伸剪切载荷提升11.5%,剥离强度提升了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异种金属 超声波点焊 冷喷涂 I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时间对交叉波纹辊轧制Mg/Al复合板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雪霞 王靓 +1 位作者 冯光 赵敬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4-860,共7页
利用自主设计的交叉波纹辊,对Mg/Al复合板进行热轧实验,测试其横向(TD)和轧向(RD)的抗拉强度,并研究了不同退火时间对复合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压下率为37.5%,退火温度250℃下分别退火2 h和4 h,结合界面生成了金... 利用自主设计的交叉波纹辊,对Mg/Al复合板进行热轧实验,测试其横向(TD)和轧向(RD)的抗拉强度,并研究了不同退火时间对复合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压下率为37.5%,退火温度250℃下分别退火2 h和4 h,结合界面生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层(IMCs),靠近5052侧为Mg_(2)Al_(3)相,靠近AZ31B侧为Mg_(17)Al_(12)相,其厚度随退火时间的升高而增加;经过退火处理,复合板TD抗拉强度从309.33 MPa降低到276.06 MPa,RD抗拉强度从302.09 MPa降低到274.21 MPa,但是延伸率TD方向从5.25%增加到23.24%,RD方向从3.05%增加到22.74%,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延伸率基本稳定。本研究为具有高性能Mg/Al复合板的制备提供了实验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波纹辊 轧制 mg/al合板 退火时间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压下率对Cu/Al复合板界面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衡 谢敬佩 +2 位作者 尚郑平 王项 孙浩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4-5,共4页
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对铸轧法制备的Cu/Al复合板材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轧过程中压下率过大时界面层会发生断裂而破碎,进而影响复合材料性能。冷轧压下率从29%逐渐增加到57%时,界面层的破碎程度逐渐加重,复... 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对铸轧法制备的Cu/Al复合板材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轧过程中压下率过大时界面层会发生断裂而破碎,进而影响复合材料性能。冷轧压下率从29%逐渐增加到57%时,界面层的破碎程度逐渐加重,复合板抗拉强度逐渐增大,延伸率则随之下降,同时剥离强度先迅速减弱后缓慢增强。当冷轧压下率达到57%时,界面扩散层被严重破坏,形成大量纯铜和纯铝直接接触、无明显扩散的结合界面,铜铝复合板主要靠机械咬合力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合板 冷轧压下率 界面 剥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Fe0.9Mg0.1O3/Al2O3/FeCrAl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能展 银凤翔 +3 位作者 杨立英 程明 季生福 李成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95-1197,共3页
以FeCrAl合金为基材,经表面预氧化、AlOOH过渡层胶体涂覆、Al2O3过渡层载体涂覆、LaFe0.9Mg0.1O3固溶体催化活性组分的负载等一系列工艺,制备出LaFe0.9Mg01.O3/Al2O3/FeCrAl新型金属基催化剂.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对试样的物相、表面形... 以FeCrAl合金为基材,经表面预氧化、AlOOH过渡层胶体涂覆、Al2O3过渡层载体涂覆、LaFe0.9Mg0.1O3固溶体催化活性组分的负载等一系列工艺,制备出LaFe0.9Mg01.O3/Al2O3/FeCrAl新型金属基催化剂.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对试样的物相、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基、载体涂层和催化活性组分三者结合的比较牢固,这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一些吸热/放热催化反应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0.9mg0.1O3/al2O3/FeCral催化剂 FeCral合金 表面预氧化 过渡 XRD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S304/Al1050/SUS430复合板高温拉伸性能研究
13
作者 蒋小丹 章争荣 +2 位作者 刘易凡 江爱民 廖恒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27,共4页
采用EHF-EM100型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测量SUS304/Al1050/SUS430复合板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拉伸后的断裂层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板在低于400℃时伸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400~500℃之间复合板的伸长率随... 采用EHF-EM100型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测量SUS304/Al1050/SUS430复合板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拉伸后的断裂层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板在低于400℃时伸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400~500℃之间复合板的伸长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在低于500℃时各层材料的强度差异造成向SUS430侧产生翘曲;当温度升高至550℃,由于两层界面之间产生了FeAl3脆性化合物导致在拉伸时因界面结合强度不够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304/al050/SUS430复合板 高温拉伸 延伸率 断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层合板FSW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洪胜 王文先 +3 位作者 陈伟 张婷婷 刘润爱 杨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4,I0003,共8页
文中采用搅拌摩擦焊(FSW)方法对Mg/Al层合板进行单面、双面对接方式焊接,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和搅拌针旋转速度的增加,焊缝表面成形良好,接头不同区域未见气孔、裂纹等缺陷,物相主要由Mg17Al12,Mg... 文中采用搅拌摩擦焊(FSW)方法对Mg/Al层合板进行单面、双面对接方式焊接,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和搅拌针旋转速度的增加,焊缝表面成形良好,接头不同区域未见气孔、裂纹等缺陷,物相主要由Mg17Al12,Mg2Al3和MgAl等组成,接头部位的晶粒尺寸得到明显细化,产生了动态再结晶,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形核.Mg/Al层合板双面FSW焊接头的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高于单面焊接接头的强度和断后伸长率,主要是由于接头部位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和分布不同,抑制接头部位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有利于提高Mg/Al层合板FSW接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合板 搅拌摩擦焊 金属间化合物 拉伸强度 断后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插入层对抑制Mg掺杂p-GaN的记忆效应
15
作者 李淑萍 孙世闯 张宝顺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2-735,789,共5页
研究了低温(LT)GaN和AlN不同插入层对抑制Mg掺杂p-GaN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外延中存在的记忆效应的影响,外延生长p-GaN缓冲层,制作具有该缓冲层的Al 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并对该器件进行电学测试。二次离子质谱仪测试表明p-... 研究了低温(LT)GaN和AlN不同插入层对抑制Mg掺杂p-GaN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外延中存在的记忆效应的影响,外延生长p-GaN缓冲层,制作具有该缓冲层的Al 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并对该器件进行电学测试。二次离子质谱仪测试表明p-GaN上10 nm厚的LT-GaN插入层相比于2 nm厚的AlN插入层能更好地抑制Mg扩散。霍尔测试表明,2 nm厚的AlN插入层的引入和GaN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会引入位错,进而会降低Al GaN/GaN HEMT的电子迁移率以及增加其方块电阻;含有10 nm厚的LT-GaN插入层的p-GaN作为缓冲层的Al GaN/GaN HEMT,其方块电阻、电子迁移率以及二维电子气(2DEG)密度分别为334.9Ω/,1 923 cm^2/(V·s)和9.68×1012cm^(-2)。器件具有很好的直流特性,其饱和电流为470 mA/mm,峰值跨导为57.7 m S/mm,电流开关比为3.13×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效应 P-GAN 低温(LT)GaN插入 al 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 mg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MOX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熔体表面Mg蒸气扩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森 都业志 王武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 Al-Mg-Si合金直接氧化生长 Al2 O3/Al复合材料工艺过程中 ,熔体表面 Mg蒸气层的存在 ,按照气体扩散传质动力学原理 ,解析了 Mg蒸气层的厚度。结果表明 :熔体上方 Mg蒸气层的厚度δ与熔体表面距坩埚上沿的距离 L成正...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 Al-Mg-Si合金直接氧化生长 Al2 O3/Al复合材料工艺过程中 ,熔体表面 Mg蒸气层的存在 ,按照气体扩散传质动力学原理 ,解析了 Mg蒸气层的厚度。结果表明 :熔体上方 Mg蒸气层的厚度δ与熔体表面距坩埚上沿的距离 L成正比 ,坩埚上沿处 O2的摩尔分数增加 ,Mg蒸气层厚度减小。 Mg蒸气层厚度与材料自氧化生长速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OX工艺 al2O3/al复合材料 mg蒸气厚度 扩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钛箔镁/铝异种金属激光焊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惦武 赵蕾 +2 位作者 王新宇 张书迈 刘金水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48,共6页
提出镁上/铝下搭接、镁/铝层间添加Ti箔的激光焊接技术,对AZ31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钛箔–激光作用下镁/铝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焊接工艺条件下,添加Ti箔可实现镁/铝有效连接,镁/铝接头的剪切强度(线强度)达到5... 提出镁上/铝下搭接、镁/铝层间添加Ti箔的激光焊接技术,对AZ31镁合金和6061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钛箔–激光作用下镁/铝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光焊接工艺条件下,添加Ti箔可实现镁/铝有效连接,镁/铝接头的剪切强度(线强度)达到58 N/mm,熔池形貌由未添加Ti箔时的“V”型转变成添加Ti箔时的“酒杯状”。随着Ti箔厚度的增加,镁/铝接头的熔池深度增加,靠近铝侧基体的Ti箔部分熔化,Ti元素分布在熔池内部,生成Ti_(3)Al化合物;添加Ti箔抑制镁液和铝液直接接触,避免Mg、Al反应生成脆性Mg/Al化合物,添加Ti箔起到一定的阻隔效果,但Ti箔的导热系数较低,离激光热源较远,Ti箔熔化不完全,Ti箔与母材基体的结合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AZ31镁合金 6061铝合金 Ti箔中间 mg/al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柯仁怀 罗小兰 +1 位作者 关怀民 童跃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9期5376-5379,共4页
以甲壳素为原料,采用连续操作、不分离中间产物的方法合成了羧甲基取代度1.08的水溶性N,O-羧甲基壳聚糖,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重构插层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Mg-Al双层氢氧化物复合物,X... 以甲壳素为原料,采用连续操作、不分离中间产物的方法合成了羧甲基取代度1.08的水溶性N,O-羧甲基壳聚糖,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重构插层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Mg-Al双层氢氧化物复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双层氢氧化物的片层已经被层离,N,O-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插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羧甲基壳聚糖 mgal氢氧化物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