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
1
作者 杨明 赵新奇 +1 位作者 张松 伍翠兰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l⁃4.0Cu⁃1.0Li⁃Zn合金中的Zn元素主要存在T_(1)相中,Zn元素的添加使晶内T_(1)相直径减小,数量密度变...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形变时效对Al⁃4.0Cu⁃1.0Li⁃(Zn)合金时效硬化和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l⁃4.0Cu⁃1.0Li⁃Zn合金中的Zn元素主要存在T_(1)相中,Zn元素的添加使晶内T_(1)相直径减小,数量密度变大,分布更加弥散,晶界处T_(1)相由连续变为不连续状态,合金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能提高。形变时效引入预变形量变大,晶内T_(1)相直径尺寸减小,数量密度增加,分布更加弥散,同时抑制晶内δ′/θ′/δ′复合相的析出,提高Al⁃4.0Cu⁃1.0Li⁃(Zn)合金的硬度,加快时效硬化响应速率,而且晶界处无析出带的宽度变窄,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提高。添加Zn和引入形变时效的T8工艺协同作用不仅提高Al⁃4.0Cu⁃1.0Li⁃(Zn)合金硬度,增强合金的时效硬化,而且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形变时效 时效硬化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对Al-8.5Zn-2.3Mg-2.4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成义锐 孙小涵 +3 位作者 贺永东 赵亿坤 杜玉峰 梁飞龙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7,共6页
研究了Sc对Al-8.5Zn-2.3Mg-2.4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铸态合金中添加Sc后,合金晶粒尺寸明显减小;Sc含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0.4%时,合金晶粒尺寸由107.7μm减小至49.96μm,硬度由116.8HV增加至130.2HV。经大变... 研究了Sc对Al-8.5Zn-2.3Mg-2.4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铸态合金中添加Sc后,合金晶粒尺寸明显减小;Sc含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0.4%时,合金晶粒尺寸由107.7μm减小至49.96μm,硬度由116.8HV增加至130.2HV。经大变形量热轧处理后进行470℃×1 h固溶处理发现,相较未添加Sc的合金,含Sc合金位错密度增大;添加0.4%Sc的合金再结晶率由92.4%降低至45.7%,合金的再结晶行为受到抑制。经120℃×24 h时效处理后,添加0.4%Sc的Al-Zn-Mg-Cu合金中观察到大量弥散分布的圆球状Al_(3)Sc粒子和短棒状η′(MgZn_(2))粒子,通过绘制与α(Al)共格或半共格的Al_(3)Sc-MgZn_(2)晶体结构模型,可推测出Al_(3)Sc粒子为η′(MgZn_(2))相提供异质形核位点,促进其形核,对合金时效析出强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al-zn-MG-cu合金 再结晶 al3Sc粒子 异质形核位点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变质和鼓风冷却对Al-Si-Cu合金的影响
3
作者 李俭英 沈以赴 孙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精度、高强度和轻量化的发展需要,以现有铝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为基础,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开展Sr变质处理和鼓风冷却工艺的交叉应用对比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条件下试棒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同时使用拉伸机对不同...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高精度、高强度和轻量化的发展需要,以现有铝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为基础,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开展Sr变质处理和鼓风冷却工艺的交叉应用对比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条件下试棒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同时使用拉伸机对不同条件下的试棒进行拉伸测试,研究了Sr变质处理和鼓风冷却工艺对Al-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Si-Cu合金熔模精密铸造过程中,采用Al-10Sr中间合金作变质剂和鼓风冷却的组合工艺时,合金组织中α-Al晶粒和共晶Si相的细化和钝化作用最为明显,力学性能指标也最高,抗拉强度均值可达到313 MPa,屈服强度均值可达到246 MPa,延伸率均值可达到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模精密铸造 al-SI-cu合金 变质处理 鼓风冷却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吉祥 毛盼 +1 位作者 柏松 刘志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渐溶解,Ω相尺寸和数量逐渐增大,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但抗晶间腐蚀性能显著降低。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与基体的电位差是增大晶间腐蚀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PFZ宽度对抗晶间腐蚀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固溶处理 Ω相 无沉淀析出带 晶间腐蚀 残余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冷却方式及宏观取向对Al-Zn-Mg-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景新 朱士泽 +1 位作者 肖伯律 马宗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2,共9页
以705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状态(空冷时效与水冷时效)和宏观取向(与轧制方向成0°,45°,90°)耦合作用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冷时效态的样品中析出相细小均匀弥散,晶界无析出带较窄。在空冷时效态下,... 以705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状态(空冷时效与水冷时效)和宏观取向(与轧制方向成0°,45°,90°)耦合作用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冷时效态的样品中析出相细小均匀弥散,晶界无析出带较窄。在空冷时效态下,过饱和的溶质不仅会以半共格的Al3Zr为核心形成粗大析出相,还会沿位错大量析出。此外,与水冷时效态相比,空冷时效态晶界相尺寸大幅增加,晶界无析出带显著宽化,不同宏观取向样品的强度和伸长率都明显下降。宏观取向对两种状态样品强度的差值影响较小,但对伸长率的差值影响较大。当拉伸方向与轧制方向成45°方向时,空冷诱导的伸长率下降幅度最小;当拉伸方向与轧制方向成90°时,下降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析出相 淬火敏感性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的热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6
作者 吴琴 吕华钦 +3 位作者 范才河 倪雨朦 胡泽艺 武帅 《包装学报》 2024年第5期72-82,共11页
综述了高Zn含量(质量分数不小于7%)Al-Zn-Mg-Cu系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技术(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及形变热处理)的研究近况,阐述了不同热处理技术对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组织性能... 综述了高Zn含量(质量分数不小于7%)Al-Zn-Mg-Cu系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热处理技术(均匀化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及形变热处理)的研究近况,阐述了不同热处理技术对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机制,展望了高Zn含量Al-Zn-Mg-Cu系合金发展趋势及前景,旨在为Al-Zn-Mg-Cu合金综合性能的提升及铝合金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含量 al-zn-MG-cu系合金 热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对Al⁃4.0Cu⁃0.9Li⁃0.2Mg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魏少青 李石勇 +1 位作者 伍翠兰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时效强度,但合金的延伸率却明显降低。未变形合金在160℃下峰值时效时主要析出相为δ′/θ′/δ′共生相和T_(1)相,引入预变形的合金中主要析出相均为T_(1)相,而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则明显受到抑制,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δ′/θ′/δ′共生相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T_(1)相也逐渐变得更加细小。T8工艺促进了形变强化和析出强化,使得合金强度提高,但预变形的引入使得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位错塞积,因此合金塑性明显下降。引入变形后合金中存在着大量的位错,给T_(1)相的形核析出提供了大量的异质形核点,又由于合金中的溶质原子数量有限,因此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Mg合金 形变时效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工艺对Al-Zn-Mg-Cu挤压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高靖靖 李旭健 +5 位作者 付建建 周玉宝 马勇 黄青梅 杨献文 叶凌英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研究了时效工艺对Al-Zn-Mg-Cu挤压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双级+再时效、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后,均获得了优于T73时效处理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最大腐蚀深度由70μm分别降至19、48和30μm。合金经过双级+再时效处理后... 研究了时效工艺对Al-Zn-Mg-Cu挤压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双级+再时效、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后,均获得了优于T73时效处理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最大腐蚀深度由70μm分别降至19、48和30μm。合金经过双级+再时效处理后,获得了与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样品相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抗晶间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合金经T73、双级+再时效、回归再时效和非等温时效处理后,晶界析出相平均尺寸分别为27.7、39.2、31.6和25.5 nm,基体沉淀相平均尺寸分别为8.1、10.2、10.9和1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 挤压棒材 时效工艺 双级+再时效 回归再时效 非等温时效 组织 力学性能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T工艺参数对Al-Zn-Mg-Cu合金强韧化机理研究
9
作者 刘海娟 张家玺 +1 位作者 丁永根 薛克敏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针对A1-Zn-Mg-Cu合金进行了HPT变参数正交实验,以探讨HPT工艺参数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与常温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变化规律;利用SEM对A1-Zn-Mg-Cu合金在高温下的断口形态... 针对A1-Zn-Mg-Cu合金进行了HPT变参数正交实验,以探讨HPT工艺参数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等,与常温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变化规律;利用SEM对A1-Zn-Mg-Cu合金在高温下的断口形态进行观察,以揭示高温高压下A1-Zn-Mg-Cu合金的破坏机制。研究内容将为该技术在工业上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T正交实验 变形工艺参数 A1-zn-Mg-cu合金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用Al-Zn-Mg合金成分对拉伸力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黎华珍 潘柏清 +2 位作者 丁浩 刘雄 王向东 《轨道交通材料》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提高轨道交通用Al-Zn-Mg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对Al-Zn-Mg合金的化学成分进行优化,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及室温拉伸、剥落腐蚀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对合金挤压型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Zn、Mg... 为提高轨道交通用Al-Zn-Mg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对Al-Zn-Mg合金的化学成分进行优化,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及室温拉伸、剥落腐蚀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对合金挤压型材的组织和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Zn、Mg元素的协同匹配对拉伸力学性能的优化至关重要,微量Cu元素可以改善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微量Zr元素可以有效抑制合金的再结晶,提高强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经过成分优化,遴选出兼具优异的拉伸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合金,其合金成分为Al-5.81Zn-0.82Mg-0.12Cu-0.16Z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合金 成分优化 拉伸力学性能 剥落腐蚀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流程热处理的电磁铸轧Al-Zn-Mg-Cu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聪 卢兵 +2 位作者 鲍飞 郭光辉 李新康 《轨道交通材料》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适用于电磁铸轧Al-Zn-Mg-Cu合金的短流程轧制-热处理工艺路线。首先,通过电磁复合场、Al-5Ti-B晶粒细化剂和Ti微合金化,获得了组织均匀、无中心偏析以及带状晶间偏析细小的电磁铸轧Al-Zn-Mg-C...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适用于电磁铸轧Al-Zn-Mg-Cu合金的短流程轧制-热处理工艺路线。首先,通过电磁复合场、Al-5Ti-B晶粒细化剂和Ti微合金化,获得了组织均匀、无中心偏析以及带状晶间偏析细小的电磁铸轧Al-Zn-Mg-Cu合金。其次,基于轧制破碎粗大结晶相和第二相粒子诱发形核(particle stimulated nucleation, PSN)再结晶效应,设计了电磁铸轧Al-Zn-Mg-Cu合金的短流程工艺路线。该短流程工艺路线实现了结晶相的细化和短时间快速溶解,可充分利用PSN效应,T6样品获得了细小、均匀的再结晶组织以及较弱的Cube-ND织构。最后,短流程工艺路线不仅省略了长时间均匀化工艺,其T6样品还获得了良好的强塑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460 MPa、521 MPa和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铸轧 al-zn-MG-cu合金 短流程工艺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igh-pressure heat treatment on the solid-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microstructures of Cu_(61.13)Zn_(33.94)Al_(4.93) alloys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海燕 刘建华 +1 位作者 彭桂荣 王文魁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9期469-474,共6页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u61.13Zn33.94A14.93 alloys, which were treated at 4 GPa and 700 ℃ for 15 minutes,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curves obtained at var...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u61.13Zn33.94A14.93 alloys, which were treated at 4 GPa and 700 ℃ for 15 minutes,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curves obtained at various heating and cooling rates. Then, the effects of high-pressure heat treatments on the solid-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Cu61.13Zn33.94A14.93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pressure heat treatments can refine the grains and can change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from (111) to (200) of α phase. Compared with the as-cast alloy, the sample with high-pressure heat treatment has finer grains, lower β'→β and/β→β'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activation energy.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high cooling rate favours the formation of fine needle-like α phase in the range of 5-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61.13zn33.94A14.93 alloy high-pressure heat treatment solid-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raveling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phase of carbon dioxide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on Zn/Cu alloy: Single atom versus small cluster 被引量:1
13
作者 Xiao-Kuan Wu Hui-Min Yan +3 位作者 Wei Zhang Jie Zhang Guang-Jie Xia Yang-Gang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582-593,I0015,共13页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_(2)hydrogenation catalyzed by Zn/Cu allo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but there is still debate on its catalytic active phase and whether the Zn can be oxidized during the reaction process.What ...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_(2)hydrogenation catalyzed by Zn/Cu allo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but there is still debate on its catalytic active phase and whether the Zn can be oxidized during the reaction process.What is more,as Zn atoms could locate on Zn/Cu alloy surface in forms of both single atom and cluster,how Zn surface distribution affects catalytic activity is still not clear.In this work,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tudy to compare the mechanistic natures and catalytic pathways between Zn single atom and small cluster on catalyst surface,where the surface oxidation was shown to play the critical role.Before surface oxidation,the Zn single atom/Cu is more active than the Zn small cluster/Cu,but its surface oxidation is difficult to take place.Instead,after the easy surface oxidation by CO_(2)decomposition,the oxidized Zn small cluster/Cu becomes much more active,which even exceeds the hardlyoxidized Zn single atom/Cu to become the active phase.Further analyses show this dramatic promotion of surface oxidation can be ascribed to the following factors:i)The O from surface oxidation could preferably occupy the strongest binding sites on the center of Zn cluster.That makes the O intermediates bind at the Zn/Cu interface,preventing their too tight binding for further hydrogenation;ii)The higher positive charge and work function on the oxidized surface could also promote the hydrogenation of O intermediates.This work provided one more example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the metal cluster can be more active than the single atom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ydrogenation Surface oxidation zn/cu alloy Catalytically active ph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olute stability of the solidification interface in a laser resolidified Zn-2wt.%Cu hypoperitectic alloy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云鹏 林鑫 +2 位作者 王猛 薛营 黄卫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7期1631-1637,共7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laser surface remelting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a Zn-2wt.%Cu hypoperitectic alloy by employing a 5kW CW CO2 laser at scanning velocities between 6 and 1207mm/s. The growth velocities of the mi- ... This paper reports on laser surface remelting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a Zn-2wt.%Cu hypoperitectic alloy by employing a 5kW CW CO2 laser at scanning velocities between 6 and 1207mm/s. The growth velocities of the mi- crostructures in the laser molten pool were accurately measured. The planar interface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high velocity absolute stability was achieved at a growth velocity of 210 mm/s. An implicit expression of the critical solidification velocity for the cellular-planar transition was carried out by nonlinear stability analyses of the planar interface. The results showed a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critical velocity than that predicted by M-S theory. Cell-free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hole molten pool at a scanning velocity of 652 mm/s and the calculated minimum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is molten pool was very close to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for high gradient absolute stability (HGAS) of the η phase. This indicates that HGAS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solidification absolute stability laser surface resolidification zn-cu peritectic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的Cu/Zn/Al/(Zr)/(Y)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性能 被引量:34
15
作者 高鹏 李枫 +3 位作者 赵宁 王慧 魏伟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5-1163,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u:Zn:Al:Zr:Y原子比分别为2:1:1:0:0、2:1:0.8:0.2:0、2:1:0.8:0:0.2和2:1:0.8:0.1:0.1的Cu/Zn/Al/(Zr)/(Y)类水滑石化合物.将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500°C焙烧后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u:Zn:Al:Zr:Y原子比分别为2:1:1:0:0、2:1:0.8:0.2:0、2:1:0.8:0:0.2和2:1:0.8:0.1:0.1的Cu/Zn/Al/(Zr)/(Y)类水滑石化合物.将前驱体材料在空气中500°C焙烧后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分析、N2吸附、氧化亚氮(N2O)反应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H2/CO2程序升温脱附(H2/CO2-TPD)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r和Y的引入使得催化剂BET比表面积大幅增加,金属铜的比表面积和分散度均按以下顺序依次增加:Cu/Zn/Al<Cu/Zn/Al/Zr<Cu/Zn/Al/Y<Cu/Zn/Al/Zr/Y,然而,强碱位数目占总碱位数目的比例的变化顺序为:Cu/Zn/Al<Cu/Zn/Al/Y<Cu/Zn/Al/Zr/Y<Cu/Zn/Al/Zr.活性评价结果揭示CO2转化率取决于金属铜的比表面积,甲醇选择性则随强碱位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因而,Zr和Y的引入有利于甲醇的合成,Cu/Zn/Al/Zr/Y催化剂上的甲醇收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前驱体 助剂 cu zn al催化剂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Al-Zn-Mg-Cu系铝合金的均匀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龚澎 张坤 戴圣龙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8,共6页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DSC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SEM)和透射电镜观察(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单、双级均匀化工艺对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合金的过烧温度。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半连续铸造...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硬度测试、DSC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SEM)和透射电镜观察(TE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单、双级均匀化工艺对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合金的过烧温度。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半连续铸造方法生产的该合金铸坯的过烧温度在480℃左右。随均匀化温度的升高,铸造组织中的非平衡共晶相逐渐溶人基体,均匀化温度达到450℃以上时,枝晶组织基本消失,基体固溶度随均匀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0℃左右对铸锭进行预处理,可促进第二相Al3Zr均匀弥散析出,抑制随后热加工过程中的再结晶,从而细化晶粒,并改善合金工艺塑性。确定该新型Al—Zn—Mg—Cu合金的均匀化工艺为400~420℃/12h+470℃/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单级均匀化工艺 双级均匀化工艺 al3Z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固溶处理对Al-Zn-Mg-Cu系铝合金组织和局部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康华 巢宏 +2 位作者 方华婵 肖代红 陈送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30-1735,共6页
针对目前Al-Zn-Mg-Cu系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先低温保温后高温固溶的逐步固溶热处理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以及硬度、电导率测试,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研究逐步固溶处理对Al-Zn-Mg-Cu... 针对目前Al-Zn-Mg-Cu系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先低温保温后高温固溶的逐步固溶热处理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以及硬度、电导率测试,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研究逐步固溶处理对Al-Zn-Mg-Cu系铝合金锻件的再结晶及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溶相比,通过逐步固溶处理明显减少了合金再结晶体积分数;同时,通过逐步固溶处理可使Al-Zn-Mg-Cu合金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和抗应力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且合金的硬度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逐步固溶 再结晶 局部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Zr,Er和Y对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新明 朱航飞 +1 位作者 李国锋 李鹏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6-1200,共5页
采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单独添加微量Zr、复合添加Er和Y以及复合添加Zr,Er和Y对Al-Zn-Mg-Cu合金铸态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可以明显细化合金晶粒,未生成Al... 采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单独添加微量Zr、复合添加Er和Y以及复合添加Zr,Er和Y对Al-Zn-Mg-Cu合金铸态微观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可以明显细化合金晶粒,未生成Al3Zr相;稀土元素Er主要以Al8Cu4Er相的形式存在;Y富集于晶界、枝晶界及化合物上。合金中添加Zr、复合添加Er、Y和复合添加Zr,Er和Y均可细化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al-zn—Mg—cu合金 ER al8cu4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c的超高强Al-Zn-Cu-Mg-Zr合金的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行为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文斌 潘清林 +3 位作者 邹亮 梁文杰 何运斌 王昌臻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58,共6页
研究了含钪Al-Zn-Cu-Mg-Zr合金的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过时效状态下具有最低的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敏感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其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敏感性逐渐降低;在EXCO溶液中进行的极化曲线测试也表现出相同的趋... 研究了含钪Al-Zn-Cu-Mg-Zr合金的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过时效状态下具有最低的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敏感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其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敏感性逐渐降低;在EXCO溶液中进行的极化曲线测试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合金发生晶间腐蚀与η′和S′相的析出与分布紧密相关。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η′和S′相不断析出并向平衡相η和S转变,进一步聚集长大,一方面减少了晶间腐蚀的阳极通道,另一方面减小了沉淀相与基体之间的开路电位,从而使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的速率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al-zn-cu-Mg-Sc-Zr合金 晶间腐蚀 剥落腐蚀 电化学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锌Al-Zn-Mg-Cu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守杰 邢清源 +3 位作者 于海军 王玉灵 臧金鑫 戴圣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47,共7页
采用热顶直冷半连续铸造法制备了一种Zn元素含量达9.6%(质量分数)的Al-Zn-Mg-Cu系铝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进行微观组织观察,采用差热分析仪测试相转变温度。测试了硬度、拉伸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断口分析。表明:铸锭的铸... 采用热顶直冷半连续铸造法制备了一种Zn元素含量达9.6%(质量分数)的Al-Zn-Mg-Cu系铝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进行微观组织观察,采用差热分析仪测试相转变温度。测试了硬度、拉伸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断口分析。表明:铸锭的铸态组织细小,晶间共晶相较少,共晶相的熔化温度为473.4℃。铸锭的均匀化工艺为465℃/24h,经均匀化处理后,晶界变为断续状,晶界相明显回溶。通过挤压法制备合金棒材,系统研究挤压棒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单级和三级时效硬化曲线。表明在135℃/12h的单级时效制度下,合金挤压棒材的峰值硬度为197.7HBS,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727.5,718.0MPa和9.3%;在120℃/24h+190℃/5min+135℃/3h的三级时效制度下,合金挤压棒材的峰值硬度为204.7HBS,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764.0,749.0MPa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热处理 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