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加权TOPSIS法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
1
作者 缪翼翔 常源 +3 位作者 董珂旭 张媛 史辑 刘蓬蓬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8-1194,共7页
目的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PCA、OPLS-DA和加权TOPSIS法,比较2种药材差异。结果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0.907~0.996,指认出5种成分;川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0.533... 目的评价木通与川木通的差异。方法建立U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PCA、OPLS-DA和加权TOPSIS法,比较2种药材差异。结果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0.907~0.996,指认出5种成分;川木通UPLC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0.533~0.844,指认出1种成分。2种药材相似度0.039~0.548,共有峰3个。9批木通和9批川木通聚为2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760%;差异标志物有13个,经对照品比对鉴定出3个,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最优解的欧氏贴近度为0.088~0.696。结论木通、川木通化学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 川木通 U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加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月瓜与黄精立体套作栽培技术
2
作者 马倩倩 彭莞云 +2 位作者 黄涛 谢正伟 李世银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八月瓜林下套作黄精的农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作物病虫害防控、土壤肥力提升及经济收益增加等方面。总结了川东地区八月瓜林下套作黄精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播种时间、播种方式、苗床管理、选地、栽植前准备、中耕除草、... 八月瓜林下套作黄精的农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作物病虫害防控、土壤肥力提升及经济收益增加等方面。总结了川东地区八月瓜林下套作黄精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播种时间、播种方式、苗床管理、选地、栽植前准备、中耕除草、施肥管理、整形修剪、棚架搭建、病虫害管理及采收等,以期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八月瓜林下套作黄精将成为川东地区当前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 黄精 无公害 高产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份三叶木通种质的果实性状及其与含油量的关联度分析
3
作者 史盈盈 钟意成 +3 位作者 牛娟 陈建华 唐炜 栾明宝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了筛选三叶木通种质及明确不同果实性状与含油量、鲜食率的关系,为三叶木通育种提供参考,对44份三叶木通种质的油脂含量、鲜食率与7个果实性状进行相关性与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实性状变异系数10.74%~50.48%;三叶木通平均含油量... 为了筛选三叶木通种质及明确不同果实性状与含油量、鲜食率的关系,为三叶木通育种提供参考,对44份三叶木通种质的油脂含量、鲜食率与7个果实性状进行相关性与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实性状变异系数10.74%~50.48%;三叶木通平均含油量达40.40%,含油量最高的是M002-1(53.88%),鲜食率最高是贵大3-2(39.50%);对含油量影响最大的是种子百粒重,对鲜食率影响最大的是果实横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含油量 果实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林新 马养民 +2 位作者 乔珂 李梦云 王娜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8-342,共5页
目的研究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az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DPPH法筛选三叶木通95%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部位,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再评... 目的研究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az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DPPH法筛选三叶木通95%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部位,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再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显著,从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2)、正三十四烷(3)、2,6-二氧甲基-1,4-苯醌(4)、β-谷甾醇(5)、香草酸(6)、咖啡酸(7)、秦皮乙素(8)。化合物7和8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IC50分别为14.939μg/m L和15.631μg/m L。结论化合物3、4、6为首次从木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7和8抗氧化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分离鉴定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栽培条件下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万明长 刘学武 +6 位作者 班小重 罗克明 石乐娟 张朝君 杨永英 李真进 郝永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21-122,F0004,共3页
从2005年起搜集野生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观察其果实性状表现,并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条件下,果实最大单果重313.5 g,最小89.5 g,平均单果重158.5 g,测出的15种氨基酸平均总量... 从2005年起搜集野生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观察其果实性状表现,并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条件下,果实最大单果重313.5 g,最小89.5 g,平均单果重158.5 g,测出的15种氨基酸平均总量达1415.6 mg/100 g。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为921.0 mg/100 g,占总氨基酸的65.06%。三叶木通经人工栽培,其果实品质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果实性状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 五叶木通提取物药效及对药酶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白梅荣 张冰 +2 位作者 刘小青 高薪颜 倪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32-735,共4页
目的:比较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 ta(Thunb.)Koidz,简称AK]和五叶木通[Akebia quina ta(Thunb)Decne,简称AD]水提物抗炎、利尿及抗菌作用的同时,探索性观察了两种木通对细胞色素P4503A(CYP3A)活性和P-糖蛋白(P-gp)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比较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 ta(Thunb.)Koidz,简称AK]和五叶木通[Akebia quina ta(Thunb)Decne,简称AD]水提物抗炎、利尿及抗菌作用的同时,探索性观察了两种木通对细胞色素P4503A(CYP3A)活性和P-糖蛋白(P-gp)水平的影响。方法: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法和小鼠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利尿作用采用大鼠代谢笼法,观察其利尿作用;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其抑菌作用。用聚乙二醇制备肝微粒体,测定肝和小肠CYP3A活性;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和小肠组织P-gp水平。结果:两种木通均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炎性渗出,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并利尿和抑菌作用明显;三叶木通对肝脏CYP3A活性和P-gp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五叶木通对肝脏CYP3A活性和P-gp水平无明显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木通抗炎、利尿及抑菌作用基本相等;三叶木通水提物可能是肝CYP3A和P-gp的抑制剂;但五叶木通对CYP3A和P-gp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水提物 药效 CYP3A P—gP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结果习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克明 刘学武 +6 位作者 杨永英 班小重 万明长 石乐娟 张朝君 李真进 郝永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23-124,F0004,共3页
三叶木[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半落叶藤本野生果树。果实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野生鲜食水果,但其种子多,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需要经过驯化选育栽培加以利用。从2005年起搜集野生三叶木通... 三叶木[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半落叶藤本野生果树。果实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野生鲜食水果,但其种子多,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需要经过驯化选育栽培加以利用。从2005年起搜集野生三叶木通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观察其生长结果习性。结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果实最大单果重313.5g、最小97.7g、平均单果重78.1~244.1g,并初步掌握了其生长结果习性,为进一步生产栽培及育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物候期 果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娇 肖娅萍 +2 位作者 李秀华 薛婧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3,共5页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无规则;叶上表皮外切向面分布有明显的角质膜,加厚的角质膜表面覆盖有不同形态的蜡质,且在不同样品间有较大差异;叶下表面具三角状以及乳头状突起;气孔器为...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三叶木通叶表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无规则;叶上表皮外切向面分布有明显的角质膜,加厚的角质膜表面覆盖有不同形态的蜡质,且在不同样品间有较大差异;叶下表面具三角状以及乳头状突起;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只分布在叶下表面,散生且取向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叶表面结构 气孔器 环境扫描电镜(E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白木通经济性状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小三 龚春 +3 位作者 黄建建 敖婉初 左继林 王玉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白木通品种,对8个不同地理种源白木通的果实经济性状、果肉营养成分、藤条药用成分、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种源间的果实性状中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 为了选育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较高的白木通品种,对8个不同地理种源白木通的果实经济性状、果肉营养成分、藤条药用成分、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种源间的果实性状中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省宁国县军天湖乡天湖街道种源的可食率较高,超过30%,单果质量和果肉质量均最大,分别为276.64 g和84.82 g,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2)种源间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除不饱和脂肪酸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省宁国县军天湖乡天湖街道种源的含油率最高,为47.09%,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高,为72.61%,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3)种源间果肉营养成分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江西省九江市东林寺东林村种源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2.35%和16.31%,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总酸及维生素C含量中等,果肉营养价值较高。(4)种源间藤条药用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重庆市武隆县仙女乡白果村种源的齐墩果酸B含量最高,达到0.6%,显著高于其它7个地理种源,且其藤条的总药用成分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 地理种源 食用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大胜 熊英 +1 位作者 席在星 梅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用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一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密度(X1)、施肥时期(X2)、施氮量(X3)、施磷量(X4)及施钾量(X5)五因素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定植密度、施氮量、... 用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一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密度(X1)、施肥时期(X2)、施氮量(X3)、施磷量(X4)及施钾量(X5)五因素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施磷量是影响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及果实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因素;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个主效在[-2,2]内,茎长会随之增加而增加,氮、钾肥与密度互作对茎长的影响,当某一项为零水平取值以上时,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长会随氮、钾施量增加而下降.通过模拟寻优计算表明,三叶木通最佳栽培密度为329~348株/(667 m2);最佳施肥期是2月9日、3月31日、5月20日,分别施萌芽、春梢、夏梢肥;纯氮、纯磷、纯钾最佳施量分别为(1.99~2.22)kg/(100 m2),(1.34~1.48)kg/(100 m2),(2.61~2.78)kg/(100 m2);最佳氮、磷、钾质量比是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定植密度 施肥时期 氮磷钾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蓣知子的化学成份研究(Ⅲ)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双成 陈德昌 赵淑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9-51,共3页
从木通科木通属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n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Dies)Rehd]的种子(蓣知子)抗肿瘤活性的乙醇提取物中以硅胶层析等方法分得一种三萜皂甙。经波谱分析及酸碱水解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命名为:3-O-α-L-吡喃阿... 从木通科木通属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n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Dies)Rehd]的种子(蓣知子)抗肿瘤活性的乙醇提取物中以硅胶层析等方法分得一种三萜皂甙。经波谱分析及酸碱水解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命名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即Saponin D),为首次自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蓣知子 白木育 三萜皂甙 S aponinD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种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涤非 王中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1-72,共2页
Th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seeds of Akebia trifoliata(Thunb.) Koidz.with petroleum ether refluxing extraction,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atty acid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MS.The yield rate of the oil was ... Th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seeds of Akebia trifoliata(Thunb.) Koidz.with petroleum ether refluxing extraction,an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atty acid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MS.The yield rate of the oil was 36.7%.Main compounds of fattyacids were 13-octadecenoic acid,linoleic acid,hexadecanoic acidand octadecanoic acidwith relative contents of 40.5%,29.6%,24.8% and 5.1% respectively.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ccounted for 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脂肪酸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三叶木通群落的多元分析和环境解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娇 肖娅萍 李秀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6,共5页
应用聚类和PCA排序研究了陕西镇安野生三叶木通群落的特征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地划分为两大类;P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环境梯度对不同群落分布的潜在影响;排序轴与环境... 应用聚类和PCA排序研究了陕西镇安野生三叶木通群落的特征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地划分为两大类;P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环境梯度对不同群落分布的潜在影响;排序轴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得到方程:Y1=0.644+0.012X2-0.005X4(R2=0.509,P>0.05),Y2=1.557+0.01X1-0.069X2(R2=0.797,P<0.01);SPSS聚类和PCA分析结果一致,决定三叶木通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为海拔和坡度,不同植物沿着海拔和坡度有着规律性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群落 多元分析 环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用型三叶木通的种源选择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毅 毕勇 +2 位作者 李小春 胡艳波 刘湘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68-71,76,共5页
从资源选择和生物学特性两方面对果用型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种源选择方面,在选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和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优质种源的基础上,再从丰产、... 从资源选择和生物学特性两方面对果用型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种源选择方面,在选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和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优质种源的基础上,再从丰产、品质、抗逆等方面遴选优株,提高可食率和实现无子化是育种的重点。生物学特性方面,从物候期、茎藤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和果实发育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 果用型 种源选择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的三叶木通ITS序列分析及亲缘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文才 左继林 +3 位作者 占志勇 王玉娟 幸伟年 龚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54-57,共4页
对9份不同种源三叶木通样本的核糖体DNAITS区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同时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NJ树。结果表明,参试的9份三叶木通样本的ITS区序列全长均为653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69bp,ITS2序列长度为221bp;整个ITS序列区共有7个(1... 对9份不同种源三叶木通样本的核糖体DNAITS区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同时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NJ树。结果表明,参试的9份三叶木通样本的ITS区序列全长均为653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69bp,ITS2序列长度为221bp;整个ITS序列区共有7个(1.07%)变异位点,其中ITS1、5.8s和ITS2的变异位点分别为4、0和3个,这些变异位点可作为三叶木通不同种源鉴别的信息位点;各序列间的遗传分化距离为0.002—0.008,聚类结果9个样本构成2个分支,并显示出三叶木通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ITS 亲缘关系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RAPD最佳反应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席在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6期608-610,630,共4页
RAPD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DNA质量是保证RAPD分析成功的关键。为获得高质量的木通属植物基因组DNA,本文采用SDS法、改良CTAB法、高盐低pH值法提取三叶木通总DNA。结果表明,高盐低pH值法不适用于木通属植物DNA的提取;改良CTAB法... RAPD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DNA质量是保证RAPD分析成功的关键。为获得高质量的木通属植物基因组DNA,本文采用SDS法、改良CTAB法、高盐低pH值法提取三叶木通总DNA。结果表明,高盐低pH值法不适用于木通属植物DNA的提取;改良CTAB法是合适的DNA提取方法,它们获得DNA模板纯度高、质量好,可直接用于RAPD分析。同时,对RAPD反应条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适合木通属植物RAPD分析应用的体系,其组成为:反应液总体积为25μL,2.5μL 10×PCR缓冲液、0.16 mmol/L dNTPs2、.0 mmol/L Mg2+、0.64μmol/L引物、1 U/μL Taq酶4、0 ng/25μLDNA模板。PCR循环体系为:94℃,4 min-[-94℃,30 s-37℃,90 s-72℃,60 s-]-72℃,5 min,40个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DNA提取方法 RAPD 多态性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月瓜茎段初代培养基本条件筛选
17
作者 桂平 王小红 +1 位作者 徐小茜 袁瑞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43-45,共3页
为探索八月瓜组织培养适宜的基本培养条件,以八月瓜当年生幼嫩带芽茎段为试材,开展了适宜消毒方式与基本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70%酒精30 s+0.1%HgCl212 min是八月瓜带芽茎段最适宜的消毒方式,污染率19.82%,成活率达81.47%;最佳的基... 为探索八月瓜组织培养适宜的基本培养条件,以八月瓜当年生幼嫩带芽茎段为试材,开展了适宜消毒方式与基本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70%酒精30 s+0.1%HgCl212 min是八月瓜带芽茎段最适宜的消毒方式,污染率19.82%,成活率达81.47%;最佳的基本培养基是WPM,芽诱导率为6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 幼嫩茎段 初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间三叶木通果实品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芳丽 邹帅宇 +5 位作者 高浦新 贾天娇 程春松 范思庆 丁剑敏 黄宏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5,共3页
对4个采收时间(9月3日、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7日)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果实的物理参数以及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看,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三叶木通果实的单果鲜质量、纵径、... 对4个采收时间(9月3日、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7日)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果实的物理参数以及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看,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三叶木通果实的单果鲜质量、纵径、横径、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而硬度和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逐渐降低。总体上看,10月1日,三叶木通果实的鲜质量、大小、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显著升高,硬度及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显著降低,表明此时果实向生理成熟转变。综合考虑三叶木通果实的品质和耐贮藏性,建议在10月1日左右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果实 采收时间 生理指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白木通种质资源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园园 陈松树 +3 位作者 刘红昌 左宗明 罗培高 郑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3-850,共8页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各种质含油率(36.57%~43.08%)、单果平均含籽率(6.60%~11.51%)、种子千粒重(45.63~58.95g)和折干率(51.93%~64.28%)等经济性状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籽油的过氧化值(0.073~0.126 g/100g)、酸价(0.418~1.337 mgKOH/g)、碘值(83.548~89.653 g/100g)和皂化值(199.485~221.418 mg/g)均符合四级食用油国家标准;籽油脂肪酸成分中大多数种类为饱和脂肪酸,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二者含量达到70%左右,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含量在25%左右。白木通具有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的潜力,综合评价种子经济性状及籽油脂肪酸构成,白木通种质黔通1号在研究的5份种质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 籽油 种质资源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籽油提取方法对比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工艺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伟业 吴海顺 于华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208,共6页
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三相分配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籽油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籽油乳化严重,得率最低仅为11.00%;三相分配法和超声辅助法所提籽油有异味,品质不佳,得... 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三相分配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籽油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籽油乳化严重,得率最低仅为11.00%;三相分配法和超声辅助法所提籽油有异味,品质不佳,得率较水酶法高,分别为17.42%、29.40%;索氏提取法得率可达32.32%,但用时长;相比之下超临界CO_(2)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引入等优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超临界CO_(2)萃取三叶木通籽油最佳工艺:提取时间100 min,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温度34℃,籽油得率37.01%。以最佳条件重复实验三次,三叶木通籽油最终得率为36.87%±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籽油 提取方法 超临界CO_(2)萃取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