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的欠阻尼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政 孙毅超 +3 位作者 鄢寅宇 杨熊 季振东 吕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2,共12页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DC transformer, MMDCT)原边侧串联的子模块电容、桥臂电感及寄生电阻之间存在欠阻尼特性,实际运行中易引发频繁且持续的欠阻尼振荡,给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为改善系统的欠阻尼特性...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DC transformer, MMDCT)原边侧串联的子模块电容、桥臂电感及寄生电阻之间存在欠阻尼特性,实际运行中易引发频繁且持续的欠阻尼振荡,给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为改善系统的欠阻尼特性,首先,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原边侧的环流等效模型,揭示系统欠阻尼振荡产生的机理。其次,引入小量修正角实现每隔半个开关周期对环流抑制电压的修正,主动控制环流变化趋势,有效增强系统内部阻尼,从而抑制了暂态过程中的欠阻尼振荡。然后,采用功率前馈-电容电压环流双闭环控制策略,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确保系统在多场景多工况下具备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对MMDCT欠阻尼特性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 欠阻尼振荡 振荡抑制 动态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法
2
作者 刘芳 彭宇恒 +3 位作者 刘乾易 林思思 李勇 刘康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69,共10页
大规模、多区域、高度耦合的互联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扰动响应强、非线性时变、振荡模态复杂等问题。为了从广域测量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振荡信息,实现故障源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 大规模、多区域、高度耦合的互联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扰动响应强、非线性时变、振荡模态复杂等问题。为了从广域测量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振荡信息,实现故障源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振荡模态辨识(data-driven mode identification,DDMI)方法,实现负阻尼低频振荡的模态参数辨识,从而筛选出主导模态信号。其次,基于阻尼转矩法推导了发电机在多模态下振荡能量计算式。进一步地,利用模态参数辨识结果复现不同模态下的振荡信号,计算主导模态振荡能量,实现振荡故障发电机定位。最后,通过含风电接入的新英格兰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DDMI方法的优越性。定位结果表明所提定位方法在多机故障情况下仍能准确定位故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模态辨识 振荡定位 阻尼转矩分析 振荡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
3
作者 姜涛 张鹏 +2 位作者 李雪 刘博涵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5,共11页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在自适应变化的量测滑动时间窗内计算能量比系数,实时检测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针对检测到的次同步振荡现象,以节点为单元构建联合量测信息矩阵,进而采用MSSGST对联合量测信息矩阵同步分解得到联合时频矩阵。然后,利用脊线提取技术筛选并重组可表征系统次同步振荡模式的MSSGST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MSSGST的时-频域暂态能量流计算模型,根据系统次同步振荡期间时-频域能量特性构建振荡源定位指标进行振荡溯源。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际电网次同步振荡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振荡源定位 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 暂态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吴熙 周金宇 +1 位作者 陈曦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80-5491,I0013,共13页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振荡诱因对制定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sub-synchronous modal energy,SSME)的光伏并网系统振荡诱因判别方法。首先,基于广义哈密顿模型,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内部子模块SSME平衡方程,给出内部子模块及其受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s,PLL)影响SSME计算方法。其次,提出基于SSME的光伏振荡诱因辨别判据,通过对光伏内部各子模块SSME的分析,找出其中主导光伏振荡的子模块,并判别振荡是否与PLL有关。接着,构造4种光伏并网系统的SSO场景以验证所提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现有阻抗分析法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模态能量 振荡诱因判别 广义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重塑的双馈风机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宁 柯伟鹏 +2 位作者 姚睿哲 陈涛 李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为应对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的宽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抗重塑的宽频振荡抑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DFIG阻抗模型,明确了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控制引入的容性负阻尼是导致宽频振荡的主要原因... 为应对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的宽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抗重塑的宽频振荡抑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DFIG阻抗模型,明确了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控制引入的容性负阻尼是导致宽频振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附加电压前馈补偿PLL的阻抗重塑方法,前馈通道串联陷波器提取宽频振荡分量,重塑DFIG宽频带阻抗。搭建DFIG并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抑制电网阻抗宽范围变化情况下DFIG接入弱电网引发的宽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 双馈风机(DFIG) 弱电网 阻抗重塑 锁相环(P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射流的撞击流反应器混合特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张建伟 阴苗苗 +1 位作者 董鑫 冯颖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88-4499,共12页
为提高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自激振荡撞击流反应器,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内部流场动力学特征与物质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剪切应力输运k-ω(SST)湍流模型模拟了喷嘴内流体流动模式及撞击流反应器内流型分布,考察... 为提高撞击流反应器的混合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自激振荡撞击流反应器,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内部流场动力学特征与物质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剪切应力输运k-ω(SST)湍流模型模拟了喷嘴内流体流动模式及撞击流反应器内流型分布,考察了雷诺数对射流振荡频率及反应器混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嘴出口射流的振荡是由喷嘴腔室内循环泡的重复生长过程控制,反应器内流场分布受两侧射流偏转角度影响。射流振荡频率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高频振荡使得两股流体的剪切和径向运动速度加快,雷诺数为30000,混合时间为50s时,反应器出口混合强度达到0.962。本研究拓展了基于振荡射流的撞击流动力学理论体系,为高效反应器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振荡射流 流动特性 混合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2N+1电平调制的长电缆馈电级联H桥电驱系统过电压振荡抑制
7
作者 朱艳萍 张赛宇 +3 位作者 张敏 赵巍 李昕 孙孝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18-4033,I0038,共17页
对于长电缆馈电的中压电驱系统,当电机浪涌阻抗和电缆特征阻抗不匹配时,变频器产生的高频脉宽调制脉冲电压会在电机端发生反射,导致严重的过电压振荡,从而加速电机绕组和电缆的绝缘老化甚至破坏绝缘。目前主流的无源滤波器抑制方案存在... 对于长电缆馈电的中压电驱系统,当电机浪涌阻抗和电缆特征阻抗不匹配时,变频器产生的高频脉宽调制脉冲电压会在电机端发生反射,导致严重的过电压振荡,从而加速电机绕组和电缆的绝缘老化甚至破坏绝缘。目前主流的无源滤波器抑制方案存在体积巨大,损耗高,额外成本以及灵活性差的缺点。为此,针对级联H桥变频器提出一种准2N+1电平调制方案,其抑制原理是通过在变频器输出电压的每个上升/下降沿插入固定宽度的准电平从而消除电缆上的反射波,达到抑制过电压振荡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与现有的抑制方案相比,系统的效率显著提升,并且无需附加任何组件,避免了额外的体积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电缆 反射 过电压振荡 电机驱动 级联H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模块宽频振荡辐射源定位及其表征方法研究
8
作者 罗皓泽 李菁新 +4 位作者 海栋 叶朔煜 朱安康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97-6909,I0024,共14页
IGBT模块内部宽频振荡类型多、频率范围宽、振荡机理复杂,现有宽频振荡方面的研究面临着表征不清、机理不明等问题,难以快速准确地对模块内部宽频振荡问题进行分析。为此,针对大功率多芯片功率模块的宽频振荡问题,提出完整的表征和分析... IGBT模块内部宽频振荡类型多、频率范围宽、振荡机理复杂,现有宽频振荡方面的研究面临着表征不清、机理不明等问题,难以快速准确地对模块内部宽频振荡问题进行分析。为此,针对大功率多芯片功率模块的宽频振荡问题,提出完整的表征和分析方法,基于近磁场辐射信号可实现宽频振荡的在线时频空特征定位。首先,分析功率模块近磁场的产生机理,选择空间近磁场信号来表征功率模块内部宽频振荡现象;系统阐述基于双脉冲测试的表征平台架构、在线时频空特征定位和离线工况重构算法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表征平台可有效表征功率模块中的宽频振荡问题,可清晰定位产生宽频振荡的阶段和器件,基于离散测试工况下的测试结果可精准预测变换器实际运行工况下频谱峰值对应的频率,低频和高频下的振荡峰值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3和5 dBμV,频谱上包络的皮尔逊相似度系数为0.814,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为宽频振荡建模、分析提供一定指标和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定位 近磁场特性 离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虚拟振荡器和滑模控制的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
9
作者 李占凯 李明哲 +3 位作者 张福民 赵坚 檀世豪 邴绍洋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光储微电网动态响应性能较差、受外界扰动时超调量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振荡器控制和滑模控制的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光储微电网中光伏系统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DC-DC变换器采用滑模控制,以增强... 针对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光储微电网动态响应性能较差、受外界扰动时超调量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振荡器控制和滑模控制的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光储微电网中光伏系统采用两级式结构,前级DC-DC变换器采用滑模控制,以增强微电网对外部干扰的鲁棒性;后级逆变器采用引入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的虚拟振荡器控制,使光伏电池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提高了微电网的动态响应速度。储能系统逆变器采用虚拟惯性的虚拟振荡器控制,将惯量及阻尼特性引入虚拟振荡器控制中,为光储微电网提供可靠的功率和频率支撑。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光储微电网的仿真模型,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振荡器控制 滑模控制 光储微电网 频率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余量的水电机组深度调峰振荡特性分析
10
作者 李初辉 姚登峰 +2 位作者 黄天雄 蒋志强 许颜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6-223,共8页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间歇性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电力系统需要更加灵活的调节手段,而水电机组深度调峰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探究水电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振荡阻尼特性的关键因素,采用Hopf...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间歇性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电力系统需要更加灵活的调节手段,而水电机组深度调峰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探究水电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振荡阻尼特性的关键因素,采用Hopf分岔理论方法,建立了功率控制模式下的一管双机布置设下游调压室的水电站数学模型,分析了水电机组调峰工况和系统参数对系统功率的影响,然后引入稳定余量的概念,以机组转速频率和阻尼比为衡量指标,探究了系统在同衰减度下不同工况点的低频振荡阻尼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调峰工况下,稳态负荷越小,系统稳定域越大;通过合理设置系统参数可以有效抑制系统功率波动;在同衰减度下,转速阻尼比较大的工况点可以抑制系统低频振荡。研究成果可为新型电力系统下水电站稳定运行提供一定方法借鉴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域 功率调节 低频振荡 深度调峰 稳定余量 水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季风槽准双周振荡对广东夏季暴雨的影响
11
作者 纪忠萍 谷德军 +3 位作者 于玲玲 高晓容 梁巧倩 梁伟杰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51,共25页
利用1961~201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与广东逐日降水等资料,通过选取没有与锋系联系一起、由单一南海季风槽影响导致的广东暖区暴雨过程并进行分类,采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季风槽暴雨过程的时空分... 利用1961~2017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与广东逐日降水等资料,通过选取没有与锋系联系一起、由单一南海季风槽影响导致的广东暖区暴雨过程并进行分类,采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季风槽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重点揭示了(强)西南季风型季风槽暴雨过程在准双周振荡不同位相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及低频信号的来源与机制。结果表明:(1)(强)西南季风型季风槽暴雨过程占总个例的54.1%,主要出现在广东沿海与内陆的三大暴雨中心(阳江—阳春—恩平、海丰—陆丰—汕尾、龙门—佛岗),其余三类季风槽暴雨过程[(强)西南季风辐合型、东南季风扰动型、热带气旋远离/消散型]主要出现在广东沿海的两大暴雨中心及珠江口两侧。(2)季风槽暴雨过程主要存在5~8天的准单周振荡、10~24天的准双周振荡,少数年份还存在40~65天振荡。(3)(强)西南季风型季风槽暴雨从间歇—开始—鼎盛—减弱期,低频信号不仅来源于从欧洲西部到东北亚具有准正压性、呈相间排列的“反气旋—气旋”的低频波列东南向传播,还来源于对流层中低层菲律宾东南的热带西太平洋低频气旋西北向传播。它们使南亚高压从孟加拉国向巴基斯坦移动,西太平洋副高逐渐加强西伸北抬,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我国中东部地区由间歇期的低频反气旋环流或高压脊逐渐转为鼎盛期的低频气旋环流或高空槽控制。(4)当华南高层由低频反气旋环流东南侧的强东北风逐渐转为华北—江南低频气旋性环流底部的强偏西风与印度半岛—南海西北部低频反气旋外围的西北风控制,高空辐散逐渐增强并达到最强。中低层由低频反气旋环流或高压脊控制逐渐转受来自南海中北部—孟加拉湾低频反气旋北缘的强西南风控制,并受东北亚、日本及其以南西太平洋低频反气旋环流的阻挡,在我国西南—江南—华南上空形成强的低频气旋性环流与正涡度。广东处于来自低纬度季风环流圈与中纬度次级垂直环流圈上升运动的汇合区,来自对流层中低层偏南风异常与垂直上升运动及绝对涡度逐渐增强并达到最强。地面由弱均压场逐渐转为北部湾向北伸展加强的闭合低压控制,南海季风槽北抬并增强,使(强)西南季风型季风槽暴雨从无转为开始并达到鼎盛期。它们可为季风槽暴雨的中期—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槽暴雨 准双周振荡 (强)西南季风型 低频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导方式对比例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
12
作者 李娜娜 何小康 +3 位作者 魏列江 万思毅 张海东 董成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9,共14页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场特性及旋涡结构分析了先导方式对主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优化控制腔流场的方法,即在几何拐角处倒角和提高壁面流畅度。结果表明:控制腔旋涡的生成与消散与阀芯振荡密切相关;高速开关阀桥作为先导级时,流场波动大、涡流结构复杂,旋涡的周期性变化是主阀振荡加剧的主要原因;而比例减压阀作为先导级时,流场相对稳定、压力分布均匀,涡流仅在几何拐角处形成简单的剪切流动,压力差与流速的互补有助于减少主阀振荡。为优化控制腔结构、抑制振荡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阀 动网格 流场特性 振荡特性 可视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桥子模块和电路分段线性化的振荡波发生方法
13
作者 朱孟鑫 何维晟 +2 位作者 赵坤 颜源 李洪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4-2414,共11页
振荡波技术因其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压电缆的局部放电检测。然而,现有振荡波装置存在标称电压维持时间短的问题,且直流装置会产生空间电荷累积,交流装置的带载能力低。为改进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振... 振荡波技术因其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压电缆的局部放电检测。然而,现有振荡波装置存在标称电压维持时间短的问题,且直流装置会产生空间电荷累积,交流装置的带载能力低。为改进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振荡波检测技术用于电缆局部放电测量。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全桥子模块级联的电路结构,通过级联将储能电容的电压逆变为方波,作为电容-电感串联电路的谐振电源。随后,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方程分段线性化及优化求解占空比的谐振控制方法,以在电缆试品上生成多样化的高压交流波形。实验室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生成高压波形的有效性。此外,现场试验中,该方法成功对一条存在缺陷的110 kV电缆进行了局部放电测试,并准确定位放电位置。相比现有交流振荡波技术,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带载能力,且所生成的高压波形标称电压维持时间延长,适用于电缆绝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 谐振 全桥子模块 局部放电 分段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并网电流反馈的构网型变流器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14
作者 张琦 刘俊良 +2 位作者 陈兵 杜雄 邹小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95-2808,共14页
类似于同步发电机,构网型变流器多采用功率同步或惯量同步控制策略,可为电网提供惯性和阻尼支撑。然而,构网型变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外特性导致其通过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接入电网时易发生次同步振荡。鉴于此,该文首先采用复变量表示法... 类似于同步发电机,构网型变流器多采用功率同步或惯量同步控制策略,可为电网提供惯性和阻尼支撑。然而,构网型变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外特性导致其通过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接入电网时易发生次同步振荡。鉴于此,该文首先采用复变量表示法建立构网型变流器的自阻抗和伴随阻抗模型,计及串联电容补偿线路以及频率耦合效应的影响,推导得到系统单输入单输出等效阻抗模型,基于阻抗判据,分析不同串补度以及频率耦合效应对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其次提出一种基于并网电流反馈的阻抗重塑控制策略,将用于提升稳定性的反馈系数k引入等效阻抗模型中,建立反馈系数-频率二元阻抗模型,利用幅相等值线图对反馈系数k进行设计以实现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振荡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复变量 等效阻抗 稳定性分析 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床振荡参数和吐温-80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菌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15
作者 王雪艳 王乙茹 +5 位作者 黄遵锡 陈德近 何雪 杨睿 安清聪 程志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7-182,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摇床振荡参数、吐温-80添加与否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检出结果的影响。采用平板计数法,针对摇床振荡参数、吐温-80添加与否设计2个试验,比较两个团体标准(T/YNBX 024,简称云南团标;T/CSWSL 022,简称北京团标)检测程序中... 试验旨在研究摇床振荡参数、吐温-80添加与否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检出结果的影响。采用平板计数法,针对摇床振荡参数、吐温-80添加与否设计2个试验,比较两个团体标准(T/YNBX 024,简称云南团标;T/CSWSL 022,简称北京团标)检测程序中摇床振荡参数和吐温-80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菌数检出结果的影响。摇床振荡参数研究(试验1)结果显示,摇床振荡时间为60 min时凝结芽孢杆菌菌数检出值更高;摇床振荡转速为185 r/min与220 r/min时凝结芽孢杆菌菌数检出值无显著差异(P>0.05)。稀释液添加吐温-80研究(试验2)结果显示,在振荡参数为60 min、220 r/min条件下,吐温-80在稀释液中的添加与否不影响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总菌数的检出结果。结果表明,摇床振荡参数为时间60 min、转速185 r/min或220 r/min时,两个团标检测饲用凝结芽孢杆菌菌数均适合,且在摇床振荡条件适合的条件下吐温-80添加与否不影响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凝结芽孢杆菌 菌数检测 平板计数法 摇床振荡参数 吐温-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系统动态稳定性及源网振荡分析
16
作者 徐建源 白恩铭 +2 位作者 钟建英 林莘 王超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4-2747,共14页
海上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以跟网型为主,弱交流系统与海上风电在控制时间尺度上的交互易引发宽频域振荡。为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动态稳定性及其振荡特性,以国内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参数为参考,建立海上风电场的统一幅相模型;运用模态... 海上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以跟网型为主,弱交流系统与海上风电在控制时间尺度上的交互易引发宽频域振荡。为了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源网动态稳定性及其振荡特性,以国内海上风电场实际运行参数为参考,建立海上风电场的统一幅相模型;运用模态分析法求解其弱阻尼模态及参与因子,探究弱交流系统下轴系扭振频段对海上风电阻尼特性的影响;分析交流海缆特性及锁相环带宽对源网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求解不同海上风电场容量下源网阻尼特性差异,进而探究风场运行功率及控制方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交流系统是引起海上风电场弱阻尼的主要因素,而锁相环带宽的选择是改善振荡特性的关键,在定功率控制下系统呈现出的阻尼相对较弱,弱电网下源网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分析结果可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源网振荡 幅相建模 弱交流系统 阻尼特性 耦合机理 海底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电流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
17
作者 季振东 朱述超 +3 位作者 孙毅超 李东野 王建华 赵剑锋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98-3806,I0090-I0093,共13页
用于中高压直流电网互联和隔离的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DC transformer,MMDCT)在传输功率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电流欠阻尼振荡的问题,从而降低了装置的稳定性,因此文中对振荡抑制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差模和共模电... 用于中高压直流电网互联和隔离的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DC transformer,MMDCT)在传输功率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电流欠阻尼振荡的问题,从而降低了装置的稳定性,因此文中对振荡抑制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差模和共模电路中的振荡现象分析,并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揭示了MMDCT中的电流振荡机理;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模和差模分离的电流振荡抑制方法,利用变副边交流侧电压占空比的方式实现漏感电流振荡的抑制,同时采用变桥臂电压占空比的方式进行环流电流振荡的抑制,并给出了相应控制器参数设计依据。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基于共模和差模分离的振荡抑制方法下,MMDCT可以在功率变化过程中快速实现电流稳定,有利于提升装置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 振荡抑制 环流电流 漏感电流 状态空间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中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
18
作者 朱林 赵心悦 +2 位作者 钟丹婷 武志刚 管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为定量研究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对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模态分析法和相对增益矩阵法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阶跃响... 为定量研究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对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模态分析法和相对增益矩阵法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验证了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接着,采用模态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导次/超同步振荡模式,通过参与因子的计算得到了振荡模式的主要参与变量,为后续不同控制环节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分析奠定了基础;然后,引入相对增益矩阵证实交互作用的存在,量化并比较主导振荡模式主要变量所在的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强弱,将后续研究定位于风电场的转子侧换流器控制回路和MMC-HVDC中的定V/f控制回路;最后,根据相对增益矩阵的数值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定量评价了系统并网的电气距离及控制器参数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时域仿真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当电气距离增加或MMC-HVD侧的定V/f控制比例系数增大时,双馈风机侧的RSC控制回路与定V/f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MMC-HVDC技术 次/超同步振荡 相对增益矩阵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DE传递熵因果分析的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定位方法
19
作者 王丽馨 王思宇 +3 位作者 杨德友 高晗 沙东鹤 蔡国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准确、快速定位强迫功率振荡源是抑制强迫功率振荡的关键。在强迫功率振荡过程中,扰动源机组持续向电网中注入能量,非扰动源机组持续吸收能量,扰动源机组与非扰动源机组功率振荡响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 准确、快速定位强迫功率振荡源是抑制强迫功率振荡的关键。在强迫功率振荡过程中,扰动源机组持续向电网中注入能量,非扰动源机组持续吸收能量,扰动源机组与非扰动源机组功率振荡响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概率密度(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传递熵(transfer entropy,TE)因果分析的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快速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电力系统广域量测信息构建系统各发电机有功功率对之间的KDE传递熵模型,进而采用滑动窗方式计算各发电机对间的传递熵大小。通过对不同发电机对计算得到的传递熵统计结果进行量化比较,确定系统各量测量之间因果传递方向,从而实现系统强迫功率振荡扰动源快速定位。最后,通过IEEE 4机2区域系统及IEEE 16机5区域测试系统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强迫功率振荡 KDE传递熵 因果关系 扰动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的多形态振荡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彭茂兰 许诘翊 +4 位作者 严喜林 谢小荣 冯雷 刘航 黄炟超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7-934,共8页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双馈风电机组-串联补偿电网、直驱风电机组-弱交流电网、光伏机组-弱交流电网等多种振荡形态。为全面、高效地评估振荡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形态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运行方式中选取合理的评...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双馈风电机组-串联补偿电网、直驱风电机组-弱交流电网、光伏机组-弱交流电网等多种振荡形态。为全面、高效地评估振荡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形态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运行方式中选取合理的评估方式集,评估方式集涵盖多种典型运行方式与边界运行方式;其次,在评估方式集下建立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分析振荡稳定性并辨识振荡形态;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能有效评估多能源电力系统在大范围运行方式下的宽频振荡稳定性,辨识不同的振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电力系统 串联补偿 弱交流电网 振荡 阻抗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