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樱桃冠瘿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冯瑛 蔡宇良 +2 位作者 宛甜 张姗姗 张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目的】对近几年西安灞桥地区甜樱桃发生的冠瘿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探讨其地上部发病机理,为防治樱桃冠瘿病奠定基础。【方法】从陕西西安樱桃冠瘿病发病树体取样,通过发病部位镜检、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病原菌生理生化检... 【目的】对近几年西安灞桥地区甜樱桃发生的冠瘿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探讨其地上部发病机理,为防治樱桃冠瘿病奠定基础。【方法】从陕西西安樱桃冠瘿病发病树体取样,通过发病部位镜检、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病原菌生理生化检测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樱桃枝条和根系上的幼嫩冠瘿瘤分离纯化出6株细菌和1株真菌;通过刺伤接种樱桃幼嫩枝条、胡萝卜圆盘及烟草茎部,编号为CG04的菌株能够产生幼瘤并可重新分离出来;将CG04菌株的16SrD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登录号:KC107786)比对,同源性高于98%的菌株均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p.,结合生化指标鉴定CG04菌株为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生物Ⅰ型菌种。【结论】确定根癌农杆菌生物Ⅰ型是樱桃枝条和根产生冠瘿瘤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冠瘿病 根癌农杆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芹 刘雅莉 +1 位作者 张锋 刘爱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系统,建立高效稳定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为葡萄风信子遗传改良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GUS(β-葡萄糖苷酸酶)瞬时表达率,研究根癌农杆... 【目的】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系统,建立高效稳定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为葡萄风信子遗传改良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GUS(β-葡萄糖苷酸酶)瞬时表达率,研究根癌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等4个因素对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稳定表达转化植株。【结果】葡萄风信子胚性愈伤组织GUS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的增加及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GUS瞬时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根癌农杆菌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80W功率超声波预处理3min时,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分别为14.43%,13.73%,10.85%和75.36%;在最佳转化体系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207株潮霉素抗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抗性植株的不同部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蓝色,PCR检测有7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7%;反转录PCR检测显示,7株阳性植株中有3株扩增出GUS基因目的条带。【结论】初步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能显著提高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根癌农杆菌 GUS 遗传转化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杨107杨β-1,3-葡聚糖酶(BG2)基因遗传转化及对溃疡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牛庆霖 王迎 +4 位作者 罗磊 黄艳艳 刘静 冯殿齐 曹帮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0-66,共7页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基因对照107杨(C-107杨)。在接种杨树溃疡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T-107杨长势明显强于C-107杨;T-107杨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也明显高于C-107杨,PAL含量T-107杨和C-107杨都有先升后降的趋势;15天后C-107杨完全死亡,T-107杨仍能生存。试验结果表明BG2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7杨对杨树溃疡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7杨 根癌农杆菌 BG2基因 基因转化 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对感染植原体的泡桐组培苗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田国忠 朱水芳 +2 位作者 罗飞 李怀方 裘维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 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 采用含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伤口接种已感染植原体的泡桐丛枝组培苗和健康组培苗 ,结果发现对丛枝苗的致瘤能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苗 ,且被接种病苗的丛枝症状缓解。从健苗获得的 T- DNA转化泡桐瘤组织细胞能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稳定生长和连续继代培养 2年以上 ,说明瘤组织细胞自身已获得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合成能力。根据已报道的根癌农杆菌株系p Til5955T- DNA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 ipt)的保守序列 ,设计了一对引物 ( CYT和 CYT′)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 PCR)扩增了我国杨树致瘤农杆菌 ipt基因部分序列 ( 4 2 7bp片段 ) ,也从遗传转化的两个泡桐无性系瘤组织 At- ZH和 At- T35扩增出此特异片段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 T- DNA已被整合到泡桐的染色体上 ,表明泡桐易于通过 Ti质粒载体途径进行基因转移操作 ,但用此引物未能从泡桐、甘薯健株和感染植原体的组培病苗扩增出相应的 4 2 7bp特异片段。当用此遗传转化瘤组织嫁接病苗时 ,可减轻丛枝症状的严重度 ,延长病苗的存活时间和诱导病株生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 病害症状 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 组培苗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份桃及其野生近缘种抗根癌病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峰鸽 王新卫 +4 位作者 曹珂 方伟超 陈昌文 朱更瑞 王力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1-1407,共7页
【目的】筛选桃抗根癌病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性材料。【方法】通过苗木接种强致病力根癌土壤杆菌,60 d后测定最大瘿瘤直径,评价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并以聚类分析确定各抗性等级的界限。【结果】对38份桃及其野生近缘种的972个单株的抗... 【目的】筛选桃抗根癌病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性材料。【方法】通过苗木接种强致病力根癌土壤杆菌,60 d后测定最大瘿瘤直径,评价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并以聚类分析确定各抗性等级的界限。【结果】对38份桃及其野生近缘种的972个单株的抗根癌病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每个群体中个体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差异;其中伏牛山望10、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寿粉’4个群体高度抗病;广元1号等14个群体中度抗病;‘西伯利亚C’等16个群体中度感病;林州天平山-1等4个群体高度感病;群体变异系数为24.3%~201.4%,高度抗病的4份材料群体的变异极大。【结论】供试材料中不存在免疫个体,伏牛山望10、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寿粉’等为高抗根癌病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根癌病 根癌土壤杆菌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品种资源抗根癌病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郝峰鸽 王新卫 +4 位作者 曹珂 方伟超 陈昌文 朱更瑞 王力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6-1614,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桃品种对根癌病的抗性,挖掘抗病基因,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采用嫁接苗枝条接种强致病力根癌土壤杆菌AT4-3,60d后测定最大瘿瘤直径评价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对179个桃栽培品种的抗根癌病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 为了明确不同桃品种对根癌病的抗性,挖掘抗病基因,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采用嫁接苗枝条接种强致病力根癌土壤杆菌AT4-3,60d后测定最大瘿瘤直径评价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对179个桃栽培品种的抗根癌病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瘤直径平均值分别为3.44~25.48mm(2014年)和5.89~31.40mm(2015年);在2014年的抗性鉴定中,高度抗病材料1份,来源于华北平原区品种群,中度抗病材料20份;在2015年的抗性鉴定中,中度抗病材料2份,分别来源于华北平原区品种群和西北干旱区品种群。2a鉴定中抗性表现较好且稳定的品种有‘二接白’‘肉蟠桃’‘绯桃’‘红桃’‘砂子早生’‘南山甜桃’‘深州离核水蜜’‘张黄9号’‘鸳鸯垂枝’‘临白10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病 根癌土壤杆菌 桃品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砧木5BB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条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金凤 陶建敏 +2 位作者 糜林 李国平 章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0-1192,共3页
关键词 葡萄砧木 5BB 超声波 农杆菌介导法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果树根癌病发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任利利 王焱 +3 位作者 马风林 何兴兵 宋福强 田兴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8-502,共5页
果树根癌病(致病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目前在上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桃(Amygdalus persicaL.)、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苹果(Malus pumila Mill.)等果树的生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培养等方... 果树根癌病(致病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目前在上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桃(Amygdalus persicaL.)、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苹果(Malus pumila Mill.)等果树的生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培养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地区桃树和梨树根癌病的发生与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细菌以及与不同果树品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总体数目与病害的发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土壤中存在的个别菌种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Agrobacterium sp.和Bacillu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而Psuedomonas sp.对根癌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不同果树品种的病害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病 土壤环境 根癌土壤杆菌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新疆甜瓜抗病优质新品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仁敬 孙严 +8 位作者 许健 伊鸿平 孟庆玉 翟文强 冯炯鑫 危晓薇 吴明珠 喻梅辉 陈章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共4页
用新疆甜瓜无菌苗子叶块,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DNA基因导入“新红心脆”等6个品种(系),经卡那霉素(Kanamycin,Km)筛选.获得大量Km抗性植株,其中部分Km抗性植株经Luis法检测,表达了胭脂碱合成酶活性... 用新疆甜瓜无菌苗子叶块,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DNA基因导入“新红心脆”等6个品种(系),经卡那霉素(Kanamycin,Km)筛选.获得大量Km抗性植株,其中部分Km抗性植株经Luis法检测,表达了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进一步经SDS-PAGE,DOT-Elisa,PCR特异扩增,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结呆证明了Km抗性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CMV—CP基因,长度为1kb,并能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4kD,确为CMV的外壳蛋白,其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5%。Km抗性植株经常规育种选育9代,获得了稳定过传的抗病、优质甜瓜品系K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甜瓜 根癌 农杆菌导法 抗病 优质新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镰孢菌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致病变异突变体筛选及突变基因定位
10
作者 蒙姣荣 黄海娟 +3 位作者 杨惠贞 曾泉 李珅雨 陈保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由镰孢菌复合种引起的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PBD)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西,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是PBD的优势病原菌。尽管PBD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远未得到阐明。为研究甘蔗镰孢... 由镰孢菌复合种引起的甘蔗梢腐病(pokkah boeng disease,PBD)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西,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是PBD的优势病原菌。尽管PBD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远未得到阐明。为研究甘蔗镰孢菌的致病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技术构建甘蔗镰孢菌FF001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采用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pTHR1-AH双元载体的农杆菌菌株AGL-1介导转化F.sacchari分生孢子,获得3018个转化子;随机选取12个转化子进行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检测突变株均插入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多数为单拷贝插入。采用离体叶片接种评价转化子的致病力,获得致病力明显减弱21个和致病力增强9个,共30个突变体。通过TAIL-PCR扩增测序并与甘蔗镰孢菌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了其中27个突变株的T-DNA插入位点。观察到多个插入位点伴随有基因组片段缺失,导致1个插入位点可以影响1个以上的功能基因。T-DNA插入位点多为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少数为终止子区和间隔区。受影响的基因分别编码α-甘露糖苷酶(alpha-mannosidase)、中性氨基酸渗透酶(neutral amino acid permease)、寡聚高尔基复合体成分4(oligomeric golgi complex component 4)、寡肽转运蛋白(oligopeptide transporter)、酰基辅酶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乙酰乙酰-CoA合成酶(acetoacetyl-CoA synthetase)、碳酐酸酶(carbonic anhydrase)、Bud 10蛋白(Bud 10 protein)、类驱动蛋白bimC(kinesin-related protein bimC)、锌指蛋白ASD4(zinc finger protein ASD4)、转录起始因子TFIID(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factor TFIID)、角质酶G-box结合蛋白(cutinase G-box binding protein)、吖啶黄素敏感性控制蛋白(acriflavine sensitivity control protein ACR-2)、核类VCP蛋白(nuclear VCP-like protein)、热激蛋白HSP30(heat shock protein 30)、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2C型蛋白磷酸酶(type 2C protein phosphatase)、核糖核酸外切酶(exoribonuclease)、硒蛋白(selenoprotein)、DNA聚合酶η(DNA polymerase eta)、存活因子1(survival factor 1)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等22个已知功能蛋白和16个未知功能蛋白。部分突变基因,如锌指蛋白ASD4、角质酶G-box结合蛋白、寡肽转运蛋白和2C型蛋白磷酸酶等,已分别在稻瘟病菌、稻曲病菌、胶孢炭疽菌和尖孢镰孢菌等植物病原真菌中证实为致病相关基因。多种类型致病相关突变体的获得,为深入研究甘蔗镰孢菌致病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镰孢菌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致病力相关基因 侧翼序列 甘蔗梢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菌株及其侵染浓度和时间对基于菜豆黄矮病毒表达载体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颖 张悦婧 +3 位作者 王馨 庞海龙 贾凌云 冯汉青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7-305,共9页
以3种常见的农杆菌菌株(GV3101、EHA105、LBA4404)和基于菜豆黄矮病毒的复制型植物表达载体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技术,将外源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 L.)叶片中实现瞬时表达,并对不同农杆菌... 以3种常见的农杆菌菌株(GV3101、EHA105、LBA4404)和基于菜豆黄矮病毒的复制型植物表达载体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技术,将外源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 L.)叶片中实现瞬时表达,并对不同农杆菌菌株、侵染浓度及侵染时间对于瞬时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不同的农杆菌菌株在介导转化本氏烟叶片瞬时表达GFP积累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EHA105菌株转化效率最高,LBA4404次之,GV3101最低。此外,GV3101、EHA105和LBA4404最适侵染浓度的OD600值分别为0.5、0.3和0.3;最佳侵染时间均为第4 d。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染色体结构和Ti质粒的差异是影响瞬时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侵染浓度及其外源基因瞬时表达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菌株 农杆菌介导转化 双生病毒衍生载体 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葡萄灰葡萄孢遗传转化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廷刚 巩东营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101,共5页
遗传转化是目前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技术策略。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灰葡萄孢遗传转化体系,使用农杆菌菌液将分生孢子稀释至1×10^(5)个/mL,涂布于含200μmol/m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培养基上,于25℃共培养48 h,可达到... 遗传转化是目前研究丝状真菌的重要技术策略。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灰葡萄孢遗传转化体系,使用农杆菌菌液将分生孢子稀释至1×10^(5)个/mL,涂布于含200μmol/m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培养基上,于25℃共培养48 h,可达到最高的遗传转化效率。随机选取的8个转化子均可稳定遗传潮霉素抗性,且均能扩增得到hph基因特异片段,其中6个为单拷贝插入,说明该遗传转化体系较为理想,可用于今后开展葡萄灰葡萄孢基因功能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葡萄孢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新暗色柱节孢菌遗传转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猛 王周雯 +7 位作者 丁一 徐敏 郭攀阳 刘成立 李佳雪 李涛 韦双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火龙果溃疡病,导致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了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功能,必须建立...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火龙果溃疡病,导致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了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功能,必须建立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但目前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gpdA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和潮霉素(Hygromycin)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双元表达载体,对新暗色柱节孢菌的孢子进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阳性转化子。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阳性转化子菌丝能够产生绿色荧光,野生型菌丝不能产生绿色荧光;PCR检测证明了转化子基因组中整合了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本研究成功实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新暗色柱节孢菌中的稳定遗传表达,为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对火龙果溃疡病的致病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溃疡病 新暗色柱节孢菌 潮霉素抗性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土壤杆菌HLB-2菌株防治葡萄根癌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游积峰 谢学梅 +1 位作者 陈培民 郭俊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35-37,共3页
用放射土壤杆菌HLB-2菌株的悬浮液分别预浸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葡萄苗、向日葵苗,和田间自然带菌的葡萄苗,抑制葡萄冠瘿发生的效果分别为85.6%,83.5%和100%。在田间葡萄痛株上割去冠瘿后的患部,涂上HLB.2菌悬浮液,防治效果为73.1~88.... 用放射土壤杆菌HLB-2菌株的悬浮液分别预浸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葡萄苗、向日葵苗,和田间自然带菌的葡萄苗,抑制葡萄冠瘿发生的效果分别为85.6%,83.5%和100%。在田间葡萄痛株上割去冠瘿后的患部,涂上HLB.2菌悬浮液,防治效果为73.1~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土壤杆菌 放射土壤杆菌 葡萄根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来源桃根癌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峰鸽 李桂荣 +3 位作者 王保全 蔡祖国 尤杨 牛生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86-91,共6页
【目的】鉴定来自不同产区分离的桃根癌病病原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致病力。【方法】利用根癌土壤杆菌与T-DNA转移和瘿瘤形成相关的virD2和ipt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利用3-酮苷试验等生物学手段对不同地区桃根瘤组织中... 【目的】鉴定来自不同产区分离的桃根癌病病原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致病力。【方法】利用根癌土壤杆菌与T-DNA转移和瘿瘤形成相关的virD2和ipt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利用3-酮苷试验等生物学手段对不同地区桃根瘤组织中分离的桃根癌土壤杆菌进行致病性鉴定;并利用指示植物检测不同生物类型菌株的致病能力,最后在不同品种桃植株接种后验证其致病性。【结果】virD2和ipt基因两对特异引物在21株病原菌中均出现203 bp和427 bp的目的片段,表明分离的病原菌均属于根癌土壤杆菌。3-酮苷试验结果表明,有3株菌株由蓝变黄为生物Ⅰ型,其余18株颜色不变,为生物Ⅱ型。指示植物表明,虽然病原菌都能对植株形成瘤,但生物Ⅱ型菌株致病力明显强于生物Ⅰ型,将生物Ⅱ型病原菌接种于不同品种桃树均能长出明显的瘤,也验证了生物Ⅱ型病原菌具有更强致病力。【结论】不同产区分离的桃根癌病病原菌为根癌土壤杆菌,其中多数为生物Ⅱ型,具有强致病力,几乎能侵染所有的桃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病 根癌土壤杆菌 接种 生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根癌病病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尹向田 魏彦锋 +1 位作者 徐亮 杨阳 《农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明确引起济南南部山区葡萄根癌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赤霞珠’葡萄根癌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根部肿瘤组织中利用MW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了12株类似于根... 明确引起济南南部山区葡萄根癌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赤霞珠’葡萄根癌病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根部肿瘤组织中利用MW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了12株类似于根癌土壤杆菌的细菌。形态学和16S rDNA检测表明12株菌均为根癌土壤杆菌属。其中生化Ⅰ型5株、生化Ⅱ型4株、生化Ⅲ型3株。采用针刺涂抹法接种胡萝卜圆盘、向日葵、葡萄幼苗,确定了2株强毒性菌株JC02、JC05。2个株菌均为生化Ⅲ型菌株。质粒生物学鉴定表明JC02、JC05菌株含有Ti质粒,为章鱼碱类型。研究表明,为害济南南部山区‘赤霞珠’葡萄根癌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v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癌病 鉴定 葡萄土壤杆菌 生物型 章鱼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淑婷 曹晓云 +1 位作者 时春莹 杜灵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4-1241,共8页
葡萄风信子(Muscari spp.)为百合科葡萄风信子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多具有稀少的正蓝色花色,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青苷合成机理的模式材料。为开发一种高效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以葡萄风信子常见种亚美尼亚(M.armeniacum)、... 葡萄风信子(Muscari spp.)为百合科葡萄风信子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多具有稀少的正蓝色花色,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青苷合成机理的模式材料。为开发一种高效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以葡萄风信子常见种亚美尼亚(M.armeniacum)、栽培品种‘黑眼睛’(M.aucheri‘Dark Eyes’)为材料,用叶片和花蕾分别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的潮霉素敏感性进行测试,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和‘黑眼睛’愈伤组织的潮霉素临界浓度分别为150 mg·L^(-1)和120 mg·L^(-1)。GUS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不同农杆菌菌株及不同功率超声处理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效率差异不显著。而液体培养的花源愈伤组织能获得更高的瞬时转化效率,为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的最优受体。其最高瞬时转化效率为98.73%。试验共获得了209块抗性愈伤组织,经PCR和RT-PCR检测,阳性率可达90%。本研究为在葡萄风信子中快速有效的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愈伤组织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禄劝县樱桃癌肿病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18
作者 杨康 伍建榕 王玮玮 《热带林业》 2022年第3期67-71,22,共6页
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县的甜樱桃(C.pseudocerasus(Lindl.)G.Don)癌肿病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其产量和质量。该文对昆明市禄劝县的甜樱桃进行普查和专题调查,并从樱桃癌肿病发病树体取样,通过对发病部位镜检、病原菌分离纯化、革... 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县的甜樱桃(C.pseudocerasus(Lindl.)G.Don)癌肿病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其产量和质量。该文对昆明市禄劝县的甜樱桃进行普查和专题调查,并从樱桃癌肿病发病树体取样,通过对发病部位镜检、病原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反应及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对樱桃枝条上的幼嫩瘿瘤分离纯化出的6株细菌16S rD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与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同源性达到99%,由此确定昆明市禄劝县樱桃癌肿病的病原种类,为昆明市禄劝县樱桃的合理种植与病害的治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癌肿病 病害调查 16S rDNA 致瘤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