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垃圾中转站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海静 任翀 +6 位作者 申浩欣 彭超月 王艳锋 刘德新 王玉龙 马清霞 马建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I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Ni、Cu、Pb、Cr、Zn、Cd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08、26.63、24.08、44.64、97.68、0.32 mg·kg^(−1).NIP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各垃圾中转站总体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区;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研究区10个垃圾中转站均处于安全无污染的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污染风险.IN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3%占比的垃圾中转站污染程度为未污染至中度污染;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不仅其评价污染等级远高于中国潮土背景值,且各垃圾站受污风险程度排序与NIPI评估结果完全相反.R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个垃圾站为中度生态风险,4个为强生态风险;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11个垃圾站均为轻微生态风险.NIRI评价结果显示与RI相似,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研究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程度严重,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所有样点的NIRI均低于3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INI不适合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RI和NIRI评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五福路、刘寺、五顷四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高,晋安路、吹古台、铁南新村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低,表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均适用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垃圾中转站 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风险评估
2
作者 席磊 冯益明 +3 位作者 戚曌 曹晓明 丁杰 崔梦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6-1136,共11页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威胁之一,其发生常伴随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固碳能力减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进而导致土地地力低下。环塔里木盆地作为荒漠化问题突出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及时准确地监测并评估荒漠化风险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和前提。单一的评估方法在荒漠化风险评估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主客观结合法可以提升荒漠化风险评估精度。研究基于“三因子”理论,通过建立包括气候条件、人类活动、荒漠化监测现状等3类16个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客观结合的熵组合权重法构建了荒漠化风险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EI),并对环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三因子权重分析显示:暴露性因子权重最高,脆弱性因子权重最低;(2)环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的荒漠化危险性小于东部地区,危险性、脆弱性和暴露性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绿洲外围,原生荒漠区危险性较低,绿洲边缘地区较易发生荒漠化;(3)环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荒漠化风险主要呈现为极低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呈狭长、零稀分布,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和居民点工矿用地区,原生荒漠区的荒漠化风险较低。高风险以及极高风险区仅占总体面积的3.0%;(4)基于地理探测器探究环塔里木盆地区域内人类活动和环境因素对荒漠化风险程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方法显示土地利用类型(0.68)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双因素交互分析方法显示各因素之间主要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影响最大的组合为:土地利用类型∩载畜量(0.78)和耕地面积∩载畜量(0.78),荒漠化风险程度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禁止随意丢荒和耕地扩张以期实现耕地的集约高效经营,是荒漠化防治的有效策略之一。研究利于准确掌握区域荒漠化风险各程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制,为区域开展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风险评估 环塔里木盆地 综合评价指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质量指数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效益评估
3
作者 艾力克木·司拉音 安外尔·艾则孜 +5 位作者 塔吉古丽·喀斯木 史智文 胥俊宇 则外日古丽·克比尔 玉米提·哈力克 艾里西尔·库尔班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环境质量指数(EQI)是由气候/气象、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环境要素组成的,能够快速全方位定量评估自然环境总体质量的工具。基于遥感、实地监测、文献等多源数据,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EQI,对2... 环境质量指数(EQI)是由气候/气象、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环境要素组成的,能够快速全方位定量评估自然环境总体质量的工具。基于遥感、实地监测、文献等多源数据,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EQI,对2000、2010年和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自然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生态输水作用下,2000—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自然环境质量有显著改善。其中,EQI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近河道两岸和湖盆周边。(2)2000—2010年环境质量改善(改善面积为15620 km^(2))较2010—2020年(改善面积为13831 km^(2))明显。(3)环境质量较差及以下(EQI<0.4)和较好(EQI≥0.8)等级的EQI的增加最为明显,而环境质量差(0.4≤EQI<0.5)和良好(0.6≤EQI<0.8)等级的EQI增加不显著。生态输水量的增加显著减少了EQI偏低和中等区域面积,促进了EQI偏高的区域面积增加,说明总体上生态输水改善了研究区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指数 综合评估 多源数据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和多元统计分析的官厅水库水质评价
4
作者 陈慧 黎小红 +3 位作者 谢建枝 阚海明 徐恒康 张微微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7,共13页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 官厅水库自2007年恢复为北京备用水源地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库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为深入评估官厅水库近10余年水质特征和明晰库区水体关键污染源,文章选取了水库8个监测断面2011-2020年9项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多元统计分析探究了官厅水库水质的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官厅水库DO、BOD5、COD、高锰酸盐指数和NH_(3)^(-)N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内,TN和TP超出了地表水Ⅲ类标准;DO、BOD5、NO_(3)^(-)-N和TN指标季节差异显著,旱季显著高于雨季;COD、高锰酸盐指数和TP雨季高于旱季,但差异不显著。(2)雨季水质总体优于旱季,基本处于中等和良好水平,尤其自2016年以后水质整体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良好态势,这归因于上游对水库的集中输水和引黄生态补水显著改善了入库口断面水质状况。(3)主成分分析表明,水库上游农业活动和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等产生的氮磷集聚是官厅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有机污染物和自然过程也对库区水质产生了重要影响。(4)官厅水库水质在旱季和雨季均呈现空间异质性。旱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2个入库断面和距离上游河岸带较近的1个库区断面,雨季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为2个入库断面,均以氮磷污染为主;其余库区断面污染风险较低,以有机污染为主;出库断面水质相对清洁,但需关注潜在的氮污染。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水环境时空管理政策顶层设计以及污染管控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厅水库 水质评价 旱季 雨季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分区和分规模动态评估
5
作者 王艺锦 白岩松 +3 位作者 岳铠鸿 谷天赐 朱国梁 黄庆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目的]城市环境评估可以识别城市发展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城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差异.[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综合环境指数(comprehens... [目的]城市环境评估可以识别城市发展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城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差异.[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综合环境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对2000—2020年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老城区、扩展区和城郊区,以及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质量差异.[结果]全国城市环境质量呈显著“U”形变化:2000—2013年CEI从0.464降至0.425,此后大幅上升,2020年达到最高值0.499.老城区环境最差但改善幅度最大(11.3%),城郊区环境最好但改善幅度最小(5.2%).不同规模对比显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内部各区域环境均越差,超大城市的环境改善幅度最大(8.3%),特大城市的环境改善幅度最小(4.6%).[结论]2013年后,随着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情况明显改善,但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治理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进一步针对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和问题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治理策略,以缓解城市扩展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谷歌地球引擎 城市环境评估 综合环境指数 城市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节脐橙园土壤养分状况及综合肥力评价
6
作者 邓丹丹 周友彬 +5 位作者 赵敬坤 叶思露 卢明 彭芳 张跃强 周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5,共8页
明确当前奉节脐橙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空间分布及综合肥力特征,可为脐橙园土壤肥力提升、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撑。2020—2022年在奉节县草堂镇、白帝镇、安坪镇等17个乡镇,以集中连片6.7 hm^(2)以上的脐橙种植大户果园为对象... 明确当前奉节脐橙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空间分布及综合肥力特征,可为脐橙园土壤肥力提升、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撑。2020—2022年在奉节县草堂镇、白帝镇、安坪镇等17个乡镇,以集中连片6.7 hm^(2)以上的脐橙种植大户果园为对象,共采集340个土样,分析检测了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6个指标,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数值化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奉节脐橙园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从平均值来看,奉节脐橙园土壤pH值呈中性,碱解氮含量缺乏,其他4个养分指标含量适量。在空间分布上,奉节脐橙园土壤pH值和速效钾总体为南高北低,有机质沿长江向南北递增,有效磷沿长江向南北递降。奉节脐橙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109~0.964之间,平均值为0.526,中等及以上肥力区占试验区域的74.4%;土壤综合肥力在空间上分布呈现为斑块状,中高等肥力区主要分布在草堂镇、安坪镇。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和pH值对奉节脐橙园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较大。当前生产上,奉节脐橙园需注重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节脐橙 土壤养分 综合肥力指数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构建及测度评价
7
作者 陈慧萍 汤博 +2 位作者 俞昀肖 张敏东 刘瑜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0,I0002,I0003,共8页
为反映地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通过界定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内涵,搭建涵盖管理、保护、安全、利用、公众5个维度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概念框架,构建了涵盖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BFI),用以评价地区生物... 为反映地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通过界定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内涵,搭建涵盖管理、保护、安全、利用、公众5个维度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概念框架,构建了涵盖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BFI),用以评价地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和工作开展情况。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对象开展BFI评价,结果显示,2023年浙江省BFI平均得分为71.9,处于较好水平。其中,丽水市、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列前三。从目标层得分率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管理决策和公众参与的力度较大,而可持续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从准则层得分率分析发现,涉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行政执法、资源认证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较小,需要加大相关工作力度。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水平提供了针对性的管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水北调工程输水干流水质的时空变化
8
作者 滕姣 郭志阳 +1 位作者 陈盛 谭茜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 为了解淮水北调工程水源及调水干流水质变化,基于2011-2019年淮水北调工程沿线4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水质综合污染指数(WQI)法、主成分分析法、Daniel趋势检验法及Ward聚类分析法分析各断面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蚌埠闸中监测断面连续9年的5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何巷闸下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COD Cr)在2011年、2012年、2016年及2019年超地表水Ⅲ类标准;整体来看,宿州闸上、四铺闸上监测断面近九年的COD Cr、高锰酸钾指数(COD Mn)、氨氮(NH_(3)^(-)N)及总磷(TP)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溶解氧(DO)随时间呈升高趋势;汛期DO、NH_(3)^(-)N下降,其余指标在汛期均升高;②4个监测断面的WQI整体平均值为59.40,表明水质属于“良”等级;WQI值以2014年为拐点先降后增;汛期WQI值变小,水质变差;主成分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OD Cr、COD Mn、TP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指标;③Daniel趋势检验表明,监测断面WQI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9年来监测断面水质有变好的趋势。监测断面空间上表现为水质从南到北逐渐变差,而水质污染以入河支流沟渠输入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为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淮水北调工程输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水北调工程 水质评价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 Daneil趋势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_(min)模型的贵州草海水质评价分析
9
作者 万颖 杜明普 +4 位作者 郭艳敏 刘坤云 孙赫英 王英才 李瑞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I0017,共12页
草海作为贵州省最大的高原湖泊,近年来因水质问题备受关注.依据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草海及入湖河流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水质指数(WQI)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水体总磷含量较低而总氮含量较高,降雨径流对氮、磷污染贡献较小,... 草海作为贵州省最大的高原湖泊,近年来因水质问题备受关注.依据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草海及入湖河流的逐月监测数据,采用水质指数(WQI)法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水体总磷含量较低而总氮含量较高,降雨径流对氮、磷污染贡献较小,研究区域平均WQI值为54.49,水质评价等级以“中等”为主.在时间分布上,8至9月份水质评价结果最佳;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区域水质评价结果优于东部区域,入湖河流水质评价结果优于湖区,表明入湖河流对湖区水质影响较小.基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从14个水质指标中筛选出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悬浮物(SS)、氨氮(NH_(4)-N)、溶解氧(DO)等5项关键指标,构建了WQI_(min)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表现良好,训练集上得到决定系数R^(2)=0.846,均方根误差RMSE=2.09,百分比误差PE=3.45%.研究结果旨在为草海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草海 水质评价 最简水质综合评价指数(WQI_(min))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徽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冯家成 曹学康 +2 位作者 陶理 华飞 吴康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6,共8页
长江安徽段作为长江下游的初始河段,其水质变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基于2021—2023年长江安徽29个国考断面逐日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 长江安徽段作为长江下游的初始河段,其水质变化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基于2021—2023年长江安徽29个国考断面逐日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探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安徽段水质指数整体平均值为71.65,水质状况较好。其中,COD_(Mn)、NH_(3)-N和TN为影响地区河流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②从空间上看,上游流域断面(除XK断面外)水质较下游流域更优,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上下游湖泊水系连通程度、矿产资源利用开发程度以及农业种植规模等有所差异。③从时间上看,受温度以及降水等气象因素影响,水质指数在4个季度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冬春季节水质优于夏秋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指数 综合水质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时空变化 长江安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人口综合风险评估——以宁波市奉化区为例
11
作者 曹飞凤 杨嘉圳 +1 位作者 张丛林 郑家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60,共9页
为评估自然灾害人口综合风险,加强多灾种风险防范,以人类生命体为承灾体,建立了基于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考虑不同灾害间的相关关系,引入风险系数并建立多灾种综... 为评估自然灾害人口综合风险,加强多灾种风险防范,以人类生命体为承灾体,建立了基于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考虑不同灾害间的相关关系,引入风险系数并建立多灾种综合危险性的分析模型。以宁波市奉化区为例,选取了该地区常见的6种自然灾害,评估多灾种人口综合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单灾种的危险性评估结果符合实际,奉化地区主要受台风洪涝灾害影响,岳林街道、锦屏街道、松岙镇和溪口镇的多灾种人口综合风险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人口综合风险 灾种 指标体系 CRITI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旭东 朱广龙 +10 位作者 张舒钰 章慧敏 周广飞 张振良 冒宇翔 陆虎华 陈国清 石明亮 薛林 周桂生 郝德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6,共15页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糯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糯玉米的耐热性,筛选耐高温评价指标,可为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增温方式(覆膜...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糯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糯玉米的耐热性,筛选耐高温评价指标,可为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增温方式(覆膜增温处理和延迟播种处理)以及自然对照处理(CK),测定了13个与耐热相关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除叶绿素a和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外,各指标在高温处理下的降低幅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3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64.46%、15.06%和7.76%,代表了糯玉米耐热性87.28%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耐热评价值(D值),将10个参试糯玉米品种划分为3类,分别为3个耐热型、4个中等耐热型和3个热敏感型。筛选出的耐热型品种为苏玉糯2号、中糯2号和苏玉糯901,生产中应用这些品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温热害对糯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糯玉米耐热性评价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PV)与D值基本一致,确定了产量、F_v/F_m、叶面积指数和花粉活力作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热品种和鉴定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花期耐热性 综合评价 鉴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水质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陈雪 刘庆庆 +3 位作者 杨艳霞 安东妹 刘玥 祖国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I0004,共13页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省2条典型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河流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在中小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条中小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挥发酚及TP;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中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该方法得到的水质类别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标识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恢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娟 杨满元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5-2883,共9页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PLFA总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为AML(或SFL)>SCL(或PFL)>AL(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大小为AML>SFL>SCL(或PFL)>AL(P<0.05)。除速效钾外,土壤各因子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大小为AML(0.212)>SFL(0.209)>SCL(0.162)>PFL(0.147)>AL(-0.480)。研究表明AML和SFL(坡改梯+植物篱)最有利于恢复区土壤质量恢复,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丘陵恢复区及相似条件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综合肥力指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HP-TOPSIS的储能电站安全综合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宁雪峰 张慧珍 许加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9,共9页
为保障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AHP)-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储能电站安全综合评估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多方面评估指标,建立储能电站安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储能电站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其... 为保障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AHP)-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储能电站安全综合评估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多方面评估指标,建立储能电站安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储能电站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其次,采用基于指数标度的改进AHP对各评估指标赋权,使得一致性最优,权重系数更精确可靠。然后,通过设计评估参考方案,采用改进TOPSIS实现各储能方案的横向对比及各储能方案与参考方案间的纵向对比,并确定各储能方案的安全等级。最后,以某地4个储能电站安全性能的综合评估为例,验证所提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干旱危险性评价及等级划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伊婷 蒋尚明 +4 位作者 崔毅 金菊良 汪洁 陈浩 沈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73,共9页
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104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 区域干旱危险性评价是实现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可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选取安徽省104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指标综合评估法构建了基于危险性指数的干旱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各县区的干旱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量和降水量数据的计算结果绘制的县域干旱危险性区划图中,除个别县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布有所差异外,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等级分布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安徽省干旱危险性程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其自然地理分布紧密相关,并且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旱灾风险区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危险性评价 干旱危险性区划 干旱危险性指数 指标综合法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富武 李杨 +3 位作者 苏怀瑞 潘伟辉 宋卫华 梁开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7-223,共7页
针对以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整体上把握矿井的风险的情况,本文以昌吉州准南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地质构造因素、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三个因素为基础,选取断层、瓦斯、顶板、火烧区、地下含水体... 针对以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整体上把握矿井的风险的情况,本文以昌吉州准南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地质构造因素、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三个因素为基础,选取断层、瓦斯、顶板、火烧区、地下含水体、采空区、不良钻孔封闭等12个影响因子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从矿区隐蔽致灾因素对煤矿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考虑,将评语集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五个等级,确定了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以准南矿区宽沟煤矿为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较高的为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二级指标权重较高的为地下含水体、瓦斯、废弃老窑(井筒);准南矿区宽沟煤矿风险值介于45~50分之间,综合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昌吉州准南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评价方面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 准南矿区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STM网络的工业过程运行状态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霜霜 褚菲 +2 位作者 傅逸灵 王军 王福利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2-2120,共9页
实时掌握复杂生产过程的运行状态对保证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工业过程非线性、动态特性显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经济指标驱动的长短期记忆(ILSTM)网络,用来对复杂工业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该方法利用综... 实时掌握复杂生产过程的运行状态对保证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工业过程非线性、动态特性显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经济指标驱动的长短期记忆(ILSTM)网络,用来对复杂工业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该方法利用综合经济指标信息和重构约束,迫使LSTM网络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与综合经济指标相关的动态特征.进一步级联状态识别模型,构建完整的运行状态评价方法框架.针对过程的非优运行状态,提出一种基于重构的贡献图方法,通过对比各过程变量对非优状态的贡献率识别导致过程运行状态非优的主要原因变量.最后,通过重介质选煤过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特性 综合经济指标 LSTM网络 运行状态评价 非优因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业用户安全用电风险的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宗汉 徐永海 +4 位作者 袁金斗 潘明明 杨恒 阮文骏 周雨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针对目前工业用户分轮次控制及恢复过程的安全用电缺乏一套全面合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现状,该文构建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考虑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的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该文首先构建由21个指... 针对目前工业用户分轮次控制及恢复过程的安全用电缺乏一套全面合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现状,该文构建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考虑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的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该文首先构建由21个指标组成的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博弈赋权和云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获取工业用户风险等级,进而提出基于可控制风险阈值动态调整调控量的分轮次负荷控制策略和基于重要负荷受控制总量与负荷设备风险严重程度序列集的分轮次负荷恢复策略;最后,以IEEE-RTS-24系统为实际场景,以钢厂为例验证所提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的有效性,所提策略既可保障工业用户以低风险等级参与分轮次控制与恢复过程,也可满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户 安全用电综合风险指标体系 分轮次负荷控制策略 分轮次负荷恢复策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海霞 李静 +5 位作者 李正华 郭成博 王艳敏 白卉 郭宁 王昱博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引种的25个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与多样性,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蒙古栎种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25个种源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 为了揭示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引种的25个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与多样性,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蒙古栎种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25个种源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81~1.93,变异系数为13.66%~66.72%。H′最高的为叶长,变异系数最高的为当年生枝条长度。(2)当年生枝条长度与叶片数量、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形指数与叶柄长度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形指数与叶宽、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聚类分析将25个种源分成3类,其中第Ⅲ类叶长、叶宽、叶脉对数、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类(P<0.05)。(4)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68%。根据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最高的种源为东方红种源,其次是汪清、新青、临江、穆棱种源,最低的是白石砬子种源。可得结论:引种的25个蒙古栎种源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可为蒙古栎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表型性状 多样性指数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