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包丽颖 孙秀秀 +2 位作者 郁亚娟 易比一 程红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9,104,共5页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防控对基础数据信息的需求,以东北地区为例,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信息共享,为东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的支持...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防控对基础数据信息的需求,以东北地区为例,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信息共享,为东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的支持与管理。根据规范设计方法,通过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与测试、运行维护6个阶段建立了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种植业、畜禽业、农村生活、自然地理、水文水质、气象监测、社会经济、点源污染、参数数据。该数据库的实现基于Microsoft Excel(Excel)、Microsoft Access(Access)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VS 2010)等3个软件的支持。其中,Excel用于数据的输入和修改,Access用于数据库文件的生成和连接数据源与界面,VS 2010实现了数据库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数据库 设计与实现 AGRICULTUR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演变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相林 刘瑞 +3 位作者 周建斌 高雪玲 王天泰 崔亚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1-199,205,共10页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9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结果】自1980年以来,研究地区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投入量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47.2%增加到2009年的75.4%增幅较大;而有机肥投入量所占比例却由1980年的34.8%减少到2009年的18.8%。农田土壤中N一直处于盈余状态,P2O5则由亏缺转向明显盈余,K2O一直亏缺,但平衡率呈减小的趋势。【结论】陕西秦岭北麓地区应采取"减氮、控磷、增钾"的措施,以控制该区域农田土壤因N、P2O5盈余过量而可能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地区 化肥 有机肥 农田养分平衡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氮产出量的江西省农业污染评价研究
3
作者 陆建忠 陈晓玲 张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7-591,共5页
江西省是我国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大量施用,禽畜粪便任意排放,地膜和秸秆大量残留等因素使得江西省农业污染日趋严重.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江西省各行政单元农业产值和农业生产过程中... 江西省是我国农业大省,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大量施用,禽畜粪便任意排放,地膜和秸秆大量残留等因素使得江西省农业污染日趋严重.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江西省各行政单元农业产值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氮污染物产出量,并引入万元GDP(本文中的GDP专指第一产业产值)氮产出量指标,评价了江西省各县市的农业污染状况,并对78个县(或县级市)级行政单元进行污染程度分级.分析了江西省各行政单元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例与万元GDP氮产出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分析江西省各行政单元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农业污染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显示,江西省农业污染较严重,且农业生产环保性较差,大部分县级行政单元的种植业等都向着不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污染 氮产出量 面源污染 农业产业结构 江西省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Law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Mode in Dike Paddy Field 被引量:2
4
作者 GUO Longsheng ZHOU Guangtao GUO Zhongy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31-37,共7页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 integrated site 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precise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repair system in dike area of Taihu basin. 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 integrated site 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precise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repair system in dike area of Taihu basin. During investigation, it had given prominence for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effects of precise irrigation and site 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on controlled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syste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Then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of paddy field was put forward in Taihu basin where the wa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to 1.64 kg. m-3, water saved 37.8%,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raised 15,4%, yield raised 10%, and N, P load decreased 26%-72%.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farmland ecosystems that control and cut down the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ame into being,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by Taihu basin to control it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ed water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field the integrated mod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