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H_(2)的加入对Cu_(3)Sn金属间化合物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何珂桥 陈帅鹏 +1 位作者 康希越 贺跃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为进一步提升Cu_(3)Sn金属间化合物金刚石砂轮的锋利度和保形性,制备不同TiH_(2)加入量的Cu_(3)Sn金属间化合物球磨粉末、金刚石磨块及砂轮。通过对微观形貌、氧含量、物相组成、热效应、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和分析,探究TiH_(2)对Cu_(3)S... 为进一步提升Cu_(3)Sn金属间化合物金刚石砂轮的锋利度和保形性,制备不同TiH_(2)加入量的Cu_(3)Sn金属间化合物球磨粉末、金刚石磨块及砂轮。通过对微观形貌、氧含量、物相组成、热效应、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和分析,探究TiH_(2)对Cu_(3)Sn金属间化合物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H_(2)对Cu_(3)Sn球磨粉末有抑制增氧的作用,促进粉末烧结。当TiH_(2)的质量分数为2.0%时,氧质量分数从0.67%降低到最小值0.51%。TiH_(2)能够提高胎体对金刚石的把持力,可提高试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当TiH_(2)的质量分数为1.5%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80.74 MPa;当TiH_(2)的质量分数为2.0%时,洛氏硬度达到最大值109.88 HRB;当TiH_(2)的加入量继续增大时,抗弯强度和硬度反而下降。TiH_(2)可提升砂轮的磨削性能,磨削YG8硬质合金时,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TiH_(2)使金刚石砂轮最快进给速率从0.020 mm/次提升到0.035 mm/次,磨削比从51.09提升到最大值17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H_(2) 金属化合物 力学性能 磨削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金属间化合物Ag_2Al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2
作者 陈善俊 别业旺 +5 位作者 李佳 陈艳 易早 罗江山 孙卫国 唐永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出Ag2Al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的纳米微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对纳米微粉的显微结构、粒度、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出Ag2Al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的纳米微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对纳米微粉的显微结构、粒度、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20~110 nm之间;纳米合金颗粒的主要组成相为Ag2Al,并伴有少量的Al;样品中的Ag,Al原子数比约为66.5∶33.5,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中Ag2Al晶粒尺寸约为33 nm,Al的约为2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al金属间化合物 纳米材料 自悬浮定向流法 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_2-Al_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顺平 李小平 +4 位作者 于赟 卢雅琳 臧冰 易丹青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0-378,共9页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中Al空位浓度最小,Li空位浓度次之,Al反位和Li反位的缺陷浓度较大。Al反位和Li反位缺陷浓度在理想金属间化合物Al3Li化学计量比成分处基本相同,不过两种反位的缺陷浓度随着合金成分相对于化学计量比成分的偏离而变化显著,在富Al端Al反位缺陷浓度较大,在富Li端Li反位缺陷浓度较大。运用Arrhenius方程计算点缺陷的有效形成焓,结果显示Al反位和Li反位的有效形成焓较小且基本相同,Li空位次之,Al空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Li金属化合物 第一原理计算 点缺陷浓度 形成焓 Wagner–Schottk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Sn2.5Ag0.7Cu钎料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及对焊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国际 张柯柯 罗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5-2031,共7页
利用SP009A型半自动非金属系制造器,通过铜制单辊快淬工艺制得快速凝固态Sn2.5Ag0.7Cu钎料合金薄带,采用JSM-5610LV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快速凝固态钎料合金的微观形貌及金属间化合物(IMC)特征;通过钎焊接头组织与剪切断口分析,研究IM... 利用SP009A型半自动非金属系制造器,通过铜制单辊快淬工艺制得快速凝固态Sn2.5Ag0.7Cu钎料合金薄带,采用JSM-5610LV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快速凝固态钎料合金的微观形貌及金属间化合物(IMC)特征;通过钎焊接头组织与剪切断口分析,研究IMC对钎焊接头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快速凝固态钎料合金焊点界面处形成的排列紧密的小尺寸β-Sn能有效抑制界面处IMCCu6Sn5的长大;在钎焊过程中,钎料中过饱和固溶体析出大量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Cu6Sn5和Ag3Sn,凝固时可作为第二相粒子与初生相混杂在一起,形成细小共晶组织分布于钎缝中,改善了焊点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5ag0.7Cu 钎料 金属化合物 快速凝固 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金属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卓然 曹健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15,共4页
对TiB2 金属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扩散连接试验 ,研究了直接扩散连接和采用Ni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的接头界面结构及工艺参数对界面结构和连接性能的影响。直接扩散连接时 ,连接界面处生成了Ti(Cu ,Al) 2 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Ni... 对TiB2 金属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扩散连接试验 ,研究了直接扩散连接和采用Ni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的接头界面结构及工艺参数对界面结构和连接性能的影响。直接扩散连接时 ,连接界面处生成了Ti(Cu ,Al) 2 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Ni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时 ,界面处生成了单层TiAlNi2 金属间化合物层和两层Ti,Al,Ni扩散层共三层结构。直接扩散连接时 ,连接温度T =12 2 3K ,时间t=1.8ks,压力p =80MPa时接头强度为 10 3MPa ;采用Ni为中间层时 ,连接温度T =12 73K ,时间t=1.8ks,压力p =80MPa时接头强度为 11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金属陶瓷 TIal金属化合物 扩散连接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相场模拟B2-FeAl金属间化合物有序畴界的形成和迁移 被引量:3
6
作者 伍林 陈铮 +2 位作者 庄厚川 黄勇兵 杨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694,共8页
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建立B2型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动力学方程,研究Fe-Al合金时效处理时B2-FeAl有序畴界的形成和迁移。结果表明:B2-FeAl金属间化合物有序畴的形核孕育期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延长,随Al含量的增加而缩短;有序畴的长程序... 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建立B2型金属间化合物的沉淀动力学方程,研究Fe-Al合金时效处理时B2-FeAl有序畴界的形成和迁移。结果表明:B2-FeAl金属间化合物有序畴的形核孕育期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延长,随Al含量的增加而缩短;有序畴的长程序参数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Al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有序畴界始终向其曲率中心运动,且在曲率较大的地方其运动速率较大;有序畴界的迁移遵循Rm(t)-Rm(0)=kt(m≈2),m受合金成分和时效温度的影响很小,但k的绝对值随着Al含量的降低而减小,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相场 B2-Feal金属化合物 形核孕育期 长程序参数 有序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材表面等离子重熔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伟 李艳红 李镇江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8年第8期25-28,共4页
在Q235钢试样上刷涂Al粉,并应用等离子表面重熔技术在试样上制备Fe-Al金属化合物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覆层的相组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Vickers硬度。实验结果得出,覆层中的主相为Fe3Al,次为Fe,含有少... 在Q235钢试样上刷涂Al粉,并应用等离子表面重熔技术在试样上制备Fe-Al金属化合物覆层。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覆层的相组成。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Vickers硬度。实验结果得出,覆层中的主相为Fe3Al,次为Fe,含有少量的Al2O3和微量的SiO2;覆层中的Fe3Al呈针状和短棒状分布;覆层的Vickers硬度达10000MPa,较基体的硬度有大幅提高。在Q235钢部件上熔覆Fe3Al金相化合物后提高了耐磨性,耐腐蚀性,并增加部件的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等离子表面重熔 FE3al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原位生成Al_2O_3晶须机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芬 李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以金属钛粉、铝粉和五氧化二铌粉末压制成预制体,通过石墨与氧化铝混合粉对预制体的覆埋实现气氛保护并进行热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合成氧化铝晶须增韧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通过XRD、EDS和SEM测试,分析了材料最终晶相组成及... 以金属钛粉、铝粉和五氧化二铌粉末压制成预制体,通过石墨与氧化铝混合粉对预制体的覆埋实现气氛保护并进行热处理,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合成氧化铝晶须增韧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通过XRD、EDS和SEM测试,分析了材料最终晶相组成及内部显微结构特点。XRD分析显示,主晶相为Ti-Al金属间化合物,次晶相为α-Al2O3;且根据原料中钛、铝粉配比不同,主晶相为钛铝比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SEM结合EDS测试表明,钛铝质量比为3:7时,材料中包含α-Al2O3晶须、颗粒两种增强相;钛铝比较低(5:5)时,增强相为α-Al2O3颗粒。颗粒增强相主要为Al与Nb2O5反应生成;α-Al2O3晶须由铝液与氧气反应而成,按VLS机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铝金属化合物 al2O3晶须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θ-Al_(2)Cu金属间化合物中氢原子占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莉莉 傅高升 +1 位作者 李龙泽 王火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1,77,共6页
氢原子溶入θ-Al_(2)Cu晶胞时可能占据八面体间隙,也可能占据四面体间隙。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了氢的溶入对θ-Al_(2)Cu晶胞结构、系统总能量、形成能以及间隙结构近邻原子键Mulliken集居数和键长的影响,研究了氢原子在θ-Al_(2)Cu... 氢原子溶入θ-Al_(2)Cu晶胞时可能占据八面体间隙,也可能占据四面体间隙。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了氢的溶入对θ-Al_(2)Cu晶胞结构、系统总能量、形成能以及间隙结构近邻原子键Mulliken集居数和键长的影响,研究了氢原子在θ-Al_(2)Cu中的占位倾向。结果表明:当氢原子占据八面体间隙时,系统能量最低,形成能最小且为负值,产生的晶格畸变也最小,近邻原子之间键集居数为正值,键长最短,键合力最强。因此,氢原子占据θ-Al_(2)Cu八面体间隙位置时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占位 金属化合物θ-al_(2)Cu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在熔融LiCl-Li_2O中的热腐蚀行为
10
作者 屈献永 王旭 +2 位作者 张俊善 王秀敏 祝美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70,共4页
采用浸没法研究了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在750℃熔融LiCl-3%Li_2O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_3Al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S310不锈钢。Ti_3Al在腐蚀初期出现了较快的腐蚀,而后腐蚀速率减慢并趋于平缓。Ti_3Al经腐蚀后,形成了双层结构的腐蚀膜... 采用浸没法研究了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在750℃熔融LiCl-3%Li_2O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_3Al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S310不锈钢。Ti_3Al在腐蚀初期出现了较快的腐蚀,而后腐蚀速率减慢并趋于平缓。Ti_3Al经腐蚀后,形成了双层结构的腐蚀膜,外层较厚,由铝的氧化物(LiAlO_2,Al_2O_3)构成;内层较薄,由钛的氧化物(Li_2 TiO_3,TiO_2)构成。铝的选择氧化导致了Ti_3Al腐蚀初期快速腐蚀,而腐蚀后期腐蚀速率较慢是由于钛的氧化物构成的内层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金属化合物 熔融 LiCl-Li2O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l_(67)Mn_8Ti_(25)合金解理能和解理面
11
作者 文九巴 戎咏华 +2 位作者 陈世朴 胡赓祥 陈家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1期11-15,共5页
用EET 计算了L12 结构Al67 Mn8Ti25 合金的键结构, 键能和主要解理面的解理能。结果表明几种低指数晶面的解理能以{110} 晶面为最低, 其值为3 .12J·m - 2 ; 其次为{100} 和{111} 型晶... 用EET 计算了L12 结构Al67 Mn8Ti25 合金的键结构, 键能和主要解理面的解理能。结果表明几种低指数晶面的解理能以{110} 晶面为最低, 其值为3 .12J·m - 2 ; 其次为{100} 和{111} 型晶面, 解理能分别为4 .17 和4 .87J·m - 2 。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合金室温弯曲断口解理刻面的晶体学位向进行了测定, 在所测刻面中,{110} 刻面约占54 % ,{100} 和{111} 约占31 % 和8 % , 其结果与EET 计算结果相一致。可以认为, 解理能低是Al67 Mn8Ti25 合金室温脆性解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解理能 解理面 al67Mn8Ti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对 Ll_2 结构 Al_(67)Ti_(25)Mn_8 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郭正洪 陈世朴 +1 位作者 杨晓舟 胡赓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90-93,共4页
研究了电解充氢对Ll2结构Al67Ti25Mn8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试验条件下,充氢不改变材料的屈服强度,但断裂强度及塑性却明显降低.通过断口分析,发现在三点弯曲的起裂边缘存在沿晶断裂的薄层,... 研究了电解充氢对Ll2结构Al67Ti25Mn8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试验条件下,充氢不改变材料的屈服强度,但断裂强度及塑性却明显降低.通过断口分析,发现在三点弯曲的起裂边缘存在沿晶断裂的薄层,而在断口内部则基本仍为解理断裂.试样表面沿晶界开裂,并在晶界附近出现浮凸粒子.能谱分析表明为Ti富集的新相,经热力学分析应为Ti-H化合物.表明氢在晶界富集促进了晶间起裂,致使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al67Ti25Mn8 氢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l2O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13
作者 李爱民 张玉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219-221,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Ni-Al/Al2O3、Ti-Al/Al2O3和Fe-Al/Al2O3三种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它们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Fe-Al/Al2O3的研究进展,并认为Fe-Al/Al2... 本文主要介绍了Ni-Al/Al2O3、Ti-Al/Al2O3和Fe-Al/Al2O3三种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它们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Fe-Al/Al2O3的研究进展,并认为Fe-Al/Al2O3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型材料,添加合金元素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al2O3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Nb金属间化合物惯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军 乌彦全 +1 位作者 张春波 梁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32,共6页
采用惯性摩擦焊接工艺对Ti_2AlNb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利用SEM观察了焊态及焊后热处理接头各区域显微组织,并分析了接头显微硬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i_2AlNb金属间化合物试验母材为α2+B2+O三相组织,α2相呈断续网状和块状... 采用惯性摩擦焊接工艺对Ti_2AlNb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焊接试验研究,利用SEM观察了焊态及焊后热处理接头各区域显微组织,并分析了接头显微硬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i_2AlNb金属间化合物试验母材为α2+B2+O三相组织,α2相呈断续网状和块状分布于原B2相晶界,O相呈片状分布在B2相基体上;摩擦焊接头分区明显,WZ为单一B2相等轴晶粒,晶粒均匀细小,热力影响区(TMAZ)近焊缝区为B2+α2相组织,α2相沿摩擦方向呈定向分布,远焊缝区与热力影响区(HAZ)相近为B2+O+α2三相组织;焊后热处理接头WZ为板条状B2+O双相组织,并伴有疑似孪晶出现,TMAZ为B2+O+α2三相组织,近焊缝区原黑色条纹区B2相转变成了块状O相,其余B2相转变成B2+O相板条束,HAZ组织与母材相近,但具有厚度更细小的O+B2相板条;焊态及焊后热处理接头焊缝区显微硬度最高,随着向母材区过度,显微硬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Nb金属化合物 惯性摩擦焊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扬善 余新泉 +3 位作者 薛烽 梅建平 黄海波 王仕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6-67,30,共3页
本项目在Fe_3Al的加工工艺和用合金化改善Fe_3Al的性能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Fe_3Al基合金的成分配方系列,以及可以制备各种Fe_3Al型材(棒、板、管等)和大型铸锭(件)和锻坯(件)的工艺路线及完整的工艺参数。运... 本项目在Fe_3Al的加工工艺和用合金化改善Fe_3Al的性能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Fe_3Al基合金的成分配方系列,以及可以制备各种Fe_3Al型材(棒、板、管等)和大型铸锭(件)和锻坯(件)的工艺路线及完整的工艺参数。运用本项目的技术制备的Fe_3Al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热腐蚀和冲蚀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几个典型零件的应用研究,展示出Fe_3Al作为可用于苛刻环境下工作的抗高温冲蚀零部件材料和电加热材料的应用前景、为实现Fe_3Al材料的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 金属化合物 力学性能 氧化 腐蚀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于大全 段莉蕾 +2 位作者 赵杰 王来 C.M.L.Wu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研究了Sn-3.5Ag无铅钎料和Cu基体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由于钎料中存在着Cu的溶解度,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着分解现象.因此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与化合物层... 研究了Sn-3.5Ag无铅钎料和Cu基体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由于钎料中存在着Cu的溶解度,界面处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着分解现象.因此Sn-3.5Ag/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与化合物层的分解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吸附作用,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纳米级的Ag3Sn颗粒.当钎焊接头在70,125,170℃时效时,钎焊时形成的扇贝状金属间化合物转变为层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厚度与时效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其生长受扩散机制控制.整个金属间化合物层和Cu6Sn5层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75.16 kJ/mol,58.5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SN-3.5ag 金属化合物 钎焊 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江垚 贺跃辉 +2 位作者 黄伯云 林均品 杨帆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22,共5页
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兼备陶瓷和金属多孔材料的性能优势,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无机多孔材料。目前,对于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反应合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孔结构形成过程和机理;偏... 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兼备陶瓷和金属多孔材料的性能优势,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无机多孔材料。目前,对于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反应合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孔结构形成过程和机理;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制备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偏扩散-反应合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应用及其潜力。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包括多孔体、多孔膜和多孔纸型膜等多种形式;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膨胀特性、孔结构性能、抗环境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现有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过程工业中流体介质的过滤分离净化,以及化学工业中复合钯膜的支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化合物 多孔材料 反应合成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制备Ti_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纯 陈建敏 +2 位作者 姚润钢 周健松 张世堂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1,共8页
利用激光熔覆原位合成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Ti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涂层的组成和组织结构.在UMT-2MT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Ti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在不同载荷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 利用激光熔覆原位合成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Ti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涂层的组成和组织结构.在UMT-2MT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Ti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在不同载荷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主要组成物相为Ti3Al,涂层与基材冶金结合,涂层显微组织结构主要为树枝状晶,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HV0.2530,涂层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磨损体积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Ti3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相对于钛基材耐磨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3al金属化合物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对Sn-Ag-Cu无铅钎料与铜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迎春 潘清林 +4 位作者 李文斌 梁文杰 何运斌 李运春 路聪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51-1657,共7页
研究微量稀土La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对Sn-3.0Ag-0.5Cu无铅钎料与铜基板的钎焊界面及钎料内部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后钎焊界面形成连续的扇形Cu6Sn5化合物层,其厚度随L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150℃时效1... 研究微量稀土La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对Sn-3.0Ag-0.5Cu无铅钎料与铜基板的钎焊界面及钎料内部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后钎焊界面形成连续的扇形Cu6Sn5化合物层,其厚度随L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150℃时效100h后,连续的Cu3Sn化合物层在Cu6Sn5化合物层和铜基板之间析出,且Cu6Sn5层里嵌有Ag3Sn颗粒;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总厚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厚,且在相同时效条件下随L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时效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动力学的时间系数(n)随着La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钎焊后钎料内部Ag仍以共晶形式存在,时效后Ag3Sn颗粒沿钎料内部的共晶组织网络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无铅钎料 LA 钎焊 时效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灿明 孙宏飞 +1 位作者 宋强 万殿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29,37,共4页
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与WC混合粉末作为喷涂材料,采用热喷涂的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出复合涂层。对涂层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涂层组织致密,硬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FE3al 金属化合物 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