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配体策略合成的镉配合物:晶体结构及其对Ag^(+)的荧光检测
1
作者 江旭滢 任娜娜 +2 位作者 宋合兴 梁杰伦 孙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64-4170,共7页
基于混合配体策略,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的Cd配位聚合物{[Cd_(2)(tdc)_(2)(dmbpy)_(2)(H_(2)O)]·2H_(2)O}_(n),(Cd1,H_(2)tdc=2,5-噻吩二羧酸,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采用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 基于混合配体策略,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的Cd配位聚合物{[Cd_(2)(tdc)_(2)(dmbpy)_(2)(H_(2)O)]·2H_(2)O}_(n),(Cd1,H_(2)tdc=2,5-噻吩二羧酸,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采用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以及热重分析(TGA)等多种技术手段,对Cd1进行了全面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Cd1属三斜晶系P 1空间群,4,4′-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螯合配体、Cd中心与2,5-噻吩二羧酸相互作用,构筑了一维环状链状配合物。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构建了立体三维超分子体系。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及所占比例,结果表明O…H、C…H、H…H占主导作用。荧光光谱数据表明Cd1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在DMSO悬浊液中有较强的荧光发射,Cd1对Ag^(+)表现出高选择性,产生荧光开启效应,是一种潜在的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配体策略 Cd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开启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洪斌 王卫斌 +3 位作者 王梦玥 熊静蕾 陈升位 毛孝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熟胚 组培特性 Cu^(2+)质量浓度 Ag^(+)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辐照接枝合成胺基型吸附剂对放射性废液中离子态和胶体态^(110)Ag^(m)的去除
3
作者 詹杰 苏兴东 +7 位作者 李家文 李雪菲 蒋丹枫 何烨 刘峰 潘晓晗 薛怡 俎建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7-1023,共7页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110)Ag^(m)的形态复杂,除盐床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以胺基型新材料PP-g-GMA@EDA为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方法实现对离子态(Ag(Ⅰ))和胶体态银(A...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110)Ag^(m)的形态复杂,除盐床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以胺基型新材料PP-g-GMA@EDA为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方法实现对离子态(Ag(Ⅰ))和胶体态银(Ag·Nps)的共去除。采用γ射线诱导的共辐照接枝法制备了PP-g-GMA@EDA,并通过批式实验分别研究了其对Ag·Nps和Ag(Ⅰ)的去除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显示,在不同pH的Ag·Nps溶液中,PP-g-GMA@EDA较核电厂常用的商业树脂IRN9766具有更好的去除效率,溶液pH作用下的吸附曲线呈典型的阴离子交换吸附特征。在最佳pH=4条件下,材料对Ag·Nps的吸附效率可达100%,最大吸附量为101.44 mg/g。对于Ag(Ⅰ)的吸附,PP-g-GMA@EDA呈螯合吸附特征,在420 min达到吸附平衡。批式实验证实了胺基型吸附剂PP-g-GMA@EDA在放射性废液中多形态^(110)Ag^(m)去污的适用性,为^(110)Ag^(m)从放射性废液中去除提供了一种高效、可持续和工业上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液 ^(110)Ag^(m)去除 离子态 胶体态 PP-g-GMA@E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水相Ag^(+)/TiO_(2)溶液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4
作者 吴世斌 谢镇泽 +1 位作者 王景光 杜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7-4173,共7页
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了纯水相纳米TiO_(2)溶液,然后在纳米TiO_(2)表面沉积Ag^(+)获得了纯水相Ag^(+)/TiO_(2)溶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了纯水相纳米TiO_(2)溶液,然后在纳米TiO_(2)表面沉积Ag^(+)获得了纯水相Ag^(+)/TiO_(2)溶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UV-Vis)和荧光光谱仪(PL)进行表征。经过各项表征分析可知,Ag^(+)/TiO_(2)粒子是粒径10 nm的球形颗粒,XRD特征峰为锐钛矿二氧化钛和硫酸银的叠加峰。此外,沉积的Ag以+1的价态存在,且提高了纳米TiO_(2)的光催化活性,产生了协同效应。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纯水相Ag^(+)/TiO_(2)溶液在不同菌种和不同应用环境下均表现优异的抗菌性能,说明了Ag^(+)/TiO_(2)抗菌的高效性和广谱性,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_(2)溶液 低温液相 表面沉积 纯水相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0)/ZnO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5
作者 张英 任旺 +2 位作者 周游 牟柯翰 李敏娇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g^(0)/ZnO光催化剂异质结。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孔隙比表面分析仪(BET)、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元素组成、光学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证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g^(0)/ZnO光催化剂异质结。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孔隙比表面分析仪(BET)、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元素组成、光学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了异质结的成功制备。用表面光电压仪(SPS)等对光催化剂的光生电荷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降解有机模拟物罗丹明B(RhB)来考察Ag^(0)/ZnO异质结的光催化活性。用四唑蓝(NBT)-·O_(2)^(-)反应考察了异质结光催化降解过程中·O_(2)^(-)的产率。结果表明,Ag与Zn O摩尔比为6%的Ag^(0)/ZnO光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汞灯的照射下,Ag^(0)/ZnO光催化活性是参考Zn O的1.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异质结 ZNO Ag^(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和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基于2020年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梅 杨爱琼 +1 位作者 邢英 王玉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0-567,共8页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3-11-16公开发布第五轮(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82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评定量表(CSE-D10)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午睡时长划分5级:不午睡、<30 min、30~59 min、60~89 min、≥90 min,夜间睡眠分为5级:≥8 h、7~<8 h、6~<7 h、5~<6 h、<5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午睡时长、夜间睡眠在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中的重要程度,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进一步探索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2020年调查期间,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4.84%(2045/8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59 min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0.814,95%CI=0.673~0.985,P=0.034),夜间睡眠时间<5 h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705,95%CI=1.435~2.027,P<0.001)。女性、未婚/分居/离异/丧偶、失能、身体疼痛、强度体力活动、自评健康状况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卒中、帕金森病会增加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影响的重要性较高。午睡时长与发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05),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在午睡时长30 min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50 min,午睡时长超过75 min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在夜间睡眠6 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7 h,睡眠时间超过9 h后抑郁的风险会增加(Poverall<0.05)。结论中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24.84%),午睡时长、夜间睡眠的持续时间与抑郁症之间呈J型关系,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老年人 午睡时长 夜间睡眠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全球及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莫淼 王泽洲 +1 位作者 郑莹 张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3,共7页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依据性别(女性)、年龄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GLOBOCAN 2022数据库获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流行数据,通过联合国开发... 目的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依据性别(女性)、年龄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特征,分析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GLOBOCAN 2022数据库获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流行数据,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获取HDI数据。基于总体的乳腺癌数据及按性别(女性)、年龄和HDI水平分别描述全球及中国的乳腺癌流行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标化发病率(SIR)、标化死亡率(SMR)及死亡发病比(M/I)与HD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2022年全球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229.7万,在各癌种中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SIR(46.8/10万)居第1位;全球乳腺癌总死亡人数为66.6万,在各癌种中居第4位,SMR(12.7/10万)居第2位。中国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35.7万,在各癌种中居第6位,占全球乳腺癌总发病人数的15.5%,SIR(33.0/10万)居于中国各癌种第2位;中国乳腺癌总死亡人数为7.5万,在各癌种中居第7位,占全球乳腺癌总死亡人数的11.3%,SMR(6.1/10万)居中国各癌种第6位。在全球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人数、SIR、死亡人数、SMR均居首位;在中国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人数和SIR均居第2位,死亡人数和SMR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SIR与HDI呈正相关(r=0.76,P<0.01),M/I与HDI呈负相关(r=-0.89,P<0.01),而SMR与HDI无明显相关性(r=-0.09,P=0.23)。全球及中国的乳腺癌发病人数从25~29岁开始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乳腺癌死亡人数从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增加,并在50~59岁达到高峰,70岁之后呈下降趋势。中国乳腺癌的死亡人数在50~54岁和65~69岁呈现2个小高峰,在70岁以后逐渐下降。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及全球和中国的SIR随年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而SMR均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结论全球及中国乳腺癌疾病负担严重,尤其在女性人群中,SIR和SMR在全球居首位,在中国虽然分别居第2位和第4位但发病和死亡人数都不容忽视。HDI与乳腺癌SIR呈正相关,与M/I呈负相关,但与SMR无明显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SIR变化趋势各异,但SMR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死亡发病比 人类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社会及其治理面临的认知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伟进 陆杰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老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厘清老龄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负担”论、老年就业“挤兑”论、老龄化“抑制”创新论、老龄社会代际“冲突”论等常见有关老龄社会的认知偏误。研究表明,老龄化并不只带来医疗、照护、养老等公共服务负担,也可通... 老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厘清老龄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负担”论、老年就业“挤兑”论、老龄化“抑制”创新论、老龄社会代际“冲突”论等常见有关老龄社会的认知偏误。研究表明,老龄化并不只带来医疗、照护、养老等公共服务负担,也可通过发展银发经济等形成“长寿红利”。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国际经验,并不必然大幅“挤兑”年轻人就业。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没有确定结论,需要考虑发展阶段、创新类型、创新主体等因素。人口老龄化可能经由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公共决策倾向、价值观分歧等带来潜在的代际冲突,但这可通过社会共治机制和公共政策调节得以避免。同时,老龄社会治理本身还面临政府单一主体论、主管部门单一责任论、老年人单一利益相关者论、数字技术无关论等认知偏误挑战。积极应对老龄社会和老龄社会治理的认知挑战,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治理 人口老龄化 “长寿红利” 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特征与高频症状的增龄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乐霄 王玫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39-1445,1452,共8页
背景主观症状是老年患者就诊和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症状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目前少有研究关注老年患者症状的增龄性变化,由此降低了老年患者症状管理的针对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目的探究近10年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特征... 背景主观症状是老年患者就诊和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症状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目前少有研究关注老年患者症状的增龄性变化,由此降低了老年患者症状管理的针对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目的探究近10年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特征、高频症状的发生率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症状管理、功能改善提供参考和方向。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医渡云”医学数据检索与应用平台进行检索,通过平台结果分析界面提取住院科室、疾病诊断前5位统计数据、患者症状统计数据,以症状发生率≥5%定义为高频症状,老年住院患者的高频症状分为共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症状6大类。采用例(%)描述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科室、疾病诊断、症状分布情况。分析50~<60岁(老年前期)、60~<70岁(低龄老年)、70~<80岁(中高龄老年)、≥80岁(高龄老年)住院患者高频症状的差异。采用Origin绘制散点图和曲线图描述患者症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研究共纳入1214387例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其中老年前期患者465488例(38.33%),低龄老年患者422935例(34.83%),中高龄老年患者235364例(19.38%),高龄老年患者90600例(7.46%)。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住院科室排列第1位为心血管内科;老年前期患者疾病诊断排列第1位为恶性肿瘤化疗,低龄和中高龄老年患者为高血压,高龄老年患者为冠心病。50~<60岁年龄段住院患者高频症状为12项,60~<70岁年龄段高频症状为14项,70~<80岁年龄段高频症状为19项,≥80岁年龄段高频症状为23项。高频症状以体力下降、体重下降、咳嗽、胸闷、消化不良较为突出,呼吸系统症状随年龄呈现“高增长”趋势,消化系统症状增龄性变化呈现异质性,神经、循环、泌尿系统症状发生率随年龄呈现相对“低增长”趋势。结论老年前期及老年住院患者各系统症状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增长趋势,不同症状随年龄的变化速率不同,70岁以后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诊断、高频症状的数量和发生率均较低龄老年人发生了大幅变化,增龄性变化的作用开始凸显,70岁可能成为老年住院患者整体状况衰退的重要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征和症状 主诉 症状 功能能力 增龄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智化时代的知识转型及其教学应对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鹂 王平 李佳宁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探赜数智化时代知识特征及其转型问题是未来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境况下,间际—开放性、智能—不确定性、动态—生态性、软化—碎片性和泛在—个性化成为知识新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立场构建的知识转型... 探赜数智化时代知识特征及其转型问题是未来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境况下,间际—开放性、智能—不确定性、动态—生态性、软化—碎片性和泛在—个性化成为知识新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立场构建的知识转型模型显示:知识是主体借助中介作用于客体的认识结果;智能机器参与认识活动,引发认识主体从人类转向人机协同;认识客体从客观实在延至智能世界,多元空间共拓客体范围;认识中介智能化延伸拓宽认识途径,多元方式共促知识增长;知识本质变化引发知识表征、知识形态、知识结构和知识组织同频共变。面对智能时代的知识转型,其教学应对应着重打造思维型深度学习课堂,建构数智融合教学空间,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并推进循证诊改的智能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时代 知识特征 知识转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老龄化水平的动态演进及服务效能驱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慧君 吴鹏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12,共19页
改善老年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之意。在中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准确把握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水平及其服务效能的驱动作用对于改善老年人福祉、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实践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健... 改善老年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之意。在中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准确把握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水平及其服务效能的驱动作用对于改善老年人福祉、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实践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健康老龄化概念内涵的演变历程并结合中国实际,将健康老龄化定义归纳为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强化内在能力建设,使人们进入老年后能够维持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寻求自身再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一概念定义,本文从基础支撑、功能发挥、健康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健康老龄化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把握中国健康老龄化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QAP方法探究健康老龄化服务对健康老龄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4-2020年中国整体及三大地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大部分省份得分低于整体均值,无论是健康老龄化水平还是增长幅度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差序格局,省际绝对差异呈现扩大态势;中国健康老龄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并呈现下降趋势,地区间差异成为主要来源且保持稳定,在地区内差异上,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则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国健康老龄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整体上东部地区发展较好,而东北、西南以及中部地区健康老龄化水平低;中国健康老龄化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高-高集聚特征,而西北、西南地区则呈现连片低-低集聚演化态势;健康老龄化服务中的人力支持差异、物力支持差异、服务可及性差异、服务规范性差异以及服务效率差异对形成健康老龄化水平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且健康老龄化服务可及性对健康老龄化水平差异的作用强度最大。为此,强化健康老龄化建设投入(包括服务可及性建设、人财物投入等)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重点区域治理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健康老龄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服务效能 区域差异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养老服务业跨越“低水平均衡陷阱”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杰长 罗敬蔚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中国养老服务业正面临低水平需求与高成本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直接导致养老服务业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数字经济在优化养老资源配置、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和完善养老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跨越养老服务业“低水平均衡陷阱”的... 中国养老服务业正面临低水平需求与高成本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直接导致养老服务业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数字经济在优化养老资源配置、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和完善养老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跨越养老服务业“低水平均衡陷阱”的重要力量。借力数字经济推动养老服务实现高水平均衡,进而实现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施策:适当延长老年群体工作年限;对老年人口进行数字技术培训,助力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多渠道降低养老服务业成本;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水平均衡陷阱” 老龄化 数字经济 养老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构造域西段蛇绿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磊 张维 徐芹芹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7,共14页
位于东欧克拉通、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三者之间的古亚洲洋构造域西段发育众多蛇绿岩。依据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①叶尼塞蛇绿岩带、②库兹涅茨-西萨彦-湖区蛇绿岩带、③萨拉伊尔-阿尔泰蛇绿岩带、④斋桑-南蒙古蛇绿岩带、... 位于东欧克拉通、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塔里木克拉通三者之间的古亚洲洋构造域西段发育众多蛇绿岩。依据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①叶尼塞蛇绿岩带、②库兹涅茨-西萨彦-湖区蛇绿岩带、③萨拉伊尔-阿尔泰蛇绿岩带、④斋桑-南蒙古蛇绿岩带、⑤东哈萨克斯坦-西准噶尔蛇绿岩带、⑥东准噶尔蛇绿岩带、⑦北天山蛇绿岩带、⑧纳曼-贾拉伊尔蛇绿岩带、⑨特尔斯克伊蛇绿岩带、⑩乌拉尔-南天山蛇绿岩带等。区内蛇绿岩的组合多不完整,伴生火山碎屑岩,地幔岩以方辉橄榄岩+纯橄岩+二辉橄榄岩为主,蛇绿岩年代学特征反映出古洋盆的演化时长一般为60~80 Ma左右,体现了洋盆规模有限。以库兹涅茨-西萨彦-湖区蛇绿岩带为标志的古洋盆,为第一代古亚洲洋,起始于埃迪卡拉纪。第二代古亚洲洋则是以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寒武纪—奥陶纪蛇绿岩为标志,呈现出微陆块与小洋盆相间的构造格局。第三代古亚洲洋主要指泥盆纪—早石炭世的斋桑洋和乌拉尔-南天山洋。区内不存在从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持续演化的古洋。古亚洲洋的俯冲造山更多的是一些小洋盆消失过程中的造山作用,碰撞并不是西伯利亚与冈瓦纳两个大陆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其间的微、小陆块间的相互作用,造山作用并不强烈,缺乏超越构造带的大规模推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洋构造域 蛇绿岩 古洋盆 蛇绿岩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发经济发展的本质、挑战和破解之道——基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视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金营 张景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题、应有之本,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大,老年人成为经济活动之主体,银发经济成为必然要求和国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这便需要从本质上明晰:银发经济在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题、应有之本,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大,老年人成为经济活动之主体,银发经济成为必然要求和国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这便需要从本质上明晰:银发经济在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推进银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银发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相互关联、互融互通与网络交织的不可分割性;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动力和途径便在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取向。因而,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应适应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特别关注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且占比重越来越高的基本面,从顶层规划到具体实施路径,破解银发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回应老年群体多样化消费需求,以创新引领集群化建设完成涉老相关产业链整合,通过深化上下游产业融合、加大人才培养、优化银发经济市场机制,营造老龄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老年群体的衣食住行、产学乐旅、康养医护提供质优量足的全方位供给,促进银发经济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的相互增强和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提取和增强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网络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翔 丁彦文 杨路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针对遥感图像分辨率低于传统图像且受到复杂退化过程的影响,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会生成不真实的特征,导致出现伪影和大量虚假、尖锐的边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提取和增强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网络EEEGAN。该网络首先采用了边缘提取算... 针对遥感图像分辨率低于传统图像且受到复杂退化过程的影响,传统生成对抗网络会生成不真实的特征,导致出现伪影和大量虚假、尖锐的边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提取和增强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网络EEEGAN。该网络首先采用了边缘提取算法TEED以提取图像边缘。其次设计了双重注意力机制TAM以获取图像丰富的空间和通道信息。同时提出了一种基本块RRDJB以扩大模型的处理能力,并引入下采样网络SPD进一步减少细节损失。在RSOD数据集的基础上,根据退化模型对数据集进行了不同的数据退化处理。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模型,在不同的退化条件下,与目前的主流图像超分辨率模型相比,指标均有所提升。文中的方法相对于真实增强图像超分辨率对抗网络在退化条件I的样本上SSIM提升了0.034,PSNR提升了1.329 8 dB。图像在重建后,边缘细节的视觉效果更好。并且,在DIOR和HRSC2016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泛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遥感图像 边缘提取 注意力机制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全浸泡的磷酸钾镁水泥浆体中的硫酸盐侵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宇颖 杨建明 +6 位作者 徐晓晖 胡雪欣 陈为亮 胡夏闽 蒋德权 熊才强 李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加。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深度与硫酸根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2阶或3阶多项式(相关系数R^(2)大于0.998),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解析式求解得到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均为10^(-7) mm^(2)/s数量级,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小一个数量级。浸泡龄期不超过180 d时,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呈下降趋势;超过180 d后,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逐步提高;浸泡360 d后,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为3.9×10^(-7)mm^(2)/s,离表面2 mm处的硫酸根离子含量为0.218%(质量分数)。MKPC试件的强度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其发展规律和扩散系数变化规律一致。浸泡360 d后,MKPC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硫酸盐侵蚀 浸泡龄期 侵蚀深度 扩散系数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文斌 胡志华 +3 位作者 邹雨柔 刘冠鹏 王善林 陈玉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4,共6页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逐渐增加,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γ-Cu_(5)Zn_(8)相。Sb添加会减小长时效后的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其生长系数从0.67μm/h^(1/2)降至0.56μm/h^(1/2)。随着时效时间延长至168 h,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除了γ-Cu_(5)Zn_(8)相外,还会在靠近Cu基板处形成Cu_(6)Sn_(5)相和靠近钎料侧形成扩散反应层,Sb元素会扩散到焊点界面处Cu_(6)Sn_(5)相中,以固溶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时间 Sb添加 Sn-9Zn-3Bi钎料 界面组织 生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遂昌花臭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生育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晓丽 毛岳松 +3 位作者 鲁成朴 成金强 李金阳 林植华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测量了栖息在浙江遂昌山涧溪流生境中的200只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的14个形态特征的性别间差异和雌性个体怀卵量。结果显示,繁殖期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表明... 测量了栖息在浙江遂昌山涧溪流生境中的200只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的14个形态特征的性别间差异和雌性个体怀卵量。结果显示,繁殖期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表明,特定体长雄蛙的眼径、耳径和前臂宽均显著大于雌蛙,特定体长雌蛙的前肢长和后肢长均显著大于雄蛙,其他局部特征的两性间差异不显著。所检测花臭蛙雌性个体30只,其中怀卵个体16只,怀卵数量在1119-2636粒之间,平均为1665粒。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进一步偏相关分析表明,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长相关不显著。花臭蛙属于个体大小偏向雌性的两性异形,是生育力选择和生活史策略综合影响所致;雌蛙和雄蛙有选择性地驱使四肢长度、感觉器官和前臂宽等关键局部形态特征向大方向进化,这是对山涧溪流繁殖场选择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臭蛙 两性异形 生育力选择 年龄 山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慧敏 高圆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6-1481,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并进一步分析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60岁的老年人,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ADL受损的年龄拐点,并进一步分析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态对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结果:我国老年人ADL受损发生率为3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预测老年人ADL受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71,0.893)],老年人ADL受损的年龄拐点为73.5岁。年龄、居住地、月收入、睡眠时长、有无社交活动或运动、疼痛是我国老年人ADL受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老年人ADL受损的年龄拐点为73.5岁,年龄对老年人ADL受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DL受损受年龄、居住地、月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的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年龄 影响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选择及应对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霓 郭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面貌,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亦是智能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该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全面...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的面貌,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是技术发展演进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亦是智能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时代变革。该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全面梳理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及发展历程。育人目标决定着教育形态的构成,智能时代促使教育系统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形成了新形态,其在五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学校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显著提升、教育教学变得更显丰富且多样化、学生发展能够更加精准实现个性化、教师发展专业化与需求能够更好匹配以及家校社育人更加紧密生动。然而,新技术的产生往往会引发诸多矛盾的产生,在智能时代教育理想与育人目标的达成存在四个矛盾关系,即工具伦理视角下的数字鸿沟愈发凸显、技术决定论削弱多元育人的要素功能、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滞后于技术更新以及应试教育理念抑制智能教育的实施。基于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利用智能技术优势助力数字鸿沟的弥合、促进技术刚性标准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实现教师工具应用水平与技术的匹配以及健全基于综合素质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科学认识和审视智能时代教育的多维复杂性,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并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政策制定者、技术开发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育数字化 教育选择 矛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