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微纳摩擦学特性
1
作者 曲强 朱修崇 +2 位作者 涂有旺 康潇 张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0-3071,共12页
为探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解决空间载流摩擦部件高稳定载流和抗磨损问题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微/纳力学尺度下、不同载荷和电流时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摩擦磨损特... 为探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解决空间载流摩擦部件高稳定载流和抗磨损问题的作用效果,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研究微/纳力学尺度下、不同载荷和电流时Ag/MoS_(2)-WS_(2)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g/MoS_(2)-WS_(2)复合材料在精准微小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压痕模量和硬度与载荷呈非线性关系,其变化机制主要由压痕尺寸效应和塑性变形共同主导;随着载荷增加,Ag/MoS_(2)-WS_(2)复合材料压痕最大深度和塑性深度呈线性增大,当载荷从10 mN增加到20 mN时,压痕最大深度增加约44%,塑性深度增加约51%,而当载荷从20 mN增加到50 mN时,压痕最大深度增加约78%,塑性深度增加约79%,材料的弹塑性转变载荷约为20 mN。在较低载荷(50~100 mN)下,Ag/MoS_(2)-WS_(2)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os_(2)-ws_(2)复合材料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油相分散性能MoS_(2)/Ti_(3)C_(2)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鲍瑶洁 王二炬 +2 位作者 林晴晴 郭建华 蔡威盟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摩擦和磨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MXene的相容性差限制了摩擦膜的密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润滑性能,MoS_(2)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基于MXene的层状结构和MoS_(2)的优良机械性能,新型润滑油添加剂采用球形MoS_(2)颗粒穿... 摩擦和磨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MXene的相容性差限制了摩擦膜的密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润滑性能,MoS_(2)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基于MXene的层状结构和MoS_(2)的优良机械性能,新型润滑油添加剂采用球形MoS_(2)颗粒穿插于二维层状Ti_(3)C_(2)MXene层间组成,形成具有类三明治型结构。沉淀实验结果表明,0.5%MoS_(2)/Ti_(3)C_(2)Mxene1:3在PEG-200中具有超高的分散稳定性(360d无沉淀)。研究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物0.5%MoS_(2)/Ti_(3)C_(2)Mxene1:3的加入,提升了PEG-200的抗磨性能,在较高的载荷下,出现较好的减摩性能。新型类三明治型MXene/二硫化物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润滑剂添加剂具有巨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和磨损 mos_(2)/Ti_(3)C_(2)MXene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梳型聚合物为模板制备介孔Ag/AgBr/TiO_2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莉 罗青枝 +2 位作者 王德松 张鑫鑫 李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梳型聚合物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水浴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TiO2,通过沉积-沉淀法将Ag/AgBr负载于介孔TiO2纳米微粒表面,制得高比表面积的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TEM,N2吸附-脱附和UV-vis DRS等...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梳型聚合物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水浴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TiO2,通过沉积-沉淀法将Ag/AgBr负载于介孔TiO2纳米微粒表面,制得高比表面积的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TEM,N2吸附-脱附和UV-vis DRS等方法对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TiO2和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Ag/AgBr的引入,减小了介孔TiO2的比表面积(由346m2/g减小为253m2/g),但大幅度提高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下,Ag/AgBr/TiO2降解甲基橙的速率分别为商品TiO2P25和介孔TiO2的145倍和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化学 ag/agBr ag/agBr/TiO2 介孔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可见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Ag/TiO_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惠 史星伟 +2 位作者 刘小育 徐增辉 苟国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Ag掺杂量不同的Ag/TiO2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用XRD、SEM等手段表征Ag/TiO2复合材料的晶相和形貌.研究光源、Ag掺杂量、紫外光照时间、不同实验菌种等因素对Ag/TiO2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水热温... 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Ag掺杂量不同的Ag/TiO2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用XRD、SEM等手段表征Ag/TiO2复合材料的晶相和形貌.研究光源、Ag掺杂量、紫外光照时间、不同实验菌种等因素对Ag/TiO2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水热温度制备出来的纳米Ag/TiO2复合材料中的TiO2都以锐钛矿晶型存在;在无光照的情况下,纳米Ag/TiO2复合材料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当n(Ti)∶n(Ag)=1∶0.2时,有最佳抗菌效果;长波紫外灯照射12 h后,由于Ag+被还原,复合材料总的抗菌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ag/TiO2纳米复合材料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家贵 韦庆敏 +1 位作者 何军 刘国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17,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并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制得含Ag量不同的Ag/TiO2-NTs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XRD、TEM、XPS、UV-Vis及FL等分析手段对Ag/TiO2-NT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Ag/TiO2-NTs对甲基橙(MO)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并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制得含Ag量不同的Ag/TiO2-NTs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XRD、TEM、XPS、UV-Vis及FL等分析手段对Ag/TiO2-NT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Ag/TiO2-NTs对甲基橙(MO)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Ag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纳米管表面,Ag/TiO2-NTs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较强的吸收性能;Ag含量为4%的Ag/TiO2-NTs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率最高,紫外光照射3h后,初始浓度为10mg/L的甲基橙溶液降解率达到99%,比未掺Ag的TiO2纳米管降解率提高了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NTs复合材料 化学沉积-光还原法 甲基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丁基钾黄药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常亮亮 韩姿怡 +4 位作者 陈杰杰 王英杰 李乐乐 徐珊 郭晋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负载率的Fe_(3)O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技术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在300W氙灯下,以丁基钾黄药为目标污染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Fe_(3)O_(4)负载量(15wt%)不仅...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负载率的Fe_(3)O_(4)/MoS_(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瞬态光电流等分析技术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在300W氙灯下,以丁基钾黄药为目标污染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Fe_(3)O_(4)负载量(15wt%)不仅有效增强Fe_(3)O_(4)/MoS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对丁基钾黄药的降解率是纯相MoS_(2)的1.33倍,而且还可以利用外部磁场从水中回收再利用;掺入Fe_(3)O_(4)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荷转移速率并加速光生载流子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mos_(2)复合材料 光催化 丁基钾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oS_(2)/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还原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兰 张硕 +3 位作者 岳峰 马威浩 谭棒 张宏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219,227,共8页
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层结构组装而成的花朵状二硫化钼/硫化铟锌(MoS_(2)/ZnIn_(2)S_(4))微球异质结构,该方法实现了ZnIn_(2)S_(4)和MoS_(2)间紧密的界面接触,形成了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有利于光生电荷载流子的传输。其次利用光沉积法... 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层结构组装而成的花朵状二硫化钼/硫化铟锌(MoS_(2)/ZnIn_(2)S_(4))微球异质结构,该方法实现了ZnIn_(2)S_(4)和MoS_(2)间紧密的界面接触,形成了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有利于光生电荷载流子的传输。其次利用光沉积法将Ag纳米粒子负载在MoS_(2)/ZnIn_(2)S_(4)微球异质结构上,得到三元Ag/MoS_(2)/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得益于Ag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效应及电子助催化剂作用,Ag/MoS_(2)/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在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和六价铬Cr(Ⅵ)的实验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Ag/MoS_(2)/ZnIn_(2)S_(4)对RhB、MB和Cr(Ⅵ)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光催化还原效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9.3%,说明Ag/MoS_(2)/ZnIn_(2)S_(4)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等论证了复合催化剂的优异性能并提出了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ag/mos_(2)/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与还原 有机染料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ZnO异质结纳米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进美 蒋守杰 +2 位作者 王春霞 王丽丽 高大伟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提高ZnO的光转换效率,选用带隙较低的MoS_(2)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并进一步制备MoS_(2)/ZnO异质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仪(UV-V... 为了提高ZnO的光转换效率,选用带隙较低的MoS_(2)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并进一步制备MoS_(2)/ZnO异质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仪(UV-Vi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_(2)/ZnO异质结复合材料呈棒状结构,并由于内建电场存在可有效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提高了可见光区的吸收,提高了光催化性能。在模拟太阳光(包含紫外波段)下,60 min时MoS_(2)-15/ZnO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9%,比纯ZnO的降解率提高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ZnO 光催化 异质结 亚甲基蓝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在石墨、MoS_(2)及其复合材料中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及量子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少阳 刘宇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递性能对电池的充放电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模拟了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在石墨、 MoS_2及其复合材料(G/MoS_(2))中的迁移过程,考察了锂离子的非平衡态扩散时间、平衡态扩散系数... 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递性能对电池的充放电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模拟了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在石墨、 MoS_2及其复合材料(G/MoS_(2))中的迁移过程,考察了锂离子的非平衡态扩散时间、平衡态扩散系数(D)和吸附能,探究了石墨、MoS_(2)层间距及边缘结构对锂离子扩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锂离子的传递扩散系数与其自扩散系数间有5~7个数量级的差别;锂离子在石墨、MoS_(2)中迁移的最佳层间距分别为0.42、0.75 nm;石墨边缘结构对锂离子迁移的促进效果依次为:C-OH>C-F>C=O>C-H。G/MoS_2复合材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复合的均匀度越高,越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 锂离子电池 扩散 G/mos_(2)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玉婷 闫共芹 林羽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8-709,共12页
利用MoS_(2)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和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能,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卷曲片层状的MoS_(2)/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Raman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和成分的表征,并... 利用MoS_(2)高的理论储锂容量和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能,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卷曲片层状的MoS_(2)/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Raman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形貌、和成分的表征,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了MoS_(2)和MoS_(2)/RGO模型的最稳定锂离子吸附位置、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态密度和扩散能垒。实验结果表明,MoS_(2)/RGO复合材料在前70次充放电循环中,保持着800 mAh/g以上的高放电比容量,经过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515.3 mAh/g,明显高于单一MoS_(2)(170.8 mAh/g),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优于单一MoS_(2)的倍率性能,经过1000 mA/g的大电流密度循环后重新回到100 mA/g时,MoS_(2)/RGO复合材料仍保持在高的放电比容量(941.2 mAh/g)。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在石墨烯的作用下,MoS_(2)层的Mo原子附近的电荷呈减少趋势,MoS_(2)/RGO整体态密度增强,使价带中的电子更容易跃迁到导带,同时,MoS_(2)/RGO较单一MoS_(2)低的扩散能垒(0.25 eV)使锂离子更容易扩散,这解释了在石墨烯的作用下,MoS_(2)/RGO复合材料拥有优于单一MoS_(2)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制备 mos_(2)/RGO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MoO2/MW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立光 孟阿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57-63,96,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MoO2/MWCNTs,再通过紫外还原将银纳米颗粒沉积于其表面,成功制备了Ag/MoO2/MWCNTs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对Ag/MoO2/MWCNTs的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CV)及计时电流法(I-t)对Ag/MoO2/... 采用水热法制备MoO2/MWCNTs,再通过紫外还原将银纳米颗粒沉积于其表面,成功制备了Ag/MoO2/MWCNTs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对Ag/MoO2/MWCNTs的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CV)及计时电流法(I-t)对Ag/MoO2/MWCNTs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氧还原(ORR)性能及其催化氧还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Ag/MoO2/MWCNTs的优选工艺条件为:合成MoO2/MWCNTs的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6 h,MoO2(acac)2与MWCNTs的质量比为1∶1,AgNO3用量为200μL每1 mg MoO2/MWCNTs(20 mg·mL^-1)。优选条件下制备的Ag/MoO2/MWCNTs催化氧还原(ORR)为4电子催化过程,其起始电位为0.923 V,极限电流密度为6.34 mA·cm^-2,半波电位为0.81 V,经过15000 s后,催化活性仍高于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oO2/MWCNTs复合材料 燃料电池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变色性能、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汤 孙宏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126,共5页
以TiO2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正硅酸四乙酯(TEOS)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粒径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抗变色性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TEOS加入量,优化了SiO2外壳的厚度,使Ag+/TiO2... 以TiO2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正硅酸四乙酯(TEOS)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粒径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抗变色性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TEOS加入量,优化了SiO2外壳的厚度,使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粒径,同时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抗变色性能和抑菌性能。抑菌性能测试表明,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达到99%抗菌率的最小浓度分别是55mg/L、75mg/L和6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 液相沉淀法 抗变色性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掺杂1T/2H-Zn@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
13
作者 李季 郑俊鹏 +3 位作者 黄启玉 王雨 柏任流 罗小虎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7-1046,共10页
开发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且催化性能优异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代替Pt基催化剂,对于水分解制氢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廉价的四水合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硫脲(CH_(4)N_(2)S)、六水合硝酸锌(Zn(NO_(3))_(2... 开发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且催化性能优异的析氢反应(HER)催化剂代替Pt基催化剂,对于水分解制氢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廉价的四水合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硫脲(CH_(4)N_(2)S)、六水合硝酸锌(Zn(NO_(3))_(2)·6H_(2)O)以及葡萄糖(C_(6)H_(12)O_(6))为原料,采用常规的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片状形貌的Zn掺杂1T/2H-Zn@MoS_(2)复合物。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XRD)、Raman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Zn掺杂量能够影响MoS_(2)相结构的变化,当Zn与M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0时,制备的MoS_(2)中无ZnS相,而此时Zn原子取代了MoS_(2)中Mo原子的位置。Zn原子的取代使MoS_(2)产生了结构缺陷,活化了1T-MoS_(2)面内活性位点,提高了活性位点密度。实验结果也表明,Zn原子作为电子给体,促使了1T/2H-Zn@MoS_(2)中MoS_(2)的2H相向1T相的转变,使得1T相的占比率提高到了38.6%。因此,1T/2H-Zn@MoS_(2)的HER性能得到了显著增强,在质量浓度0.5 mol/L的H_(2)SO_(4)溶液中,仅需178.6 mV的过电位就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并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硫化钼(mos_(2)) 活性位点 电催化 析氢反应(H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宏菊 王欢 +3 位作者 王立晶 齐兵 林雪 李秀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203,209,共3页
TiO2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表明,贵金属Ag纳米粒子可以形成易于捕获电子的Schottky能垒而提高TiO2催化活性,因此将Ag/TiO2复合是光催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TiO2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廉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研究表明,贵金属Ag纳米粒子可以形成易于捕获电子的Schottky能垒而提高TiO2催化活性,因此将Ag/TiO2复合是光催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Ag/TiO2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ZIF-8@MoS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阳 柯勤飞 +3 位作者 张娜 李佳佳 王航 徐晨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1期27-35,共9页
通过室温下自组装法制备g-C_(3)N_(4)二元复合物,再用水热法制备花状的g-C_(3)N_(4)@ZIF-8@MoS_(2)复合光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g-C_(3)N_(4)@ZIF-8@MoS_(2)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 通过室温下自组装法制备g-C_(3)N_(4)二元复合物,再用水热法制备花状的g-C_(3)N_(4)@ZIF-8@MoS_(2)复合光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g-C_(3)N_(4)@ZIF-8@MoS_(2)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C_(3)N_(4)@ZIF-8@MoS_(2)复合材料在水中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效率,对亚甲基蓝有很好的降解效果(90 min降解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光催化 mos_(2) 三元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Bi_(2)S_(3)复合纳米材料的正己烷催化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柏 唐卓 +2 位作者 程运明 张杰 王云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4-61,共8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S_(2)/Bi_(2)S_(3)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催化发光(CTL)方法检测正己烷的敏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MoS2修饰能有效增强Bi_(2)S_(3)催化发光特性,该敏感材料对正己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及较快的响应...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S_(2)/Bi_(2)S_(3)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催化发光(CTL)方法检测正己烷的敏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MoS2修饰能有效增强Bi_(2)S_(3)催化发光特性,该敏感材料对正己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及较快的响应、恢复速度,响应时间为3秒,恢复时间为16秒。在12~480 ppm浓度范围内,催化发光信号强度与正己烷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909.18x+1533(R2=0.9865),检出限为1.81 ppm。此外,将其用于检测10种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结果显示除了对甲苯、异戊醇、异丁醛、乙酸乙酯有很弱的敏感信号外,对正己烷有着明显的响应信号,而对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没有响应,由此表明该传感器对正己烷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传感器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正己烷检测 催化发光 mos_(2)/Bi_(2)S_(3)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轴上等离子喷涂制备MoS_(2)-Ag基涂层的组织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祖辉 胡东方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3-126,162,共5页
为了确保机械传动部件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制备得到MoS_(2)-Ag涂层,并对比了加入不同含量Ag情况下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在宽温域区间对涂层润滑性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层表面都是由... 为了确保机械传动部件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制备得到MoS_(2)-Ag涂层,并对比了加入不同含量Ag情况下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在宽温域区间对涂层润滑性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层表面都是由致密组织构成,通过观察涂层截面区域可以发现还存在具有分层结构的等离子喷涂痕迹,涂层与基底结合界面形成了致密组织,没有产生裂纹和微孔。Ag粉在高温环境中已经和MoS_(2)发生了共同沉积,测试发现各涂层的元素组成和喷涂粉末基本一致。增大Ag的含量后,表现出更小的摩擦系数,磨损率较常温时明显降低。当涂层内的Ag比例增大后,在磨损过程中产生了更光滑表面,其中20%Ag涂层的磨损表面达到了最光滑状态,未发生剥落或产生犁沟结构。受到高温作用较易发生高温断裂,从而在高温下能够获得良好的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mos_(2)-ag涂层 微观组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原位锻烧法制备Ag/Ce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余磊 孙明轩 +2 位作者 孙善富 孟祥龙 彭海洋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4-488,557,共6页
以三聚氰胺、硝酸铈和硝酸银为原料,通过一步原位固相煅烧法制备了Ag/Ce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UV-Vis... 以三聚氰胺、硝酸铈和硝酸银为原料,通过一步原位固相煅烧法制备了Ag/Ce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谱(UV-Vis DRS)等对制备出的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以亚甲基蓝(MB)为模拟污染物,对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g/CeO_(2)/g-C_(3)N_(4)的光催化反应速率常数是纯g-C_(3)N_(4)的3.82倍,证明了Ag和CeO_(2)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了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eO_(2)/g-C3N4 复合材料 光催化剂 固相煅烧法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纳米Ag/TiO2浸渍木材的化学改性与微观构造表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琳 庞瑶 +2 位作者 刘毅 郭洪武 张仲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其化学结构与微观构造,为防霉抗菌型纳米木基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为原料,以纳米Ag/TiO_2为主要试剂,以六偏磷酸钠和KH560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辅助...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其化学结构与微观构造,为防霉抗菌型纳米木基复合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为原料,以纳米Ag/TiO_2为主要试剂,以六偏磷酸钠和KH560为分散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制备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分析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纳米Ag/TiO_2浓度对木材载药量和抗流失性能的影响,以及浸渍前后木材的微观构造、轴向分布、化学结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1)随着超声功率增加,木材载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功率为75 W时达到峰值,载药量较常压浸渍提高31.5%,抗流失率随着超声功率增加持续提高,在功率为300 W时,抗流失率较常压浸渍提高7%;2)超声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不大,对抗流失率的影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超声时间为30 min时抗流失率达到峰值77.73%;3)随着纳米Ag/TiO_2浓度增加,载药量持续上升,浓度为2.0%时载药量为3.363 kg·m-3,抗流失率则持续下降,浓度为0.5%时抗流失率为78.33%;4)超声波辅助浸渍处理后,纳米Ag/TiO_2成功进入木材内部并附着在细胞壁上,团聚现象减少,分散性显著增强,浸渍深度加深;5)纳米TiO_2与木材表面的羟基发生氢键缔合反应,偶联剂KH560不仅枝接在TiO_2上,而且与木材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反应;6)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出现锐钛矿型纳米TiO_2特征峰,在超声波作用下,纤维表面生长疲劳裂纹,木材纤维素结晶度略有下降;7)纳米Ag/TiO_2使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增强,最大降解温度升高11.8℃。【结论】1)超声波辅助处理可提高木材的载药量和抗流失率,超声功率对抗流失率影响显著;2)纳米Ag/TiO_2成功进入木材细胞腔并附着于细胞壁上,部分与木材纤维素羟基发生反应;3)纳米Ag/TiO_2木基复合材料较素材热稳定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TiO2 超声波浸渍 木材改性 木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Ag纳米粒子镶嵌的TeO_2-SiO_2玻璃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强 孙国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9-22,29,共5页
通过将银纳米粒子分散在TeO_2-SiO_2复合凝胶中制备了镶嵌型Ag/TeO_2-SiO_2复合凝胶玻璃材料。在水溶液体系中以二氧化碲和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制备TeO_2-SiO_2复合溶胶,避免使用醇溶液体系,溶胶体系稳定性好。首先用抗坏血酸还原AgNO3... 通过将银纳米粒子分散在TeO_2-SiO_2复合凝胶中制备了镶嵌型Ag/TeO_2-SiO_2复合凝胶玻璃材料。在水溶液体系中以二氧化碲和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制备TeO_2-SiO_2复合溶胶,避免使用醇溶液体系,溶胶体系稳定性好。首先用抗坏血酸还原AgNO3的方法制备纳米银粒子,然后将其与TeO_2-SiO_2复合溶胶混合,再经老化成型即得到镶嵌型Ag/TeO_2-SiO_2复合凝胶玻璃材料。SEM显示Ag纳米粒子呈球形,直径为50~100nm,均匀分散在TeO_2-SiO_2凝胶基质中。采用Z扫描技术测试了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分析认为,这种镶嵌型结构以及TeO2的三角双锥体结构是该材料表现出良好非线性光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ag/TeO2-SiO2复合凝胶 非线性光学 Z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