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g/Ge核壳颗粒的结构设计及红外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王新飞
刘东青
程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为获得符合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需求的颗粒,利用Mie散射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别对Ag/Ge核壳结构的红外光学特性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Ag内核和Ge外壳尺寸组合下颗粒消光效率峰值随波长的变化。在6.5μm等值线上等间隔的选取不同尺寸组合...
为获得符合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需求的颗粒,利用Mie散射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别对Ag/Ge核壳结构的红外光学特性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Ag内核和Ge外壳尺寸组合下颗粒消光效率峰值随波长的变化。在6.5μm等值线上等间隔的选取不同尺寸组合,通过对比消光效率曲线确定了0.3/0.848μm的核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不同计算方法获得的消光效率曲线形状十分近似,消光峰均位于6.5μm处,消光效率峰值分别为16.6和16.1,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比颗粒在不同波长入射场下的三维远场辐射及电磁功率损耗情况,发现其在6.5μm处具有更强的辐射强度和功率损耗密度,说明此时颗粒与入射场能够发生强烈的共振作用,可用于该波段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ge
核壳结构
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
MIE散射理论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特提斯川滇黔成矿区富锗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8
2
作者
韩润生
吴鹏
+6 位作者
张艳
黄智龙
王峰
金中国
周高明
石增龙
张长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4-573,共20页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1)提出了富锗铅锌矿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走滑构造系统,解析并厘定了断褶构造组合样式及成矿构造体系,建立了构造分级成矿-控矿、矿体空间定位模式;(2)系统概括了矿化空间组合结构及矿床成矿规律,查明了"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揭示了铅锌共生分异机制及铅锌锗超常富集成矿机制;(3)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会泽型铅锌矿床新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统及流体"贯入"—交代成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内走滑构造系统控矿—流体"贯入"-交代成矿论(构造控矿—流体"贯入"成矿论)。应用该理论研发出适用于该类矿床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系列,取得了近些年来川滇黔地区一系列找矿突破和新进展。该研究进展不仅为川滇黔成矿区矿床勘查技术研发及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将在扬子陆块西南缘乃至特提斯成矿域的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理论研究进展
陆内走滑构造系统
富锗铅锌矿床
川滇黔成矿区
特提斯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RUST1.0的中国大陆及邻域岩石圈结构计算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永涛
张永志
+1 位作者
王帅
魏玉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5,共6页
利用最新发布的CRUST1.0地壳模型,基于1D岩石圈均衡理论,推导了一种快速求算地热岩石圈结构的方法,并计算了中国大陆及邻域岩石圈结构。中国大陆及周边区域的岩石圈厚度存在巨大的横向差异性,但从整体上看,在中西部,岩石圈厚度走向大致...
利用最新发布的CRUST1.0地壳模型,基于1D岩石圈均衡理论,推导了一种快速求算地热岩石圈结构的方法,并计算了中国大陆及邻域岩石圈结构。中国大陆及周边区域的岩石圈厚度存在巨大的横向差异性,但从整体上看,在中西部,岩石圈厚度走向大致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走向一致;在中东部,其走向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亚欧板块的俯冲带走向大致相同。结合其他学者对该区岩石圈结构的研究可知,中国大陆及邻域的岩石圈结构特征不仅与地块的地质年龄有关,可能更多的是受区域构造环境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1.0
均衡理论
中国及邻域
岩石圈结构特征
地质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g/Ge核壳颗粒的结构设计及红外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王新飞
刘东青
程海峰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3303)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1JJ10049)。
文摘
为获得符合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需求的颗粒,利用Mie散射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别对Ag/Ge核壳结构的红外光学特性进行计算。研究了不同Ag内核和Ge外壳尺寸组合下颗粒消光效率峰值随波长的变化。在6.5μm等值线上等间隔的选取不同尺寸组合,通过对比消光效率曲线确定了0.3/0.848μm的核壳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不同计算方法获得的消光效率曲线形状十分近似,消光峰均位于6.5μm处,消光效率峰值分别为16.6和16.1,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比颗粒在不同波长入射场下的三维远场辐射及电磁功率损耗情况,发现其在6.5μm处具有更强的辐射强度和功率损耗密度,说明此时颗粒与入射场能够发生强烈的共振作用,可用于该波段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关键词
ag/
ge
核壳结构
光谱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
MIE散射理论
有限元仿真
Keywords
ag/ge core-shell structure
spectral selective radiation infrared stealth
Mie scattering theor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分类号
TB34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特提斯川滇黔成矿区富锗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28
2
作者
韩润生
吴鹏
张艳
黄智龙
王峰
金中国
周高明
石增龙
张长青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
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4-573,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172086、41572060、U1133602、41802089)
“云岭学者”人才计划项目(2014)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5036001)
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2010)和云南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创新团队(2012)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1)提出了富锗铅锌矿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走滑构造系统,解析并厘定了断褶构造组合样式及成矿构造体系,建立了构造分级成矿-控矿、矿体空间定位模式;(2)系统概括了矿化空间组合结构及矿床成矿规律,查明了"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揭示了铅锌共生分异机制及铅锌锗超常富集成矿机制;(3)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会泽型铅锌矿床新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统及流体"贯入"—交代成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内走滑构造系统控矿—流体"贯入"-交代成矿论(构造控矿—流体"贯入"成矿论)。应用该理论研发出适用于该类矿床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系列,取得了近些年来川滇黔地区一系列找矿突破和新进展。该研究进展不仅为川滇黔成矿区矿床勘查技术研发及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将在扬子陆块西南缘乃至特提斯成矿域的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成矿理论研究进展
陆内走滑构造系统
富锗铅锌矿床
川滇黔成矿区
特提斯成矿域
Keywords
research progress
metallo
ge
nic theory
intracontinental strike-slip
structure
system
rich Zn-Pb-(
ag
-
ge
)deposits
SYGT area
Tethys metallo
ge
nic domain
分类号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RUST1.0的中国大陆及邻域岩石圈结构计算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姜永涛
张永志
王帅
魏玉明
机构
长安大学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028
41274083
+3 种基金
41304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HD2012TD004)
长安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914015)
文摘
利用最新发布的CRUST1.0地壳模型,基于1D岩石圈均衡理论,推导了一种快速求算地热岩石圈结构的方法,并计算了中国大陆及邻域岩石圈结构。中国大陆及周边区域的岩石圈厚度存在巨大的横向差异性,但从整体上看,在中西部,岩石圈厚度走向大致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走向一致;在中东部,其走向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亚欧板块的俯冲带走向大致相同。结合其他学者对该区岩石圈结构的研究可知,中国大陆及邻域的岩石圈结构特征不仅与地块的地质年龄有关,可能更多的是受区域构造环境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
CRUST1.0
均衡理论
中国及邻域
岩石圈结构特征
地质年龄
Keywords
Key words: CRUST1.0
local isostasy
China mainland and neighbourhood
lithospher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ge
-ological
ag
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g/Ge核壳颗粒的结构设计及红外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王新飞
刘东青
程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南特提斯川滇黔成矿区富锗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韩润生
吴鹏
张艳
黄智龙
王峰
金中国
周高明
石增龙
张长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CRUST1.0的中国大陆及邻域岩石圈结构计算及特征分析
姜永涛
张永志
王帅
魏玉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