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0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基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和N_(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明淑君 李新楠 +4 位作者 庞磊 苏长罗 程春晖 杨小东 李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12,共16页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是减少N_(2)O排放的最具潜力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均依赖于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催化性能,为实现NO_(x)和N_(2)O的同步高效去除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路径。综述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机理,探讨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拓扑结构、助剂金属掺杂,以及反应环境中共存气体对其理化性质、NH_(3)-SCR活性和N_(2)O分解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Fe物种形成与分布受到制备方法和分子筛拓扑结构的显著影响。助剂金属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含量,还能改善Fe物种的分散性,从而优化其催化性能。此外,共存气体(如NO、O_(2)和H2O)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_(2)O分解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催化剂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分子筛催化剂 NH_(3)-SCR N_(2)o直接催化分解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还原脱除烟气中NO
2
作者 闫志勇 高翔 +3 位作者 吴杰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3,共5页
在Autosorb-1-C物理化学吸附仪上测定了Ag/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等物理特性,并采用该催化剂和C3H6还原剂对NO脱除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空速范围内,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氮活性;除温度和... 在Autosorb-1-C物理化学吸附仪上测定了Ag/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等物理特性,并采用该催化剂和C3H6还原剂对NO脱除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空速范围内,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氮活性;除温度和空速外,催化剂中Ag的负载量、C3H6与NO的摩尔比、烟气中氧含量和NO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反应性能有较大影响。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50℃~500℃,最佳Ag负载量为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氮 ag/al2o3催化剂 C3H6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α-Al_2O_3催化剂的热分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立义 程远琳 +1 位作者 顾国耀 翁漪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6-758,共3页
研究了Ag/α -Al2 O3催化剂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 ,对不同温度下热分解的银催化剂进行了剖析 ,并与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相结合。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的热分解将影响催化剂中银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并最终影... 研究了Ag/α -Al2 O3催化剂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 ,对不同温度下热分解的银催化剂进行了剖析 ,并与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相结合。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的热分解将影响催化剂中银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并最终影响催化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热分解 烧结 环氧乙烷 ag/α-al2o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_(2)CO_(3)宽电势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_(2)制CO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晨 许春国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7,55,共9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面临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等挑战,开发高性能、宽电势CO_(2)RR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原位制备法,在伏安线性扫描过程中,反应诱导银箔基底与KHCO_(3)电解液原位生成催化剂I-Ag/Ag_(2)CO_(3)。采...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面临稳定性差和选择性低等挑战,开发高性能、宽电势CO_(2)RR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原位制备法,在伏安线性扫描过程中,反应诱导银箔基底与KHCO_(3)电解液原位生成催化剂I-Ag/Ag_(2)CO_(3)。采用XRD、XPS、Raman、SEM和TEM等对I-Ag/Ag_(2)CO_(3)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H型电解池中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I-Ag/Ag_(2)CO_(3)在宽电势(-0.78~-1.78 V)范围内表现出高效的CO_(2)还原制CO催化性能,该催化剂的CO部分电流密度最高可达53 mA/cm^(2)。该催化剂在1 V的宽电势区间内CO法拉第效率(FECO)高于80%,在-1.18 V(参比电极为可逆氢电极,下同)电势下FECO最大值为96%,并能够在-1.0 V、20 h内不低于90%。通过构-效关系分析可知,通过原位制备法获得的I-Ag/Ag_(2)CO_(3)上Ag和Ag_(2)CO_(3)之间形成了特殊异质结构,减小了电子转移至CO_(2)的阻力,提高了CO_(2)RR过程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_(2)Co_(3) 催化还原 Co_(2) Co 宽电势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催化剂Ag/γ-Al_2O_3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顾立军 谢颖 +3 位作者 郑慧玲 刘宝生 陈小平 王乐夫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4-87,共4页
采用低负载量的 ( 0~ 3% ) Ag/γ- Al2 O3 体系作为 C3 H6选择性催化还原 ( C3 H6- SCR)NO的催化剂 ,考察了银负载量、反应温度、空速对 NO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对于原料气中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银负载量为 1 .5 %时 ,催化剂... 采用低负载量的 ( 0~ 3% ) Ag/γ- Al2 O3 体系作为 C3 H6选择性催化还原 ( C3 H6- SCR)NO的催化剂 ,考察了银负载量、反应温度、空速对 NO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对于原料气中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银负载量为 1 .5 %时 ,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 ;在考察的条件范围内 ,原料气中含氧对 NO的还原有促进作用 ,适宜的氧浓度为 0 .2 7% ;反应温度的过高会导致还原气中 C3 H6大幅度转化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 选择性 催化还原 一氧化氮 催化剂 ag/γ-A12o3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和CeO_2改性的Ag/γ-Al_2O_3甲醇深度氧化催化剂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涛 冯流 +1 位作者 李钢 张敬畅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41期77-79,共3页
在固定床常压连续流动反应器 气相色谱仪组合装置上考察La2 O3和CeO2 改性Ag/γ Al2 O3催化剂对甲醇深度氧化的催化性能 ,并用XRD进行物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载体中添加CeO2 大大促进了Ag在γ Al2 O3载体上的分散 ,La2 O3的加入能够... 在固定床常压连续流动反应器 气相色谱仪组合装置上考察La2 O3和CeO2 改性Ag/γ Al2 O3催化剂对甲醇深度氧化的催化性能 ,并用XRD进行物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载体中添加CeO2 大大促进了Ag在γ Al2 O3载体上的分散 ,La2 O3的加入能够降低甲醇的起燃温度 ,而La2 O3和CeO2 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甲醇转化为CO2 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Γ-al2o3 改性 深度氧化 催化剂 LA2o3 CEo2 催化性能 表征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研究
7
作者 焦坤灵 焦晓云 +3 位作者 刘佳杰 汪思瀛 李娜 武文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75,共7页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 采用球磨、微波焙烧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NH_(3)-S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SEM-EDS、XRD、NH_(3)-TPD、H_(2)-TPR分析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SO_(2)/H_(2)O耐受性能。结果表明:NH_(3)SO_(3)改性使催化剂脱硝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在300~350℃脱硝活性可达90%左右。SO_(2)/H_(2)O共同作用可将10%NH_(3)SO_(3)改性催化剂脱硝活性提高至97%,其促进作用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性。NH_(3)SO_(3)改性稀土尾矿后,催化剂比表面积、酸性位点及强度增加,表面活性物质分散度更高,弱化了尾矿矿物晶型,提高了催化剂吸附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从而提高催化脱硝活性,同时具备优良的SO_(2)/H_(2)O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o_(3)改性 稀土尾矿 催化剂 NH_(3)-SCR脱硝 So_(2)/H_(2)o耐受性能 脱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Ag-Al_2O_3催化剂还原稀燃氮氧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永明 郝吉明 +2 位作者 候昭胤 赵宾 郑小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培烧条件、氧气浓度、C/N摩尔比等因素对溶胶 \|凝胶 Ag( 5 ) -Al2 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氧气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低温活性和抑制高温活性 ;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 60 0℃和升温速率 5... 系统地研究了培烧条件、氧气浓度、C/N摩尔比等因素对溶胶 \|凝胶 Ag( 5 ) -Al2 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氧气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低温活性和抑制高温活性 ;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 60 0℃和升温速率 5℃ /min;催化剂的活性随着 C/N摩尔比的降低而降低。此外 ,还考察了空速对 Ag( 5 ) \|Al2 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活性 al2o3 摩尔比 空速 低温活性 溶胶-凝胶 还原 C/N 氮氧化物 氧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完全氧化Ag/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涛 冯流 +1 位作者 李钢 张敬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共4页
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浸渍 沉淀法制备了Ag/γ 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常压连续流动反应器 气相色谱仪组合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在甲醇完全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并用XRD、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aOH作为共沉淀剂,采用浸渍 沉... 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浸渍 沉淀法制备了Ag/γ Al2O3催化剂,在固定床常压连续流动反应器 气相色谱仪组合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在甲醇完全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并用XRD、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aOH作为共沉淀剂,采用浸渍 沉淀法制备的Ag/γ Al2O3催化剂负载的Ag含量高,粒子粒径小,分布均匀,且具有最好的甲醇完全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ag/γ-al2o3催化剂 完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In、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
10
作者 李俊华 郝吉明 +2 位作者 傅立新 崔翔宇 刘志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21-1323,共3页
针对Ag/Al2O3、In/Al2O3和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选择有代表性的C3H6、C8H1s和C2H5OH做还原剂,考察了富氧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性能以及H2O和SO2对不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含10%H2O和1×10-4 SO2,丙烯为还原... 针对Ag/Al2O3、In/Al2O3和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选择有代表性的C3H6、C8H1s和C2H5OH做还原剂,考察了富氧条件下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性能以及H2O和SO2对不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含10%H2O和1×10-4 SO2,丙烯为还原剂时,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顺序变为Ag(81%)>Sn(76%)>In(58%).还原剂为辛烷或乙醇时,Ag/Al2O3催化剂上表现出更宽的活性温度范围,NOx最大转化率达到90%以上,而In/Al2O3及Sn/Al2O3氧化物催化剂的NOx还原性能较丙烯为还原剂时差.Ag/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抗水和二氧化硫性能,且表现出与液态还原剂乙醇和丙烯很好的匹配特性,具有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x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燃汽车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还原 ag/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l2O3+Cu/Al2O3组合催化剂上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
11
作者 石晓燕 张长斌 贺泓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02-1304,共3页
在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上,考察了Ag/Al2O3和Cu/Al2O3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及副产物CO的生成转化情况.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200~650℃),Ag/Al2O3具有优异的催化丙烯选择性还原NOx活性,但同时有大量副产物CO形成.Cu/Al2O3选择性催... 在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上,考察了Ag/Al2O3和Cu/Al2O3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及副产物CO的生成转化情况.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200~650℃),Ag/Al2O3具有优异的催化丙烯选择性还原NOx活性,但同时有大量副产物CO形成.Cu/Al2O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NOx活性不高,却能有效促进CO的氧化.Ag/Al2O3与Cu/Al2O3机械混合时,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下降,但没有生成CO.将Cu/Al2O3附加在Ag/Al2O3后,Ag/Al2O3+Cu/Al2O3体系具有与Ag/Al2O3相似的NOx去除活性,同时使CO在300℃以后几乎完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l2o3 Cu/al2o3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与Ag/Al_2O_3催化剂协同降解CF_4的机理
12
作者 孙冰 张连政 +1 位作者 朱小梅 蔡思萌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为提高大气压下微波等离子体分解CF4过程的能量效率,降低副产物NOx的生成,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后端添加Ag/Al2O3催化剂的方法,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对CF4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载体中银负载量对副产物NOx生成的抑制效果... 为提高大气压下微波等离子体分解CF4过程的能量效率,降低副产物NOx的生成,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后端添加Ag/Al2O3催化剂的方法,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对CF4去除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载体中银负载量对副产物NOx生成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微波等离子体与Ag/Al2O3对CF4去除协同作用明显,CF4最高去除率达到95.8%.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使CF4去除效率提高了32.7%,与单独等离子体作用相比,能量利用效率提高58.1%.催化剂中负载Ag量对副产物NOx的体积分数有明显影响,当Ag的负载量为Al2O3质量的2%时,NOx产生量减少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 四氟化碳 ag/al2o3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Ag对Cr/γ-Al_2O_3氧化物催化剂CO氧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朱波 罗孟飞 +3 位作者 陈平 周烈华 袁贤鑫 吴红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用硝酸盐水溶液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Ag/γAl2O3双金属及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测定了CO氧化转化率。用BET、XRD、TPR、TPDMS技术研究了助剂Ag对Cr/γ-Al2O3催化剂CO氧化反应的作用。... 本文用硝酸盐水溶液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Ag/γAl2O3双金属及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测定了CO氧化转化率。用BET、XRD、TPR、TPDMS技术研究了助剂Ag对Cr/γ-Al2O3催化剂CO氧化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少量Ag的添加能明显提高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且随Ag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TPR和TPDMS实验发现,Ag的添加使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表面氧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催化剂表面氧活动性增强。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氧的活动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催化剂 氧化 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g/γ-Al_2O_3催化剂表面氧性质及氧化活性
14
作者 朱波 周烈华 +3 位作者 罗孟飞 钟依均 袁贤鑫 吴红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72-675,共4页
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Ag/γ-Al2O3及其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BET、XRD、TPD-MS及CO氧化反应等,考察了助剂Ag对催化剂表面氧性质及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份Ag/γ-Al2O3催化剂的... 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r-Ag/γ-Al2O3及其单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BET、XRD、TPD-MS及CO氧化反应等,考察了助剂Ag对催化剂表面氧性质及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份Ag/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随Ag负载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Cr/γ-Al2O3的氧化活性较差,但添加少量Ag可明显提高其氧化活性,且随Ag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TPD-MS实验发现,Ag的添加明显改变了催化剂的氧吸脱附性能,增强了催化剂供氧和氧恢复的能力,与CO氧化活性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g/γ-al2o3 催化剂 表面氧性质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添加对Ag/γ-Al2O3-TiO2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丽军 袁善良 +3 位作者 卫敏 刘照 张彪 蒋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9-1205,共7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的Ag/MgO(x)/γ-Al2O3-TiO2催化剂,利用BET,XRD,TEM,XPS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gO能够影响活性组分Ag的化学状态,与Ag/γ-Al2O3-TiO2催化剂相...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的Ag/MgO(x)/γ-Al2O3-TiO2催化剂,利用BET,XRD,TEM,XPS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gO能够影响活性组分Ag的化学状态,与Ag/γ-Al2O3-TiO2催化剂相比,添加MgO虽然明显抑制了Ag/MgO(x)/γ-Al2O3-TiO2催化剂表面Ag粒子的分散,但能够显著提高Ag0和活性氧物种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银基催化剂在丙烷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活性。当MgO的负载量为15%(w)时,在305℃时丙烷转化率达9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ag/γ-al2o3-Tio2催化剂 催化燃烧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上CO-SCR脱除NO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振冲 吴爽 臧树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3,80,共7页
选用CO还原剂及负载不同比例In、Ag活性组分的CeO_2-γ-Al_2O_3催化剂进行脱硝实验,发现8%In-8%Ag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00~450℃温度区间内NO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研究了不同浓度CO、CO_2和H_2O对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 选用CO还原剂及负载不同比例In、Ag活性组分的CeO_2-γ-Al_2O_3催化剂进行脱硝实验,发现8%In-8%Ag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300~450℃温度区间内NO的转化率达到80%以上。研究了不同浓度CO、CO_2和H_2O对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结果显示CO与NO体积比为1.5时,NO脱除率最高,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H_2O、抗CO_2存在性能,在有H_2O和CO_2的环境下催化剂仍有较强的脱硝活性。BET实验研究结果表明,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XRD和XPS分析揭示了In、Ag主要以In_2O_3与Ag_2O形式存在,且二者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而促使AgInO_2形成,从而使得8%In-8%Ag/CeO_2-γ-Al_2O_3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In-ag/Ceo2-γ-al2o3 脱硝 Co-SCR No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促进C_3H_6在Ag/Al_2O_3催化剂上SCR-NO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振冲 吴爽 +1 位作者 周明东 臧树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1,215,共6页
少量H_2可以增强丙烯在Ag/Al_2O_3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降低NO的起燃温度(<100℃),在2个温度区间内NO转化率比较高:第1个是低温区间80~180℃,第2个是250~500℃,在这两个温度区间内NO的转化率没有太大变化,在中间温度区间内比... 少量H_2可以增强丙烯在Ag/Al_2O_3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降低NO的起燃温度(<100℃),在2个温度区间内NO转化率比较高:第1个是低温区间80~180℃,第2个是250~500℃,在这两个温度区间内NO的转化率没有太大变化,在中间温度区间内比较低,低温区间NO转化率较高是由于H_2的还原作用,当温度高于180℃时C_3H_6起主要作用。N_2和NO_2是主要的竞争产物低温时有NO_2形成,当温度在140℃左右和高于380℃的时候对N_2的选择性非常高,在200℃和260℃时NO_2的浓度77×10^(-6)~83×10^(-6)占主要产物,165~500℃时仅仅检测到N_2O_2×10^(-6),对H_2-C_3H_6-SCR的反应体系,500℃时比较高的空速条件下会生成48×10^(-6)NH_3并增加了CO/CO_2比值。氧气和催化剂表面NO_2等中间体与还原剂之间存在着竞争反应,但是仍能被还原成N_2,这些中间产物在低温时容易被H_2还原而在高于180℃时易被C_3H_6还原。通过XPS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活性组分Ag在载体Al_2O_3上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非常不稳定,由于不同价态银物种相互作用使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内活性不同选择性也有很大差别,在C_3H_6-SCR反应之后Ag^+和Ag_n^(δ+)物种随之出现,当在反应气中通入H_2以后金属纳米Ag单质也会生成。XRD结果也同样表明,在H_2-C_3H_6-SCR反应后有大于5 nm的Ag纳米粒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催化剂 H2 SCR C3H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浸渍法制备CoMoAg/γ-Al_2O_3催化剂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慧慧 武玉飞 +1 位作者 高晓明 张瑞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36-38,共3页
以γ-Al2O3为载体,以Co、Mo、Ag为主要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CoMoAg/γ-Al2O3,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利用加氢原理,考察了MoCoAg/γ-Al2O3催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处理模拟汽油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4.5℃、... 以γ-Al2O3为载体,以Co、Mo、Ag为主要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CoMoAg/γ-Al2O3,并对其进行了XRD表征;利用加氢原理,考察了MoCoAg/γ-Al2O3催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处理模拟汽油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64.5℃、反应压力1.0 MPa、γ-Al2O3∶Co∶Ag∶Mo(质量比)为1∶1∶2∶1的条件下,催化剂对模拟汽油的脱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加氢脱硫 催化剂 Γ-氧化铝 CoMoag/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中Cu/ZnO/Al_2O_3/ZrO_2+γ-Al_2O_3双功能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二甲醚 被引量:14
20
作者 左宜赞 张强 +4 位作者 安欣 韩明汉 王铁锋 王金福 金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纤维状CD501甲醇合成催化剂,采用SEM、TEM、XRD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进一步和γ-Al2O3进行混合,获得了Cu/ZnO/Al2O3/ZrO2+γ-Al2O3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其在浆态床中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过程的催化特性...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纤维状CD501甲醇合成催化剂,采用SEM、TEM、XRD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进一步和γ-Al2O3进行混合,获得了Cu/ZnO/Al2O3/ZrO2+γ-Al2O3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其在浆态床中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过程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商业催化剂(COM)和LP201催化剂,新型的CD501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Cu/Zn分散性。对于浆态床中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过程,采用CD501与γ-Al2O3双功能催化剂,相比采用COM或LP201与γ-Al2O3双功能催化剂,CO转化率提高了一倍,且经过270 h测试,CO转化率从61%降至57%,二甲醚时空产率从0.54 g/(g.h)降至0.48 g/(g.h),稳定性显著优于COM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250℃,压力为4.0 MPa,空速为3 000 mL/(g.h),氢碳比为1.0时,该催化剂应用在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时,CO转化率为61%,DME时空产率达到0.54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2o3/Zro2催化剂 al2o3 浆态床 二甲醚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