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Ⅲ)配合物-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新型除草剂甲磺草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亚莉 田璐肖 +4 位作者 智静驿 哈婧 郭光美 张旭渊 祁松闻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21-2326,共6页
基于除草剂甲磺草胺对Ag(Ⅲ)配合物-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建立了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甲磺草胺的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当Ag(Ⅲ)配合物的浓度为3.00×10^(-5) mol·L^(-1),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为8.0... 基于除草剂甲磺草胺对Ag(Ⅲ)配合物-鲁米诺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建立了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甲磺草胺的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当Ag(Ⅲ)配合物的浓度为3.00×10^(-5) mol·L^(-1),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为8.0×10^(-7) mol·L^(-1),流速为3.3 mL·min^(-1)时,测定甲磺草胺的灵敏度最高。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甲磺草胺浓度在7.0×10^(-8)~3.0×10^(-6) mol·L^(-1)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及空白发光强度的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6×10^(-10) mol·L^(-1),相关系数为0.9942。对浓度为8.0×10^(-8) mol·L^(-1)的甲磺草胺溶液9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草胺 ag()配合物 鲁米诺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Ⅰ)、Au(Ⅲ)、Pt(Ⅳ)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树玲 于俊生 邹燕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5-670,共6页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离子对该体系有强烈的荧光敏化作用。分别求出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结合常数。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Au?>Ag?>Pt?。探讨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作用机理及导致结合力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Ⅰ) Au() Pt(Ⅳ)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Ⅲ)、Ag(Ⅰ)与巯基乙酰苯胺的配合物及其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锦化 牛德仲 宋保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试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酰苯胺 配合物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用于文拉法辛的测定 被引量:6
4
作者 苑洁 王玮 +1 位作者 康维钧 徐向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6-1439,共4页
Ag(Ⅲ)配合物在碱性介质中可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实验发现,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化学发光测定文拉法辛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 mg.L-1,检... Ag(Ⅲ)配合物在碱性介质中可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实验发现,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化学发光测定文拉法辛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 mg.L-1,检出限(S/N=3)为0.05 mg.L-1,回收率为96%~105%,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87%。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已成功用于市售胶囊中文拉法辛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鲁米诺 ag()配合物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Ⅲ)-聚六亚甲基双胍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性能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鑫钰 陈迅 +3 位作者 陆梓仪 陈雷光 朱贤锋 侯琳熙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9-756,共8页
采用水溶液反应法,以不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作为配体,合成出一系列稳定的由400 nm左右的小颗粒团聚而来的微米级四配位Ag(Ⅲ)-PHMB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证明了物质的结构与价态。通过抗菌活性实验发现,Ag(Ⅲ)-PHM... 采用水溶液反应法,以不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作为配体,合成出一系列稳定的由400 nm左右的小颗粒团聚而来的微米级四配位Ag(Ⅲ)-PHMB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证明了物质的结构与价态。通过抗菌活性实验发现,Ag(Ⅲ)-PHMB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随着配体PHMB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在低浓度条件下,微米级Ag(Ⅲ)-PHMB配合物的抗菌性能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AgO、AgNO_3与PHMB;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微米级Ag(Ⅲ)-PHMB配合物与细菌的实际接触面积、缓释出的抗菌活性物质增长趋缓,因而抗菌活性升高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聚六亚甲基双胍配合物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Ⅲ)-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用于茶饮料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天 王静雨 +3 位作者 张敏昕 张春发 张津津 马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以茶叶中常见的8种茶多酚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价银配合物[Ag(Ⅲ)]-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与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苯三酚-碳酸盐-鲁米诺化学发光法和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采用... 以茶叶中常见的8种茶多酚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价银配合物[Ag(Ⅲ)]-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与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苯三酚-碳酸盐-鲁米诺化学发光法和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采用Ag(Ⅲ)-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评价了4种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设置的仪器工作参数如下:载流为纯水,蠕动泵转速为25r·min^(-1),光电倍增管负高压为600V。结果发现:Ag(Ⅲ)-鲁米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所得化学发光强度差值与DPPH自由基清除法所得的IC_(50)(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对应的抗氧化剂浓度)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490。方法用于市售4种茶饮料抗氧化性能评价,所得结果与DPPH自由基清除法一致,相关系数为0.9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银配合物 鲁米诺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抗氧化活性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Ⅲ)-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对泼尼松龙的测定研究
7
作者 屈晶 连靠奇 +2 位作者 石红梅 康维钧 牛凌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1-1935,共5页
建立了应用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泼尼松龙的方法。在碱性介质中,泼尼松龙可以改变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光信号,一定范围内,其浓度与光信号的减弱程度呈线性关系。于最优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0&... 建立了应用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泼尼松龙的方法。在碱性介质中,泼尼松龙可以改变Ag(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光信号,一定范围内,其浓度与光信号的减弱程度呈线性关系。于最优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0×10^-9~1.0×10^-7 mol·L^-1和2.0×10^-7~1.0×10-6 mol·L^-1,检出限为5.0×10^-10mol·L^-1。对2.0×10^-8mol·L^-1与6.0×10^-7mol·L^-1的泼尼松龙进行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与1.5%。该方法用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的测定,回收率为98.0%~101%。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适用于泼尼松龙新剂型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可应用于泼尼松龙其他剂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体系 ag()配合物 鲁米诺 泼尼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娜 张立坤 方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对照... 目的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消毒清创,对照组在常规消毒清创基础上给予利凡诺创伤膏纱条外敷,治疗组在常规消毒清创基础上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纱条外敷,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炎症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85.29%(29/34)vs 55.88%(19/3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渗液消失时间、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压疮愈合时间均较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创面面积、创面组织类型、渗液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可明显减轻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创面疼痛,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Ⅱ~ 老年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利凡诺创伤膏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功能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银(Ⅲ)配离子氧化L-谷氨酰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申世刚 杜荣健 +2 位作者 石红梅 郝增华 彭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在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银(Ⅲ)配离子([Ag(HIO6)2]5-)氧化Gln导致脱羧与脱氨而生成H2NCOCH2CH2CHO,氧化的产物由化学方法和质谱鉴定.动力学实验表明,氧化反应为总二级,对Ag(Ⅲ)和Gln各为一级,表观二级速率常数随[IO4-]tot增大而减小... 在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银(Ⅲ)配离子([Ag(HIO6)2]5-)氧化Gln导致脱羧与脱氨而生成H2NCOCH2CH2CHO,氧化的产物由化学方法和质谱鉴定.动力学实验表明,氧化反应为总二级,对Ag(Ⅲ)和Gln各为一级,表观二级速率常数随[IO4-]tot增大而减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同[OH-]的变化几乎无关.所提出的反应机理包括[Ag(HIO6)2]5-与[Ag(HIO6)(OH)(H2O)]2-形成前期平衡;2种Ag(Ⅲ)的形态被Gln平行还原并且均为速率控制步骤.根据反应机理,导出了速率方程和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值,计算出了活化参数,对电子转移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酰胺 ag() 氧化 动力学与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金磊 李典鹏 +1 位作者 黄永林 卢海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5-668,共4页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 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产地不同生长期罗汉果中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罗汉果中主要含具有苦味的甙Ⅱ及无味的甙Ⅲ,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苦味甙ⅡE、无味甙III含量逐渐减少,甜甙Ⅴ在50d时开始出现,并随生长期增加,到80d后含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HPLC 罗汉果甜甙ⅡE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老化对芳纶Ⅲ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涛 蔡仁钦 +2 位作者 王凤德 叶光斗 徐建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51,共5页
采用高温干燥箱在230、250、275、300℃下制备了不同老化状态的芳纶Ⅲ样品,并对老化试样进行了单丝拉伸测试及相应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芳纶Ⅲ的强度保留率随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G和IR分析表明,... 采用高温干燥箱在230、250、275、300℃下制备了不同老化状态的芳纶Ⅲ样品,并对老化试样进行了单丝拉伸测试及相应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芳纶Ⅲ的强度保留率随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G和IR分析表明,芳纶Ⅲ的化学结构未随热氧老化处理而发生明显改变;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纤维聚集态结构随温度升高发生重排;SEM测试表明,经过热氧老化纤维的断裂方式从劈裂断裂变成了脆性断裂;最后,结合纤维聚集态结构模型,解释了老化前后纤维力学性能下降的原因及原纤劈裂到脆性断裂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热氧老化 结构 断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牵引治疗不同骨龄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福兰 王春玲 +1 位作者 刘东旭 寇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且根... 目的:评价前牵引治疗不同骨龄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并探讨骨龄与前牵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上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且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上颈椎成熟程度将其分为3组:生长加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Ⅰ~Ⅱ期),生长峰值期组(颈椎成熟度Ⅲ期),生长减速期组(颈椎成熟度Ⅳ~Ⅵ期)。结果:生长加速期及生长峰值期2组间患者的上颌骨前移量没有明显差异;生长减速期患者上颌骨前移量减小,但其牙槽反应增加;3组间下颌向下后旋转、面下1/3高度增加、磨牙萌出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诊断和治疗设计时应重视骨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龄 骨性安氏类错[牙合] 颈椎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乙基己基)膦酸萃取Cr(Ⅲ)的陈化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炜 薛亚卓 +2 位作者 霍小平 孙晓玮 戴猷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1-2225,共5页
近年来,关于溶剂萃取法回收Cr(Ⅲ)的文献报道较多,而对其反萃行为的研究则较少。酸性磷氧类萃取剂负载Cr(Ⅲ)后易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难以被反萃的稳定缩合物,萃取剂难以再生,即发生"陈化"现象。本文使用10%D2EHPA/10%正辛醇/... 近年来,关于溶剂萃取法回收Cr(Ⅲ)的文献报道较多,而对其反萃行为的研究则较少。酸性磷氧类萃取剂负载Cr(Ⅲ)后易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难以被反萃的稳定缩合物,萃取剂难以再生,即发生"陈化"现象。本文使用10%D2EHPA/10%正辛醇/磺化煤油为萃取剂,0.6mol·L-1H2SO4为反萃剂,以反萃为手段研究了陈化现象的机理。考察了Cr(Ⅲ)浓度和实验温度对陈化速率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缩合反应的机理和数学模型,并据此拟合了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了反应活化能。结果显示,陈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反应级数为1.57,反应速率常数约(2.49×10-3)~(4.06×10-2),反应活化能(43.0kJ·mol-1)较低,在常温下极易自发反应。采用拟合参数对陈化过程进行模拟,提出若以30min内的陈化率控制在3%以下为目标,工业操作温度应控制在23℃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EHPA Cr() 反萃 陈化现象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Ⅲ类骨性畸形垂直向发育性差异的Delaire头影测量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尊 杨霁 +2 位作者 周洁 邓锋 宋锦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重庆地区不同年龄段Ⅲ类骨性畸形患者的垂直向发育性差异。方法:重庆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Ⅲ类骨性畸形患者儿童(9~11岁)30例、成人(19~21岁)44例,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其颅颌面硬组...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重庆地区不同年龄段Ⅲ类骨性畸形患者的垂直向发育性差异。方法:重庆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Ⅲ类骨性畸形患者儿童(9~11岁)30例、成人(19~21岁)44例,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其颅颌面硬组织进行标记测量,SAS9.0行假设检验分析,当方差齐性时取t检验值,方差不齐时取Satterthwaitet检验值。结果:获取了各样本的Delaire头影测量值。发现高角组内(∠2、∠4、(Pts-M)/C2、(M-Cp)/C3(%)、Np-F1)成人与儿童之间角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内(∠1、(Pts-Cp)/C2)成人与儿童之间角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尚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随个体生长发育,不同垂直骨面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Ⅲ类骨性畸形在颅、面、颌、颈三维方向均具有一定的发育性差异,这种差异可指导临床矫治对于不同情况的Ⅲ类骨性畸形进行针对性的矫治设计,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提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以利于治疗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骨性畸形 不同年龄段 Delaire头影测量法 垂直向发育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荣品 吕妍琨 +4 位作者 张至 薛华 陈淑霞 陈华 刘惠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280-328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N)、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FBN和AT-Ⅲ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FB...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N)、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FBN和AT-Ⅲ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FBN、AT-Ⅲ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FBN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收缩压(SBp)+0.0023年龄(Age)+0.1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0.125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0.3733载脂蛋白B(Apo-B)。结果显示:FBN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显示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FBN水平与IMT呈正相关(IMT=0.1758+0.2104FBN,r=0.7709,P<0.0001);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结论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时,FBN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老年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Ⅲ)配合物-鲁米诺体系流动注射法测定醋酸泼尼松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丹丹 牛凌梅 +4 位作者 屈晶 连靠奇 石红梅 康维钧 徐秀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1-593,共3页
在碱性环境下,银(Ⅲ)配合物可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醋酸泼尼松对该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提出了流动注射银(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醋酸泼尼松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鲁米诺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 在碱性环境下,银(Ⅲ)配合物可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醋酸泼尼松对该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据此提出了流动注射银(Ⅲ)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醋酸泼尼松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鲁米诺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6mol·L-1;2鲁米诺溶液的浓度为8.0×10-7 mol·L-1;3银(Ⅲ)配合物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7mol·L-1;4银(Ⅲ)配合物溶液的浓度为5.0×10-5 mol·L-1。醋酸泼尼松的线性范围为6.0×10-8~8.0×10-5 mol·L-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2.9×10-9 mol·L-1。对1.0×10-6 mol·L-1醋酸泼尼松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1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加标回收率在100%~1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醋酸泼尼松 鲁米诺 银()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基于Fe(Ⅱ)与Fe(Ⅲ)的比值识别签字笔字迹的相对书写时间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瑜 曹成喜 +2 位作者 卓先义 李红根 樊柳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9-1255,共7页
可疑文件中墨水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对法庭科学、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历史文献的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识别墨迹相对年代的毛细管电泳(CE)新方法。采用络合剂邻菲罗啉(1,10-phen)和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分别与Fe(Ⅱ)... 可疑文件中墨水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对法庭科学、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历史文献的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识别墨迹相对年代的毛细管电泳(CE)新方法。采用络合剂邻菲罗啉(1,10-phen)和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分别与Fe(Ⅱ)和Fe(Ⅲ)络合,然后用CE测定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通过比较从可疑笔迹中提取的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与从整个文档中提取出的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判断整篇文字是否同时书写。实验首先对两种络合剂与两种价态铁离子的特异性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phen与Fe(Ⅱ)、CDTA与Fe(Ⅲ)具有特异性络合。初步研究还表明:由于商用墨水pH值较低,墨水中的Fe(Ⅱ)在墨水瓶中比较稳定,因此Fe(Ⅱ)在墨水瓶中的氧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墨水书写在纸张上时,墨水中的硫酸会逐渐被纸张的纤维素所消耗,从而导致Fe(Ⅱ)在纸张中被逐渐氧化;在老化过程中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发生了变化,书写的时间越长,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就越小。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依赖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提取笔迹墨水的方法和CE分离测定Fe(Ⅱ)和Fe(Ⅲ)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程序如下:剪取1 cm长的墨水迹线,剪碎后放入2 mL的EP管中,加入0.5 mL 5 mmol/L的1,10-phen萃取1 min,再加入0.5 mL 20 mmol/L的CDTA振荡10 min,10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进行CE分离检测。CE条件如下:熔融石英毛细管(40.2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100 mmol/L硼酸-硼砂缓冲溶液(pH 9.2),压力上样(1.379 kPa,上样时间5 s),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54 nm,温度控制在25℃。最后,对两种不同的墨水进行了测定,以评价所建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对于鉴别可疑文件中真伪笔迹的相对年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Fe(Ⅱ) Fe() 笔迹 墨水 相对时间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鳞胶原蛋白纳米银溶胶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Ⅲ)的检测
18
作者 刘付玉 何利 +3 位作者 曹舒 王潇 刘书亮 陈姝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4-1449,共6页
以草鱼鳞胶原蛋白为稳定剂,AgNO_(3)为银源,茶多酚(TP)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快速合成了草鱼鳞胶原蛋白纳米银(Col-nAg)溶胶。考察了AgNO_(3)浓度、pH值及TP浓度对Col-nAg溶胶制备的影响。得到Col-nAg溶胶的最优制备条件为0.02 mol/L ... 以草鱼鳞胶原蛋白为稳定剂,AgNO_(3)为银源,茶多酚(TP)为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快速合成了草鱼鳞胶原蛋白纳米银(Col-nAg)溶胶。考察了AgNO_(3)浓度、pH值及TP浓度对Col-nAg溶胶制备的影响。得到Col-nAg溶胶的最优制备条件为0.02 mol/L AgNO_(3),pH 7.0和2 mol/L TP,所得纳米银平均粒径为4.45 nm,且可在4℃下保存60 d无明显变化。将Col-nAg溶胶用于Cr^(3+)检测,纳米银颗粒与Cr^(3+)之间发生非交联团聚,溶胶颜色由黄色变为褐色,纳米银粒径变大,检测范围为0~10μg/mL,检出限为0.5μg/mL。最优检测条件为pH 7.0,25℃下反应5 min。该反应对Cr^(3+)具有高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鳞胶原蛋白纳米银溶胶(Col-nag溶胶) Cr() 茶多酚(TP)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TGF-β1及EⅢA-FN的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冉 葛鲁邹 +4 位作者 张海东 赵东 侯伟良 鄂晓霏 于天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生前损伤、生前损伤死后以及死后损伤不同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纤连蛋白EⅢA片段(EⅢA-fibronectin,EⅢA-F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大...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生前损伤、生前损伤死后以及死后损伤不同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纤连蛋白EⅢA片段(EⅢA-fibronectin,EⅢA-F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生前挫伤组(40只)、生前挫伤死后表达组(110只)和死后挫伤组(25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生前挫伤组大鼠骨骼肌中TGF-β1及EⅢA-FN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1及EⅢA-F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生前挫伤后12h~14d,损伤区内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强表达TGF-β1;伤后3~7d,EⅢA-FN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生前挫伤组TGF-β1和EⅢA-FN mRNA的表达分别于伤后3d和5d达到峰值;生前挫伤死后表达组大鼠TGF-β1和EⅢA-FN mRNA的表达分别于死后6h和12h达到峰值;死后挫伤组中死后0.5~12h致伤的大鼠TGF-β1和EⅢA-FN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生前挫伤组。结论 TGF-β1及EⅢA-FN有望成为骨骼肌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骨骼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连蛋白 EA片段 损伤时间推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街区”规划理念及其对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54
20
作者 于泳 黎志涛 《规划师》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开放街区”具有4个基本特点:建筑单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体现场所精神,不会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强调异质性、混杂性和矛盾性。“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当今的城市建设,对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宅建设也有着多方面的... “开放街区”具有4个基本特点:建筑单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体现场所精神,不会严格限制建筑的高度,强调异质性、混杂性和矛盾性。“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当今的城市建设,对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宅建设也有着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街区” 克里斯琴·德·鲍赞巴克 第三年龄段 城市住宅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