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起源与产生 被引量:8
1
作者 祁海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8,共8页
对于中国美育思想来说,判断美育思想产生的关键在于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来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先王乐教”是早期不自觉的美育传统,西周初期人文精神的觉醒引发了“敬德”思想的提出和天命观念理性化、宗教祭祀礼仪的人文化... 对于中国美育思想来说,判断美育思想产生的关键在于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来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先王乐教”是早期不自觉的美育传统,西周初期人文精神的觉醒引发了“敬德”思想的提出和天命观念理性化、宗教祭祀礼仪的人文化转向,从而使这个美育传统发展到自觉阶段。因此,中国古代美育思想产生于西周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 乐教 礼乐 西周 敬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与文学的交相辉映——以《礼记·乐记》为视点的考察
2
作者 杨晓霭 范爱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礼记·乐记》论"乐",始终"乐"与"礼"对举,"礼义"与"乐情"互解双显,展示了"礼行乐奏"、"乐备礼隆"的不可分割性。其中所阐述的"礼乐"之"文... 《礼记·乐记》论"乐",始终"乐"与"礼"对举,"礼义"与"乐情"互解双显,展示了"礼行乐奏"、"乐备礼隆"的不可分割性。其中所阐述的"礼乐"之"文"、"礼乐"之"情"、"礼乐"之"德"与"诗性"交相辉映,相互涵摄。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即鲜明地呈现出"礼乐"特色,主要表现为:抒情特质:抒情的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而其他文学体裁均表现出重抒情、重情韵的创作意图。文学关怀:自始至终关怀现实与人生。教化功能:作家的创作主旨在于宣扬政治理想,为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乐记》 礼义 乐情 诗性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经学家的礼乐美学及其话语建构
3
作者 程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的力量,通过由礼统摄而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造就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为此,需要在国家官制体系中设置职官,通过乐教和诗教,实现礼乐生活的制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礼乐美学 礼乐生活 乐教 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