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熵合金中的成分非均匀性及其作用
1
作者 符晓倩 余倩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高熵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最初,高熵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固溶体,具有完全随机混乱的元素分布。而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熵合金中广泛存在元素分布的非均匀性,包括局域的化学短程有序和... 高熵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最初,高熵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固溶体,具有完全随机混乱的元素分布。而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熵合金中广泛存在元素分布的非均匀性,包括局域的化学短程有序和元素浓度波动,这里统称为成分非均匀性。了解高熵合金中成分非均匀性的结构细节及其对于力学行为的作用至关重要。近五年,不少工作对此进行了探究。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熵合金中成分非均匀性的研究,基于其对位错滑移的影响总结了相关材料强化机制,并展望了高熵合金中成分非均匀性的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成分非均匀性 化学短程有序 元素浓度波动 位错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90
2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5 位作者 雷宇 马永亮 余学春 田中茂 奥田知明 岩濑珠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8-541,共4页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污染特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36
3
作者 迟旭光 段凤魁 +2 位作者 董树屏 刘咸德 虞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38,共4页
分析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的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数据 ,结果表明两站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一号站 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2 2 .0 μg/ m3,EC为 3 .6μg/m3,五号站... 分析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的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数据 ,结果表明两站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一号站 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2 2 .0 μg/ m3,EC为 3 .6μg/m3,五号站 O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41 .5μg/ m3,EC为 7.8μg/ m3。 OC百分含量秋季高 ,反映出活跃的大气化学反应和严峻的污染形势 ,春季低表现了风沙气候的影响。城区的 EC百分含量冬季增高则是燃煤贡献所致。对 1 998年 1月份和 9、1 0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天气条件和北京特殊的地貌容易导致空气污染事件。有机物污染是1 998年北京秋季空气污染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季节变化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道梁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和浓度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柳海燕 张小曳 沈志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利用1993年9~10月和1994年4~5月及7~8月在青藏高原五道梁采集的大气气溶胶元素浓度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化学组成的总体特征和浓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五道梁低层大气中气溶胶在总体上保持着自然大气的组成,以地... 利用1993年9~10月和1994年4~5月及7~8月在青藏高原五道梁采集的大气气溶胶元素浓度资料,分析了气溶胶化学组成的总体特征和浓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五道梁低层大气中气溶胶在总体上保持着自然大气的组成,以地壳土壤元素为主,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轻微。春季的气溶胶浓度约为秋季的1.75倍,夏季可能与秋季接近,基本上反映了五道梁低层大气气溶胶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按元素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其分成三类:地壳组成元素与气溶胶浓度的季节变化完全相同;Na元素的质量浓度在秋季约为春季的1.15倍,Na与典型地壳元素Al和Fe的浓度比在春季与地壳平均值基本相同,在秋季则约高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化学组份 浓度 季节变化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酸雨的化学组成、季节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义刚 周光益 +2 位作者 吴仲民 骆土寿 何在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75-1781,共7页
报道了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降雨的化学组成中 SO2 - 4,NO- 3,Ca2 +浓度很高 ,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春夏季酸雨较秋冬季严重。广州地区全年酸雨频率为 80 %,酸雨量占总降雨量的 95 %。结合气象资料并通过与... 报道了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广州市典型森林区降雨的化学组成中 SO2 - 4,NO- 3,Ca2 +浓度很高 ,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春夏季酸雨较秋冬季严重。广州地区全年酸雨频率为 80 %,酸雨量占总降雨量的 95 %。结合气象资料并通过与其它地区酸雨化学组成的对比分析 ,认为广州地区酸雨形成机制具有局地冲刷和中远距离传输叠加的双重特征。酸雨中主要离子除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污染源外 (SO2 - 4和 NO- 3) ,还受到陆地源尘埃 (Ca2 +)和海洋源 (Na+和 Cl- )的影响。广州酸雨中 SO2 - 4和 NO- 3的年沉降率分别为 3 2 0 0 eq/(hm2 · a)和 5 70 eq/(hm2 · a) ,远远超过了维持生态平衡的最低临界值 (2 0 0~ 3 0 0 eq/(hm2·a)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形成机制 广州 森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的化学侵蚀 被引量:23
6
作者 高全洲 沈承德 +3 位作者 孙彦敏 易惟熙 邢长平 陶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30,共8页
是流域化学侵蚀过程的主要输出物质。在珠江的马口站、河口站两个断面进行了一个完整水文年(包括4个水文季节)的采样,用容量法对78组样品进行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径流的含量在一个水文年中发生约36%的变化,汛期含量大于枯水期含... 是流域化学侵蚀过程的主要输出物质。在珠江的马口站、河口站两个断面进行了一个完整水文年(包括4个水文季节)的采样,用容量法对78组样品进行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径流的含量在一个水文年中发生约36%的变化,汛期含量大于枯水期含量。径流含量与悬浮物含量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水文季节,西江马口站断面径流含量较为均一,而北江河口站断面各采样点的含量相差较大。西江和北江流域侵蚀通量分别为1103×103mol/km2·a和1289×103mol/km2·a。影响珠江流域侵蚀通量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和径流深度过度的土地开垦和酸雨等现代环境问题也是造成流域化学侵蚀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侵蚀 碳循环 季节变化 珠江流域 碳酸氢根含量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岳玎利 周炎 +1 位作者 钟流举 区宇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9,共6页
对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不仅直接有利于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空气质量实况发布,更是全面掌握细颗粒物污染特性、污染成因、形成机制与制定控制对策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典型在... 对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不仅直接有利于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空气质量实况发布,更是全面掌握细颗粒物污染特性、污染成因、形成机制与制定控制对策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的典型在线监测技术及颗粒物粒径分级技术,如质量浓度、吸湿性、挥发性和数浓度与化学组成及其粒径分布等监测技术,以及单颗粒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为颗粒物在线监测、灰霾超级站仪器配置和气溶胶污染及其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 化学组成 单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处理下八角叶挥发油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开顺 曾祥艳 +2 位作者 李宝财 杨卓颖 梁文汇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4期4-10,共7页
本文利用N、P、K和B元素配方肥料进行八角施肥试验,研究八角叶片中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施肥响应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末5月下旬八角叶挥发油含量达到高峰,以N 100 g、P 120 g、K 50 g和B 6 g组成的配方肥料(N2P3K1B2)综合效... 本文利用N、P、K和B元素配方肥料进行八角施肥试验,研究八角叶片中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施肥响应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末5月下旬八角叶挥发油含量达到高峰,以N 100 g、P 120 g、K 50 g和B 6 g组成的配方肥料(N2P3K1B2)综合效果最好,既能促进挥发油含量上升,又同时提升反式茴香脑相对含量和降低顺式茴香脑相对含量,在实际栽培生产中可采用此类高磷量和中、低氮量、钾量和硼量的配比肥料,促进挥发油及反式茴香脑的形成与积累,提升八角茴香油品质。秋季10月下旬八角叶草蒿脑相对含量达到高峰,以N 200 g、P 120 g、K 100 g和B 3 g组成高氮磷、中低钾硼的配方肥料(N3P3K2B1)效果最好,在实际栽培生产中可提前于夏季7月施用此肥,秋季10月采收枝叶制取草蒿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肥料 八角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临安本底站PM_1中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粒度分布与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轶雯 张小曳 +3 位作者 张养梅 马千里 沈小静 孙俊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2013年夏季至2014年春季在中国长三角区域的临安大气本底站利用气溶胶质谱仪(AMS)对PM_1中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以及质量-粒度分布进行观测,发现观测期间PM_1的平均浓度约为53μg/m^3,其中有机物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47%),其次为硫酸盐(2... 2013年夏季至2014年春季在中国长三角区域的临安大气本底站利用气溶胶质谱仪(AMS)对PM_1中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以及质量-粒度分布进行观测,发现观测期间PM_1的平均浓度约为53μg/m^3,其中有机物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47%),其次为硫酸盐(23%)、硝酸盐(16%)、铵盐(12%)和氯化物(1.2%)。PM_1平均浓度冬季最高(84μg/m^3),秋季最低(38μg/m^3)。冬季污染时段PM_1浓度较清洁时段高24倍,其中硝酸盐浓度冬季升高最显著,这与冬季燃煤排放增加和低温有利其形成有密切联系。不同化学成分中,有机物粒度分布峰值粒径最小,硫酸盐最大。冬季各化学成分的峰值粒径在4个季节中最大(约600 nm),可能由于污染物积聚时间较长。夏季各成分峰值粒径最小(400~500 nm),且在夏季清洁时段浓度较其他季节高,局地产生的新粒子贡献可能很重要,伴随着光化学烟雾的气溶胶和臭氧污染在这些区域升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 化学成分 质量-粒度分布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工业区PM_(2.5)中含氧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文洋 周家斌 +2 位作者 郭浩天 肖经汗 邱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采用衍生化预处理和GC-MS分析技术,在武汉市工业区的PM_(2.5)样品中检测出糖类、酞酸酯类、甾醇类、羟基苯甲酸以及甘油等一系列化合物,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脱水糖类和单糖类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表... 采用衍生化预处理和GC-MS分析技术,在武汉市工业区的PM_(2.5)样品中检测出糖类、酞酸酯类、甾醇类、羟基苯甲酸以及甘油等一系列化合物,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脱水糖类和单糖类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糖类化合物中左旋葡聚糖年均值为1 140.57 ng/m^3,占糖类化合物总浓度的比例为68%。糖醇和双糖的含量较低,年均值分别为44.34和94.54 ng/m^3。酞酸酯和羟基苯甲酸的浓度分别为181.03~1 107.97 ng/m^3和4.12~80.23 ng/m^3,这2种物质的含量较高,表明化工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3种甾醇类含量也较高,4个季节的总浓度分别为78.18、16.30、116.67和86.25 ng/m^3。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武汉市含氧有机物的来源复杂,5个主要的来源是生物质燃烧、植物释放、土壤再悬浮、塑料制品释放和化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含氧有机化合物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八角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曼 马丽 +1 位作者 赖芳 刘雄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84,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季节软枝八角和硬枝八角新鲜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两种八角枝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挥发油的提油率为指标,确定八角叶最佳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硬枝八...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季节软枝八角和硬枝八角新鲜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两种八角枝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挥发油的提油率为指标,确定八角叶最佳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硬枝八角叶的挥发油含量大于软枝八角叶的;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两种八角叶挥发油的含量高于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并且在秋季为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季节,软枝八角叶和硬枝八角叶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83%和0.84%,是八角叶采摘最佳的季节。不同季节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脑、草蒿脑、对甲基苯甲醛、桉叶油醇、芳樟醇、1-(3-甲基-2-丁烯基)-4-(1-丙烯基)苯等。挥发油中代表成分反式茴香脑在秋季含量最高,草蒿脑含量在春季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枝八角叶 硬枝八角叶 挥发油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光学厚度影响因子的模拟研究
12
作者 赵阳 王元 +4 位作者 陆春松 陈璟怡 邱玉珺 朱磊 洛桑加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基于绝热气泡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垂直速度、气溶胶数浓度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很好地再现气溶胶第一间接辐射效应,且发现云光学厚度与垂直速度间的正相关性。当云中液态水含量不变时,垂直速度与... 基于绝热气泡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垂直速度、气溶胶数浓度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不仅能够很好地再现气溶胶第一间接辐射效应,且发现云光学厚度与垂直速度间的正相关性。当云中液态水含量不变时,垂直速度与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导致云滴数浓度的增加和云滴有效半径的减小,进而使云滴总表面积增加、云的反照率增强。然而垂直速度与气溶胶数浓度的迅速增加导致云滴数浓度的增速与云滴有效半径的减速同时减缓,进而使云滴总表面积增速减缓、云的反照率增速减缓,云的光学厚度增速减缓。此外,当气溶胶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相同时,其化学成分分别为有机碳、硫酸铵、海盐时所对应形成云滴的有效半径依次减小、总表面积依次增加,所以云的光学厚度依次增加。该研究结果阐明了以上因素对云光学厚度的影响机理,有利于加深对气溶胶第一间接效应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模式模拟 云光学厚度 垂直速度 气溶胶数浓度 气溶胶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PM2.5化学组分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文娟 李敏 +4 位作者 付华轩 葛璇 吕波 王治非 李海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0-1494,共5页
为探讨济南市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分和污染特征,2017年在济南市开展了PM2.5样品采集工作,分析了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浓度水平。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济南市PM2.5中OC、EC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0、2.68μg/m3,全年OC... 为探讨济南市大气PM2.5主要化学组分和污染特征,2017年在济南市开展了PM2.5样品采集工作,分析了PM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浓度水平。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济南市PM2.5中OC、EC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0、2.68μg/m3,全年OC与EC质量浓度的比值为3.4,二次有机碳污染严重;OC、EC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均为冬季浓度最高,且秋、冬季两者相关系数较高,表明秋季和冬季OC、EC来源较为一致。NO3-、SO42-、NH4+年均质量浓度之和为34.29μg/m3,占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9%,是济南市PM2.5中最重要的组分;各水溶性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NO3-、SO42-、NH4+、Cl-和K+均冬季浓度最高,而Ca2+春季浓度最高;PM2.5中NO3-与SO42-质量浓度的比值为1.10,说明相比于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对济南市PM2.5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分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7Be活度浓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科荐 祝莉 姜让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用三层滤膜法测定7Be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衰变修正,得到过滤效率为85.7%。同时,分析研究杭州附近气溶胶7Be活度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得出主要原因是季节性降雨。
关键词 气溶胶 7Be活度浓度 过滤效率 衰变修正 季节性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柏木叶精油含量及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15
作者 王侨 朱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2,共5页
选择6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墨西哥柏木植株,水蒸气蒸馏法对奇数月的柏木鲜叶进行精油提取,采用气质联用仪鉴定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不同化学类型精油得率和成分的变化,研究墨西哥柏木精油含量及组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柠檬型精油11... 选择6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墨西哥柏木植株,水蒸气蒸馏法对奇数月的柏木鲜叶进行精油提取,采用气质联用仪鉴定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不同化学类型精油得率和成分的变化,研究墨西哥柏木精油含量及组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柠檬型精油11月得率最高(0.57%),(+)-柠檬烯质量分数为38.16%;石竹烯型精油11月得率为次高(0.43%),其中β-石竹烯质量分数为22.48%;蒎烯型精油9月得率最高(0.42%),(+)-α-蒎烯质量分数为33.68%;依兰型精油11月精油得率和cis-依兰油-二烯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0.51%和30.28%;桧烯型精油11月得率最高(0.22%),桧烯的质量分数为31.61%;香紫苏型精油最高得率在11月为0.27%,香紫苏醇的质量分数为15.56%。研究表明,秋冬季节是精油储备和成分累积的主要时间段,柠檬型、石竹烯型、依兰型、桧烯型、香紫苏型11月份更适宜采收,蒎烯型在9月适宜采收。确定了墨西哥柏木在不同月份的精油含量和成分变化规律,为墨西哥柏木精油高效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柏 精油 得率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