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464-470,共7页
概述了粗山羊草(Ae.tauschii (Coss.)Schmal.)的类别和地理分布以及其在山羊草属(Aegilops)分类中的地位。并从个体、细胞、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粗山羊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综述。这... 概述了粗山羊草(Ae.tauschii (Coss.)Schmal.)的类别和地理分布以及其在山羊草属(Aegilops)分类中的地位。并从个体、细胞、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粗山羊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综述。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粗山羊草以及其它小麦近缘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分类 遗传多样性 利用 小麦近缘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有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粗山羊草(Ae.tauschi(Coss.)Schmal.)D染色体组不仅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D染色体组的供体,而且它在山羊草属(Aegilops)的进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染色体组的作... 粗山羊草(Ae.tauschi(Coss.)Schmal.)D染色体组不仅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D染色体组的供体,而且它在山羊草属(Aegilops)的进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染色体组的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利用粗山羊草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细胞核结合所形成的核质杂种以及粗山羊草在改良普通小麦抗病、虫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作了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核质杂种 基因转移 小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正、反交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2 位作者 张红军 马琛成 王洪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9-523,共5页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需借助幼胚培养方可获得杂种 ,取授粉 1 2~ 1 6d的幼胚进行拯救 ,成苗率较高 ,效果较好。而不同杂交方式对其杂种成胚率、成苗率及幼胚拯救率影响很大。以普通小麦为母本 ,粗山羊草为父本杂交时 ,1 5个杂交组合...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需借助幼胚培养方可获得杂种 ,取授粉 1 2~ 1 6d的幼胚进行拯救 ,成苗率较高 ,效果较好。而不同杂交方式对其杂种成胚率、成苗率及幼胚拯救率影响很大。以普通小麦为母本 ,粗山羊草为父本杂交时 ,1 5个杂交组合平均杂种成胚率、成苗率及幼胚拯救率分别为 5.35%、3.1 4%和 58.73% ;而在 1 2个反交组合中 ,其平均成胚率、成苗率及幼胚拯救率分别为 86.86%、1 7.1 0 %和 2 4 .44%。由此可见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 ,反交组合的成胚率远高于正交组合 ,接近品种间杂交结实率 ;反交组合的成苗率亦高于正交 ;但幼苗拯救率正交高于反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普通小麦 育性 正交 反交 产量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育种 被引量:11
4
作者 郝明 张连全 +7 位作者 黄林 甯顺腙 袁中伟 姜博 颜泽洪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8,共9页
普通小麦是由四倍体小麦栽培类型与野生二倍体节节麦远缘杂交形成的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保持了四倍体小麦的高产潜力,D基因组的加入丰富了食品加工产品类型、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与二倍体作物不同,普通小麦有3个亚基因组,存在大量重... 普通小麦是由四倍体小麦栽培类型与野生二倍体节节麦远缘杂交形成的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保持了四倍体小麦的高产潜力,D基因组的加入丰富了食品加工产品类型、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与二倍体作物不同,普通小麦有3个亚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基因,基因组缓冲性、可塑性强,单个基因拷贝可能对育种改良的效果有限。小麦3个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是不对称的,其中D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最低。通过模拟普通小麦起源过程人工创制的六倍体小麦为桥梁,可以将节节麦和四倍体小麦的遗传变异同时导入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相比,人工合成小麦存在大量的优良等位变异、在转录组水平具有新的表达特征,为育种提供了有利遗传基础,在小麦育种中被寄予厚望,但是目前的应用效果还很有限。细胞学不稳定性、综合农艺性状差影响其育种利用效率。优化杂交方法和选择方法将推动人工合成小麦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人工合成小麦 节节麦 育种方法 外源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L.)抗性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伊朗、前苏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小麦白粉病(powderymildew)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有45份,占5...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L.)抗性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伊朗、前苏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小麦白粉病(powderymildew)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有45份,占57.69%;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共16个)对原产地不同的11份粗山羊草分别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Y168表现感染外,其它10份材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抗性反应,只有来自伊朗的Y219、Y221、Y225和来自的苏联的Ae37能抗所有16个菌株,而没有感染的毒性菌株,说明它们可能含有新的不同于15个已知Pm基因的抗性基因。利用完全双列杂交对原产地不同的5份粗山羊草进行了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出现3种不同的抗性基因类型,来自伊朗的3份材料表现单显性(PmA)或双显性(PmA、PmB)2种类型,而来自前苏联的2份材料表现出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另一种单显性(PmB)类型。从而为增加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小麦白粉病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宁 袁美丽 +2 位作者 王磊 陈浩 李真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8-1434,共7页
设置节节麦和小麦单种及混种2种模式,以NH_4NO_3为外加氮源,研究N0、N5、N10及N15(分别为0、5、10、15g·m^(-2)·a^(-1))4个梯度氮沉降量对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节节麦的入侵风险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设置节节麦和小麦单种及混种2种模式,以NH_4NO_3为外加氮源,研究N0、N5、N10及N15(分别为0、5、10、15g·m^(-2)·a^(-1))4个梯度氮沉降量对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节节麦的入侵风险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竞争条件下,节节麦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及分蘖数)和生物量指标(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均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沉降促进了节节麦生长。此外,节节麦形态及生物量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小麦;竞争条件下,至N15处理时节节麦生物量的各指标较CK增幅均明显高于小麦,表明节节麦较高的氮利率。基于生物量变化的竞争效应及竞争响应结果显示,氮沉降量的增加对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对小麦的竞争效应上。综上所述,氮沉降量的增加促进了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升,加剧了其入侵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氮沉降 节节麦 竞争响应 竞争效应 相对作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山羊草CCT基因家族进化及节律表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华 丁明亮 +6 位作者 乔玲 李刘军 杨堤贻 赵佳佳 曹勇 郑军 杨三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CCT家族基因广泛参与植物花期的调控过程,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小麦D基因组供体,给小麦带来新的花期及适应性相关基因。研究粗山羊草CCT家族基因不仅可为小麦进化、驯化和演变规律提供参考,还有助于认识粗山羊草作为... CCT家族基因广泛参与植物花期的调控过程,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作为小麦D基因组供体,给小麦带来新的花期及适应性相关基因。研究粗山羊草CCT家族基因不仅可为小麦进化、驯化和演变规律提供参考,还有助于认识粗山羊草作为杂草的生态适应性。粗山羊草基因组中26个CCT基因进化分析后发现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G中的13个Aet CCT成员出现了快速进化;Group A中有42.1%的位点存在正选择效应,表明快速进化提高了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CT结构域在Aet CCT家族中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基因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排布差异较大,特异Motif可能是不同亚家族基因间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Aet CCT4、Aet CCT7、Aet CCT8、Aet CCT11、Aet CCT12、Aet CCT16、Aet CCT17、Aet CCT19、Aet CCT21和Aet CCT2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生物钟效应",呈现出24 h的节律性表达,且基本都处于快速进化的Group A、Group C、GroupH和Group 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员可能参与花期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粗山羊草的适应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CCT基因家族 正选择效应 生物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山羊草-硬粒小麦双二倍体农艺性状及细胞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 涛 李兴峰 +2 位作者 李常保 黄启真 王洪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对从粗山羊草(DD)与硬粒小麦(AABB)合成的Am6双二倍体(AABBDD)后代中选育的30个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株系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抗病性、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利用价值。但大... 对从粗山羊草(DD)与硬粒小麦(AABB)合成的Am6双二倍体(AABBDD)后代中选育的30个株系的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株系在分蘖力、单株成穗数、抗病性、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优异,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利用价值。但大部分材料仍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硬粒小麦 双二倍体 农艺性状 细胞学 遗传改良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入侵植物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和化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宁 陈浩 +1 位作者 董莹莹 袁美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2-408,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麦植株总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下降变化,至SD时,较CK减少21.19%。此外,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效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而根、穗生物量比、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呈逐渐增大变化。化感效应指数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节节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研究表明,节节麦通过生物量分配模式及对化感物质投入的改变对土壤水分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表型可塑性 化感作用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条件和土壤含水量对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宁 袁美丽 +1 位作者 陈浩 李真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2,共9页
采用盆栽法,通过非遮光(全光照)和遮光(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20%)以及控制土壤含水量(高、中、低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55%~60%和45%~50%),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和土壤含水量对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幼苗表... 采用盆栽法,通过非遮光(全光照)和遮光(光照强度约为全光照的20%)以及控制土壤含水量(高、中、低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55%~60%和45%~50%),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和土壤含水量对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幼苗表型可塑性的影响;并采用生物测定法,比较了各处理组节节麦处理液的化感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光照及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均可导致节节麦幼苗单株总干质量的降低,且遮光处理组幼苗根、茎和叶的干质量比以及根冠比、叶面积比、叶根比和比叶面积总体上高于非遮光处理组。其中,遮光-低含水量处理组幼苗单株总干质量最低,叶干质量比、叶面积比和叶根比最大;遮光-高含水量处理组幼苗根干质量比最大;遮光-中含水量处理组幼苗茎干质量比和比叶面积最大。各处理组间幼苗单株总干质量和各器官干质量比以及各形态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差异明显,以叶根比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大(0.96),茎干质量比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小(0.42)。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随各处理组节节麦处理液浓度(0、10、25和50 mg·mL^(-1))的升高,小白菜(Brassica rapa Linn.)种子发芽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土壤含水量降低种子发芽率升高;总体上,非遮光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均低于遮光处理组。从化感效应指数(RI)看,总体上除了非遮光-高含水量和非遮光-中含水量处理组小白菜幼苗苗高的RI值为正值外,各处理组小白菜幼苗苗高、主根长和单株鲜质量的RI值均为负值。从综合化感效应(SE)看,各处理组的SE值均为负值,且在节节麦处理液浓度相同条件下,相同光照处理组的SE值整体上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相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组的SE值整体上也随光照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总体上,遮光处理组的SE值的绝对值大于非遮光处理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对节节麦生长和化感效应的影响作用较土壤含水量更大。在光照和水分胁迫条件下,节节麦幼苗减少了自身对化感物质的投入,并表现出较高的表型可塑性,且主要通过调节与叶片形态相关的指标适应生境条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遮光 土壤含水量 生物量分配 表型可塑性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秉华 王贵启 +2 位作者 苏立军 樊翠芹 董金皋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 在节节麦不同生育时期用药,对精噁唑禾草灵、异丙隆、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进行了除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在节节麦3叶期前用药,推荐剂量下防效80%左右。节节麦叶龄对甲基二磺隆的防效呈明显负相关,甲基二磺隆对分蘖后节节麦的防效仅为35%~40%,因此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应掌握秋季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除草剂 节节麦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穗形特征与分子标记进行中国节节麦核心种质的创建 被引量:4
12
作者 郜晓峰 周仪 +4 位作者 宋丹阳 李佳鑫 陈薇 李锁平 苏亚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而我国节节麦资源是有别于中东节节麦资源的重要基因源。为了合理高效地管理、评价、保护和利用我国节节麦资源,本研究将野生采集的762份中国节节麦资源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SR标记分组状况,...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而我国节节麦资源是有别于中东节节麦资源的重要基因源。为了合理高效地管理、评价、保护和利用我国节节麦资源,本研究将野生采集的762份中国节节麦资源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SR标记分组状况,利用小穗长、护颖长、护颖宽、外稃长、外稃宽、内稃长、内稃宽、穗宽、粒长和粒宽等10个穗形性状指标,在欧氏距离、马氏距离和4种取样比例下构建节节麦核心种质候选集。进而采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方差差异百分率及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指标对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候选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原种质和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基于欧氏距离、10%取样比例下、采用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包含76个样品的节节麦核心种质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份数、最大限度地代表我国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种质 中国节节麦 穗形标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凋落叶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浩 张跃伟 +2 位作者 王宁 王梓 常青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5-623,共9页
以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凋落叶浸提液和毛白杨凋落叶进行处理,探讨毛白杨凋落叶化感防除节节麦的可行性,并分析节节麦在化感逆境中的入侵机制。结果表明:毛白杨... 以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凋落叶浸提液和毛白杨凋落叶进行处理,探讨毛白杨凋落叶化感防除节节麦的可行性,并分析节节麦在化感逆境中的入侵机制。结果表明:毛白杨凋落叶化感物质对节节麦种子和幼苗均能产生明显的低促高抑化感作用,5 mg·mL^(-1)凋落叶浸提液对种子萌发有促进效应,大于等于40 mg·mL^(-1)时转为抑制效应,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P<0.05)降低,60 mg·mL^(-1)时抑制作用最强;毛白杨凋落叶低添加量(30 g)时,显著促进节节麦各部分构件生物量积累,显著增加总叶面积;施用120 g凋落叶可强烈抑制其生长,使根、茎、叶生物量,以及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叶生物量比、叶根比、相对生长速率显著(P<0.05)降低,证明毛白杨凋落叶对节节麦具备一定的化感作用,具备抑草潜力,高浓度毛白杨凋落叶化感物质显著抑制其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节节麦作为入侵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根、茎、叶均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尤其是叶片相关指标,总叶面积、叶重、叶生物量比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分别为0.81、0.78、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毛白杨 化感作用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节麦遗传多样性及在改良普通小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昕鹏 周云 +2 位作者 吕琳琳 李锁平 张大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1-189,共9页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普通小麦遗传背景日渐狭窄的今天,节节麦为普通小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节节麦的研究进展,对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和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普通小麦遗传背景日渐狭窄的今天,节节麦为普通小麦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节节麦的研究进展,对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和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节节麦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普通小麦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野生麦苗穗发芽抗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15
作者 张希太 肖磊 +2 位作者 董策 谢淑芹 蔺桂芬 《农学学报》 2022年第8期35-42,共8页
为获得小麦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并阐明其遗传背景。以秋收后冬小麦播种前,大田刚萌发出土的野生麦苗为试材,进行集中移栽种植,观测生长一致性、遗传稳定性,淘汰遗传尚不稳定株系,对获得的118个遗传稳定的野生麦苗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调查... 为获得小麦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并阐明其遗传背景。以秋收后冬小麦播种前,大田刚萌发出土的野生麦苗为试材,进行集中移栽种植,观测生长一致性、遗传稳定性,淘汰遗传尚不稳定株系,对获得的118个遗传稳定的野生麦苗系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调查和穗发芽抗性测定,选出4个综合农艺性状好且高抗穗发芽的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4个种质系、节节麦及收集野生麦苗地块前5~10年间本地块主栽小麦品种的基因组DNA。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有78.8%的野生麦苗系都高抗穗发芽,其中19.5%的野生麦苗系的穗发芽率为0;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4个高抗穗发芽种质系是节节麦和以前主栽小麦品种的杂交后代。收集、移栽、选择、鉴定秋后大田野生麦苗是一条获得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野生麦苗 大田实生麦苗 节节麦 穗发芽抗性 鉴定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粒实生麦苗穗发芽抗性鉴定及遗传背景研究
16
作者 张希太 肖磊 董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为寻求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收集新途径,研究大田落粒实生麦苗的抗穗发芽特性并阐明其遗传背景。【方法】分别于7月1-31日、8月1-31日、9月1日-10月10日3个时间段分Ⅰ、Ⅱ、Ⅲ批收集大田落粒实生麦苗,于10月中旬集中移栽入观... 【目的】为寻求小麦抗穗发芽种质资源的收集新途径,研究大田落粒实生麦苗的抗穗发芽特性并阐明其遗传背景。【方法】分别于7月1-31日、8月1-31日、9月1日-10月10日3个时间段分Ⅰ、Ⅱ、Ⅲ批收集大田落粒实生麦苗,于10月中旬集中移栽入观察圃。【结果】通过生长一致性观察发现第Ⅰ批有93%落粒实生麦苗的几个直观农艺性状与前茬种植的小麦品种一致而第Ⅱ、Ⅲ批落粒实生麦苗几个直观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穗发芽指数测定发现第Ⅰ批94.1%的落粒实生麦苗都感穗发芽,只有3.6%和2.3%表现为中抗和抗,第Ⅱ、Ⅲ批中100%的落粒实生麦苗穗发芽抗性都在中抗以上且随着收集批次的靠后高级别穗发芽抗性占比越高;通过对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生长环境因素的分析然后进行人工远缘杂交验证,发现收集落粒实生麦苗大田中的节节麦和普通小麦人工远缘杂交结实率为5%,这充分证明大田中的节节麦和普通小麦发生自然杂交结实的可能性;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0株高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节节麦以及近10年同一地块种植过的小麦品种进行检测与分析,引物Xgdm33、Xgwm52在10株高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基因组DNA中不仅检测到了大量的来源于节节麦的DNA片段同时也检测到与前期种植过小麦品种同源的DNA片段,从分子水平证明大田抗穗发芽落粒实生麦苗是生长于大田中的节节麦与以往种植过的小麦品种是自然杂交的后代。【结论】通过收集大田落粒实生麦苗可以获得小麦高抗穗发芽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粒实生麦苗 抗穗发芽 穗发芽抗性 遗传背景 节节麦 远缘杂交 自然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