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评价(附206例报道)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琳 高振利 +2 位作者 刘海涛 孙德康 王建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6-507,51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0月206例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采用经腹腔途径127例和经腹膜后途径79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60.26±15.27)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50.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0月206例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采用经腹腔途径127例和经腹膜后途径79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60.26±15.27)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50.12±10.4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2±1.21)d。中转开放手术2例(0.98%)。发生并发症2例(0.98%),分别为膈肌损伤、皮下血肿各1例。结论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肾上腺手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肾上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辉 赵敏 +3 位作者 陈贤明 王茂鑫 王喻 许素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评价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2年2月收治51例颈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34侧)颈部可触及有肿大淋巴结并经彩超检查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21例(24侧)颈部未触及有肿... 目的评价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2年2月收治51例颈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34侧)颈部可触及有肿大淋巴结并经彩超检查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21例(24侧)颈部未触及有肿大淋巴结但彩超检查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对上述58侧颈部实行改良性颈清扫,将术前彩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超诊断有颈淋巴结转移的58侧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后53侧病理报告有转移淋巴结,彩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1.4%(53/58)。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7.5%。彩超可以发现39.6%有临床漏诊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彩超检查:中颈淋巴转移率最高71.7%(38/53);术后病理检查:Ⅲ区淋巴转移率最高67.9%(36/53),其结果基本相同。结论彩超在术前可以判断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并能够准确定位,在甲状腺癌的术前颈淋巴结的评价中十分重要,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进行术前彩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肿瘤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浩 徐丹枫 +3 位作者 刘玉杉 崔心刚 高轶 车建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6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对30例直径≥6cm巨大肾上腺肿瘤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采用健侧卧位,用自制的气囊扩张后腹腔,分别在腋后线肋缘下、腋中线髂嵴上2cm及腋前线肋缘下穿刺...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6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对30例直径≥6cm巨大肾上腺肿瘤行后腹腔镜切除手术。采用健侧卧位,用自制的气囊扩张后腹腔,分别在腋后线肋缘下、腋中线髂嵴上2cm及腋前线肋缘下穿刺,置入trocar。肿瘤切除后用标本袋取出肿瘤,留置引流管。结果30例后腹腔镜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0min(65~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50~250ml)。30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5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无明显禁忌证的肿瘤,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可行、安全,肿瘤直径并不是手术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后腹腔镜与传统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常德辉 张斌 +3 位作者 蓝天 宋灵敏 苗鹏程 张伟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单孔组,n=17)及2008年1月~2009年12月传统三孔法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三孔组,n=15)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 目的 探讨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单孔组,n=17)及2008年1月~2009年12月传统三孔法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三孔组,n=15)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手术美容满意度.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无并发症.单孔组美容满意度高(Kiyak评分91.5±3.5 vs.89.2±2.8,t=2.100,P=0.044),但手术时间长[(86.9±17.6) min vs.(62.4±8.0) min,t=4.957,P=0.000],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够取得和传统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并且美容效果更好.但手术操作要求高,需经一定量的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江英 许恩赐 +2 位作者 江玮 蔡伟忠 李梦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0-912,91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直径>6 cm)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其中6例肾上腺肿瘤直径<10 cm,偏向背侧生长,术前 CT 提示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血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直径>6 cm)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其中6例肾上腺肿瘤直径<10 cm,偏向背侧生长,术前 CT 提示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血管无明显浸润,采用经后腹膜腔入路,其余12例采用经腹腔入路。结果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经后腹膜腔入路手术时间75~180 min,平均98 min;术中出血50~400 ml,平均200 ml。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16 min;术中出血50~1500 ml,平均275 ml,其中2例术中输血。18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前有高血压术后仍有高血压,但单服钙离子拮抗剂血压可控制,余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复查 B 超或CT 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经验丰富且技术娴熟的外科医生,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腹腔镜 肾上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附56例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袁建林 王禾 +9 位作者 张运涛 王立国 刘贺亮 杨力军 武国军 翟振波 秦卫军 邵晨 杨小剑 李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59-460,共2页
目的 总结经腹腔、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56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0例,腹部取3个trocar 穿刺入路,切开侧腹膜和肾周筋膜,在肾上极内上... 目的 总结经腹腔、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01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56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0例,腹部取3个trocar 穿刺入路,切开侧腹膜和肾周筋膜,在肾上极内上方分离肾上腺或瘤体,结扎速结合超声刀将肿瘤切除.经后腹腔途径切除肾上腺肿瘤46例,腰部取3个trocar 穿刺入路,用自制的气囊扩张后腹腔,切开肾周筋膜,在肾上极内上方分离肾上腺或瘤体,结扎速结合超声刀将肿瘤切除. 结果 10例经腹腔途径中3例因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放手术,46例经后腹腔途径中1例因下腔静脉损伤大出血中转开放手术.余52例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70 ml,均未输血.手术时间40~200 min,平均110 min.术后住院3~8 d,平均5.4 d.5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效果确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肾上腺手术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段晓蓓 陈相猛 +3 位作者 邹伟强 黄斌豪 吴月娥 孙丽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瘤并行PET/CT检查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及范围、形态、大小、边界、密度、SUVmax、受累淋巴结及肾上腺外脏器受累情况等。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肾上腺病灶SUVmax,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结果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继发性12例、原发性1例;9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套细胞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0例为双侧肾上腺受侵;3例为单侧肾上腺受侵(左侧2例、右侧1例);共累及肾上腺23个,其中13个表现为软组织肿块、8个表现为软组织结节、2个表现为肾上腺增粗;10例边界清楚,3例伴有囊变、坏死,无伴钙化、出血、脂肪;9例伴肾上腺外器官受侵;10例伴淋巴结肿大,受侵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纵隔、腹膜后。PET/CT显像肾上腺病变表现为FDG高摄取,SUVmax为5.7~30.8,平均15.8±8.9。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可显示双侧肾上腺受累、边界清楚、明显摄取FDG的软组织肿块。PET/CT可较好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伟 朱樱 +2 位作者 周建桥 周萍 詹维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评估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为双侧受累,3例为单侧,共2...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评估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为双侧受累,3例为单侧,共21个病灶。病灶大小3.1~12.7cm,平均(7.8±3.7)cm。肿块形态呈不规则形12个,呈椭圆形或类圆形7个,呈肾上腺弥漫性增厚表现2个,类似于肾上腺增生。肿块内部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12个,回声不均匀9个,其中4个内部可见条状高回声,3个内部可见片状无回声区。肿块边界清晰16个,边界不清5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大部分病灶血流信号稀少或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肾上腺淋巴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与肾上腺其他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9
作者 花蒨蒨 刘庆伟 +1 位作者 马腾 刘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48-852,864,共6页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2例。其中,节细胞神经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神经鞘瘤多见于中年人,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各类肿瘤均有一定的CT、MRI表现特征,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具有相关性,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了解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特异性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晖 于江 +3 位作者 蒋绍博 夏庆华 赵勇 金讯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3月,采用经腹腔入路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6cm的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1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3月,采用经腹腔入路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6cm的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1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1~115min,平均84min。术中出血量15~450mL,平均105mL。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6.9d。术中和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13例,嗜酸细胞瘤1例,皮质癌1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内血压均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结论对于直径大于6cm的巨大肾上腺肿瘤,可选择手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可以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辅助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海庆 冯平勇 +3 位作者 张慧清 高国栋 李英 周立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3-41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ML)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的MSCT及MRI表现。结果MS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14例,混杂密度肿块11例,实性肿块2例,双侧肾上腺多发混杂密...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AML)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的MSCT及MRI表现。结果MS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14例,混杂密度肿块11例,实性肿块2例,双侧肾上腺多发混杂密度肿块1例,12例有钙化,5例有出血及坏死,其中有2例患者混杂密度肿块内既有钙化又有出血及坏死,13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19例做MRI检查的患者中,有11例MRI表现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T1 WI、TW2 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影,7例表现为左侧肾上腺区肿块T1 WI、TW2 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1例双侧肾上腺多发病灶者表现为右侧肾上腺T1 WI、TW2 I混杂高信号影,左侧多发病灶T1 WI、TW2 I呈混杂信号。结论MSCT及MRI在AML中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诊断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春 王立章 +2 位作者 孙延豹 杨晓锋 王延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1-753,757,共4页
目的肾上腺神经鞘瘤少见。本文分析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肿瘤直径为3... 目的肾上腺神经鞘瘤少见。本文分析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6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肿瘤直径为3.0-6.4 cm,平均(4.5±1.3)cm,边界均清楚锐利。肿瘤平扫密度均与肾脏密度相仿或稍低,平均CT值为(32±7)HU,3例密度均匀,3例内部片状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6例肿瘤均轻、中度强化,并呈缓慢逐渐强化模式。动脉期呈轻度均匀或絮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有增加,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平均增加(13±2)HU、(18±4)HU及(23±4)HU。1例肿瘤内部见无强化的斑片状囊变区。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CT表现为相对均质的肿块,增强扫描后的轻中度强化及逐渐缓慢强化模式可能是肾上腺神经鞘瘤特征性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苏建 刘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病理及CT表现分析,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提高对肾上腺神经鞘瘤影像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本院所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CT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结果:3例肿块位于右肾上极前与下腔静脉后间隙中,在...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病理及CT表现分析,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提高对肾上腺神经鞘瘤影像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本院所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CT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结果:3例肿块位于右肾上极前与下腔静脉后间隙中,在平扫上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肿块,其边缘清晰锐利。肿瘤内部密度不均,1例内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位于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呈圆形略分叶状的均匀等密度结节,增强后肿块表现为中度强化。结论:CT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定位,及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影像特点(附14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喜锋 徐红卫 +2 位作者 汪浒 梁宏军 葛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囊变、钙化、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 14例肿瘤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9...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囊变、钙化、密度及强化方式等特点。结果 14例肿瘤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9例,左侧肾上腺5例;肿瘤边界清晰,最长径为3.2~14.7cm,平均7.0cm;4例密度均匀,10例囊变,3例钙化,2例恶性。平扫CT值25~39HU,平均33HU;增强4例轻度均匀强化,10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成像对肾上腺高密度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吉清 张成琪 +3 位作者 袁宪顺 蔡世峰 刘玉波 黎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探讨3T MRI化学位移成像(CS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肾上腺高密度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61个CT值大于10HU的肾上腺高密度病变CSI及DWI成像,对肾上腺肿块同反相位的信号衰减值(SII)、肾上腺肿块-脾脏信号比(ASR)、... 目的探讨3T MRI化学位移成像(CS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肾上腺高密度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61个CT值大于10HU的肾上腺高密度病变CSI及DWI成像,对肾上腺肿块同反相位的信号衰减值(SII)、肾上腺肿块-脾脏信号比(AS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散点图分析。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3个良性嗜铬细胞瘤,CSI信号衰减SII平均为3.73%;ASR平均为0.97,病变实性部分ADC值平均为(1.17×10-3)mm2/s。20个高密度腺瘤CSI示信号衰减SII平均为34.48%;ASR平均0.70,ADC值平均(1.08×10-3)mm2/s。13例恶性肿瘤CSI信号衰减SII为16.58%;ASR为0.96,ADC值为(0.88×10-3)mm2/s。良恶性病变间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2<0.05),以ADC值小于0.99为标准,诊断高密度腺瘤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4.6%。高密度腺瘤的SII及ASR与其它高密度肿瘤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嗜铬细胞瘤的SII及ASR与其它高密度肿瘤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CSI可有助于鉴别高密度腺瘤、嗜铬细胞瘤和恶性肿瘤;但无法鉴别嗜铬细胞瘤和恶性肿瘤。ADC值可有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表现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娟 李惠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表现,提高对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5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2例,... 目的探讨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表现,提高对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5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2例,5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最大径1.7~15.0cm。肿瘤内含有钙化的3例,肿瘤中央区域出血、囊变、坏死或纤维化的5例,肿瘤内见成熟脂肪的3例(位于肿瘤边缘的脂肪在重建图像上与肿瘤外脂肪相连,推测可能是肿瘤将其外面的脂肪卷入肿瘤内,故称"肿瘤外脂肪卷入征"),强化方式均为动脉期肿瘤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扩大,但中央区域始终未见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内多伴有钙化,增强后肿瘤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长强化范围扩大,"肿瘤外脂肪卷入征"是笔者发现的新征象,多在肿瘤较大时出现,可能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另一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但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永华 巴照贵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特点。结果 1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CT平扫8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不...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特点。结果 1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CT平扫8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不均匀低密度;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以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为主;增强扫描后2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9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2例增强后可显示包膜。5例行MRI检查,病灶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反相位无信号减低,DWI呈等低信号,4例增强后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表现为较明显的不均匀团块状强化,4例T2WI及增强后可显示完整包膜。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CT可见散在点状钙化,MRI可清晰显示包膜及内部组织成分,二者结合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瘤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歆 郝杨 +4 位作者 高敏 陈艳 高岩 马大权 俞光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了解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涎腺癌患者815例,记录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涎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结果 815例涎腺癌患者的总体颈淋巴结... 目的了解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涎腺癌患者815例,记录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涎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结果 815例涎腺癌患者的总体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11.53%(94/815)。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位列前3位的肿瘤分别是鳞状细胞癌、透明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和涎腺导管癌(并列位居第3),发生率较低的肿瘤类型是腺泡细胞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来自颌下腺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腮腺和舌下腺患者(P<0.05)。T3、T4级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T1、T2级患者(P<0.05)。结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原发部位是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淋巴转移 外科 口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年龄肾上腺意外瘤患者1173例病因构成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毅 李乐乐 +4 位作者 谷伟军 杨国庆 吕朝晖 母义明 窦京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总结不同性别、年龄肾上腺意外瘤(AI)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1173例A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论男性组还是女性组,肾上腺无功能瘤所占比例均居... 目的 总结不同性别、年龄肾上腺意外瘤(AI)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1173例A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论男性组还是女性组,肾上腺无功能瘤所占比例均居于首位。男性组嗜铬细胞瘤比例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组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性组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06)。各年龄段AI患者中,居于首位的都是无功能瘤。随增龄,肾上腺无功能瘤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P=0.028);嗜铬细胞瘤所占比例随增龄呈下降趋势(P<0.001)。男性组不同年龄段AI患者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随增龄肾上腺无功能瘤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5),≥70岁组所占比重最高;嗜铬细胞瘤所占比例随增龄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 AI的病因构成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库欣综合征 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下隐蔽切口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昆宪 唐晓丹 牛恒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0-460,共1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但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文通过对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行仅有颈前弧形切口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Thyroid gland) 乳头状(Carcinoma Papillary) 肿瘤转移(neoplasm metastasis) 外科手术 微创性(Surgical Procedures MINIMALLY Invas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