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栋的性情论及其在清代哲学中的定位
1
作者 谷继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6,共10页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发明。汉儒不论是董仲舒还是翼奉,皆没有“性善情恶”之说。在他们看来,情最初只是人的一种机能事实,它只有在后来的发展中,在与外物接触时,才能因人自主的选择而产生善或恶的结果。然人情就其现实而言非常复杂,情之发随时合于性,这是圣人之境地。惠栋即由此判摄古代学术,以六经的“推情合性”义为生知安行之学,以理学的克治工夫论为困知勉行之学。由此他实现了对汉学和宋学的统合,这与戴震及其后学的性情论思路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情合性 惠栋 清代哲学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元弼与黄以周学术异同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5,共9页
曹元弼曾在南菁书院问学于黄以周,受黄氏父子以经为本、实事求是及汉宋兼采的治学方法影响,但又受其自身既有的宗汉宗郑思想,以及来自于前辈、家族、乡邦、时贤和晚清经世思想的影响,与黄氏父子之学又有很大不同。因而,曹元弼在以经为本... 曹元弼曾在南菁书院问学于黄以周,受黄氏父子以经为本、实事求是及汉宋兼采的治学方法影响,但又受其自身既有的宗汉宗郑思想,以及来自于前辈、家族、乡邦、时贤和晚清经世思想的影响,与黄氏父子之学又有很大不同。因而,曹元弼在以经为本,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之下,证成了坚守汉儒,尤其是郑玄家法的合理性。因此,曹氏的汉宋兼采,在学术上是以郑玄家法为核心的汉宋兼采,同时,在经世思想的影响下,还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论述汉宋兼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以周 曹元弼 宗郑 汉宋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