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4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声分解法及完美匹配层在气动噪声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凯 叶天贵 +1 位作者 靳国永 陈玉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4,共8页
针对无界区域需要高精度的无反射边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声场求解方法。将流声分解法中声学扰动变量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上,引入吸收系数,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转为含有完美匹配层的流声分解法控制方程。在OpenFOAM... 针对无界区域需要高精度的无反射边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声场求解方法。将流声分解法中声学扰动变量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上,引入吸收系数,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转为含有完美匹配层的流声分解法控制方程。在OpenFOAM平台采用格心型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用于模拟声场的传播和边界上的无反射,对平面波传播、柱面波传播、四级子噪声传播、脉动球源声传播这几个经典噪声算例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含有完美匹配层的流声分解法能够在过渡区域吸收所有的出射波,得到声学问题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吻合。与特征无反射边界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边界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声分解 完美匹配层 有限体积 气动声学 数值模拟 OPENFOAM 噪声辐射 噪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溶剂分解法转化塑料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泽群 王子帅 +1 位作者 肖刚 苏海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46-2757,共12页
塑料废弃物因其分布范围广、回收处理复杂等问题对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填埋法和焚烧法未能有效缓解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化学回收处理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将塑料废弃物降解为低聚物或转化为其他产品,显示出潜在的环境友... 塑料废弃物因其分布范围广、回收处理复杂等问题对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填埋法和焚烧法未能有效缓解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化学回收处理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将塑料废弃物降解为低聚物或转化为其他产品,显示出潜在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本文全面介绍了塑料废弃物中主要聚合物(聚酯类塑料、聚烯烃类塑料)催化溶剂分解法的反应机制和产物转化应用。特别关注了针对聚酯类塑料回收转化的水解法、醇解法和氨解法,以及针对聚烯烃塑料回收转化的烯烃复分解法,这些方法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塑料废弃物的高效降解和回收。最后,从催化剂设计和产物高值转化两个层面探讨了催化溶剂分解法转化塑料废弃物的发展机遇,以及未来研究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废弃物 催化溶剂分解 水解 醇解 氨解 烯烃复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分解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峰 汪胜东 +1 位作者 郭纵 谢思源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碳化分解法因具有反应高效、工艺简单等特点,已成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主流工艺。以盐湖碳酸锂为原料,采用碳化分解法净化精制电池级Li_(2)CO_(3)。考察了液固比、反应时间、CO_(2)气体流速、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Li_(2)CO_(3)净化精制... 碳化分解法因具有反应高效、工艺简单等特点,已成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主流工艺。以盐湖碳酸锂为原料,采用碳化分解法净化精制电池级Li_(2)CO_(3)。考察了液固比、反应时间、CO_(2)气体流速、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Li_(2)CO_(3)净化精制过程中纯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_(2)气体流量1 L/min、室温(20℃)、L/S=25、碳化时间50 min和碳化搅拌速率300 r/min的条件下,碳酸锂纯度达99.80%,收率达到71.92%。满足了电池级Li_(2)CO_(3)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碳酸锂 碳化分解 电池级碳酸锂 净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sarenko谐波分解的电力电缆缺陷定位方法
4
作者 冯杰 王大兴 +2 位作者 赵兴虹 周凯 唐志荣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近年来,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的缺陷检测中。然而,行波的多反射和反射系数谱是非周期性信号,导致FDR的定位谱图存在伪峰,这个问题容易造成对定位缺陷的严重误判。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isar... 近年来,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的缺陷检测中。然而,行波的多反射和反射系数谱是非周期性信号,导致FDR的定位谱图存在伪峰,这个问题容易造成对定位缺陷的严重误判。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isarenko谐波分解的电缆缺陷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线性差分模型对反射系数谱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拟合并构造一个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以替换传统FDR中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所提方法有效克服了电缆中的衰减、多反射以及色散效应对电缆缺陷定位造成的影响。然后,采用Pisarenko谐波分解法来估计反射系数谱中的所有频率,并进一步完成对缺陷的精确定位。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现场58 km海底电缆的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削弱伪峰对缺陷定位的影响,还能提高定位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系数谱 Pisarenko谐波分解 缺陷定位 频域反射 电力线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凸低秩塔克分解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
5
作者 杨俊刚 刘婷 +4 位作者 刘永贤 李博扬 王应谦 盛卫东 安玮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5,共15页
低秩稀疏分解方法因其好的检测性能在红外小目标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低秩稀疏分解方法在复杂场景中仍然面临检测性能不高、检测速度较慢等问题。虽然现有的低秩塔克分解方法在复杂场景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检测性能,但其需依... 低秩稀疏分解方法因其好的检测性能在红外小目标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低秩稀疏分解方法在复杂场景中仍然面临检测性能不高、检测速度较慢等问题。虽然现有的低秩塔克分解方法在复杂场景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检测性能,但其需依赖经验预先定义秩:若秩估计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漏检或虚警。而且,不同场景中秩的大小不一样,限制了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非凸秩接近范数约束低秩塔克分解的潜在因子,无需手动设置秩,从而显著提升了算法在不同场景中的鲁棒性。进一步地,设计了基于对称高斯-赛德尔的交替方向乘子法(symmetric GaussSeidel based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lgorithm,sGSADMM)来求解所提模型。与现有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相比,sGSADMM算法通过利用更多结构信息,实现了更高的求解精度。大量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检测性能和背景抑制等方面均优于现有的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检测 非凸低秩塔克分解 非凸秩接近范数 对称高斯-赛德尔的交替方向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网格的区域分解型并行接触分析算法
6
作者 彭泉诚 李明昊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6-1771,共16页
对于多数区域分解型并行分析算法,单一计算网格不能保证非相邻子域间求解信息的及时互换,使得算法收敛速率较慢.双重网格法是对区域分解型并行分析算法的收敛速率进行优化的有效方法,然而,弹性接触问题具有接触区域未知、接触状态未知... 对于多数区域分解型并行分析算法,单一计算网格不能保证非相邻子域间求解信息的及时互换,使得算法收敛速率较慢.双重网格法是对区域分解型并行分析算法的收敛速率进行优化的有效方法,然而,弹性接触问题具有接触区域未知、接触状态未知、接触约束非等式及摩擦本构模型复杂等非线性因素,若不对这些接触非线性因素进行假设以使之线性化,则双重网格法中粗网格全局近似解的构造将比较困难;反之,若根据特定的接触假设构造粗网格全局近似解,则在不增加迭代层数的情况下,迭代流程易陷入特定的接触假设从而无法收敛.为此,构造一种不依赖于特定接触假设的粗网格全局近似解,采用双重网格法对区域分解型并行接触分析算法的收敛速率进行优化.首先,沿着接触边界与剖分边界,将全局计算区域分解为若干非重叠子域,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构造基于单一网格的并行接触分析算法;接着,借鉴LATIN法中的多尺度策略,构造满足子域间相互平衡的全局问题,按照几何多重网格法建立全局问题的粗网格版本,计算粗网格近似解并对计算网格解进行修正.通过与对偶mortar接触分析算法的比较,验证了基于双重网格的区域分解型并行接触分析算法在大规模接触问题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解 并行接触分析 接触非线性 交替方向乘子 双重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shell混合度分解法的有源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
7
作者 段宏 郭成 陈凤仙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针对现有配电网节点脆弱性评估方法存在指标选取困难、指标权重片面而难以用于有源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壳(K-shell)混合度分解法(mixed degree decomposition,MDD)的有源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方法。首先,提出基... 针对现有配电网节点脆弱性评估方法存在指标选取困难、指标权重片面而难以用于有源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K-壳(K-shell)混合度分解法(mixed degree decomposition,MDD)的有源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方法。首先,提出基于信息熵理论改进的K-shell混合度分解法,实现配电网节点脆弱度层级划分;随后,结合分布式电源的地理位置和随机特性,建立基于核密度估计和Copula理论的分布式电源随机出力模型;最后,基于风险理论提出以节点运行风险作为权重修正因子的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方法。所提方法能有效评估有源配电网的脆弱节点,且面对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配电网脆弱节点评估时具有更强的计算效率。通过对IEEE 123系统的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脆弱节点 COPULA理论 复杂网络理论 改进的K-shell混合度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低秩分解策略的黏声各向异性纯qP波正演模拟方法
8
作者 李书瑜 梁兵 +2 位作者 郭廷超 潘成磊 许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7,共12页
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会导致地震波出现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如果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忽略这些影响,那么成像结果会出现同相轴畸变和偏移假象。常规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但存在... 地下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会导致地震波出现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如果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忽略这些影响,那么成像结果会出现同相轴畸变和偏移假象。常规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可用于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但存在伪横波干扰和受模型参数限制(各向异性参数ε必须大于δ)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基于声学近似的纯qP波频散关系与常Q衰减模型相结合,推导了一种黏声TTI介质纯qP波方程。该方程包含解耦的相位频散和振幅衰减项,便于实现衰减补偿逆时偏移。基于新推导的方程,发展了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求解策略,实现了黏声TTI介质纯qP波正演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程克服了黏声TTI介质拟声波方程的局限,可较为准确且稳定地模拟地震波在黏声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同时,该有限差分低秩分解求解策略继承了有限差分求解方法高效的优势,相比于传统低秩分解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各向异性 纯qP波方程 正演模拟 有限差分低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
9
作者 江国华 孙琪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2,共12页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法定因素是导致量刑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罪行严重程度越高的地区,其量刑结果越重;非法定因素即法官的自由裁量对量刑地区差异的影响是有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法官的个案认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法官对相同犯罪数额危害程度的认定越宽松。为此,有必要建立裁判辅助系统,根据地区经济指标对犯罪数额进行折算,引入量刑地区差异的监测模型,并且强化裁判文书的撰写规范,以确保将正义区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差序正义 量刑地区差异 Blinder-Oaxaca分解 区差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对角化矩阵特征值分解扰动问题的快速求解方法
10
作者 胡志祥 杨其东 +1 位作者 黄潇 贺文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6,共8页
针对特征值扰动计算的传统方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特征值扰动问题的快速迭代算法.首先,通过矩阵变换将初始矩阵的特征值扰动问题转化为对角矩阵的特征值扰动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快速迭代算法求解扰动参数,同时对算法的收... 针对特征值扰动计算的传统方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特征值扰动问题的快速迭代算法.首先,通过矩阵变换将初始矩阵的特征值扰动问题转化为对角矩阵的特征值扰动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快速迭代算法求解扰动参数,同时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基于摄动级数展开法导出的方法进行对比.再次,采用逐一求解特征值并进行矩阵降阶的策略,有效降低运算量.最后,通过2个算例分别展示算法的计算过程及其在结构模态参数追踪方面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分解 特征值扰动 摄动级数展开 可对角化矩阵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海智 贾志诚 李金库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为了可以精准实现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频域分块技术对光纤网络信号展开信号提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初始检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接入行为信用度,对于信用... 为了可以精准实现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判定过程的光纤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频域分块技术对光纤网络信号展开信号提纯,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入侵信号进行初始检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网络接入行为信用度,对于信用度较高的接入行为直接通过,剩余接入行为则利用马尔可夫判定过程展开判定,由此实现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入侵信号,特别是针对Pording数据集所遭受侵入式窃听行为,检出率高达0.985。在整个实验中,该方法检出率的最小值也可以达到0.920,平均检测误判率、平均检测漏判率的最大值分别为0.01、0.02。这说明该方法显著提升光纤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保障网络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判定过程 光纤网络 经验模态分解 模糊层次分析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约束的CSC格式总体矩阵存储算法
12
作者 董正方 王佳豪 +2 位作者 李运华 程纬 王君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65-4273,共9页
为了提高有限元分析效率,减少内存消耗,对总体矩阵的存储算法进行研究。将约束条件统一处理为单元层面的矩阵分块,后续以刚度矩阵为例,确定了约束条件下刚度矩阵非零元素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适用于二维、三维有限元刚度矩阵非零元素数量... 为了提高有限元分析效率,减少内存消耗,对总体矩阵的存储算法进行研究。将约束条件统一处理为单元层面的矩阵分块,后续以刚度矩阵为例,确定了约束条件下刚度矩阵非零元素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适用于二维、三维有限元刚度矩阵非零元素数量计算方法及相应计算公式,同时检验了正确性;推导了一维等带宽存储与原始方阵地址对应关系,并将其作为辅助数组应用于CSC格式总体矩阵集成过程中,提高了总体矩阵组集效率,避免了节点编号优化难题。最后,以北京市房山线长稻区间四跨单线梁桥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分析时总体矩阵组集时间减少30%、存储空间节省68%以上、保证了计算精度的同时线性方程组计算效率提升超过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单元 刚度矩阵 非零元素 压缩存储 CHOLESKY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和火花放电条件下洁净空气的分解特性研究
13
作者 董翔 韩晓昆 +6 位作者 衣书伟 张潇 杨哲 周道 夏博雅 张腾 裴学凯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5,共11页
基于气体组分分析法搭建了洁净空气绝缘缺陷分解实验装置,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洁净空气在不同放电形式(火花放电以及电晕放电)以及不同气体压强下的主要特征分解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探索了主要分解产物的基本反应原理和路径... 基于气体组分分析法搭建了洁净空气绝缘缺陷分解实验装置,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洁净空气在不同放电形式(火花放电以及电晕放电)以及不同气体压强下的主要特征分解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探索了主要分解产物的基本反应原理和路径,并定量或定性分析了不同气体压强对洁净空气部分主要特征分解产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洁净空气在火花放电下的主要特征分解产物有NO_(2)、NO与N_(2)O_(4),在电晕放电下的主要特征分解产物有O_(3)、N_(2)O_(5)与N_(2)O。火花放电形式下气体压强的增加会影响NO和NO_(2)的生成比例,在高气体压强范围内NO的组分占比较低,NO选择性随气体压强的降低而增大。电晕放电条件下产生的O_(3)、N_(2)O_(5)与N_(2)O浓度在同一电压等级下随气体压强增大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N_(2)O_(5)的产生与O_(3)浓度具有较强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空气 分解产物 气体压强 气体组分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液体阻尼器-高层结构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
14
作者 邹万杰 梁敏容 +2 位作者 李创第 葛新广 经承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4,共13页
针对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高层结构在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求解方法复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技术和功率谱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顶层设置TLD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胡聿贤地震激励谱下动力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根据TLD... 针对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高层结构在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求解方法复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技术和功率谱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顶层设置TLD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胡聿贤地震激励谱下动力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根据TLD线性力学模型,建立TLD-高层建筑结构耦合地震动方程,再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获得高层建筑结构动力特性,重构以实模态表示的TLD-高层建筑结构等效动力学方程,解决了复杂受控结构动力特性不易获取的问题。其次,基于复模态法和二次式分解法推导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绝对位移、层间位移、方差和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以一实际结构作为算例分析,通过本文方法所得楼层和节点谱矩与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得响应谱矩的正确性;并探讨了结构振型数和TLD参数对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前三阶振型能保证响应结果的精度,且适当增大TLD长度、高度和选取合适阻尼比可有效提高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胡聿贤随机激励谱 二次式分解 实用分析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量梯度的快照分区POD降阶计算方法
15
作者 杨帆 张潋镪 +2 位作者 何永胜 王鹏博 姜慧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随着数字化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高价值电力装备数字孪生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满足计算的时效性,通常采用模型降阶的方法,其中本征正交分解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OD方法在构造快照... 随着数字化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高价值电力装备数字孪生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满足计算的时效性,通常采用模型降阶的方法,其中本征正交分解法(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的POD方法在构造快照时无法高效提取网格节点信息,造成大的计算量、存储资源浪费。为此,该文提出基于场量梯度的快照分区POD降阶计算方法,以快照中各节点场量梯度为依据对计算域进行分区处理,通过对不同分区的节点数量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减,实现了高效的POD降阶计算。以换流变阀侧套管极性反转电场作为算例,对该文提出分区降阶方法的可行性及高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有限元方法,计算时间缩短97.1%,同时相较于传统的POD方法,其快照中节点数量减少95.2%,节约存储资源91.7%。同时,分区降阶计算的准确率高,平均误差仅为0.80%,实现了对阀侧套管极性反转电场的高效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降阶方 本征正交分解 场量大梯度 POD快照 换流变 阀侧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olesky分解法的LHS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安全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润才 玉宇 陈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一项与国土环境、公众安全、核工业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是保障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从选址、建设、运行到关闭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分析是其中重要一环。环境变化、人员行为等...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一项与国土环境、公众安全、核工业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是保障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从选址、建设、运行到关闭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分析是其中重要一环。环境变化、人员行为等事前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都将对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不确定性评估。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不确定性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计算过程相较于常见的蒙特卡罗模拟的运用场景,其涉及输入的随机参数多、运用模型庞杂,势必需求更小的抽样样本以减少运算时间、提高抽样效率。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是不确定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应用于多维抽样时由于排序质量较低,使得小样本条件下的相关性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本文采用Cholesky分解法对拉丁超立方抽样过程中的排列构造过程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排列矩阵各行向量进行解耦,以最小化其各维度间的相关性。此改进方案显著降低了拉丁超立方抽样对样本相关性的影响,加速了计算结果的收敛速度。在本文的使用场景下,改进后的抽样方法只需要使用改进前所需样本规模的1/10,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Cholesky分解 拉丁超立方抽样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EEMD-PCA-LSTM与误差补偿的光热电站短期太阳直接法向辐射预测
17
作者 张晓英 常正云 +1 位作者 罗童 张兴平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3,共9页
太阳直接法向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的变化影响光热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以西北某光热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聚类、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 太阳直接法向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的变化影响光热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以西北某光热电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聚类、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与误差补偿的光热电站短期DNI预测模型。首先,充分考虑影响DNI的环境因素,研究气象参数与DNI间的关系,利用近邻传播(Affinitypropagation,AP)聚类算法得到同一天气下的典型日,利用EEMD将原始DNI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各子模态,降低序列的非平稳性;其次,利用PCA得到关键影响因子,使原始序列相关性和冗余性降低,减少模型输入维度;然后,利用LSTM网络对各分解子模态建模预测得到初始预测DNI序列,将其与真实序列作差,得到两者间的误差序列,重新建立LSTM网络对误差序列进行预测,即误差补偿;最后,将初始预测DNI与误差序列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光热电站短期DNI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向辐射 光热发电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主成分分析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分解及零空间技术的周期排桩结构带隙计算方法与特性研究
18
作者 郭文杰 李佳宝 +2 位作者 罗文俊 洪显 徐长节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8-654,共7页
针对传统能量法求解周期排桩结构带隙时位移型函数构造复杂、计算成本高、因桩土参数畸变而导致的波形拟合困难等问题,基于区域分解思路对传统能量法进行改进,将桩与土分别在独立坐标系下建模,克服桩土参数畸变问题;再结合零空间技术处... 针对传统能量法求解周期排桩结构带隙时位移型函数构造复杂、计算成本高、因桩土参数畸变而导致的波形拟合困难等问题,基于区域分解思路对传统能量法进行改进,将桩与土分别在独立坐标系下建模,克服桩土参数畸变问题;再结合零空间技术处理各类边界约束,克服了型函数构造中边界依赖问题,且大幅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波数有限元法,该方法不仅同样准确、可靠,还具有效率优势。此外,土体弹性模量与排桩填充率是影响带隙的主要因素;相较于正方形布置的周期排桩,六边形布置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起始频率、截止频率和带隙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排桩 能量 区域分解 零空间技术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其在光谱解混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杨颂 张新元 +1 位作者 刘晓 孙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26,共5页
非负矩阵分解问题(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模型已成功应用至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光谱解混工作,由于NMF优化模型具有多个局部极小点,使得分解结果不稳定。设计初始化方法或者选择带正则项的问题模型是提高分解精度的... 非负矩阵分解问题(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模型已成功应用至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光谱解混工作,由于NMF优化模型具有多个局部极小点,使得分解结果不稳定。设计初始化方法或者选择带正则项的问题模型是提高分解精度的两种常用方法。本文提出了两阶段的NMF算法,实现了初始点选取和正则项设计的结合。第一阶段借助k-均值获得k个聚类中心,给出迭代的初始点;利用第一阶段的初始矩阵U^(0),定义了针对端元矩阵的正则项‖U-U^(0)‖_(F)^(2),第二阶段采用基于交替非负最小二乘框架的投影梯度算法,求解新的正则化NMF问题。正则项中的端元初始矩阵U^(0)除了采用k-均值获得k个聚类中心,也可采用真实地物光谱,它的引入提高了算法的灵活度。数值结果表明新算法更加稳定,且分解的精确性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正则项 投影梯度 光谱解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蒲晓云 杨靖 +1 位作者 杨兴 宁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首先,采用能量差值法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子模态数,将具有较强随机波动性的原始风电功率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平稳的子序列,从而更加充分地提取时序特征。其次,构建Transformer-BiGRU模型,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并行处理多个特征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利用BiGRU捕捉时序序列间的前后依赖性,从而提升预测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采用融合Singer混沌映射、透镜折射反向学习和单纯形法策略的改进斑马优化算法(IZOA),对Transformer-BiGRU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数、初始学习率、正则化系数和多头注意力头数四个关键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IZOA-Transformer-BiGRU对分解后的各子序列进行预测,经过叠加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BiGRU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决定系数提升了5.10%,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56.17%、54.58%、54.5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TRANSFORMER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能量差值 斑马优化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