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社会因素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贤臣 马登岱 +4 位作者 刘连启 李传奇 赵贵芳 杨杰 孙良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3-275,共3页
为了探讨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以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总分≥90百分位数的145例青少年为病例组,以≤69百分位数的同年龄、同性别的954名青少年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 为了探讨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以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总分≥90百分位数的145例青少年为病例组,以≤69百分位数的同年龄、同性别的954名青少年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影响青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生活事件、心理外控性、学习不满意感、年级、慢性病/伤残、夜间晚睡(12pm后)和家庭经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问题 危险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人格障碍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4 位作者 刘宝花 郭琦 程辉 张婷婷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2-28,共7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广泛筛选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生物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可疑危险因素,建立人格障碍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假设。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一般情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广泛筛选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的生物遗传学和社会心理学可疑危险因素,建立人格障碍的遗传和环境病因假设。方法:按照ICD-10和DSM-IV的标准,采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一般情况问卷,抽取北京市10003名高一学生及其父母,分别在高一和高三时调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高一学生资料筛选出总体人格偏离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关系不良、学校所在区县、父母的过度保护型、偏爱型、否认拒绝型和非情感温暖型养育方式、与父母同住年限短和男性。高一各组人格偏离和高三学生的分析结果类似。总体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关系不良、父母的否认拒绝型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经计算总体人格障碍的父亲和母亲遗传度分别为0.84和0.85,各组人格障碍的遗传度多数大于0.6。结论:对于人格障碍的发生,广义遗传因素的作用约占85%;人格障碍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是父母关系不良和否认拒绝型及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人格偏离 病例对照研究 青少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双相障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野 刘靖 +3 位作者 李雪 周娱菁 王慧 刘静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1-926,共6页
目的:了解早发型双相障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双相障碍标准的起病年龄<18岁的患者78例(抑郁发作38例,躁狂发作28例,混合状... 目的:了解早发型双相障碍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双相障碍标准的起病年龄<18岁的患者78例(抑郁发作38例,躁狂发作28例,混合状态2例,缓解期1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自评问卷(AHRBI)评估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从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总病程、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史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双相障碍组AHRBI总分与攻击暴力、健康妥协、破坏纪律、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及吸烟饮酒等6项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5 (38,119) vs.46 (38,65),P<0.05].有自杀自伤行为患者与无自杀自伤行为患者相比,起病年龄较大[14.0 (10.0,17.0) vs.14.0 (9.0,16.0)],总病程较短[12.0 (1.0,65.0) vs.26.0 (1.0,103.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自伤与起病年龄(OR=1.92,95%CI:1.20~3.02)、性别(OR=5.92,95% CI:1.48~23.52)、抗精神病药治疗史(OR=0.14,95%CI:0.02~0.66)、吸烟饮酒(OR=3.88,95% CI:1.40 ~ 10.84)、破坏纪律(OR =4.16,95%CI:1.08 ~ 16.08)等因素关联;破坏纪律与攻击暴力(OR=26.74,95% CI:4.16~171.68)、健康妥协(OR =6.66,95%CI:1.08 ~41.10)关联(均P<0.05).结论:早发型双相障碍患者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对照,患者在6个维度均存在明显增多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起病晚、女性、吸烟喝酒、破坏纪律是自杀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是保护性因素.健康妥协和攻击暴力是破坏纪律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早发型 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及其亚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季委 李汶逸 +3 位作者 蒋施瑞 江天琳 任琦玮 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8-792,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AD生物标志物与生活方式研究队列中的AD患者138例,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条...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AD生物标志物与生活方式研究队列中的AD患者138例,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条件,与AD不伴BPSD患者进行2?1匹配,最终纳入BPSD组92例,对照组46例。比较BPSD组及各BPSD亚型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携带载脂蛋白E(apoE)ε4、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和照料者负担量表(CBI)评分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患者BPSD以及BPSD各亚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BPSD组高血压、ADL评分和C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MMSE评分和M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妄想CBI评分、激越CBI评分是危险因素(OR=1.015,95%CI:1.001~1.029,P=0.039;OR=1.034,95%CI:1.015~1.053,P=0.001);携带apoEε4、CBI评分是幻觉的危险因素(OR=4.196,95%CI:1.245~14.140,P=0.021;OR=1.020,95%CI:1.006~1.168,P=0.005),MMSE评分是幻觉的保护因素(OR=0.831,95%CI:0.737~0.937,P=0.002);脑卒中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0.031,95%CI:1.105~7.935,P=0.031),女性和CBI评分是抑郁的危险因素(OR=3.499,95%CI:1.564~7.828,P=0.002;OR=1.026,95%CI:1.006~1.047,P=0.010);PSQI评分和CBI评分是焦虑的危险因素(OR=1.170,95%CI:1.058~1.293,P=0.002;OR=1.028,95%CI:1.004~1.053,P=0.023);欣快携带apoEε4是危险因素(OR=3.273,95%CI:1.033~10.372,P=0.044);女性是易激惹的保护因素(OR=0.314,95%CI:0.148~0.667,P=0.003),CBI评分是易激惹的危险因素(OR=1.020,95%CI:1.004~1.037,P=0.014)。结论 BPSD各临床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靶向不同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个性化干预是预防和管理BPSD的核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症状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个性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