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过度融合上胸弯会增加远端叠加的风险
1
作者 陈熙璞 秦晓东 +4 位作者 陈溢 何中 刘臻 邱勇 朱泽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评估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胸弯融合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6日至2018年10月21日于我院行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的104例术前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评估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胸弯融合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6日至2018年10月21日于我院行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的104例术前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并通过X线片测量影像学参数。根据手术上端固定椎(U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T_(3)组(UIV在T_(3)及T_(3)以上)和<T_(3)组(UIV在T_(3)以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远端叠加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脊柱侧凸研究协会22项问卷评分)。结果10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8±3.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3.0±9.6)个月。≥T_(3)组71例,<T_(3)组33例,两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参数匹配(P>0.05)。末次随访时,27例(26.0%)患者发生远端叠加,≥T_(3)组远端叠加的发生率高于<T_(3)组[31.0%(22/71)vs 15.2%(5/33),P<0.001];15例(14.4%)患者发生术后肩部不平衡(PSI),其中≥T_(3)组11例(15.5%),<T_(3)组4例(1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sser分级和UIV选择是伴左肩低Lenke 2A型AIS患者术后发生远端叠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UIV的选择与术后远端叠加发生率有关,融合上胸弯或将导致远端叠加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 远端叠加 上端固定椎 上胸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对矢状位脊柱曲线与骨盆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华锋 沈建雄 +2 位作者 邱贵兴 翁习生 林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形手术对脊柱矢状位曲线与骨盆相关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2009年4月行一期脊柱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的AIS患者70例,年龄10~18岁,平均14.0岁。术前及术后均在双上肢抱胸体位下摄站立位脊柱全长...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形手术对脊柱矢状位曲线与骨盆相关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2009年4月行一期脊柱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的AIS患者70例,年龄10~18岁,平均14.0岁。术前及术后均在双上肢抱胸体位下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及术后的胸后凸(TK)、腰前凸(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和骨盆投射角(PI)。将术前及术后的PI值进行t检验比较,并分别对术前及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PI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K与LL在术前存在明显相关性(r=0.628),而术后则相关性明显减弱(r=0.238),TK与各骨盆参数(PI、PT、SS)在术前、术后均无明显相关性;术前LL与PI、PT及SS存在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69,-0.459,0.741),术后LL与PI、SS仍保持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353,0.788),而LL与PT则相关性减弱(r=-0.286);PI与PT、SS在术前及术后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577,0.539;0.649,0.516)。结论:骨盆投射角能真实反映骨盆解剖形态,不随脊柱矢状位参数变化而变化;腰前凸与骨盆投射角之间的密切关联在矫形术后得以维持,在计划手术治疗AIS时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后凸 腰前凸 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后凸角对上胸椎后凸角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清华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钱邦平 朱锋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 目的:探讨轻中度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椎后凸角与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Cobb角40°60°)单胸弯型AIS患者50例、双胸弯型AIS患者50例,均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上肢抱胸体位下的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主胸弯Cobb角、上胸椎(T2T5)后凸角(upper thoracic kyphosis,UTK)及胸椎(T5T12)后凸角(total kyphosis,TK)。两种弯型患者分别按TK大小分为两组:A组TK〈10°,B组10°≤TK≤40°。分别将两种弯型的A组及B组的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参数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单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UTK平均为6.9°,B组为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胸弯AIS患者TK与UTK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在双胸弯型AIS患者中,A组的UTK平均为12.0°,B组为11.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与UTK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双胸弯型AIS患者的TK对UTK无明显影响;而单胸弯型AIS患者的UTK会随着TK的减小而减小,在对单胸弯型AIS患者进行胸椎融合时,应考虑其对术后矢状面形态重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弯型 上胸椎后凸角 胸椎后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李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男15例,女81例;年龄10~18岁,平均14.5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随访22~68个月,平均42.2个月。根据术后肩部平衡情况,将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和肩部失平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肩部失平衡患者17例,发生率为17.7%。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与术后肩部失平衡相关的3个独立因素为:术前锁骨角(OR=1.873,P=0.018)、术前主胸弯Cobb角(OR=2.222,P=0.028)和术后主胸弯Cobb角(OR=0.483,P=0.039)。其中锁骨角和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危险因素,术前锁骨角的正值越大,主胸弯角度越大,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性越大;术后主胸弯Cobb角为保护因素,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较大时,能相对避免肩部失平衡的发生。结论:术前锁骨角为正性倾斜、主胸弯角度较大和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过小可能是AIS患者主胸弯矫正后肩部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弯 冠状面平衡 肩部平衡 三维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李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obb角<8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固定融合上端椎在T4或T4以下,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排除翻修手术和截骨手术患者。术前根据Lenke分型判断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分成结构性上胸弯组和非结构性上胸弯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外观肩部平衡以及影像学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共有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14.4岁,随访时间24~62个月,平均36.4个月,其中结构性上胸弯组17例,非结构性上胸弯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上胸弯均能自发性矫正,末次随访时,上胸弯Cobb角平均由27.9°减小至19.4°,T1倾斜角由-0.21°增加至4.7°,第一肋倾斜角(FRT)由0.4°增加至3.7°,锁骨角(CA)由-1.5°增加至0.8°,双肩高度差(CSH)由-13.0mm增加至5.2mm,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倾斜角的改变(术后T1倾斜角-术前T1倾斜角)与CSH变化(术后CSH-术前CSH)有较强相关性(r=0.624,P=0.000),术后主胸弯的矫正率和FRT与CSH变化为中等程度相关(r=0.437,0.345,P=0.007,0.006),术前主胸弯Cobb角与CSH变化为弱相关(r=0.262,P=0.040)。上胸弯Cobb角及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T1倾斜角等参数与CSH变化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AIS患者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上胸弯在主胸弯矫正以后均有自发性矫正现象,但T1倾斜角、第一肋倾斜角和双肩高度差均会增加。右胸弯患者左肩被抬高的程度与T1倾斜角增加的程度、主胸弯的矫正率及术后第一肋倾斜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弯 自发性矫正 冠状面平衡 肩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后凸10年前后疗效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鲍虹达 闫鹏 +7 位作者 刘树楠 朱泽章 刘臻 孙旭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 :比较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胸椎后凸10年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从2005年6月~2006年6月(早期组)和2014年6月~2015年6月(近期组)于我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Lenke 1型AIS患者中分别随机选... 目的 :比较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胸椎后凸10年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从2005年6月~2006年6月(早期组)和2014年6月~2015年6月(近期组)于我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Lenke 1型AIS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40例,共80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1年左右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如下影像学参数: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组患者与近期组患者之间的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分别为14.94±1.78岁及14.96±2.01岁。早期组患者的术前TK平均为14.42°±7.92°,而近期组的术前TK则为15.19°±7.90°,在术前两组间的TK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681)。在进行后路矫形手术后,早期组的术后即刻TK为18.58°,而近期组则为19.23°,两组间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689)。在随访中,两组的TK与术后即刻的TK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术前和术后TK与CL均显著相关。结论:目前椎弓根螺钉系统相比于10年前对于Lenke 1型AIS患者的胸椎后凸的重建并无显著区别,这种变化可能与AIS本身的病因学有关,也可能与本中心采用的去旋转矫形技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椎后凸 椎弓根螺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畸形手术中脊柱矢状面序列重建的临床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伍宇轩 海涌 潘爱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人体躯干的平衡依靠脊柱、韧带和拮抗肌群的彼此作用共同维持。胸、腰椎畸形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躯干失平衡,当躯干失平衡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疲劳、躯干疼痛和功能障碍。在胸、腰椎畸形的治疗中,重建脊柱矢状面序列对于恢... 人体躯干的平衡依靠脊柱、韧带和拮抗肌群的彼此作用共同维持。胸、腰椎畸形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躯干失平衡,当躯干失平衡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疲劳、躯干疼痛和功能障碍。在胸、腰椎畸形的治疗中,重建脊柱矢状面序列对于恢复躯干平衡、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畸形 矢状位平衡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椎后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