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腾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域的全面浸润,传统教学与数智教学的融合贯通,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质量发展 思政育人 全面浸润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础、形势与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柳洲 刘笑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思政课内部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守正创新”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一是教育理念,守“培根铸魂”立德之正,创“启智增慧”赋能之新;二是教材内容,守“思想政治”价值之正,创“针对性、鲜活性”吸引力之新;三是教学方法,守“科学合理”实效性之正,创“多元融合”生动深刻之新;四是教育体制,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多方协同”大思政课体制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难点及完善对策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文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更加注重思政课的内涵建设,更加突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从建设重点来看,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于党的理论武装与课程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基础在于以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支撑、丰富课程内容;主线在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从建设难点而言,课程教材体系与党的创新理论需要协调适应,教师数量与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同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联动调整,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大中小思政建设需要一体推进,思政内部力量与各类外部力量需要融通贯通。从建设发展路径来讲,既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思政课理论研究,也要加强理论武装,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既要聚焦教师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也要贯通课堂体系,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里的思政课: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4
作者 谢玉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交叉的课程,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在授课对象上呈现出学生与学员同时上课、同步推进的特点,在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内容上将课堂与乡村紧密相连。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好乡村里的思政课,要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结合“五史”中的乡村实践,一体构建“三全育人”大课堂,深化拓展产教融合大平台,系统推进大师资队伍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思政课 涉农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被引量:3
5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引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助力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全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迈进,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的价值意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原则,以内生机制保障“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融合式教学” 高质量发展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用“大思政课”的内涵、特点、价值及实践进路
6
作者 张国启 易开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大创新。就内涵而言,善用“大思政课”意味着善用“大师资”育人、善用“大教材”育人、善用“大课堂”育人、善用“大手段”育人、善用“大平台”育人。... 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大创新。就内涵而言,善用“大思政课”意味着善用“大师资”育人、善用“大教材”育人、善用“大课堂”育人、善用“大手段”育人、善用“大平台”育人。就特点而言,善用“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继承性、辩证性和系统性。就价值而言,善用“大思政课”有助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力量。就实践进路而言,应以要素升级为基础,在统筹协调和循序渐进的统一中科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应以现实的人为关键,在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中大力推进“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中实现“大思政课”育人成效转化;应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在坚持规范引领和持续完善的统一中确保“大思政课”育人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用“大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林领域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从而推动农林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红色文化铸魂、绿色文化培根、黄色文化固本有机融合,从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绿色发展理念和河南历史文化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发展 农林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体系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战略意义与提升路径
8
作者 代静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重视思政课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党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特创造和政治优势。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 重视思政课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党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特创造和政治优势。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是引导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关键举措。为此,需要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战略意义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发展模式
9
作者 黄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 高校思政课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凝魂聚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10
作者 陈宏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42-45,共4页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思政课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思政课学生主体地位的减弱、思政课教师主导权的让渡等现实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夯实思政课意识形态根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情感互动;提升教师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胜任能力,锤炼主导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校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生主体 师生互动 教师数字意识 数字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11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涵育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研究
12
作者 朱惠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培育大量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才充实到教育一线,这是新时... 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培育大量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才充实到教育一线,这是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总体目标。高校是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人才的母机和重要阵地,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历史担当。高校各类课程建设是教育家精神涵育的重要路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场域和实践路径。因此,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指向,构建有助于涵育教育家精神的课程思政机制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未来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人才,是当前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一刻不可轻忽的方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绵长浑厚的教育家精神,发掘和发扬这种精神,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源泉。同时,充分利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体现。如此,必然助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强国 传统文化 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逐新,融合发展,共促体育教材建设新篇章——2023纪念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出版三十七周年暨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锐 吴韬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一直是学校体育发展关注的重点,教材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核心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教材建设也应与时俱进。2023年11... 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一直是学校体育发展关注的重点,教材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核心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教材建设也应与时俱进。2023年11月17—20日纪念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出版三十七周年暨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文章全面回顾了此次研讨会,围绕新阶段运动生理学科发展方向与使命、体育课程思政、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原则及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教材建设 课程与教学 体育课程思政 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
14
作者 彭慧 胡新萍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农村发展概论是高等农林院校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基于多数学生离农远、不知农、不愿意事农的现实学情,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对“三农”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重任,开展课程思政意义重大。通过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 农村发展概论是高等农林院校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基于多数学生离农远、不知农、不愿意事农的现实学情,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对“三农”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重任,开展课程思政意义重大。通过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系统梳理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国家自信、爱农情怀、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和科学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并综合运用课堂+课外、线下+线上、教师+学生的立体化教学实施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水平,助力培养乡村振兴所需高质量、有情怀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概论 课程思政 目标体系 思政元素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问题阐释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兵 肖巧俐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1,68,共10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全面育人的需求出发,对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再定位,并提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认为:体育思政教育目标随着时代变迁、教育理念更新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多样化而...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全面育人的需求出发,对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再定位,并提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认为:体育思政教育目标随着时代变迁、教育理念更新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多样化而不断转型与深化;基于新时期体育课程思政时代性、发展性、原则性的创新发展逻辑,体育课程思政目标表现为身体价值与体育精神内化、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培养以及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塑造3个维度;当前阶段体育课程思政发展面临体育教育价值观的理念偏差、体育课程思政目标的协调困境以及内容和手段创新的发展冲突。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着重在教育体系层面提高思想站位、强化系统工程、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在教师层面创造公平、激发动力、增强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思政 创新发展 目标特征 矛盾冲突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意蕴、时代任务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向军 石丽萍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要求。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解决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教育强国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力教...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要求。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解决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教育强国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要紧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增强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的时代任务。围绕时代任务,要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为主线,以建设“针对性”和“吸引力”兼具的思政“金课”的高效课堂为抓手,以打造一批“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手段,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同向同行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药研发与创新课程教学探索
17
作者 范迎赛 宫新城 +7 位作者 赵兴华 李定刚 王霄 谷鹏飞 杨倩 王晓丹 苑方重 史万玉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中兽药研发与创新课程为河北农业大学的通识选修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选课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课程教学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需求。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教学团... 中兽药研发与创新课程为河北农业大学的通识选修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选课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课程教学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需求。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教学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挖掘中兽医药发展的创新点,培养学生分析中兽医药行业宏观发展和运用中兽医药知识的能力,设计场景互动、案例分析、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采用“目标导向+全过程+多元主体”考核方式检测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了对中兽药研发与创新的兴趣,增强了主动学习能力、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完成了多项学科交叉双创项目。本课程教学探索可为中兽医学相关课程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研发与创新 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 创新 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雪青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数字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必然选择。以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升课堂实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夯实育人‘主阵地’三个层面明晰其赋能作用的内在机制... 数字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必然选择。以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升课堂实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夯实育人‘主阵地’三个层面明晰其赋能作用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平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以数字化技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层分级分类培育和以数字化技术构建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体系等多向发力涵育思政育人“大先生”;以坚持问题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矛盾,提出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着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升级版,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探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庆男 潘皓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93,72,共7页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研究可知,本课程名称经历了分学科课、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中学德育课等名称的演变;本课程起源有四种不同说法,但清朝末期起源说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本课程设置在清朝末期、民国时期、...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研究可知,本课程名称经历了分学科课、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中学德育课等名称的演变;本课程起源有四种不同说法,但清朝末期起源说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本课程设置在清朝末期、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新中国时期是各不相同的,其课名和具体内容也经常发生变动;本课程目标发生了由圣贤人格向公民人格、由三民主义教育向政治思想教育、由知识性传授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改革对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艳红 黄晞建 吴开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6-165,共10页
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规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价值取向。在当前思想政... 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规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的价值取向。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国内外新形势下日益明显的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要强化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取向,从教学工作部门、教学队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对象等方面寻求相应的评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评估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