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agmatic Approach to Adaptive Turbo Coded Modulation
1
作者 左健存 宋文涛 +1 位作者 罗汉文 徐友云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4期20-24,94,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gmatic adaptive scheme for TuCM over slowly fading channels. The adaptive scheme employs a single turbo coded modulator composed of a variable-rate turbo encoder and a variable-rate variable-p...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gmatic adaptive scheme for TuCM over slowly fading channels. The adaptive scheme employs a single turbo coded modulator composed of a variable-rate turbo encoder and a variable-rate variable-power MQAM for all fading regions, so it has an acceptable complexity to implement. The optimal adaptive TuCM scheme is determined subject to various system constraints. Sim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eme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adopting both the turbo coded modulator and the transmit power achieves a performance within 2.5 dB of the fading channel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turbo coded modulation fading channels spectral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Turbo-OFDM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姚如贵 王永生 徐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1,205,共4页
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下Turbo编码OFDM系统特性,推导出OFDM系统中Turbo码的译码算法,确定平均信噪比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研究了译码迭代次数对Turbo-OFDM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Turbo-OFDM系统方案,可以兼顾译码性能和译码速度,... 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下Turbo编码OFDM系统特性,推导出OFDM系统中Turbo码的译码算法,确定平均信噪比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研究了译码迭代次数对Turbo-OFDM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Turbo-OFDM系统方案,可以兼顾译码性能和译码速度,得到较低的平均误比特率和较高的平均译码速度。仿真结果说明,在平坦慢衰落信道下,采用该文提出的OFDM系统中Turbo码译码算法,不损失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对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对于目标误比特率为10时,采用自适应Turbo-OFDM系统方案,与固定迭代4次的方案相比,平均误比特率降低了33%,提高了系统-4性能;而与固定迭代8次的方案相比,迭代次数降低了约1/3,提高了译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 turbo 平坦慢衰落信道 自适应 近代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传输中的子带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 被引量:2
3
作者 佘小明 周世东 姚彦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12-1318,共7页
为了在无线数据传输中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了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于容量估计的子带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方法.其目标是在恒定发送功率和目标误码率(BER)限制下优化系统吞吐.仿真表明,在发端完全信道估计下,此自适应OFD... 为了在无线数据传输中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了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基于容量估计的子带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方法.其目标是在恒定发送功率和目标误码率(BER)限制下优化系统吞吐.仿真表明,在发端完全信道估计下,此自适应OFDM方法比基于固定门限的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有2.5-5 dB的信噪比(SNR)增益.然而,时变信道中反馈信息的延时会带来自适应性能的恶化.文中接着通过研究表明,在子带自适应编码调制中,减少选取子带的个数,充分利用OFDM频域上的分集特性是一种可以降低信道时变带来性能恶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ofdm turbo编码调制 子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吞吐量最大化的电力线OFDM分子带自适应算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蔡丽萍 刘盈 薛先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0-263,共4页
针对低压电力线信道的实时特性及采用固定门限自适应算法时存在功率裕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带动态划分的吞吐量最大化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算法根据信道的实时状态,动态地划分子带,自适应地选择各子载波的调制模式,并在保证传输质量... 针对低压电力线信道的实时特性及采用固定门限自适应算法时存在功率裕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带动态划分的吞吐量最大化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算法根据信道的实时状态,动态地划分子带,自适应地选择各子载波的调制模式,并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功率裕量。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系统复杂度,增强电力线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自适应调制 子带 功率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中的混合ARQ结构及性能仿真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先刚 夏万林 +1 位作者 聂永萍 张忠培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59,共4页
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下行链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st)技术,结合自适应编码调制AMC(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给出了多用户环境下HARQ传输体制及仿真性能。为了保证一定服务质量下提高整个系... 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下行链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st)技术,结合自适应编码调制AMC(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给出了多用户环境下HARQ传输体制及仿真性能。为了保证一定服务质量下提高整个系统的频谱效率、数据通过率,通过AMC实现编码调制方案的粗调,HARQ实现AMC进一步细调,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ARQ 正交频分复用 ofdm 自适应编码调制 AMC Chase合并算法 软解调输出 ARQ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均匀动态子带划分OFDM自适应调制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莉 张锡岭 +1 位作者 李飞凡 邹传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77-582,共6页
针对采用固定子带划分算法系统误码率较高,均匀动态子带划分算法需要多次迭代、算法复杂度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非均匀动态子带划分OFDM自适应调制算法。算法根据信道的频响关系,无需迭代即可完成动态的子带划分。采用随机选取方案定义... 针对采用固定子带划分算法系统误码率较高,均匀动态子带划分算法需要多次迭代、算法复杂度较高的缺点,提出一种非均匀动态子带划分OFDM自适应调制算法。算法根据信道的频响关系,无需迭代即可完成动态的子带划分。采用随机选取方案定义子带等效信噪比和优先利用等效信噪比最大子带的比特调整方式,能有效减小比特调整的迭代次数,算法复杂度低。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达到目标误比特率10-3时,该算法相比SBLA算法和4QAM调制方式分别能获得2dB,2.6dB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 子带 自适应调制 随机选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移动多媒体通信的双重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左健存 宋文涛 +1 位作者 罗汉文 徐友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7-72,共6页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多媒体通信的跨层的双重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该技术采用Tur-bo码,并同时自适应于时变的信道特征和不同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以充分提高系统的平均吞吐量.首先给出经优化设计的实用信道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方案...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多媒体通信的跨层的双重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该技术采用Tur-bo码,并同时自适应于时变的信道特征和不同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以充分提高系统的平均吞吐量.首先给出经优化设计的实用信道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方案,该方案距Shannon极限仅2.5dB;然后将一个QoS自适应方案加载其上,构成跨层的双重自适应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在假设所有媒体业务以等概率出现、业务持续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时,该新颖的双重自适应技术可达到距衰落信道容量2dB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双重自适应 turbo编码调制 衰落信道 多媒体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C编码AMC-OFDM系统中的两种MCS选择准则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明宇 李立华 +2 位作者 路维佳 陶小峰 张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35-1639,共5页
该文提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正交频分复用(AMC-OFDM)系统,并详述了该系统的原理。针对传统AMC系统中调制编码方案(MCS)的选择准则对性能提升有限的问题,提出可用于该AMC系统的两种MCS选择准则,根据接收到的所有单... 该文提出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正交频分复用(AMC-OFDM)系统,并详述了该系统的原理。针对传统AMC系统中调制编码方案(MCS)的选择准则对性能提升有限的问题,提出可用于该AMC系统的两种MCS选择准则,根据接收到的所有单元信号的后验SNR确定相应自适应块采用的MCS。文章分析了这两种准则的吞吐量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把这两种准则应用于LDPC编码的AMC-OFDM系统中,能够带来比传统选择方法更高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自适应调制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 调制编码方案 后验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频段ATC-OFDM传输体制的性能分析
9
作者 王艳岭 达新宇 +1 位作者 谢铁城 申勇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33-536,541,共5页
分析了Ka频段移动信道特性,建立了Ka频段自适应Turbo编码-OFDM传输体制(ATC-OFDM),并提出了3种自适应方案和相应算法。通过新传输体制中的自适应功率、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功率调制同固定分配功率和调制方案的TC-OFDM传输体制相比,在不... 分析了Ka频段移动信道特性,建立了Ka频段自适应Turbo编码-OFDM传输体制(ATC-OFDM),并提出了3种自适应方案和相应算法。通过新传输体制中的自适应功率、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功率调制同固定分配功率和调制方案的TC-OFDM传输体制相比,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其系统误码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系统的吞吐量在信噪比大于8dB时,相比于BPSK调制,可提高2bps/Hz,验证了该传输体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频段 信道模型 自适应 turbo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PC频域编码MIMO-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算法研究
10
作者 吉彦军 茹乐 +1 位作者 陶杰 杜兴民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941-4944,494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射功率、发送比特和误码率均受限时规则和非规则LDPC频域编码MIMO-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算法。仿真比较了规则、非规则LDPC编码及未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性能,比较了LDPC-SISO-OFDM、LDPC-MIMO-OFDM系统子载波数... 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射功率、发送比特和误码率均受限时规则和非规则LDPC频域编码MIMO-OFDM系统自适应调制算法。仿真比较了规则、非规则LDPC编码及未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性能,比较了LDPC-SISO-OFDM、LDPC-MIMO-OFDM系统子载波数变化对系统BER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收发天线数变化对LDPC-MIMO-OFDM系统BER性能的影响。仿真表明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比非自适应调制系统性能有所提高,规则、非规则LDPC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比未编码系统性能有很大提高,非规则LDPC编码自适应调制MIMO-OFDM系统比规则码自适应调制系统性能有提高,但在高信噪比时有错误平层。结果证明,适当设计非规则LDPC频域编码自适应调制算法,可以大大改善MIMO-OFDM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ofdm LDPC编码 自适应调制 衰落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估计误差与延迟对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的误码率性能影响
11
作者 左健存 宋文涛 +1 位作者 罗汉文 徐友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59,496,共4页
提出了一种慢衰落信道上较为实用化的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ATuCM)设计方案,并着重研究了信道估计误差与延迟对ATuCM的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机真对理论分析结果加以验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为了维持系统所需的BER性能,... 提出了一种慢衰落信道上较为实用化的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ATuCM)设计方案,并着重研究了信道估计误差与延迟对ATuCM的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机真对理论分析结果加以验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为了维持系统所需的BER性能,固定估计误差值应小于0.07dB,随机估计误差的离差要低于0.6,而时间延迟应控制在0.001/(v/λc)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误差 延迟 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 比特误码率 慢衰落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IT函数的自适应OFDM-LDPC调制编码方案设计
12
作者 温娜 张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0-612,共3页
推导了瑞利衰落信道下,LDPC迭代译码的互信息公式,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计算校验节点外部信息,避免了信噪比较低时校验节点的LLR服从高斯分布的不精确假设带来的误差。分析了该编码系统的EX IT函数,以EX IT误差函数为代价函数,提出了自适... 推导了瑞利衰落信道下,LDPC迭代译码的互信息公式,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计算校验节点外部信息,避免了信噪比较低时校验节点的LLR服从高斯分布的不精确假设带来的误差。分析了该编码系统的EX IT函数,以EX IT误差函数为代价函数,提出了自适应OFDM-LDPC编码方案。该方案与传统自适应方案相比,不需要确定切换门限,数值计算简单,而且避免了计算子信道信噪比带来的误差,适用于高速通信系统。最后在802.16e协议的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编码系统 低密度检验码 外信息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OFDM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13
作者 杨维君 罗汉文 《电讯技术》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OFDM多用户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在总功率限制和用户数据率要求下,通过以下两步实现子载波、比特和功率的动态分配:第一步,基于用户的平均信道增益和数据率要求进行资源初分配(每个用户分配多少个子载波、...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OFDM多用户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在总功率限制和用户数据率要求下,通过以下两步实现子载波、比特和功率的动态分配:第一步,基于用户的平均信道增益和数据率要求进行资源初分配(每个用户分配多少个子载波、功率);第二步,对步骤1中的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决定每个用户分配到的子载波、功率以及比特载入方式。相比于Hujun Y in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算法,新算法的基站发射功率略有增加,但复杂度大为降低,在实际运用中更有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 资源分配 自适应编码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衰落信道自适应Turbo码调制方法
14
作者 王可 谢桂辉 田茂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3期42-45,共4页
针对衰落信道下频谱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Turbo码调制方法。该方法在一定平均辐射功率和通信误码率的约束下,以优化平均频谱效率为目标,将衰落信道划分为N个相邻的衰落区域,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法求得了最优的衰落区域... 针对衰落信道下频谱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Turbo码调制方法。该方法在一定平均辐射功率和通信误码率的约束下,以优化平均频谱效率为目标,将衰落信道划分为N个相邻的衰落区域,并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法求得了最优的衰落区域边界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同等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编码调制方案相比,本文方法的平均频谱效率获得了将近2~3dB的性能增益,与香农极限仅相差3dB;与非最优4衰落区域相比,最优4衰落区域有将近1dB的性能增益。本文方法可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平均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系统 自适应turbo码调制 衰落信道 频谱效率 拉格朗日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OFDM系统中的ACMS新选择准则
15
作者 金勇 褚振勇 达新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12期48-51,共4页
针对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建立了自适应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译码的正交频分复用(ALC-OFDM)传输系统结构与信道模型。在分析固定编码调制方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权信噪比(SNR)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ACMS)选择新准则,使每种编码调制... 针对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建立了自适应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译码的正交频分复用(ALC-OFDM)传输系统结构与信道模型。在分析固定编码调制方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权信噪比(SNR)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ACMS)选择新准则,使每种编码调制方案对应着一个信道平均信噪比范围,可以有效找出使系统吞吐量最优的信噪比切换门限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的误比特率(BER)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对比各种加权准则,加权得到的SNR越大,采用该准则的系统吞吐量越大;当系统吞吐量都达到最大值时,采用3种加权方式的信噪比切换门限比传统准则至少降低了2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卫星通信 自适应编码调制 正交频分复用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局域网中高效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小林 卢屹 +1 位作者 宋文涛 罗汉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41-42,共2页
在高速无线局域网通信领域中,Turbo乘积码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是两项关键技术。介绍了Turbo乘积码高效编码调制设计方案,研究了适应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策略算法,设计了基于Turbo乘积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并实现了两项关键... 在高速无线局域网通信领域中,Turbo乘积码和自适应编码调制是两项关键技术。介绍了Turbo乘积码高效编码调制设计方案,研究了适应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策略算法,设计了基于Turbo乘积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并实现了两项关键技术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 turbo乘积码 自适应编码调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Q系统中的功率与速率联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挺萃 殷锐 张朝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1-657,共7页
研究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发送模式中子包最大重传次数、单次传输功率、子包长度、调制比特数、编码速率等参数与系统频谱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IEEE 802.16e协议,以提高无线传输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提出HARQ系统接收端带信道参数的反馈模... 研究了混合自动重传(HARQ)发送模式中子包最大重传次数、单次传输功率、子包长度、调制比特数、编码速率等参数与系统频谱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IEEE 802.16e协议,以提高无线传输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提出HARQ系统接收端带信道参数的反馈模式,给出该模式区别于定参数传输模式功率分配和误包率的约束条件.在加性白色高斯噪声信道下建立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总体频谱效率的影响以及各参数相应的优化方法,提出一种次优可实现的迭代算法来自适应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次优算法可以获得比固定参数的传统算法高的系统性能,使系统频谱效率随信道状况的变好而动态上升.在接收端准确测知信道状况的情况下,以低的算法复杂度取得高的系统传输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802.16e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正交频分复用 自适应调制编码 功率和速率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LTE-A的联合自适应传输方法
18
作者 田攀 芮赟 +2 位作者 李明齐 郑敏 卜智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75-78,共4页
LTE A上行每帧数据在自适应传输时,不能实时切换为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为此,提出一种联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该方法依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分别预测下一帧在采用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进行自适应传输时... LTE A上行每帧数据在自适应传输时,不能实时切换为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为此,提出一种联合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该方法依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分别预测下一帧在采用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进行自适应传输时的吞吐量,选择吞吐量大的系统及相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在下一帧使用,可获得分簇的DFT S OFDM和N×SC FDMA系统在自适应传输时频谱效率的联合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自适应系统相比,该方法在多径信道下的吞吐量性能能够取得1 dB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单载波频分多址 信干噪比 自适应传输 自适应调制编码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链路自适应技术
19
作者 邱赐云 戎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2-886,共5页
针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链路自适应技术的调制编码组合(MCS)选择问题,通过链路质量预测器分析相同数据传输率下采用不同MCS方案的多条链路质量,指出当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严重到某一门限值时,应优先提高调制方式保持较低码率以获得... 针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链路自适应技术的调制编码组合(MCS)选择问题,通过链路质量预测器分析相同数据传输率下采用不同MCS方案的多条链路质量,指出当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严重到某一门限值时,应优先提高调制方式保持较低码率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并给出闭式判决条件。结论可为超三代多载波通信系统协议的MCS选择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链路自适应 自适应调制编码 调制编码组合 频率选择性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系统发射端物理层的实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鑫 张乐平 +1 位作者 罗鸿轩 胡珊珊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8-83,118,共7页
文章分析了载波通信的现状,以及宽带载波测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了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系统物理层发射端的结构,该物理层发射端由信道编码、星座映射、IFFT、循环前缀与加窗、正交调制和加前导等模块构成,针对上述模块从算法实现的角... 文章分析了载波通信的现状,以及宽带载波测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了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系统物理层发射端的结构,该物理层发射端由信道编码、星座映射、IFFT、循环前缀与加窗、正交调制和加前导等模块构成,针对上述模块从算法实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对Turbo交织模块、编码模块、IFFT模块等关键模块的FPGA实现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该实现方案对宽带载波标准信号生成设备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 ofdm调制 turbo编码 信道交织 分集拷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