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
作者 秦宣 姜良旭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8,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根源于条理化整合改革开放基本原则、规范化凝练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根源于条理化整合改革开放基本原则、规范化凝练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独特生成逻辑。“六个坚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蕴含着站稳政治立场、维护公平正义、协调继承与发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充分发挥法治作用、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鲜明导向。新征程上,掌握好、运用好“六个坚持”,需要全面领会“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六个坚持”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以及监督检验“六个坚持”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坚持 改革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批判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贡献及其启示
2
作者 张娅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共10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需要反对教条主义错误。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旗帜鲜明批判教条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从中实现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第一人。恩格斯晚年在批判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做出了三重贡献:...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需要反对教条主义错误。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旗帜鲜明批判教条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从中实现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第一人。恩格斯晚年在批判教条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做出了三重贡献:一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澄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二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观点,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三是批判教条主义的错误方法,示范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科学方法。恩格斯晚年批判教条主义的思想资源,从破除教条主义的角度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批判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3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域的历史性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与展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则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提出了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开辟现代化新道路,以此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性问题,这就开拓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问题域。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意味着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把握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与研究视域
5
作者 赵连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107,共11页
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现代化道路却是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特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与国情、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毫不... 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现代化道路却是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特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与国情、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来源于伟大实践,也必将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深化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以世界眼光拓宽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理论创新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潞霞 徐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围绕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的重要地位,系统阐释了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全面阐发了理论创新的途径方法,标志着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围绕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的重要地位,系统阐释了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全面阐发了理论创新的途径方法,标志着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的理论宝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问题探要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承波 杨月乔 石薇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前,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认真学习、深入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前,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认真学习、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与现实的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前提;对“空间”和“时间”双重追问的回应,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动力源泉。新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做到立足“两个大局”、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好“两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大局 两个确立 两个维护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发扬了“崇尚节俭”的生态生产生活理念,推进了传统生态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借助传统文化阐释现代生态理念,倡导将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在传承创新中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经济 中华传统文化 生态理念 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理论审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克勤 位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一百年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开拓及其理论奠基,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推进与时代化命题的提出,再到马...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一百年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开拓及其理论奠基,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推进与时代化命题的提出,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充分展现了党对“两化”认识历程的内在逻辑;科学理解和把握“两化”的本质要求,首先必须从学理上厘清何谓“中国化”、何谓“时代化”,以及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辩证关系;新时代新征程不断谱写“两化”新篇章,必须坚持党的历史主动、站稳人民立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科学内涵 逻辑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洪晓楠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5,共12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它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文化保守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0,共6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实践基础。“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奠定了实践基础。“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克勤 唐立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7,共9页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及现实根据。从历史维度来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为...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及现实根据。从历史维度来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为科学指引,是党百年奋斗最宝贵的经验和根本成功之道;从理论维度来看,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理论特质、政治品格和强大政治优势;从现实维度来看,新时代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继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内在要求,是持续提升党的凝聚力、动员力、创造力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科学指引 理论特质 政治品格 政治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确立”与理论强党 被引量:2
15
作者 辛向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2,共8页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使党的理论创新有了主心骨;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使党的理论创新有了主心骨;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将使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中更加强大,“两个确立”必将使我们党在六个方面迈出更大的理论创新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确立” 理论创新 理论强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六个必须坚持”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源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健 应婉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2期71-87,共1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其中的“六个必须坚持”,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坚持自信自立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性;坚持守正创新体现马克思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其中的“六个必须坚持”,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坚持自信自立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性;坚持守正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坚持系统观念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坚持胸怀天下体现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性,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力量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蒲清平 漆钰 向往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6期6-16,共11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奋进新征程的根本遵循与凝心聚力的思想武器。“六个必须坚持”从哲学层面凝练概括了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奋进新征程的根本遵循与凝心聚力的思想武器。“六个必须坚持”从哲学层面凝练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构成了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什么样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图大业,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理解把握提升到新的时代高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以谦虚的政治态度全面系统、带着情感、结合实际地真学,以极高的政治觉悟真懂其内容含义与学理支撑,以笃定的政治信仰真信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特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真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与践行向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白雪 宋广成 陈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创新之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把“中国化时代化”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创新之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把“中国化时代化”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种理论思维范式下不断实现“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践行思想。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发展历程,映射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体育强国发展之路的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带领下聚心体育救国之路,积极传播红色体育基因;聚力体育兴国之路,竭力发展全民体育运动;聚精体育大国之路,团结求取特色体育发展;聚焦体育强国之路,奋楫笃行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始终指引着中国体育发展的践行向度:在政治导航下坚持全民体育运动发展的正确方向;在问题导向下坚持体育服务人民的永恒定位;以守正务实的精神坚持体育促进健康的本质功能;以固本培源的态度坚持培育青年一代的强健体魄;以鉴往知来的勇气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双向互动的向度下踔厉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强国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体育思想 中国化 时代化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六维”: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秋丽 张永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共11页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这三重契合共体现为六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三重六维”。第一重契合是理论本性的契合,主要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这两个维度。这种最宽泛层面的契合提供了二者结合的先决条件。第二重契合是精神气质上的契合,主要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思维上的相通与实践精神方面的神似这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促进了二者的精神接近。第三重契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契合,主要体现在民众观、社会理想观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构成了二者结合的深层理据。深入剖析二者的多维度契合,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与贯通,推进二者的结合与相互成就,在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彼此契合 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重六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国泉 蔡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0,共9页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 “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正确把握其内涵、依据和意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理论内涵来看,如果说“第一个结合”的实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重在把握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那么“第二个结合”则旨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从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和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的客观依据,不仅由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禀赋所决定,而且存在于解决我国问题的实际需要之中,其可能性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之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创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