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墓碑形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文江 彭丽岚 +2 位作者 仲崇斐 李振华 孙海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研究墓碑形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探讨其近期预后险恶的特点。方法:自1981年1月至1995年5月间收治AMI1080例,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组33例... 目的:研究墓碑形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探讨其近期预后险恶的特点。方法:自1981年1月至1995年5月间收治AMI1080例,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组33例,通常形组1047例进行多项指标对照分析。结果:墓碑形组ST段抬高的振幅为15.8±1.4mm,通常组为7.6±1.1mm(P<0.01),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两组分别为879±149IU/L及367±118IU/L(P<0.01),墓碑形组心肌梗死部位以前壁多见(P<0.05),心肌梗死后并发症以泵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及1周内病死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独立指标,应引起急诊和住院医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ST段抬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T波倒置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和 李彦 +6 位作者 张巨侠 栾晓梅 王玉亭 贾晓鹏 鲍百丽 刘华子 赵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T波倒置的时间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监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倒置的时间,并于发病后3~4周行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24小时内出现T波倒置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T波倒置的时间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监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倒置的时间,并于发病后3~4周行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24小时内出现T波倒置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均明显高于72小时以上及24~72小时者。相关分析提示LVEF、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均与T波倒置出现的时间呈负相关(r分别=-0.825,-0.793,-0.738;P均<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与T波倒置时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T波倒置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惠 吴雅峰 +5 位作者 王铁 胡大一 肖洁 刘旭 强军 万昕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心肌的存活性。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本研究,分别采用5μgkg-1/min和10μgkg-1/min的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体表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心肌的存活性。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本研究,分别采用5μgkg-1/min和10μgkg-1/min的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体表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域心肌收缩心室壁运动和厚度的变化,以识别有无存活心肌。结果:对36例病人分析了576段心肌,基础状态时94段心肌运动消失;119段心肌运动减低;363段心肌为正常心肌。静脉滴注5μgkg-1/min多巴酚丁胺后,运动消失的94段心肌中,30段心肌心室壁运动及收缩心室壁增厚率得到了改善,其中23段心肌变为运动减弱心肌,7段心肌变为正常心肌,将多巴酚丁胺增量至10μgkg-1/min后,由第1次剂量无反应的运动消失的64段心肌中,有5段心肌心室壁运动和收缩心室壁增厚率得到改善。结论: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识别是安全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存活心肌 急性 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标测图对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寅 刘伟 +1 位作者 左琳 闻颖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峰值标测图(EPM)对原发性心肌病(CM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EPM对CMP(n=64)、心肌梗死(n=80)、高血压病(n=43)和克山病(n=31)作QRS-T等电位图和R等时图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心电峰值标测图(EPM)对原发性心肌病(CM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EPM对CMP(n=64)、心肌梗死(n=80)、高血压病(n=43)和克山病(n=31)作QRS-T等电位图和R等时图分析。结果:CMP的特征为异常Q图、多R、多S中心和R图凹陷;R、S或Q中心电位值异常增大;T图分布异常;R等时线延迟。心肌梗死的特征是异常Q图周围有梗死周围阻滞。高血压病常见Q图和T图局部异常,克山病常见Q图异常、多S中心和T图异常。结论:根据EPM的表现有助于对CMP作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标测 心肌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青 魏经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9期557-560,共4页
目的: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了犬肢体缺血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犬分为3组。股动脉预处理组(F组,8只):阻断股动脉10分钟再灌注20分钟,反复3次;心肌预处理组(H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缺血预处理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了犬肢体缺血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犬分为3组。股动脉预处理组(F组,8只):阻断股动脉10分钟再灌注20分钟,反复3次;心肌预处理组(H组,8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0分钟,再灌注20分钟,反复3次;对照组(C组,8只):旷置90分钟。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资料统计用t检验和χ2分析。结果:F组及H组心肌梗死/心肌缺血范围(17.1±4.9%,10.3±2.8%)小于C组(41.8±6.0%,P均<0.05)。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犬数在持续缺血期及再灌注期F组(2,2)和H组(1,2)低于C组(7,8,P均<0.05)。结论:犬肢体缺血预处理引起的全身性改变对心肌也有保护作用,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缺血预处理 心肌梗塞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研究
6
作者 林岫芳 孙井兰 曾志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目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梗死范围的变化。方法: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定36例AMI患者心肌再灌注前后的心肌梗死... 目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尿激酶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梗死范围的变化。方法: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定36例AMI患者心肌再灌注前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组和无再灌注组首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组再次显像心肌缺损面积明显小于首次显像(17.5±2.8%和31.9±4.5%,P<0.05);无再灌注组再次显像心肌缺损面积与首次显像无明显差异(29.6±4.7%和32.4±5.1%,P>0.05);预后不良组(n=6)心肌缺损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34.6±5.1%和21.4±3.6%,P<0.05)。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AMI再灌注疗效评价较准确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再灌注 预后 心肌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