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孔令锁 胡宪文 +3 位作者 左友梅 李光武 梅斌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30,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瑞芬太尼预处理低剂量(RPC1)、中剂量(RPC2)和高剂量(RPC3)组,每组8只。采用两侧...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瑞芬太尼预处理低剂量(RPC1)、中剂量(RPC2)和高剂量(RPC3)组,每组8只。采用两侧颈总动脉夹闭8min加放血性低血压(30~35mmHg)模型,实现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瑞芬太尼预处理分别以0.2、0.6和2μg·kg-1.min-1速率尾静脉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进行3次。再灌注3d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表达。结果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瑞芬太尼中、高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靶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中剂量、高剂量组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hAT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脑缺血 胆碱乙酰转移酶 学习记忆 Mor-ris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军艳 张博爱 +1 位作者 朱红灿 黄晓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5-30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训练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1周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胆碱能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训练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1周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7d、14d、21d后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比较i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训练21d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比较,Y型电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神经元明显水肿,细胞器明显减少。训练组神经元细胞大、圆,细胞质丰富。对照组CA1区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P〈0.05),而训练组和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学习记忆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训练增加了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活性或训练抑制了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电迷宫 全脑缺血 空间学习记忆 乙酰胆碱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对脑内乙酰胆碱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湘林 宗瑞义 +1 位作者 鲁澄宇 孙乾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51-352,共2页
通过结扎蒙古沙土鼠一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急性脑缺血时,动物脑内乙酰胆碱(Ach)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时,缺血侧脑内Ach含量和ChAT的活性均明... 通过结扎蒙古沙土鼠一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急性脑缺血时,动物脑内乙酰胆碱(Ach)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时,缺血侧脑内Ach含量和ChAT的活性均明显降低,而非缺血侧脑内Ach含量和ChAT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缺血 乙酰胆碱 胆碱乙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反复缺血致不可逆性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贾健民 贾健平 张昱、刘多三、饶明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0-77,共18页
大鼠全脑反复缺血后产生不可逆性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采用4血管阻断的方法,脑反复缺血再灌流,然后长期饲养。作水迷宫试验和跳台试验,结果显示缺血后出现了显著的、不可逆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额叶、颞叶、纹... 大鼠全脑反复缺血后产生不可逆性学习记忆障碍的研究,采用4血管阻断的方法,脑反复缺血再灌流,然后长期饲养。作水迷宫试验和跳台试验,结果显示缺血后出现了显著的、不可逆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额叶、颞叶、纹状体、丘脑、海马、Meynert氏核中胆碱递质和AVP,发现ACh、ChAT、AVP含量显著下降。下降的时间、幅度一致,变化呈正相关。ACh、ChAT、AVP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因而推断脑缺血后出现不可逆性学习记忆障碍与多脑区内ACh、ChAT、AVP含量显著下降有关。这对探讨临床上血管性痴呆发病机理进而开发有效的防治药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学习 记忆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对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及胆碱乙酰基转移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杨振军 赵亮 薛景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1220,133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致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颈部正...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致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做结扎。分别于术后第7、14和21天随机各取假手术组大鼠10只、实验组大鼠20只处死取材。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观察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的动态变化,采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结果、大鼠海马水平部的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hAT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且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hAT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实验组14d时大鼠ChAT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7d时(P<0.05),实验组21d时明显低于实验组14和7d(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的MVA和MVD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MVA逐渐降低,实验组14和21d时大鼠的MVA明显低于实验组7d时(P<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MVD也逐渐降低,实验组14和21d时的MVD明显低于实验组7d(P<0.05),实验组21d时明显低于实验组14d(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致大鼠海马MVA、MVD及ChAT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性下降,进而导致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这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海马 微血管构筑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