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3细胞中TALEN介导的microRNA-21基因敲除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步远 胡建达 +1 位作者 林仁章 陈鑫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2-426,共5页
目的:在转染效率极低的血液肿瘤细胞株中探索敲除microRNA基因的有效方法,以方便microRNA基因在血液肿瘤疾病中功能的研究。方法:应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介导的基因... 目的:在转染效率极低的血液肿瘤细胞株中探索敲除microRNA基因的有效方法,以方便microRNA基因在血液肿瘤疾病中功能的研究。方法:应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介导的基因工程技术敲除人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3细胞中的microRNA-21(miR-21)基因,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富集e GFP+表达细胞、PCR筛选和microRNA定量检测,筛选并建立不表达miR-21的OCI-Ly3单细胞克隆。最后,对不表达miR-21的OCI-Ly3单细胞克隆进行miR-21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两轮的电转染和筛选实验,获得了4个几乎不表达miR-21的OCI-Ly3单细胞克隆,突变率约为实验起始细胞数的十万分之一。对突变克隆的测序结果显示,多种miR-21序列缺失或插入均可能导致该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本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在转染效率极低的血液肿瘤细胞株中敲除任何感兴趣的microRNA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核酸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OCI-Ly3 MICRO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在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美玲 张小侠 +1 位作者 杨明珍 徐结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81-1286,共6页
目的 探讨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AID)在乙肝病毒(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初治DLBCL患者HBV感染等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DLBCL组织中AID、B淋巴细胞瘤-2(BCL2)、BCL6蛋白的表... 目的 探讨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AID)在乙肝病毒(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初治DLBCL患者HBV感染等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DLBCL组织中AID、B淋巴细胞瘤-2(BCL2)、BCL6蛋白的表达,分析AID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与BCL2、BCL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对DLBCL患者生存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HBsAg(+)DLBCL组,AID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BsAg(-)组(86.7%vs 64.7%,P=0.032);②DLBCL中AID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免疫学亚型、疾病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肿块直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③AID与BCL6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01);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④69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DLBCL患者中,AID(+)组比AID(-)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66. 3%vs 68. 2%,P=0. 805);在生发中心(GCB)型中,AID(+)组比AID(-)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82. 4%vs77. 8%,P=0. 922);在非生发中心(non-GCB)型中,AID(+)组比AID(-)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48. 1%vs 80. 0%,P=0. 046);⑤单因素生存分析:HBsA g(+)、AID/HBsA g共阳性、免疫学亚型、IPI评分均为DLBCL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D/HBsA g共阳性、免疫学亚型、IPI评分均为DLBCL患者OS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① AID蛋白在HBV相关DLBCL中表达高,且与不良预后有关,在non-GCB型尤为显著,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AID在HBV相关DLBCL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② DLBCL中AID与BCL6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乙肝病毒 活化诱导胞嘧啶脱氨酶 bCL6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CI-LY7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文雄 李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CI-LY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并提取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名)和DLBCL患者(DLBCL组,100例)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CI-LY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并提取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名)和DLBCL患者(DLBCL组,10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同时培养人B淋巴细胞和人DLBCL细胞(OCI-LY7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OCI-LY7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将OCI-LY7细胞分为pcDNA3.1-NC组和pcDNA3.1-SOCS3组,分别转染pcDNA3.1-NC和pcDNA3.1-SOCS3,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5-溴-2-脱氧尿嘧啶(EDU)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SOCS3、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LC3Ⅰ)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BCL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B淋巴细胞比较,OCI-LY7细胞中SOCS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OCS3组细胞中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DU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LC3Ⅱ/LC3Ⅰ和LC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G_(0)/G_(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OCS3在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OCI-LY7细胞中呈低表达,过表达SOCS3可抑制OCI-LY7细胞增殖和自噬,增加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磷酸化JAK激酶2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4抑制剂通过靶向BTK杀伤ABC-DLBCL细胞(英文)
4
作者 范志伟 吴圆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64-2174,共11页
目的:研究含布罗莫结构域蛋白4(BRD4)抑制剂JQ1和I-BET-762对活化B细胞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BC-DLBCL)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BRD4抑制剂JQ1和I-BET-762及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处理ABC-D... 目的:研究含布罗莫结构域蛋白4(BRD4)抑制剂JQ1和I-BET-762对活化B细胞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BC-DLBCL)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BRD4抑制剂JQ1和I-BET-762及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处理ABC-DLBCL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B细胞受体(BC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BTK、磷脂酶Cγ(PLCγ)、LYN、SYK、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Cβ(PKCβ)、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MALT1)等分子及转录因子MYC和RELA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TK、PLCγ、MYC和RELA的蛋白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ABC-DLBCL细胞系HBL-1和生发中心B细胞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DLBCL)细胞系Ly1中的BTK基因是否受超级增强子调控。结果:与Burkit淋巴瘤细胞系Raji和GCB-DLBCL细胞系BJAB相比,ABC-DLBCL细胞系HBL-1和Ly10对BRD4抑制剂JQ1更加敏感,JQ1能够抑制BCR/NFκB靶分子IL-6的表达。另一种BRD4抑制剂I-BET-762同样具有杀伤ABC-DLBCL细胞的作用。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JQ1和I-BET-762能明显抑制BCR/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BTK,而对其它分子影响较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TK基因附近无超级增强子,但JQ1处理可显著抑制BRD4结合到BTK基因区。有意思的是,BRD4抑制剂对耐ibrutinib的SU-DHL-2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BRD4抑制剂通过抑制BTK对ABC-DLBCL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与BCR信号通路抑制剂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JQ1或可用于治疗耐BTK抑制剂ibrutinib的ABC-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b细胞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含布罗莫结构域蛋白4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超级增强子 bCR/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