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青少年医疗过渡准备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钟汶汐 张曦 +4 位作者 唐建 马李 程静 任建兰 陈燕华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45,共6页
目的总结10~24岁HIV/AIDS青少年从儿童至成人医疗过渡准备期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政策制定者、临床医护人员及照护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关于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管理的文献,检索时... 目的总结10~24岁HIV/AIDS青少年从儿童至成人医疗过渡准备期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政策制定者、临床医护人员及照护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IPOST模式构建循证问题,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检索关于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对选定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整合证据条目,评定证据等级。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从过渡准备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家庭参与、跨学科支持)、社区资源融合(友好服务、医疗保险、职业发展)、医疗系统协同(信息共享、连贯服务、过渡框架)、个体发展支持(自我管理、心理关怀)和过渡执行动态(共同决策、持续评估)5个维度13个类别汇总出3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的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管理的证据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助于提升HIV/AIDS青少年过渡准备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青少年 过渡准备 医疗过渡 过渡期护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病人/HIV感染者孤独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贇 柯欢 +3 位作者 张立秀 王伟洪 王淑婵 林淑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6-1030,共5页
对艾滋病(AIDS)病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孤独感的概念、机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对AIDS病人/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艾滋病(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孤独感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聪 周凯 +6 位作者 何浩岚 徐国红 李永红 陈丽娟 罗灿伟 蔡卫平 李凌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0期1405-1409,共5页
目的 :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112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HAART 1~95个月的HIV/AIDS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调查其家庭... 目的 :分析家庭关怀度对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112例在门诊接受国家免费HAART 1~95个月的HIV/AIDS患者,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调查其家庭关怀度及服药依从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关怀度及各维度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HAART的HIV/AIDS患者家庭关怀度总分为(7.26±2.75)分,其中家庭关怀良好占62.5%;HAART的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4±1.20)分,其中依从性好占33.9%,中等及以下占66.1%;家庭关怀总分及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合作度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是HIV/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关怀度是影响HIV/AIDS患者HAART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可通过鼓励患者家属与其共同面对感染HIV的事实,共同作出服药的决定,及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V 服药依从性 家庭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TBSS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瑞利 米海峰 +4 位作者 李宏军 任美吉 赵晶 员达 王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2例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患者组)及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DTI的各相关参数指标的改变,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组间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AD)值和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RD)值,进一步提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患者组的DTI参数值并与CD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多个脑区M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左侧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患者组多个脑区A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左侧白质改变多于右侧,胼胝体及双侧前辐射冠是损伤范围较大的脑区。两组各脑区FA值和R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CE及FWE校正)。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MD值与患者CD4计数呈负相关(r=-0.435,P=0.043)。结论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大脑多个区域白质微结构损伤,其病理特征可能是轴索异常改变,损伤区域主要涉及记忆、智能、认知控制等相关脑区。DTI和TBSS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损伤白质微观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MRS在AIDS相关痴呆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齐石 李宏军 +1 位作者 员达 赵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1 H-MRS在AIDS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成人AIDS痴呆患者脑轴面T2WI,T1WI,DWI以及左侧顶叶、右侧基底核团、右侧海马进行单体素MRS扫描。根据HAD分期分为二组,A组1期以下,B组2期以上,C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共扫描15例AIDS患... 目的:探讨1 H-MRS在AIDS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成人AIDS痴呆患者脑轴面T2WI,T1WI,DWI以及左侧顶叶、右侧基底核团、右侧海马进行单体素MRS扫描。根据HAD分期分为二组,A组1期以下,B组2期以上,C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共扫描15例AIDS患者,A组10例,B组5例,C组6例。A组顶叶NAA/Cr平均值为0.942,Cho/Cr为0.479,A组海马NAA/Cr平均值为0.607,Cho/Cr为0.774,A组基底节区NAA/Cr平均值为0.723,Cho/Cr为0.573;B组顶叶NAA/Cr平均值为0.828,Cho/Cr为0.544,B组海马NAA/Cr平均值为0.748,Cho/Cr为0.864,B组基底节区NAA/Cr平均值为0.602,Cho/Cr为0.676;C组顶叶NAA/Cr平均值为1.02,Cho/Cr为0.527,C组海马NAA/Cr平均值为0.908,Cho/Cr为0.55,C组基底节NAA/Cr平均值为0.728,Cho/Cr为0.482。结论:MRS能反映AIDS痴呆患者脑内代谢变化,与正常人相比AIDS痴呆患者中顶叶、海马及基底节区NAA/Cr减低,但不能作为诊断AIDS痴呆分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痴呆复合征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相关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岩 崔元斌 +4 位作者 龚一谦 沈蓝君 彭健 张林 卢洪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和相关指南网站,采用AGREEⅡ对纳入的循证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分析各指南的推荐内容。[结果]共纳入7篇循证指南,AGREEⅡ的评...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和相关指南网站,采用AGREEⅡ对纳入的循证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分析各指南的推荐内容。[结果]共纳入7篇循证指南,AGREEⅡ的评价结果显示,范围和目的维度得分为88.89%,参与人员维度得分为83.33%,严谨性维度得分为65.63%,清晰性维度得分为85.19%,应用性维度得分为64.58%,编辑独立性维度得分为75.00%。[结论]纳入指南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管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较高,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服药依从性 循证护理学 循证指南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真菌检查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婷 李希清 +5 位作者 张军民 鲁长明 曾常红 蔡卫平 陈谐捷 席丽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尿真菌镜检与培养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同时对166例HIV/AIDS患者的尿液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并作血真菌培养,检测尿标本马尔尼菲青霉的阳性率、灵敏度,并与血液真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尿真菌镜检与培养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同时对166例HIV/AIDS患者的尿液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并作血真菌培养,检测尿标本马尔尼菲青霉的阳性率、灵敏度,并与血液真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166例HIV/AIDS患者中,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26例(阳性率15.66%),马尔尼菲青霉血尿检查总阳性24例(14.46%)。尿镜检阳性3例(1.81%),尿培养阳性14例(8.43%),血培养阳性19例(11.45%)。尿培养、血培养及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53.84%、73.08%和92.31%,特异度均为100%。血、尿培养的马尔尼菲青霉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尿镜检与尿培养,尿镜检与血培养的阳性率之间,以及血培养与尿培养,尿培养与尿镜检之间的关联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尿真菌培养马尔尼菲青霉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是一种较好的HIV/AIDS患者尤其是取血困难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方法,而尿真菌镜检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口腔非特异性溃疡 被引量:4
8
作者 熊卉 陈建钢 桂希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口腔非特异性(NOS)溃疡是一类与HIV感染有关的口腔病变,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常见口腔溃疡。通过对NOS口腔溃疡临床特征的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IV/AIDS患者,NOS口腔溃疡有3例,探讨其临床特征并... 目的:口腔非特异性(NOS)溃疡是一类与HIV感染有关的口腔病变,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常见口腔溃疡。通过对NOS口腔溃疡临床特征的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IV/AIDS患者,NOS口腔溃疡有3例,探讨其临床特征并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单纯疱疹性口炎进行比较,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NOS口腔溃疡的好发部位为软腭、口咽及舌腭弓处,常为1~2个,病程较长,cD。+细胞明显减少,多伴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结论:NOS口腔溃疡的发病部位、病程与预后较为特殊,与AIDS的病程进展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口腔非特异性(NOS)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及以上HIV感染/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黎雅娟 朱亚静 +1 位作者 李杏莉 黄道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常德市≥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感染/AIDS)患者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60个月内,CD4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常德市200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已确诊登记在册的≥50岁HIV感染/AIDS... 目的探讨常德市≥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感染/AIDS)患者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60个月内,CD4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常德市200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已确诊登记在册的≥50岁HIV感染/AIDS病例,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36、48、60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值等信息,根据基线CD4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分析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组≥50岁患者CD4细胞随治疗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97例研究对象。基线CD4细胞数<200个/μL和200~个/μL组患者接受治疗后CD4细胞值呈持续增长趋势,而基线CD4细胞数≥350个/μL患者呈波浪式增长。发展模型结果显示:基线CD4细胞水平较高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CD4细胞相对较高,同性性传播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后CD4细胞值高于异性及其他传播感染组。结论基线CD4细胞数≥350个/μL的≥50岁HIV感染/AIDS患者接受治疗后CD4细胞变化的波动较大,但基线水平较高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CD4细胞相对较高,说明基线CD4细胞水平始终是启动ART后CD4细胞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CD4细胞 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老年HIV/AIDS人群流行现状及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操静 温敏 +2 位作者 石义容 何云 徐六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464-3467,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人群流行现状及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情况,分析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06年6月─2018年6月深圳市的50岁以上老年HIV/AIDS人群的疫情信息和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 [目的]了解深圳市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人群流行现状及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情况,分析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06年6月─2018年6月深圳市的50岁以上老年HIV/AIDS人群的疫情信息和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对其流行现状、疫情状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HIV/AIDS人群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纳入687例老年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绝对值为2~828(207.3±146.4)个/μ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性别是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市老年HIV/AIDS人群CD4^+T淋巴细胞基线计数普遍偏低,特别是老年女性和吸烟者,且使用安全套意识薄弱,阳性配偶检测率低,应早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在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就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老年人 传染病 流行现状 CD4^+T淋巴细胞 影响因素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TB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红细胞系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舒远路 杨翠先 +3 位作者 张米 李健健 邓雪媚 董兴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6-402,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及不同ART方案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HIV/AIDS-TB)患者在强化期内血液学红细胞系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7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诊为HIV/AIDS-TB... 目的分析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及不同ART方案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HIV/AIDS-TB)患者在强化期内血液学红细胞系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2017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诊为HIV/AIDS-TB的患者,分为在ART基础上接受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组(A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内开始ART联合治疗组(B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后开始ART治疗组(C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基线(0周)和治疗后1、2、4、8周等红细胞系参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变化的差异。结果共选取180例HIV/AIDS-TB患者,其中A组71例、B组75例、C组34例;共85.00%(153例)的患者发生轻度贫血,其中A、B、C组分别为84.51%(60/71)、85.33%(64/75)和85.29%(29/34)。抗结核药物治疗后,A、B和C组患者RBC绝对值增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HGB增加均高于基线(均P<0.05);A、B和C组患者MCV和RDW-CV在治疗后均较基线上升(均P<0.05),但C组治疗8周时RDW-CV恢复至基线水平。A、B两组患者中TDF/3TC/EFV方案在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时,HGB均较基线增高(均P<0.05),其他方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IV/AIDS-TB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应尽快启动ART治疗,最好8周内开始ART治疗,不同ART方案联合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红细胞系参数变化有差异,TDF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治疗 红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2I和FCGR1A在艾滋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敏 杨文沁 +3 位作者 石萌芮 张荣强 王小莉 张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2-788,共7页
目的探讨UBE2I和FCGR1A表达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发病的影响,为疾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从已验证的全基因组转录谱数据集(GSE37250)选取AIDS合并APT... 目的探讨UBE2I和FCGR1A表达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发病的影响,为疾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从已验证的全基因组转录谱数据集(GSE37250)选取AIDS合并APTB患者98例、AIDS合并潜伏期肺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患者84例,筛选两组患者的前30位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建立PPI交互作用网络、转录因子-差异基因(transcription factor-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TF-DEG)、DEG-miRNA和环境化学物-DEG调控网络,绘制11个关键DEG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间存在6054个DEGs,UBE2I为PPI交互作用网络的重要核心节点,FCGR1A对AIDS合并APTB的预测指示能力最佳。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UBE2I、FCGR1A的高表达是AIDS合并APTB的危险因素(P<0.05)。调控网络显示:VEGFB是TF-DEG网络的关键基因,与SEPT9、SMAD5等转录因子共同参与调节,与hsa-mir-17-5p、hsa-mir-20a-5p等miRNA存在靶向作用,并受到丙戊酸、硫酸铜等环境化学物的影响。结论VEGFB在AIDS合并APTB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UBE2I和FCGR1A的异常高表达与AIDS合并APTB的疾病进程存在关联,可通过检测UBE2I和FCGR1A的表达水平监测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aids) 活动性肺结核(APTB) UBE2I基因 FCGR1A基因 丙戊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快感缺失的相关因素
13
作者 李云红 鲁丽莉 +4 位作者 陈雪宇 吕梦玉 赵霞 杨婷 蔡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快感缺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传染病医院HIV/AIDS患者237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PS)、自我接纳量表(SAQ)、歧视知觉量表(SI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快感缺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传染病医院HIV/AIDS患者237例,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PS)、自我接纳量表(SAQ)、歧视知觉量表(SI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调查。结果:患者TEPS得分为(73.4±16.1)。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SS总分、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与TEPS总分正向关联(β=0.41、5.17、4.63),年龄与TEPS总分负向关联(β=-0.30)。结论:HIV/AIDS患者的快感缺失情况需引起重视,患者的快感缺失与个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领悟社会支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aids) 快感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X线平片表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文科 陆普选 +5 位作者 单鸿 余卫业 刘艳 杨根东 刘锦清 臧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提高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50例的X线胸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2 1例( 4 2 % ) ,片状融合的渗出性病灶1 3例,弥漫性粟粒影6例;胸内淋巴结肿大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 6例... 目的:提高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50例的X线胸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肺结核2 1例( 4 2 % ) ,片状融合的渗出性病灶1 3例,弥漫性粟粒影6例;胸内淋巴结肿大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 6例( 32 % ) ,双侧肺门及中下肺野可见网状、小点状影,片絮状或斑片状影1 0例,两肺弥漫性或局限性磨玻璃影8例;细菌性感染8例( 1 6 % ) ,片状实变影7例,肺结块影并空洞1例;真菌性感染5例( 1 0 % ) ,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艾滋病机遇性胸部感染的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须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并注意发病率较高的肺结核与卡氏肺囊虫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感染 机遇性 艾滋病 X线平片表现 卡氏肺囊虫肺炎 肺门淋巴结肿大 回顾性分析 渗出性病灶 细菌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 实验室检查 诊断水平 临床资料 X线胸片 中下肺野 斑片状影 磨玻璃影 X线表现 肺结核 弥漫性 结节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郑素华 端木宏瑾 +7 位作者 李拯民 冯惠忠 张福杰 崔为国 陈明朝 余为业 朱林 谭爱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4、CD8计数及CD4 CD8比值等 ,观察反应情况。结果  5 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 (9.8% ) ,远比对照组 (2 8.2 % )低得多 (P <0 .0 1) ,反应情况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受损程度尚待研究 ,但当CD4细胞计数 <2 0 0 (艾滋病患者 )时 ,PPD均无反应 (0× 0 ) ,当CD4细胞计数 >30 0时有部分强阳性反应 (>15mm)。结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较常人低得多 (P <0 .0 1) ,其PPD无反应问题尚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 结核菌素试验 免疫系统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陆普选 杨根东 +5 位作者 刘锦清 龚小龙 胡毅文 蔡雄茂 刘艳 文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对 6例经证实的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照片 ( 6例 )和CT扫描 ( 2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以及中、下...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对 6例经证实的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照片 ( 6例 )和CT扫描 ( 2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以及中、下肺野弥漫性网状阴影 ,部分渗出性病变可以相互融合 ,呈斑片样或磨玻璃样改变。少见表现有肺囊性改变、肺实变、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及气胸等。结论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特异性诊断是找到病原体 ,但是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出现典型胸部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症状 ,并排除其他免疫低下所致的细菌性感染或肿瘤 ,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效 ,诊断AIDS并PCP可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并发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X线表现 CT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HIV-1基因型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卢静 徐晓琴 +3 位作者 周莹 陈远方 傅更锋 还锡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0—2014年HIV-1感染者抗病毒失败人群的HIV-1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耐药检测实验室网络收集江苏省2010—2014年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对各年度相关药物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0—2014年HIV-1感染者抗病毒失败人群的HIV-1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耐药检测实验室网络收集江苏省2010—2014年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对各年度相关药物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亚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分别纳入样本74、113、197、278、346份,其中检测出现耐药结果的比率分别为68.92%、48.67%、51.27%、52.52%和57.80%。各年度间HIV-1主要耐药药物类似,核苷类主要有3TC、ABC、DDI和FTC,非核苷类药物以EFV和NVP为主。HIV-1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差别较大,且目前使用的LPV/r的耐药率在1%以下。年度间HIV-1主要耐药位点为184、181、190及103位,其中184位突变主要引起3TC和FTC耐药,而181、190、103位突变与EFV和NVP耐药相关。HIV-1病毒基因亚型均以CRF01_AE为主,且呈上升趋势。结论江苏省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基因型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从而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基因型耐药检测 抗病毒治疗药物 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洋 申莉梅 +8 位作者 李豫 李进岚 黄璐 安竹 李志坚 鲁俊端 张晓萍 刘跃辉 安邦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端 闫永平 +4 位作者 刘家政 陆松鹤 张磊 苏海霞 卢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092-1093,1097,共3页
目的了解商洛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口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 目的了解商洛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口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AIDS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54.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看起来健康的人不会携带艾滋病毒,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可靠的疫苗以及母婴传播预防等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被调查的流动人口中有50.0%的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感到害怕、紧张并会躲避,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最高。结论流动人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商洛市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专业城市生源女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追踪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春 孙昕霙 +3 位作者 郭岩 钮文异 吕姿之 高源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12期761-764,共4页
目的 评价在外语专业城市生源女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和中期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 ,干预组和内对照组来自同一所外国语大学 ,分别为 99人和 1 0 6人 ,外对照组 88人来自另外一所大学。对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 目的 评价在外语专业城市生源女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和中期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 ,干预组和内对照组来自同一所外国语大学 ,分别为 99人和 1 0 6人 ,外对照组 88人来自另外一所大学。对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结果 教育前 ,3组在艾滋病知识、安全性行为知识、自我效能及安全性行为意向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 ;教育后 1周 ,干预组各方面大幅提高或趋于正向 ,明显高于教育前 ,也明显高于内、外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到教育后 1年半 ,干预组各方面有所下降或维持教育后一定水平 ,内、外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低于干预组 ,在知识方面的差异仍有显著性 ,其他方面没有显著性。结论 同伴教育适用于外语专业女大学生 ,提高了她们的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城市生源女大学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安全性行为 同伴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