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氮磷胁迫下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通气组织和根系释氧的响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丹萍 贺锋 +2 位作者 肖蕾 徐栋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以湿地植物菖蒲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观察3个浓度梯度的氮磷污水(处理组1、2、3依次为N:40 mg/L、P:4 mg/L;N:80 mg/L、P:8 mg/L;N:120 mg/L、P:12 mg/L)对其胁迫后的根系释氧和通气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高氮磷胁迫明显抑制菖蒲... 以湿地植物菖蒲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观察3个浓度梯度的氮磷污水(处理组1、2、3依次为N:40 mg/L、P:4 mg/L;N:80 mg/L、P:8 mg/L;N:120 mg/L、P:12 mg/L)对其胁迫后的根系释氧和通气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高氮磷胁迫明显抑制菖蒲株高和根系长度的生长,减少植物根系数量;高氮磷胁迫还可以增加植物根系释氧量和促进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由于根系长度和数量的减少,处理组的根系释氧总量不及对照组;高氮磷胁迫不改变菖蒲根系释氧趋势,根尖最大,离根尖越远释氧越小.研究还发现,根尖释氧量大小和通气组织呈正相关,根基和根中部释氧量与通气组织关系不显著,说明植物通气组织的形式更有利于根尖释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根系释氧 通气组织 氮磷胁迫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水淹条件下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菖蒲(Acorus calamus)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存活及生长响应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海锋 曾波 +3 位作者 乔普 李娅 罗芳丽 叶小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71-2580,共10页
人工构建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是控制消落区水土流失、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选择能够耐受长时间完全水淹的植物物种是该措施实施的关键。为了验证香根草、菖蒲、空心莲子草能否用于消落区植被的构建,实验模拟消落区的长期完全水... 人工构建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是控制消落区水土流失、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选择能够耐受长时间完全水淹的植物物种是该措施实施的关键。为了验证香根草、菖蒲、空心莲子草能否用于消落区植被的构建,实验模拟消落区的长期完全水淹条件,设置30d、60d、90d、120d、150d和180d等6个完全水淹时间水平,研究了3种植物在完全水淹条件下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存活状况。结果发现:(1)3种植物在经受长时间的完全水淹后有较高的存活率,180d全淹处理后,香根草、菖蒲和空心莲子草的存活率分别为87.5%、100%和50%。(2)这3种植物有不同的水下生长能力。全淹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缓慢,几乎没有产生新的叶片,总叶长也没有显著变化;菖蒲能够持续产生较对照植株更为细长的叶片,空心莲子草只在水淹初期(30d内)能够快速伸长地上部分的枝条,并迅速产生新叶片,但随水淹时间的延长,总枝条长及总叶片数没有再显著增加。(3)与对照植株相比,全淹处理抑制了3种植物总生物量的增加,但对3种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抑制程度不同。全淹条件下,香根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与水淹0d水平(水淹处理开始前一天,下同)相比无显著变化,根冠比高于对照植株;菖蒲的地上部分生物量随水淹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却高于对照植株,地下部分生物量始终低于水淹0d水平,根冠比低于对照植株;空心莲子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水淹0d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地下部分生物量与水淹0d水平相比大幅降低,根冠比低于对照植株。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都有很强的水淹耐受能力,可应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的构建。同时,发现植物对长期完全水淹的耐受能力很大程度上与植株在水下的生长情况及植株的营养储备水平相关,剧烈的水下生长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储备,进而造成植株存活率降低。植株在全淹条件下有限的生长能力及丰富的营养储备可能是耐淹物种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菖蒲 空心莲子草 三峡库区 长期水淹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对菖蒲(Acorus calamus)根际氧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林 韩睿明 +4 位作者 王国祥 唐晓燕 夏劲 梁斌 李维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8-325,共8页
为研究淹水对湿地植物根际氧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湿地植物菖蒲幼苗(株高约15 cm、根长约6 cm)和成株(株高约40cm、根长约11 cm)在沉积物中培养并完全淹没,利用微型电机控制氧气微光极对菖蒲根中部根际氧浓度及组织内部氧浓度原位测定3周... 为研究淹水对湿地植物根际氧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湿地植物菖蒲幼苗(株高约15 cm、根长约6 cm)和成株(株高约40cm、根长约11 cm)在沉积物中培养并完全淹没,利用微型电机控制氧气微光极对菖蒲根中部根际氧浓度及组织内部氧浓度原位测定3周.结果表明:短期(7 d)淹水,菖蒲幼苗及成株根际氧扩散层厚度及氧浓度比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在淹水第14天,在幼苗根际未检出氧扩散层;在淹水第21天,成株根际氧扩散层厚度及平均氧浓度仍分别为0.34 mm和11.18%,并保持至淹水试验结束.淹水组菖蒲的根际氧扩散层厚度、平均氧浓度均随根组织内部氧浓度的下降而降低,其中幼苗3个指标分别由初始的0.22 mm、1.4%和50.3%降至0 mm、0%和32.9%,成株分别由0.64 mm、19.3%和64.6%降至0.34 mm、11.2%和55.3%,表明前2个指标的下降程度显著超过后者;淹水组菖蒲幼苗、成株根组织内部氧浓度主要受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而对照组则受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作用的共同影响,淹水能在短期(7 d)内促进菖蒲成株根通气组织的发育,使其孔隙率从28.45%升至32.44%,并有助于维持根组织内的氧浓度水平,根组织内部氧浓度淹水组(65.6%)与对照组(67.1%)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淹水胁迫下,根组织内部氧浓度水平是影响菖蒲根氧扩散的核心因素,其中幼苗根组织内部氧浓度显著下降并威胁到自身存活时,其已无氧扩散效应,而成株根组织内部较高的氧浓度使其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氧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菖蒲幼苗 菖蒲成株 根际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配施生物质炭和腐殖酸对唐菖蒲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福建 陈磊 +7 位作者 惠艳华 姚文武 徐敏 芦艳 盛海安 顾婧瑜 龚凯 姜惠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95-1200,共6页
为探究复合肥配施生物质炭和腐殖酸对唐菖蒲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唐菖蒲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方式,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对照处理(CK,不加任何生物质炭、腐殖酸以及复合肥);单施复合肥处理(F,0.075 kg·m^(-2)复合肥);生物质炭与腐殖酸处... 为探究复合肥配施生物质炭和腐殖酸对唐菖蒲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唐菖蒲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方式,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对照处理(CK,不加任何生物质炭、腐殖酸以及复合肥);单施复合肥处理(F,0.075 kg·m^(-2)复合肥);生物质炭与腐殖酸处理(FT1,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复合肥配施生物质炭和腐殖酸处理(FT2,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0.005 kg·m^(-2)复合肥;FT3,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0.025 kg·m^(-2)复合肥;FT4,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0.045 kg·m^(-2)复合肥;FT5,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0.065 kg·m^(-2)复合肥;FT6,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0.085 kg·m^(-2)复合肥;FT7,2 kg·m^(-2)生物质炭+0.2 kg·m^(-2)腐殖酸+0.105 kg·m^(-2)复合肥)。结果表明,2种有机物料配施复合肥改善了唐菖蒲的农艺性状。通过对唐菖蒲生理特性测定发现,不同处理的生物质炭与复合肥配施整体上促进了唐菖蒲生长,与CK、F处理相比,在定植30和90 d时FT7处理的唐菖蒲株高分别增加了40.20%、1.52%和26.48%、6.79%。同时,随着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唐菖蒲地上部鲜重、根系鲜重均有所提高。此外,各处理均能促进唐菖蒲根系生长,其中,FT5、FT6、FT7效果较好。本试验可为今后花卉化肥减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腐殖酸 唐菖蒲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石菖蒲及其药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祝雨辰 邝柏宇 +5 位作者 梁金萍 裴晓蕾 赵佳柱 楚世峰 陈乃宏 杨岩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82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药物仅能缓解其症状,亟待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作为补虚药及开窍药的代表药物,人参及石菖蒲均有提高记忆力、改善学习能力及减轻认知障碍的药理作用,是中医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药物仅能缓解其症状,亟待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作为补虚药及开窍药的代表药物,人参及石菖蒲均有提高记忆力、改善学习能力及减轻认知障碍的药理作用,是中医治疗痴呆症的常用药物。人参-石菖蒲药对联用可促进活性成分入脑发挥药效,并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等多途径延缓AD进程,具有多层次、多系统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该文尝试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人参、石菖蒲的联用,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以及配伍的量效关系奠定基础,为研制防治AD的中药创新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石菖蒲 药对 阿尔茨海默病 作用机制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富集菖蒲生物炭对烟气汞去除性能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鸿鹄 安淼 +3 位作者 彭喜燕 张敬东 孙洋 宋永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6-3654,共9页
以铜(Cu)污染修复植物石菖蒲生物质为原料,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含铜位点的石菖蒲衍生生物碳(Cu-BC),用于去除烟气中的元素汞(Hg0).结果表明,500℃下热解的Cu-BC(Cu-BC500)在100℃反应温度下表现出良好的Hg0去除性能(约99%).通过比表面... 以铜(Cu)污染修复植物石菖蒲生物质为原料,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含铜位点的石菖蒲衍生生物碳(Cu-BC),用于去除烟气中的元素汞(Hg0).结果表明,500℃下热解的Cu-BC(Cu-BC500)在100℃反应温度下表现出良好的Hg0去除性能(约99%).通过比表面积测试法(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分析表明,Cu-BC500具有相对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高度分散的Cu物种.XPS和汞程序升温脱附(Hg-TPD)分析表明,Cu-BC500所吸附的汞在生物炭样品的表面活性位点形成弱结合态汞Cu-O-Hg或铜汞合金.最后通过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推算Cu-BC500的成本为3.50元/kg.与其他材料相比,Cu-BC500制备简单、成本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促进水体修复植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及燃煤电厂的汞减排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富集菖蒲 废物利用 生物炭 烟气 元素汞(Hg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挺水植物菖蒲根区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陶苗苗 李亚楠 +3 位作者 宋海涯 李维斌 周晓红 许小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2-1953,共12页
挺水植物根区是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最为活跃的微生态区域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挺水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根区沉积物微生物的影响,本论文以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构建室外盆栽实验系统,采集实验第35、105和175... 挺水植物根区是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最为活跃的微生态区域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挺水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根区沉积物微生物的影响,本论文以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构建室外盆栽实验系统,采集实验第35、105和175天时菖蒲根区及无植物对照系统沉积物样品,研究菖蒲生长发育对根区沉积物细菌群落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菖蒲根区沉积物共检测OTUs数量11659个,无植物的沉积物样品获得OTUs数量为10337个.基于OTUs结果的分析发现,菖蒲根区沉积物Shannon、Sobs、ACE和Chao指数平均值表现为CA>CK;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菖蒲根区独有的OTUs数量略高,意味着菖蒲生长可能会丰富根区沉积物细菌的物种组成,尤其是对于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占比较小的物种产生显著影响;通过FAPROTAX对菖蒲根区及对照系统沉积物细菌代谢及生态功能进行注释,共得到67种细菌群落功能类型,以化能异养、需氧化能异养、发酵、固氮作用、光合自养、亚硝酸盐还原功能等类群为主,菖蒲的生长将提高氮循环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从而对沉积物氮循环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将随菖蒲的不同生长阶段而有所变化.沉积物理化参数是驱动菖蒲根区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根区 沉积物 细菌群落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天胡荽、菖蒲水提液对福寿螺的毒性影响及损伤机理
8
作者 高雪 赵志淼 +3 位作者 鲁仙 高雪晴 吴泓权 张饮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2-1870,共9页
采用中华天胡荽、菖蒲两种水生植物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k)进行生物防治研究,开展不同浓度梯度(0、0.10、0.20、0.30、0.40和0.50 mg/mL)水提液的毒杀实验及其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天胡荽组(LC25、LC50和LC75)对福寿... 采用中华天胡荽、菖蒲两种水生植物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k)进行生物防治研究,开展不同浓度梯度(0、0.10、0.20、0.30、0.40和0.50 mg/mL)水提液的毒杀实验及其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天胡荽组(LC25、LC50和LC75)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均高于菖蒲组,并通过亚致死浓度中华天胡荽0.113 mg/mL(LC25)、0.220 mg/mL(LC50)、0.326 mg/mL(LC75)和菖蒲0.444 mg/mL(LC25)、0.587 mg/mL(LC50)、0.730 mg/mL(LC75)处理,发现中华天胡荽、菖蒲水提液处理的福寿螺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处理组的氧氮比值显著降低;福寿螺头足部、肝脏部在亚致死浓度处理48h后,蛋白质含量(TP)、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P<0.05);处理组福寿螺的头足部出现皱缩和侵蚀性絮状物堆叠,肝脏部表面干瘪、失去水分、质地松散,且表面组织脱落。中华天胡荽和菖蒲水提液对福寿螺毒杀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天胡荽 菖蒲 生物防治 头足部 肝脏部 福寿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配置对水体扑草净去除效果研究
9
作者 高明 石傲傲 +3 位作者 蔡晓军 吴珂 杨迈 孙仕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采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下,香根草、菖蒲及其2∶1配置于水体中第0、6、12、24、30天扑草净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中,培育植物条件下第30天扑草净去除率为58.60%~91.69%,CK扑草净去除率为45.86%~57... 采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下,香根草、菖蒲及其2∶1配置于水体中第0、6、12、24、30天扑草净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中,培育植物条件下第30天扑草净去除率为58.60%~91.69%,CK扑草净去除率为45.86%~57.48%,培育植物组显著高于CK。当扑草净初始浓度<4 mg/L时,香根草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88.4%;扑草净初始浓度≥4 mg/L时,香根草、菖蒲生物量2∶1组合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91.69%。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香根草 扑草净 污染 去除效率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与常见伪品鉴别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邓香华 贾小舟 +4 位作者 夏天睿 罗穆祥 李国卫 谭晓梅 陈向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191,共7页
石菖蒲作为芳香开窍类常用中药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将藏(水)菖蒲、金钱菖蒲、九节菖蒲、岩白菜等药材掺入石菖蒲中进行销售和使用的现象,伪品功效与石菖蒲不甚相同,且九节菖蒲毒性较石菖蒲强,混... 石菖蒲作为芳香开窍类常用中药材,是中药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将藏(水)菖蒲、金钱菖蒲、九节菖蒲、岩白菜等药材掺入石菖蒲中进行销售和使用的现象,伪品功效与石菖蒲不甚相同,且九节菖蒲毒性较石菖蒲强,混用将影响到用药疗效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在对石菖蒲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石菖蒲及其伪品的性状、显微、理化、光谱分析、色谱/色谱-质谱分析、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等不同鉴别方法,并结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和总结了石菖蒲真伪鉴别检测的发展过程和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石菖蒲的精准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藏菖蒲 金钱菖蒲 九节菖蒲 岩白菜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菰和菖蒲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及其富集能力 被引量:60
11
作者 周守标 王春景 +3 位作者 杨海军 毕德 李金花 王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1-287,共7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b-Cd复合污染条件下,菰和菖蒲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污染下菰和菖蒲不能存活;低、中浓度中菖蒲的生长受到抑制,菰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菰对低、中浓...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b-Cd复合污染条件下,菰和菖蒲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污染下菰和菖蒲不能存活;低、中浓度中菖蒲的生长受到抑制,菰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菰对低、中浓度重金属的耐性强于菖蒲。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菰和菖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菰叶绿素a/b值略有降低,菖蒲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菰和菖蒲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时升高,中浓度时降低。菰体内重金属含量为Zn>Cu>Pb>Cd,菖蒲体内的含量为Cu>Zn>Pb>Cd,且二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都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菰和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较大,地上部分(茎与叶)和地下部分(根与根状茎)均大于1;对Pb的富集系数较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小于1。菰和菖蒲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含量,二者根系对4种重金属都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各处理中菰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均高于菖蒲。综合分析菰和菖蒲的生长、生理及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菰比菖蒲更适用于低、中浓度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生理指标 植物修复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5
12
作者 张维昊 周连凤 +1 位作者 吴小刚 宋立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5-358,共4页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 采用两厢培养池研究了菖蒲(Acoruscalamu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排除藻菌作用和营养竞争前提下,共培养条件下的菖蒲可抑制微囊藻的生长,使藻液光密度(OD680)降低;抑制效应取决于菖蒲和微囊藻之间的相对生物量,实验条件下100g菖蒲在初始藻液光密度为0.2时有最强抑藻效应;抑藻化感物质的释放与菖蒲根茎密切相关,根茎受损的菖蒲无抑藻效应;在抑藻过程中对藻细胞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菖蒲的存在降低了藻细胞内的蛋白含量,使SOD、MDA和CAT等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增加,化感物质造成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可能是微囊藻死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力花/菖蒲生物湿地床去除河水中氮磷的试验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骥 张兰英 +2 位作者 卢少勇 甘树 金相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08-414,共7页
采用再力花和菖蒲构建湿地床,以考察其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6个月的连续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4 m3/(m2.d)、植物种植密度大于158株/m2的条件下,2种植物存活率均大于93%,说明植物能适应低污染负荷、高种植密度的无土培养环境;再力... 采用再力花和菖蒲构建湿地床,以考察其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6个月的连续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4 m3/(m2.d)、植物种植密度大于158株/m2的条件下,2种植物存活率均大于93%,说明植物能适应低污染负荷、高种植密度的无土培养环境;再力花和菖蒲湿地床月均去除率分别为:总氮(TN),48.22%~78.53%和43.23%~72.42%;总磷(TP),77.62%~85.67%和58.07%~80.77%。再力花湿地床对TN、TP的净化效果好于菖蒲湿地床;2种植物吸收N、P含量分别占去除总量的比例:N为44.14%、37.75%,P为73.43%、62.05%。湿地床技术可有效去除来水中的TN、TP,通过植物吸收作用累积N、P含量较高,不同种类的植物构建湿地床对污染河水中N、P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硝化反硝化和植物吸收是去除N的主要途径,而植物吸收是去除P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湿地床 再力花 菖蒲 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湿生植物对微囊藻的化感作用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丁惠君 彭祺 +3 位作者 张维昊 吴小刚 周连凤 方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比较了菖蒲、鸢尾、美人蕉三种湿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藻的抑制作用菖蒲>鸢尾>美人蕉。用6种有机溶剂提取菖蒲干粉中的抑藻活性物质,显示甲醇提取物的抑藻效果最好,48h抑藻率为98.4%。进一步对甲醇提取物进... 比较了菖蒲、鸢尾、美人蕉三种湿生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藻的抑制作用菖蒲>鸢尾>美人蕉。用6种有机溶剂提取菖蒲干粉中的抑藻活性物质,显示甲醇提取物的抑藻效果最好,48h抑藻率为98.4%。进一步对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个组分,每个组分都表现出了抑藻活性,其中前两个组分抑藻活性最大,达99.85%和9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化感作用 富营养化 水体修复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逐渐干旱对菖蒲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文林 万寅婧 +5 位作者 刘波 王国祥 唐晓燕 陈昕 梁斌 庄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33-3940,共8页
在土壤逐渐干旱过程中,连续测定典型湿地植物菖蒲生长发育状况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短期内(实验第0—3天)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含水率自53.86%下降至42.6%)有利于菖蒲生长,干旱组菖蒲叶片Fv/Fm、Yield、qP显著高于对照组(实... 在土壤逐渐干旱过程中,连续测定典型湿地植物菖蒲生长发育状况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短期内(实验第0—3天)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含水率自53.86%下降至42.6%)有利于菖蒲生长,干旱组菖蒲叶片Fv/Fm、Yield、qP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期间土壤平均含水率为53.49±0.6%)(P<0.05),qN则低于对照组;随着土壤进一步干旱(土壤含水率自42.6%下降至18.02%,实验第3—9天),菖蒲叶片qN值则由0迅速上升至0.40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v/Fm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叶片保持较高的热耗散以维持光合结构PSⅡ保持正常,并能以降低叶片含水率、叶面积(叶片卷曲避光)减少水分蒸腾及降低根系含水率促进水分吸收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随着土壤干旱程度加剧(土壤含水率自18.02%下降至4.5%、实验第9—12天),菖蒲叶片Fv/Fm、yield、q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N值降为0,光合结构PSⅡ受到损坏,第11天、12天,叶片含水率分别降至75.79%和68.78%,此时菖蒲也逐步以自小叶片至大叶片的顺序枯萎衰亡,表明在土壤水分快速下降过程中过高的生物量将不利于菖蒲保持水分,而80%左右的叶片含水率是维持菖蒲存活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逐渐干旱 菖蒲 生长 光合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对几种常见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丁惠君 张维昊 +3 位作者 王超 黄振 匡劼 宋立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2,共3页
自然光照条件下,菖蒲对几种藻类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水华鱼腥藻和小球藻的抑制率分别达100%和91.2%。遮光条件下,菖蒲对各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受到影响,效果不佳。水华鱼腥藻起始浓度越小,菖蒲种植水对其化感抑制作用越显著。小球藻... 自然光照条件下,菖蒲对几种藻类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水华鱼腥藻和小球藻的抑制率分别达100%和91.2%。遮光条件下,菖蒲对各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受到影响,效果不佳。水华鱼腥藻起始浓度越小,菖蒲种植水对其化感抑制作用越显著。小球藻生长时期越长,越易受菖蒲种植水化感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化感作用 水华鱼腥藻 小球藻 斜生栅藻 羊角月牙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泥沙对菖蒲和石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强 朱启红 +4 位作者 丁武泉 宋力 曹优明 蒋山泉 王国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1-1348,共8页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恢复不仅面临长期淹水逆境,还面临高水位落差、反季节消落等环境因素的胁迫。菖蒲和石菖蒲是库区常见的两种湿生植物,探讨它们在泥沙水体中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用粒...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恢复不仅面临长期淹水逆境,还面临高水位落差、反季节消落等环境因素的胁迫。菖蒲和石菖蒲是库区常见的两种湿生植物,探讨它们在泥沙水体中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和90NTU的浑浊水体,8月将菖蒲(Acorus calamus L.)和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植株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翌年4月统计植株的萌发数、叶长、叶宽、叶片数,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叶片的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浊度组植株的萌发率与对照组相同,30NTU组石菖蒲和菖蒲的植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石菖蒲的植株数随水体浊度增加呈增多趋势,而菖蒲的植株数呈相反趋势。石菖蒲和菖蒲30NTU组植株的叶长、叶宽以及总叶片数、总叶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石菖蒲60NTU组和90NTU组植株的叶长、叶宽和总叶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菖蒲60NTU组的叶长、叶宽和叶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90NTU组植株的叶长、叶宽和叶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菖蒲60NTU组和90NTU组植株的总叶片数和总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快速光响应曲线可知,在较高光强照射下各浊度组植株的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均显著降低,但在低光下各浊度组植株的qP、qN和rE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菖蒲对低光的耐受范围大于石菖蒲。因而,菖蒲和石菖蒲均能长期生长于浅(0.9m)的悬浮泥沙水体中,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菖蒲 石菖蒲 生长发育 快速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生理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翠 温海峰 +3 位作者 郑瑞伦 陈洁 马雪菊 王庆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5-1902,共8页
为明确阿特拉津对菖蒲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浓度和培养时间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菖蒲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抑菌条件下,叶绿... 为明确阿特拉津对菖蒲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浓度和培养时间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菖蒲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抑菌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叶绿素a/b值无显著变化;MDA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培养第5周,≤2 mg·L^(-1)处理的MDA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SOD和POD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均无显著变化;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0.5 mg·L^(-1)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 mg·L^(-1)处理培养1~4周显著低于对照,第5周时恢复至对照水平。抑菌条件下,培养第1周叶绿素含量和Fv/Fm均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培养4~5周时,≥1 mg·L^(-1)处理Fv/Fm亦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整个试验期间≥2 mg·L^(-1)处理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可见,菖蒲对阿特拉津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水培系统中的微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菖蒲 生理特性 水污染 抑菌条件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菖蒲药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模 邓颖姣 +5 位作者 冯芬 刘慧 闫佳旭 李瑞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131-8133,8152,共4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水菖蒲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代表性膳食及应用注意事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药物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关键词 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 ) 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菖蒲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英娟 蔡万伦 +2 位作者 杨长举 张宏宇 华红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60,共8页
植物性次生物质在植物-害虫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一些成分对害虫具有熏蒸、触杀和驱避等作用。水菖蒲Acorus calamusL.是一种常用中药,它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β-细辛醚。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水菖蒲根茎提取物... 植物性次生物质在植物-害虫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一些成分对害虫具有熏蒸、触杀和驱避等作用。水菖蒲Acorus calamusL.是一种常用中药,它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β-细辛醚。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4种储粮害虫的熏蒸击倒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4种试虫的熏蒸击倒和致死作用明显。以50μL/L的浓度处理120h后,对玉米象、谷蠹和四纹豆象的击倒作用均达到100%,而对赤拟谷盗击倒率为50%;玉米象、谷蠹和四纹豆象的死亡率分别为81.23%,97.78%和100%,而赤拟谷盗死亡率仅为8.89%。处理24h,β-细辛醚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的KC50分别为49.38,102.96,124.04和1.07μL/L;处理120h,β-细辛醚对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17.82,4.42,116.48和0.73μL/L。结果显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4种储粮害虫均具有明显的熏蒸效果,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熏蒸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水菖蒲 植物性杀虫剂 Β-细辛醚 熏蒸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