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陆基杂交鲟养殖技术
1
作者 梁顺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783-785,共3页
文章结合贵州省贞丰县实际,详细介绍了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养殖在选址、场地建设、养殖池消毒、苗种放养、水温控制、溶氧管理、pH值调控、饲料投喂和鱼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山区 陆基 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章 饶瑞 +1 位作者 袁波 阙有清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为了研究杂交鲟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体重(0.090±0.025)g、体长(2.00±0.22)cm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随机分为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 为了研究杂交鲟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体重(0.090±0.025)g、体长(2.00±0.22)cm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随机分为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每一组分3个平行。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的杂交鲟放养密度分别为0.4万尾/m^(3)、0.6万尾/m^(3)、0.8万尾/m^(3)和1.0万尾/m^(3)。整个试验为期5周。试验过程记录杂交鲟的始末体重及饲料饲喂情况。结果显示,放养密度3组的杂交鲟终末体长、终末体重、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密度1组和密度4组(P<0.01);密度2组的终末体长、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密度1和密度4组(P<0.05),显著地低于密度3组(P<0.05)。饵料转化率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呈上升趋势。成活率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在同一个水平,密度4组相比下降了10%左右。研究表明,0.8万尾/m^(3)的放养密度最适宜杂交鲟生长,且对其成活率不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杂交鲟 放养密度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小倩 任朝颖 +5 位作者 邓雪玥 刘晓云 詹泽玉 张雪扬 郑永华 朱成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A20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A20的耐受性、毒力基因、半致死浓度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菌株A20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菌株A20生长的最适pH为7,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较强;该菌携带hlyA、ompA、alt、aer 4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菌株A20为导致杂交鲟患病的病原菌,LD 50为1.37×10^(7)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 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分离鉴定 耐受性实验 毒力基因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