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抗氧化剂对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组织培养污染及褐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音 张智奇 +3 位作者 张建军 顾佳清 顾旭忠 徐桂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研究了3种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对茶条槭外植体组织培养中抑制污染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三者配合能明显抑制菌类污染及褐变的产生,在含有抗坏血酸0.125 g/L,亚硫酸钠0.125 g... 研究了3种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对茶条槭外植体组织培养中抑制污染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三者配合能明显抑制菌类污染及褐变的产生,在含有抗坏血酸0.125 g/L,亚硫酸钠0.125 g/L,柠檬酸2.5 g/L及BA 2 mg/L的培养基上增殖系数达3.76,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准,但高浓度抗氧化剂对茶条槭产生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组织培养 褐化 菌类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幼对五角槭生长、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韩文哲 刘焕臻 +4 位作者 王兆宁 齐雨 马元东 康迎昆 李春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为探究复幼对难生根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对1年生五角槭实生苗进行不同平茬复幼处理,测定五角槭苗木生长、生理指标并对插穗茎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新生枝条的干长、干径、叶柄长度、含... 为探究复幼对难生根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对1年生五角槭实生苗进行不同平茬复幼处理,测定五角槭苗木生长、生理指标并对插穗茎段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新生枝条的干长、干径、叶柄长度、含水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胞间CO_(2)浓度则显著降低;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苗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同时显著降低了MDA、类黄酮、总酚含量;经平茬复幼的插穗皮层与韧皮部之间的韧皮纤维不明显,皮层细胞较大,木质部较薄;平茬复幼处理显著提高了五角槭插穗的生根率,以平茬1 a最高,为63.3%;以上结果均表现为平茬1 a>平茬2 a>未平茬。经平茬处理的五角槭苗木实现了复幼,使其整体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状态,进而减轻了无性繁殖的困难程度,同时为五角槭平茬复幼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五角槭幼化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槭 平茬复幼 解剖结构 无性繁殖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白牛槭叶片不同呈色期类黄酮化合物的差异
3
作者 李虹 魏丹 +1 位作者 曲彦婷 杨轶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共7页
为深入研究白牛槭(Acer mandshuricum Maxim.)5个呈色期(绿叶期、黄绿叶期、黄叶期、黄红叶期、红叶期)类黄酮化合物积累的变化,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白牛槭叶片呈色期类黄酮化合物的差异代谢物种类及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叶期... 为深入研究白牛槭(Acer mandshuricum Maxim.)5个呈色期(绿叶期、黄绿叶期、黄叶期、黄红叶期、红叶期)类黄酮化合物积累的变化,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白牛槭叶片呈色期类黄酮化合物的差异代谢物种类及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叶期、黄绿叶期、黄叶期、黄红叶期、红叶期5个时期叶片中分别检测出36、41、40、48、46种代谢物,囊括了黄酮类及花青素类两大类。质量分数大于1μg·g^(-1)的代谢物包含黄酮类化合物6种、矢车菊素6种、原花青素4种、飞燕草素2种、天竺葵色素1种、芍药花色素1种。随着叶色变红,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显著升高,其他矢车菊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飞燕草色素也逐渐升高。矢车菊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飞燕草色素在白牛槭叶色变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矢车菊素是白牛槭叶色变红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牛槭 类黄酮化合物 代谢组 差异代谢物 叶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角枫秋季叶片呈色生理及代谢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晓童 蔡静雯 +2 位作者 任艳君 唐中华 张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5,共9页
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适应范围广,观赏性极佳,是东北地区园林景观中常用的彩叶绿化树种。以五角枫5个不同衰老呈色阶段(S1~S5)的叶片为试材,采用生理及代谢组学的技术方法分析五角枫叶片的衰老呈色过程,以及... 五角枫(Acer mono Maxim.)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适应范围广,观赏性极佳,是东北地区园林景观中常用的彩叶绿化树种。以五角枫5个不同衰老呈色阶段(S1~S5)的叶片为试材,采用生理及代谢组学的技术方法分析五角枫叶片的衰老呈色过程,以及叶片色素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五角枫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下降的程度大于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显著升高,导致五角枫叶片黄化;过氧化物酶(POD)活性S2阶段达到最大(175.38μg^(-1)·min^(-1)),S5阶段降至最低(0.49μg^(-1)·min^(-1));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在整个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POD和可溶性蛋白均影响叶绿素的降解,间接影响叶色的呈色;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GC-MS)筛选出30种差异代谢化合物,发现各化合物在不同时期的积累情况显著不同,其中葡萄糖、乳糖、果糖等糖类化合物在前期积累较多,而缬氨酸和亮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在后期积累显著。通过代谢通路富集筛选出8条富集程度较高的差异代谢通路,其中柠檬酸盐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碳代谢途径更强,主要通过加强呼吸,加速能量物质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再通过物质转运,实现能量物质贮存,进而促进叶色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叶色 衰老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厚度及土壤水分对五角枫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鲁敏 吴振廷 +4 位作者 闫婷 尚海军 师鹏飞 王美珍 乌日恒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18-23,共6页
种子覆土厚度及土壤水分供应量是影响其萌发和幼苗建成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1、2、4、6、8、10 cm)及土壤相对含水量(4%、8%、12%、16%、20%、30%和40%)对五角枫种子萌发特征、幼苗早期生长及生物... 种子覆土厚度及土壤水分供应量是影响其萌发和幼苗建成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1、2、4、6、8、10 cm)及土壤相对含水量(4%、8%、12%、16%、20%、30%和40%)对五角枫种子萌发特征、幼苗早期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五角枫种子出苗率随覆土厚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当覆土厚度为1~2 cm时,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覆土厚度≥4 cm时抑制出苗;覆土10 cm时种子无法出苗。覆土厚度增加对幼苗高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幼苗总茎长、主根长以及鲜重随覆土厚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幼苗根茎比及地径则呈先降后增趋势。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升高,五角枫种子出苗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时,种子能够萌发出苗,但出苗率低(59.26%);当土壤相对含水量由8%提高到30%,种子出苗率由67.78%提高为85.19%,且出苗较整齐,其中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时种子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当土壤相对含水量提高到40%时,过高的土壤水分又导致出苗率下降。水分条件对五角枫幼苗早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升高,幼苗株高、主根长、基径、幼苗鲜重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综上所述,对五角枫种子覆土1~2 cm并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30%,其种子出苗率高且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覆土厚度 土壤相对含水量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阔叶树种对持续干旱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志成 王志伟 +3 位作者 王荣荣 杨吉华 耿兵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测定持续干旱条件下2年生五角枫、臭椿、黄连木幼苗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光合生理参数,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 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测定持续干旱条件下2年生五角枫、臭椿、黄连木幼苗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光合生理参数,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加剧,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脯氨酸都呈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呈降低趋势;五角枫与臭椿叶片的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黄连木叶片的SOD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五角枫与臭椿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黄连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试验前后的变化不大;臭椿与黄连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五角枫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树种的抗旱性大小表现为臭椿>黄连木>五角枫。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脯氨酸、SOD、叶片相对含水量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臭椿 黄连木 抗旱性 土壤干旱胁迫 隶属函数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释放的挥发物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风娟 金幼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90-2996,共7页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植株均诱导产生了乙酸丁酯、2-壬醇、乙酸己酯、3-甲基-2-丁醇、1-辛烯、里那醇、3-蒈烯、1-丁醇、(Z)-2-己烯醛9种正常植株中没有检...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植株均诱导产生了乙酸丁酯、2-壬醇、乙酸己酯、3-甲基-2-丁醇、1-辛烯、里那醇、3-蒈烯、1-丁醇、(Z)-2-己烯醛9种正常植株中没有检测到的挥发物。两种处理均诱导或促进了萜烯类、醇类和醛类挥发物的大量释放,且乙酸-3-己烯酯、乙酸乙酯、己醇、反-2-己烯醇、乙基己醇、1-辛烯、石竹烯、法尼烯等挥发物的时序变化趋势也非常相似。因而推测光肩星天牛咬食五角枫后在植物体内诱导产生了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光肩星天牛 五角枫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39
8
作者 胡理乐 毛志宏 +3 位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陈广华 张立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48-2854,共7页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阳坡的中坡及中上坡,蒙古栎林多分布在中上坡。花曲柳与蒙古栎常混生在一起,随着坡位上升,花曲柳优势度下降,而蒙古栎优势度增加。阔叶混交林多位于阴坡,乔木层没有稳定和绝对优势种,多以假色槭、风桦、色木槭为优势种,但假色槭分布于乔木层第2亚层。水曲柳林多分布在中下坡。胡桃楸分布在山下部,喜潮湿生境。色木槭在辽东山区分布广泛,重要值较高,且更新良好,很可能是群落演替顶级物种。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下藤本植株数量多,以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群落类型 色木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茶条槭和五角槭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亚藏 梁彦兰 王庆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81-1886,共6页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50、1002、00 mg.kg-15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土壤镉胁迫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50、1002、00 mg.kg-15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土壤镉胁迫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镉胁迫浓度增加,茶条槭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先升后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先降后升,且均在10 mg.kg-1Cd2+时达到峰值或谷值;同时五角槭的Pn逐渐降低,Ci持续升高,Gs和Tr则先升后降且均在10 mg.kg-1Cd2+时达到峰值。随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条槭和五角槭的Fv/Fm、Fv/F0和qN均呈先升后降趋势,ΦPSⅡ则均持续下降;qP在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而在五角槭则逐渐下降。所有指标(除Ci外)在随镉浓度的变化过程中,其上升幅度均为茶条槭大于五角槭,而下降幅度则为五角槭大于茶条槭。研究发现,重金属镉通过破坏或抑制光合作用过程来影响茶条槭和五角槭的生长,高浓度镉导致的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茶条槭对土壤镉的耐性大于五角槭,100和50 mg.kg-1Cd2+可能分别是茶条槭和五角槭对土壤镉污染的耐受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五角槭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色木槭和流苏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蕾 白志英 +2 位作者 路丙社 蔡胜文 冯丽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13,共4页
试验以色木槭和流苏的2 a生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的盐处理(0、50、100、150mmol/L)对色木槭和流苏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二者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盐处理浓度... 试验以色木槭和流苏的2 a生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的盐处理(0、50、100、150mmol/L)对色木槭和流苏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二者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流苏的膜透性和MDA含量升高幅度较大,受盐害较重。同时,随NaCl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升高幅度色木槭均高于流苏。由此得出,色木槭具有较强的耐盐性,流苏耐盐性较弱,这与色木槭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色木槭 流苏 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和冷层积过程中色木槭种子发芽能力与AB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玲 沈海龙 +2 位作者 张振全 张军保 张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 色木槭(Acer mono)又名色树、色木(东北)、五角槭、水色树等,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m,胸径可达30cm,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与长江流域中下游,朝鲜半岛、蒙古、东西伯利亚、日本亦有分布,为槭属树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种(陈嵘,1937;高风华,2009)。色木槭树势优美,枝叶浓密,叶形秀丽,嫩叶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 脱落酸 种子发育 冷层积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污染对茶条槭和五角槭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亚藏 梁彦兰 王庆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0、500、1 000、2 000 mg/kg 5种土壤Pb2+质量浓度,研究土壤铅污染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0、500、1 000、2 000 mg/kg 5种土壤Pb2+质量浓度,研究土壤铅污染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趋势上,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条槭的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先升后降;五角槭的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两树种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先升后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在土壤Pb2+质量浓度大于500 mg/kg时,茶条槭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角槭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两树种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在土壤Pb2+质量浓度低于1 000 mg/kg时,铅污染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两树种均可作为目前城市中铅污染区域的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五角槭 铅污染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棘皮桦和五角枫树干液流的研究 被引量:139
13
作者 李海涛 陈灵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热脉冲方法,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森林主要树种棘皮桦Betuladahurica和五角枫Acermono树干的流液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正常生长状态下,棘皮桦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158... 应用热脉冲方法,对暖温带落叶阔叶森林主要树种棘皮桦Betuladahurica和五角枫Acermono树干的流液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正常生长状态下,棘皮桦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158L·cm-2·d-1,五角枫为0.213L·cm-2·d-1.如果忽略树冠部位的水分贮存,可认为五角枫的蒸腾耗水强度较大.②两树种形成层以下不同深度的树液流速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在正午前后各深度流速值均达到最大,各深度流速差值亦达到最大.最大液流速度相对位点棘皮桦在位于距形成层相对距离0.3处,五角枫在位于距形成层相对距离0.5处,表明在上述边材区域具有最高的水分传导率.③棘皮桦、五角枫均存在夜间明显的树干液流上升现象,以补充树冠部的水分贮存.作者认为阔叶树种夜间树液上升的动力是根压.④棘皮桦、五角枫的白昼树液流量变化呈现多峰状曲线.树干液流量变化与环境中气象因子变化密切相关.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在不同树种中,影响树干液流量的主要因子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棘皮桦 五角枫 树干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木槭与辽东栎幼苗对森林光环境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芳 刘宁 姚延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6,共10页
以萌发后2周的色木槭和辽东栎2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森林光环境下根据实际测量值设置4个相对透光率水平:100%,51%,22%和12.8%,观测1个生长季后2种幼苗的存活率、光合能力、光合色素含量、高生长、根系形态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指标,从... 以萌发后2周的色木槭和辽东栎2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森林光环境下根据实际测量值设置4个相对透光率水平:100%,51%,22%和12.8%,观测1个生长季后2种幼苗的存活率、光合能力、光合色素含量、高生长、根系形态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指标,从而了解2种幼苗在第1个生长季中的存活、生长表现及对不同光环境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萌发后,色木槭和辽东栎幼苗的整体存活情况相近,但色木槭的最大光合效率、光饱和点及光合色素含量低于辽东栎,苗高、总根长、侧根长和根表面积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等绝对生长量高于辽东栎,且将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叶,与之相比,辽东栎幼苗的根生物量分配比重较大;遮荫处理后,在22%和12.8%的相对透光率下,色木槭的存活率下降,辽东栎的存活率增加,且在12.8%的相对透光率下2种幼苗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遮荫处理导致色木槭幼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生理响应大于辽东栎,根系形态响应以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变化响应显著,但小于辽东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 辽东栎 光响应 光适应 幼苗 存活和生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条槭SDH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丽婷 李文彦 +2 位作者 包横 詹亚光 齐凤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1,共8页
结合茶条槭转录组数据库,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茶条槭SDH基因,命名为AgSDH,并对该基因及其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gSDH基因的ORF全长为1 563 bp,共编码52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7.219 k Da,理论等电点为5.61... 结合茶条槭转录组数据库,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茶条槭SDH基因,命名为AgSDH,并对该基因及其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gSDH基因的ORF全长为1 563 bp,共编码52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7.219 k Da,理论等电点为5.61,无信号肽,预测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gSDH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占35.38%,延伸链占18.65%,无规则卷曲占45.96%;三级结构预测表明AgSDH蛋白以单体形式存在。与目前已知的多种植物的SDH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gSDH蛋白与脐橙SDH蛋白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和茶条槭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条槭 SDH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木槭种皮透水性与种子浸提液生物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军保 张振全 +2 位作者 沈海龙 张鹏 杨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571-8574,共4页
[目的]为解除色木槭种子休眠和促进发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完整种子和刺破种皮种子用蒸馏水浸泡,定时测重,计算吸水量,分析种皮透水性;层积过程中定期取种样,研碎用醇提取,获得的浸提液稀释至不同倍数用于浸泡滤纸,将白菜种子置于... [目的]为解除色木槭种子休眠和促进发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完整种子和刺破种皮种子用蒸馏水浸泡,定时测重,计算吸水量,分析种皮透水性;层积过程中定期取种样,研碎用醇提取,获得的浸提液稀释至不同倍数用于浸泡滤纸,将白菜种子置于浸泡过滤纸上进行发芽试验,分析浸提液生物效应。[结果]色木槭的种皮透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2 h内刺破种皮种子和完整种子都达吸水饱和状态。色木槭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浸提液稀释程度的加大和层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但层积时间少于60 d时,这种减弱程度较小;层积80 d时,10%和20%浸提液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00%浸提液发芽率仍为对照的35%。[结论]种皮透水性构不成色木槭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且抑制物质在层积催芽过程中转化速度慢是导致色木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 种皮透水性 种子浸提液生物效应 低温层积催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水杨酸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邓文红 张风娟 金幼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以五角枫叶片为实验材料,经预处理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植物组织中水杨酸的含量.该方法摸索出了使水杨酸与其他酸性(或杂质)组分很好分离的液相色谱条件,建立了植物组织中水杨酸的定性定量方法.用该方法测定水杨酸标样的回收率高... 以五角枫叶片为实验材料,经预处理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植物组织中水杨酸的含量.该方法摸索出了使水杨酸与其他酸性(或杂质)组分很好分离的液相色谱条件,建立了植物组织中水杨酸的定性定量方法.用该方法测定水杨酸标样的回收率高于95%,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42%).用该方法对实际植物样品的分析也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水杨酸 五角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木槭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廷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色木槭(Aeer mono Maxim.)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变异极大的种。本文报道了7个亚种:色木槭(原亚种)(subsp.mono);海岛色木槭(亚种)(subsp.marmoraturn(Nichols.)T.Z.Hsu);毛萼色木槭(亚种)(subsp.glabrum(Levl.et Vant.)T.Z.Hsu);里光... 色木槭(Aeer mono Maxim.)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变异极大的种。本文报道了7个亚种:色木槭(原亚种)(subsp.mono);海岛色木槭(亚种)(subsp.marmoraturn(Nichols.)T.Z.Hsu);毛萼色木槭(亚种)(subsp.glabrum(Levl.et Vant.)T.Z.Hsu);里光色木槭(亚种)(subsp.trichobasis(Nakai)T.Z.Hsu);金沙色木槭(亚种)(subsp.tricuspis(Rehd.)T.Z.Hsu);弯翅色木槭(亚种)(subsp.incurvaturn(Fang et P.L.Chiu)T.Z.Hsu);粉绿色木槭(亚种)(subsp.glaucum(Koidz.)T.Z.Hsu),讨论了其变异式样和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 分类 地理分布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对五角枫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允菲 杨帆 +8 位作者 任云辉 赵心音 郭倍倍 孙宇涵 李云 王仁涛 张媛 谷雯雪 路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65,共6页
为探讨空间飞行对五角枫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以"实践8号"育种卫星搭载种子培育所得5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以未搭载种子的同龄实生植株为对照,对生长性状、光合生理指标、抗氧化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 为探讨空间飞行对五角枫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以"实践8号"育种卫星搭载种子培育所得5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以未搭载种子的同龄实生植株为对照,对生长性状、光合生理指标、抗氧化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飞行显著提高了五角枫植株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对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气孔导度等影响未达显著水平。(2)空间飞行提高了五角枫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量,而高净光合速率可能是导致搭载后五角枫植株具有高生长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空间飞行 生理指标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蜀山五角枫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红梅 吴旺宝 田兴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8-1162,共5页
五角枫(Acermono)落叶阔叶林是江淮丘陵大蜀山重要森林群落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五角枫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五角枫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种群个体数量... 五角枫(Acermono)落叶阔叶林是江淮丘陵大蜀山重要森林群落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五角枫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五角枫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角枫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Ⅳ(胸径为15~20cm)和Ⅴ龄级(胸径为20~25cm)(个体数量比例占42.86%),中老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种群死亡趋势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在Ⅶ~Ⅷ龄级的年龄阶段出现死亡率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引入生命表栏目中的几个函数很好地说明了种群的结构。更新方式为实生苗繁殖,幼龄期发展不稳定,量化分析现阶段整体为稳定型种群,结构增长性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枫 种群数量 结构动态 大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