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 Harms by Enzymolysis and Its Technological Optimization
1
作者 Li Xinzhi Wang Yudan +4 位作者 Wang Meiliang Liu Tianyang Gao Ruihua Qiu Youwen Zhang Shunji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the total flavonoid of leaf yellows plus, the contents of 21 leaf yellows plus total flavonoid from four reg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comparatively...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ique for the total flavonoid of leaf yellows plus, the contents of 21 leaf yellows plus total flavonoid from four reg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optimized by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of 21 kinds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 Harm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were analyzed by cluster analysis.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ultrasonic time 30 min, solid-liquid ratio 1 : 12 and ultrasonic power 250 W, and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total flavonoid was 1.453 mg·g^ (-1). By optimizing the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was compared in the experiment, which provided certain data suppor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in the future and laid a cert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 total flavonoid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test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郝旭梅 鲍建才 +3 位作者 杨智慧 李蕾 蔡恩博 郑友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的不同部分对DPPH.、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结果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30%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0.62 mg/mL时,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9.588%、99.387%,与同浓度VC的清除率接近,且其IC50分别为0.024 mg/mL0、.127 mg/mL。测得30%组分的总酚含量最高,为0.567%。无梗五加叶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好,同时该结果也客观地反映了DPPH法、ABTS法及还原性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抗氧化活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叶 抗氧化 ABTS DPPH 还原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1
3
作者 安琪 杨春娟 +3 位作者 宋洋 于凯 熊志立 李发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65-769,共5页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原儿茶酸甲酯(2),槲皮素(3),无梗五加苷B(4),金丝桃苷(5),(-)-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 从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原儿茶酸甲酯(2),槲皮素(3),无梗五加苷B(4),金丝桃苷(5),(-)-pinoresinol-4,4′-di-O-β-D-glucopyranoside(6),chiisanoside(7),22α-hydroxychiisanoside(8),niduloic acid(9),胡萝卜苷(10),东莨菪苷(11)和无梗五加苷D(12)。其中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6和11是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属 元梗五加 niduloic ACID 东莨菪内酯 东莨菪苷 原儿茶酸甲酯 (-)-pinoresinol-4 4′-di-O-β-D- GLUCOPYRANOSIDE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多糖组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颖 孟宪军 +2 位作者 王建国 王晶晶 张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8-380,共3页
采用HPLC法对经脱色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的主要多糖组分ASP-Ⅰ、ASP-Ⅱ进行单糖组成和纯度、相对分子质量(Mr)测定,表明无梗五加果多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 采用HPLC法对经脱色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的主要多糖组分ASP-Ⅰ、ASP-Ⅱ进行单糖组成和纯度、相对分子质量(Mr)测定,表明无梗五加果多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及岩藻糖,主要由Mr为21800、147000、45400和18100的4种均一多糖组成;其中,均一多糖ASP-Ⅰ由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0.7,Mr为18100。对水提醇沉后得到的无梗五加果多糖进行部分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其在清除自由基、抗疲劳、耐缺氧及提高免疫调节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HPLC测定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丽丽 郑礼胜 +2 位作者 刘向前 张晓丹 吴世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35℃。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紫丁香苷在0.0148~0.074mg/ml(r=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5234560X-7881.767,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4%。8种五加属植物中,糙叶藤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最高,短梗五加次之。最佳提取工艺为用水做提取剂,料液比1:15、煮沸提取3.5h。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五加属植物 RP—HPLC 紫丁香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多糖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颖 孟宪军 +2 位作者 王建国 王晶晶 张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脂纯化后的无梗五加果总黄酮进行了研究,表明以聚酰胺为固定相、微乳液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鉴定效果最好,共分得9个组分。各种层析条件下的Rf值分析表明,无梗五加果中含药用成分金丝桃苷,未发现芦丁和槲皮素。采用H...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脂纯化后的无梗五加果总黄酮进行了研究,表明以聚酰胺为固定相、微乳液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鉴定效果最好,共分得9个组分。各种层析条件下的Rf值分析表明,无梗五加果中含药用成分金丝桃苷,未发现芦丁和槲皮素。采用HPLC法对经脱色、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的主要多糖组分ASPⅠ-、ASP-Ⅱ进行单糖组成和纯度、相对分子质量(Mr)测定,表明无梗五加果多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及岩藻糖,主要由Mr为21800、147 000、45 400和18 100的4种均一多糖组成;其中,均一多糖ASPⅠ-由半乳糖和鼠李糖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0.7,Mr为18 100。对水提醇沉后得到的无梗五加果多糖进行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疲劳和耐缺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多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在刺五加药材糖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春英 平文祥 +1 位作者 刘松梅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6-379,共4页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析刺五加药材中糖类成分—葡萄糖及蔗糖组分。采用CHROMATOREX NH2柱为固定相;以乙腈:水为84.5:15.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流速为2.5...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析刺五加药材中糖类成分—葡萄糖及蔗糖组分。采用CHROMATOREX NH2柱为固定相;以乙腈:水为84.5:15.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流速为2.5 L.min-1。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葡萄糖和蔗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3 2-0.116 0 mg.mL-1及0.099 6-0.496 5 mg.mL-1;且该二种糖的检测限分别(信/噪=3)为3.87 ng和3.31 ng。本方法无须进行糖衍生化而直接用于刺五加药材中糖类成分的分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HPLC-ELSD 葡萄糖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梗五加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葛超 宁伟 +1 位作者 张立军 赵成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共4页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果肉、种皮和胚乳中均存在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质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果肉其次,种皮最弱。果实成熟种子自然脱落时,种...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果肉、种皮和胚乳中均存在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质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果肉其次,种皮最弱。果实成熟种子自然脱落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萌发需要先暖温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完成生理后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种胚 抑制物质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实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晶晶 冯颖 孟宪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405-15406,15409,共3页
[目的]评价无梗五加的抗氧化性能。[方法]以无梗五加果实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提取其中的多糖,用DEAE-cellulose 52柱层析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高温诱导猪油氧化,应用碘量法研究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应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多糖各组分... [目的]评价无梗五加的抗氧化性能。[方法]以无梗五加果实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提取其中的多糖,用DEAE-cellulose 52柱层析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高温诱导猪油氧化,应用碘量法研究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应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多糖各组分对O-2.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无梗五加精多糖ASP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其抗氧化效果随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多糖组分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该清除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无梗五加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油脂氧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多糖 抗氧化活性 猪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果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10
10
作者 闫兆威 刘金平 +1 位作者 卢丹 李平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刺五加果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1)、桧脂素(2)、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双烯-3-醇(3)、刺五加苷A(4)、刺五加苷B(5)、...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刺五加果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1)、桧脂素(2)、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双烯-3-醇(3)、刺五加苷A(4)、刺五加苷B(5)、尿嘧啶(6)、2-呋喃甲酸(7)、琥珀酸(8)、Phthalic acid bis-(2-ethyl-hex-yl)ester(9)、硬脂酸甘油酯(10)、正二十四烷酸(11)和正三十八烷(12)。其中化合物1、3、6、7、8和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肉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分析陕西刺五加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万滢 张华 +2 位作者 黄威东 陈吉平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GC/qMS)、气相色谱 /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和气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陕西产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 etMaxim. )Harms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 /四极杆质谱(GC/qMS)、气相色谱 /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和气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陕西产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 etMaxim. )Harms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基于GC/qMS谱库的检索功能,结合GC/FTIR在结构鉴别上的优势和GC/oaTOFMS对质谱碎片离子精确的质量测定功能,成功地实现了对 68个色谱组分的定性分析。与使用单一的联用技术(例如GC/qMS)相比,利用多种色谱联用技术在定性分析上的互补性,可以明显提高对组成复杂的挥发油类样品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 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 刺五加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保留参数用于刺五加果挥发油中萜烯及萜烯氧化物的分类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兴亚 于万滢 +2 位作者 陈吉平 黄威东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5,共4页
根据刺五加挥发油中24个挥发性成分在5个程序升温条件下的保留时间,采用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法的软件GC_AB计算得到相应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参数(A,B值)。通过对其中的萜烯及萜烯氧化物之间A,B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同碳数的单萜... 根据刺五加挥发油中24个挥发性成分在5个程序升温条件下的保留时间,采用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法的软件GC_AB计算得到相应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参数(A,B值)。通过对其中的萜烯及萜烯氧化物之间A,B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同碳数的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氧化物分别具有良好的A-B线性相关性,但单萜烯与倍半萜烯、单萜烯与其氧化物、倍半萜烯与其氧化物的A-B关系不共线。研究表明,在中草药挥发油之类的复杂未知混合物体系的分析中,通过色谱保留参数进行萜烯及萜烯氧化物的分类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辅助定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保留参数 萜烯 萜烯氧化物 分类 刺五加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芳芳 薛起 +2 位作者 王军政 刘志洋 刘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795-13795,13823,共2页
[目的]测定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的根、茎、叶、花和果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色谱条件为:大连江申Nucleosil C18(4.... [目的]测定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的根、茎、叶、花和果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色谱条件为:大连江申Nucleosil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水(40∶60,V/V),流速为1.1 ml/min,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刺五加各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大小顺序为花蕾>叶>果>茎>根。其中,花蕾中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最高,为4.43%;其次为叶(0.61%);根中的最低,为0.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刺五加不同部位中的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RADIX et RHIZOMA SEU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槲皮素鼠李糖苷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绿枝扦插繁殖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淑兰 沈育杰 《特产研究》 2003年第3期1-2,共2页
以不同生根剂、扦插基质进行刺五加绿枝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用吲哚丁酸1000mg/kg、萘乙酸1500mg/kg浸泡1.5min,生根率分别达到44.3%和35.0%;细河沙和细炉灰均适宜做扦插基质。
关键词 刺五加 绿枝扦插繁殖 生根剂 扦插基质 吲哚丁酸 萘乙酸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种质资源某些性状的研究
15
作者 王振兴 李昌禹 +5 位作者 艾军 范书田 张庆田 杨义明 秦红艳 许培磊 《特产研究》 2014年第4期37-39,共3页
对刺五加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皮刺颜色、叶色、花色、新稍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皮刺密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89.07%。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刺五加茎粗与叶长、叶宽... 对刺五加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皮刺颜色、叶色、花色、新稍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皮刺密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89.07%。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刺五加茎粗与叶长、叶宽及枝条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对刺五加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将促进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种质资源 变异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瑞奇 柴子舒 +3 位作者 黄锋智 杜金颖 耿艳 常维毅 《特产研究》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研究刺五加总皂苷提取液对多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浓度。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刺五加总皂苷,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总皂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刺五加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59.206mg/g,且刺五加总皂苷提取... 研究刺五加总皂苷提取液对多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浓度。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刺五加总皂苷,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总皂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刺五加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59.206mg/g,且刺五加总皂苷提取物对几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刺五加总皂苷提取液浓度为10mg/m L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环直径为25.3mm,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8.1mm,抑菌作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总皂苷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精油工厂化提取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健惠 安岩 +3 位作者 井桂玲 陈昌健 李峻锋 陆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2期246-247,255,共3页
为确定适合工业连续生产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无梗五加精油生产工艺,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无梗五加进行精油提取,比较4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得率,得出最佳无梗五加精油提取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 为确定适合工业连续生产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无梗五加精油生产工艺,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无梗五加进行精油提取,比较4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得率,得出最佳无梗五加精油提取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无梗五加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精油的得率最高,并得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2 h,在此优化条件下,精油得率平均可达2.13%。本方法所得的精油得率明显高于其他提取方法,且耗时短、所得精油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精油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