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修饰的铜催化剂实现安培级电流电化学还原CO_(2)制C_(2+)产物
1
作者 董雪 孙晓甫 +7 位作者 贾帅强 韩世涛 周达伟 姚婷 王敏 方明慧 吴海虹 韩布兴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铜基电催化剂在CO_(2)还原反应(CO_(2)RR)中产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巨大,是实现碳负排放的一种很有前景的途径。同时,安培级电流是实现多碳(C_(2+))产业化的关键。然而,由于复杂的电子传递过程和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_(2+)... 铜基电催化剂在CO_(2)还原反应(CO_(2)RR)中产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巨大,是实现碳负排放的一种很有前景的途径。同时,安培级电流是实现多碳(C_(2+))产业化的关键。然而,由于复杂的电子传递过程和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_(2+)选择性仍然不令人满意。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碳修饰策略来优化局部环境并调节中间产物在Cu活性位点的吸附。结果表明,Cu-Cx催化剂(x为催化剂中C的原子百分数)能有效催化CO_(2)RR生成C_(2+)产物。特别是在流动池中,Cu-C6%在−0.72 V vs.RHE(相对可逆氢电极)条件下,电流密度可达1.25 A∙cm^(−2),C_(2)H_(4)和C_(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分别可达54.4%和80.2%。原位光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的存在调节了*CO在Cu表面的吸附,降低了C―C耦合的能垒,从而促进了C_(2+)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电催化 多碳产物 绿色化学 安培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化学风化及CO_(2)消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剑 汪磊 +2 位作者 杨雨超 赵泽阳 韩宇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2,共9页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9-2021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连续监测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近50年水化学时空特征演变以及风化速率与CO_(2)消耗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河水一直为弱碱性,pH... 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9-2021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连续监测数据,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究了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近50年水化学时空特征演变以及风化速率与CO_(2)消耗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近5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河水一直为弱碱性,pH为7.59~8.54,TDS含量变化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硅酸盐岩风化速率变化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碳酸盐岩风化速率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流域丰水年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消耗的CO_(2)通量为16.90×10^(10)mol/年,平水年的为10.53×10^(10)mol/年,枯水年的为5.74×10^(10)mol/年,分别占全球大陆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消耗CO_(2)通量的0.80%、0.50%和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化学风化 co_(2)消耗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K_(2)CO_(3)-NaVO_(3)熔盐结构的拉曼光谱和理论计算
3
作者 张一帆 胡宪伟 +1 位作者 于江玉 王兆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NaVO_(3)在Na_(2)CO_(3)-K_(2)CO_(3)熔盐体系中可原位催化电还原CO_(2)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对Na_(2)CO_(3)-K_(2)CO_(3)-NaVO_(3)体系熔盐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电极过程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Gau... NaVO_(3)在Na_(2)CO_(3)-K_(2)CO_(3)熔盐体系中可原位催化电还原CO_(2)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对Na_(2)CO_(3)-K_(2)CO_(3)-NaVO_(3)体系熔盐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电极过程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Gaussian和Molclus程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1073 K下Na_(2)CO_(3)-K_(2)CO_(3)-NaVO_(3)熔盐体系的离子结构.结果表明,在该熔盐体系中,除了存在CO_(3)^(2-)以外,还存在由CO_(3)^(2-)和VO_(3)^(-)发生反应生成的VO_(4)^(3-),而不存在VO_(3)^(-);VO_(4)^(3-)所属C1空间点群,其中V-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对应的拉曼特征峰位于802 cm^(-1)处;随着体系中NaVO_(3)质量分数由5%增加至15%,熔盐中VO_(4)^(3-)的相对含量急剧增加,而CO_(3)^(2-)的相对含量相应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O_(3) Na_(2)co_(3)-K_(2)co_(3)熔盐 拉曼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VO_(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a(IO_(3))_(2 )/PVDF基高能杀菌“三明治”结构薄膜的构建及其燃烧性能机理
4
作者 陈苏杭 唐魁 +5 位作者 谢晓 唐振华 柯香 秦钊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I0006,共11页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铝热剂层活性及其分布结构(层数和厚度)对“三明治”结构薄膜燃烧性能和释能效应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了薄膜各组分间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封装39%5PVDF铝热剂“三明治”结构薄膜比封装10PVDF的燃速高18%~35%,表现出更好的燃烧性能,其中5层薄膜具有最大燃速,二者分别为10.2 cm/s和8.6 cm/s,综合了30PVDF膜层的厚度、低燃速和膜-铝热剂层在界面的传质传热效率的影响;并且多层薄膜的平均火焰温度随着铝热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加。DSC-TG结果表明,Al/Ca(IO_(3))_(2)/PVDF基多层薄膜主要在330~410℃发生Al-Ca(IO_(3))_(2)-PVDF释碘放热反应,Ca(IO_(3))_(2)/PVDF(质量为1.55∶1)在320~350℃的剧烈放热反应和燃烧产物中的AlF 3、CaF 2、CaO等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杀菌多层薄膜 静电喷雾沉积 燃烧性能调控 Al/Ca(IO_(3))_(2)/PVDF “三明治”结构 铝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戊基蒽醌合成优化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国旭 罗昕玥 +2 位作者 刘敏娜 孙京 王贺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4-150,共7页
以2-戊基蒽为原料,分子氧作氧化剂,在N-羟基邻苯二甲酰胺(NHPI)/亚硝酸叔丁酯(TBN)的催化体系下高效地制备了2-戊基蒽醌化合物。通过考察催化剂、引发剂、溶剂、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以96.5%的收率得到了2-戊... 以2-戊基蒽为原料,分子氧作氧化剂,在N-羟基邻苯二甲酰胺(NHPI)/亚硝酸叔丁酯(TBN)的催化体系下高效地制备了2-戊基蒽醌化合物。通过考察催化剂、引发剂、溶剂、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以96.5%的收率得到了2-戊基蒽醌。随后测定了2-戊基蒽醌在1,2,4-三甲苯中的溶解度,并用经典热力学方程Apelblat方程、λh方程、Van't Hoff方程及NRTL方程进行拟合,采用平均相对偏差和均方根偏差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NRTL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最后通过蒽醌法对其生产双氧水的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2-戊基蒽醌在循环使用5次之后氢效值仍然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戊基蒽醌 氧气 氧化反应 溶解度 氢效测试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O-GeO_(2)二元系功能晶体的熔体微结构的拉曼光谱定量研究
6
作者 赵玉帆 尤静林 +7 位作者 王世祥 刘国鹏 夏翔 解迎芳 盛美琴 徐飞燕 TANG Kai LU Limi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3-1544,共12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Li_(4)GeO_(4)、Li_(6)Ge_(2)O_(7)、Li_(2)GeO_(3)和Li_(2)Ge_(2)O_(5)四种Li_(2)O-GeO_(2)二元系晶体,并通过原位高温拉曼光谱技术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晶态到熔态的结构演变过程以及熔体微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Li_(4)GeO_(4)、Li_(6)Ge_(2)O_(7)、Li_(2)GeO_(3)和Li_(2)Ge_(2)O_(5)四种Li_(2)O-GeO_(2)二元系晶体,并通过原位高温拉曼光谱技术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晶态到熔态的结构演变过程以及熔体微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Li_(4)GeO_(4)、Li_(6)Ge_(2)O_(7)和Li_(2)GeO_(3)熔体分别由[GeO_(4)]^(4-)、[Ge_(2)O_(7)]^(6-)、[GeO_(3)]^(2-)和Li^(+)构成,而Li_(2)Ge_(2)O_(5)晶体在升温至熔融状态过程中由[GeO_(4)]^(4-)四面体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逐渐向更小的[Ge_(3)O_(9)]^(6-)三元环递变。另外,通过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对团簇结构单元进行了设计、优化和计算,并将理论计算模拟与实验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校正熔体实验拉曼光谱的新方法。我们通过引入精细结构概念并利用高斯函数对拉曼光谱中[GeO_(4)]^(4-)四面体非桥氧的伸缩振动包络峰进行了分峰解谱,得到了这4种晶体在熔融状态下的不同结构(Qi,i表示每个[GeO_(4)]^(4-)四面体中桥氧的个数,i=0~4)单元含量的定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O-GeO_(2)晶体 高温拉曼光谱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微结构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CO^(2-)_3替换磷灰石固溶体晶体化学的FTIR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志良 王大伟 +2 位作者 刘羽 张昱 胥焕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9-953,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O2 -3替换的磷灰石固溶体 ,利用FTIR结合XRD对其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均相沉淀法制备的碳羟磷灰石 (CHAP)属B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OH]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HAP属A型...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O2 -3替换的磷灰石固溶体 ,利用FTIR结合XRD对其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均相沉淀法制备的碳羟磷灰石 (CHAP)属B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OH]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HAP属A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 ;固相反应法制备的碳氟磷灰石 (CFAP)属B型替换 ,其替换方式是 [CO3·F]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sol gel法制备的CHAP属AB混合型替换 ,其Ψ3分裂为Ψ3 1 ,Ψ3F,Ψ3 4 。高斯函数法拟合表明Ψ3F 峰是A型替换的Ψ3 2 与B型替换的Ψ3 3的叠合。当WCO2 -3<3 34%时 ,随CO2 -3含量增加 ,A型替换量增大 ,且当WCO2 -3=3 34%时达最大值 ,当 3 34% <WCO2 -3<7 5 2 %时 ,随CO2 -3含量增加 ,B型替换量增大 ,且当WCO2 -3=7 5 2 %时亦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离子替换 固溶体 晶体化学 FTIR 碳酸根 人工骨材料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助剂促进的Rh/SiO_2催化剂上CO+H_2反应合成C_2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伟 罗洪原 +4 位作者 周焕文 林培滋 黄世煜 吴治华 林励吾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了稀土促进剂对CO+H2合成二碳含氧化合物的Rh/SiO2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用TPR、H2-TPD。
关键词 稀土助剂 乙醇 乙酸 合成气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H)_2-CaCO_3复合粉体粉磨过程中的机械化学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顾华志 洪彦若 +2 位作者 汪厚植 孙加林 秦文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CaCO3原料中,利用机械化学法对CaCO3进行Ca(OH)2包覆和活化,借助SEM,TEM,XRD,IR和BET及TG-DSC等手段,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对复合粉体表面性质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可导致复合粉体颗粒细化,比表面积增大,晶粒变小,晶格畸变... 在CaCO3原料中,利用机械化学法对CaCO3进行Ca(OH)2包覆和活化,借助SEM,TEM,XRD,IR和BET及TG-DSC等手段,研究机械活化时间对复合粉体表面性质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可导致复合粉体颗粒细化,比表面积增大,晶粒变小,晶格畸变,并趋于无定形化,但活化时间过长,Ca(OH)2脱羟反应温度提前,粉体机械化学过程中累积的能量部分释放,使晶粒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H)2-Caco3 复合粉体 粉磨 机械化学效应 行星磨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COX-2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忻 胡志英 +2 位作者 赵剑虹 侯丽辉 吴效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355-357,I0014,共4页
为研究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 为研究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ye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以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体移植法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鸦胆子油乳腹腔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异位囊肿消失情况,并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中COX-2表达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能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能抑制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表达。由此得出结论:鸦胆子油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囊肿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环氧合酶-2 免疫组化 蛋白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发射光谱与动力学计算的非热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玉民 卢钱程 +5 位作者 雷文涛 岳文静 张兵 黄文捷 赵永椿 张军营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4-67,共14页
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制合成气是实现2种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的新兴技术途径。综合采用发射光谱分析、反应动力学计算和连续质谱对常温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非热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反应途径进行探索。比功率S EI为52 ... 非平衡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制合成气是实现2种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的新兴技术途径。综合采用发射光谱分析、反应动力学计算和连续质谱对常温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非热等离子体重整CO_(2)-CH_(4)反应途径进行探索。比功率S EI为52 J/cm^(3)时,可得到CH_(4)和CO_(2)转化率最大分别为22.8%和9.4%。稳态气相产物连续质谱在线分析表明,C_(2)H_(4)为C_(2)烃生成重要中间体,CH_(4)比例越高C_(2)烃生成量越大,且按C_(2)H_(6)<C_(2)H_(4)<C_(2)H_(2)顺序升高。发射光谱检测到·CH、·C_(2)自由基和CO、CO_(2)^(+)特征谱线,·CH相对强度随比功率增加明显降低,CO_(2)^(+)相对强度变化较小。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C_(2)和C_(3)产物生成消耗途径,发现89.2%C_(2)H_(6)来自复合反应CH_(3)+CH_(3)(+M)C_(2)H_(6)(+M),78.9%C_(2)H_(4)主要由CH_(4)+CHC_(2)H_(4)+H和C_(2)H_(3)+H(+M)C_(2)H_(4)(+M)反应生成,61.1%C_(2)H_(2)受电子碰撞反应影响形成,C_(2)产物形成遵循路径:CH_(4)→C_(2)H_(6)→C_(2)H_(4)→C_(2)H_(2)。电子碰撞离解CO_(2)反应e+CO_(2)CO+O^(-)是CO重要形成途径,而CH_(3)+CH_(4)C_(2)H_(5)^(+)+H_(2)反应和电子碰撞解离CH_(4)是H_(2)关键生成路径。研究表明,动力学模拟结合发射光谱可为合理揭示DBD重整CO_(2)-CH_(4)过程复杂反应机理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等离子体 co_(2)-CH_(4)重整 发射光谱 反应机理 化学动力学模型 等离子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a^(2+)─F~-─H_2O系的环境化学
12
作者 彭铁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6-68,共3页
用CO2─Ca2+─F-─H2O系来模拟富钙地球化学环境,导出公式Lg〔F-〕+LgB(12),将此式用于含氟水的处理等。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钙离子 氟离子 环境化学 含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NiCo_(2)S_(4)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佳 刘杰 +4 位作者 程思远 刘璐 陈星 邓正华 谢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2-978,共7页
以导电碳布(CC)为基底,以NiCl_(2)·6H_(2)O、CoCl_(2)·6H_(2)O为原料,以Al(NO_(3))_(3)·9H_(2)O为Al源,通过两步水热法成功在CC上生长Al掺杂的NiCo_(2)S_(4)复合材料(CC@Al-NiCo_(2)S_(4)).采用SEM、XRD、TEM和XPS对其... 以导电碳布(CC)为基底,以NiCl_(2)·6H_(2)O、CoCl_(2)·6H_(2)O为原料,以Al(NO_(3))_(3)·9H_(2)O为Al源,通过两步水热法成功在CC上生长Al掺杂的NiCo_(2)S_(4)复合材料(CC@Al-NiCo_(2)S_(4)).采用SEM、XRD、TEM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CC@NiCo_(2)S_(4)电极和CC@Al-NiCo_(2)S_(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C@Al-NiCo_(2)S_(4)具有中空纳米管结构,该结构可以提供大量反应活性位点;Al主要以Al^(3+)的形式存在于CC@NiCo_(2)S_(4)中,可以提高CC@NiCo_(2)S_(4)的导电性.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CC@NiCo_(2)S_(4)电极和CC@Al-NiCo_(2)S_(4)电极的比电容分别为844.5和1515.8 F/g;在电流密度为6 A/g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CC@Al-NiCo_(2)S_(4)电极的电容保持率高达87.8%,表明Al掺杂能够显著提高CC@NiCo_(2)S_(4)的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S_(4) AL掺杂 中空纳米管 水热法 超级电容器 有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杂质气态CO_(2)环境中X65钢腐蚀行为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冲 刘建新 +4 位作者 孙建波 李晗 赵智 林学强 王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通过腐蚀模拟实验、表面分析技术及水化学模拟计算与腐蚀预测等方法,研究含O_(2)、SO_(2)和H_(2)S杂质的气态CO_(2)环境中X65钢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X65钢在富CO_(2)相和富H_(2)O相中的腐蚀差异,并探讨杂质对X65钢腐蚀机制的影响。结果... 通过腐蚀模拟实验、表面分析技术及水化学模拟计算与腐蚀预测等方法,研究含O_(2)、SO_(2)和H_(2)S杂质的气态CO_(2)环境中X65钢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X65钢在富CO_(2)相和富H_(2)O相中的腐蚀差异,并探讨杂质对X65钢腐蚀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CO_(2)相中X65裸钢具有更高的初始腐蚀速率,但随着腐蚀进行,X65钢在富H_(2)O相中的腐蚀更为严重;在两种环境中X65钢的腐蚀过程均由CO_(2)和杂质的直接腐蚀效应、杂质的交互作用及腐蚀膜的氧化作用共同控制;而两种环境中X65钢腐蚀速率及腐蚀膜沉积状态不同的原因在于杂质对二者液相化学环境、阴极过程及腐蚀膜特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气态co_(2) 杂质 腐蚀 水化学 腐蚀产物 X6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诱导肼类燃料低温反应机理研究
15
作者 陈睿哲 刘永峰 +2 位作者 王龙 毕贵军 宋金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7-435,I0011,共10页
为研究CO_(2)诱导肼类燃料在低温下的反应机理,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肼(N_(2)H_(4))、甲基肼(MMH)和偏二甲肼(UDMH)在不同温度下与CO_(2)的反应过程与势能面进行了分析。利用分子平均局部离子化能(ALIE)与福井函数/双描述符预测了N_(2)H_... 为研究CO_(2)诱导肼类燃料在低温下的反应机理,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肼(N_(2)H_(4))、甲基肼(MMH)和偏二甲肼(UDMH)在不同温度下与CO_(2)的反应过程与势能面进行了分析。利用分子平均局部离子化能(ALIE)与福井函数/双描述符预测了N_(2)H_(4)、MMH和UDMH的反应活性位点,通过过渡态理论获得不同肼类燃料与CO_(2)反应的路径,构建其通道势能面,根据高精度能量获得宽温度范围下热力学参数与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N_(2)H_(4)活性位点为N,MMH活性位点为与甲基相连的N,UDMH活性位点为氨基中的N;CO_(2)诱导肼类燃料低温反应的主要产物为肼羧酸,该反应为低温正向、高温逆向反应,这与常规燃料反应呈现相反的特点;在10 MPa压力下,N_(2)H_(4)的正逆向反应转变温度最小,约为400 K,MMH的正逆向反应转变温度约为460 K,而UDMH很难与CO_(2)反应;肼类燃料与CO_(2)的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MMH反应速率常数最大,在10 MPa、453 K环境下k为3.51×10^(-8)L/(s·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肼类燃料 co_(2)诱导 活性位点 肼(N_(2)H 4) 甲基肼(MMH) 偏二甲肼(UDM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参与电化学构筑C—N键制备重要化学品
16
作者 王茹涵 贾顺涵 +2 位作者 吴丽敏 孙晓甫 韩布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2-212,共11页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C1资源.通过构筑C—N键制备重要化学品在化工、生物合成及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碳中和与绿色化学理念的不断深化,电化学构筑C—N键的策略也因其环保、低碳、简单及绿色等优势而受到关注... 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C1资源.通过构筑C—N键制备重要化学品在化工、生物合成及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碳中和与绿色化学理念的不断深化,电化学构筑C—N键的策略也因其环保、低碳、简单及绿色等优势而受到关注.同时,由于化石燃料不断消耗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重要化学品及燃料的绿色合成也成为科技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归纳了CO_(2)参与构建C—N键制备重要化学品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催化体系构建、反应过程和机理的角度对电化学合成尿素、酰胺和胺进行了综述;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电催化 C—N耦合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催化剂Pd-Coy/Al2O3的协同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继阳 王红琴 +3 位作者 周伟 初铭月 安霓虹 戴云生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3,共7页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金属Pd/Al_2O_3催化剂和双金属Pd-Coy/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催化2-乙基蒽醌加氢反应。利用N2吸脱附、ICP-AES、XRD、CO化学吸附、TEM、EDX、XPS等表征催化剂的比表面、物相结构以及电子结构。加氢结果发现与单...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金属Pd/Al_2O_3催化剂和双金属Pd-Coy/Al_2O_3催化剂,并用于催化2-乙基蒽醌加氢反应。利用N2吸脱附、ICP-AES、XRD、CO化学吸附、TEM、EDX、XPS等表征催化剂的比表面、物相结构以及电子结构。加氢结果发现与单金属Pd/Al_2O_3催化剂相比,双金属Pd-Co0.2/Al_2O_3催化剂加氢效率从11.8 g/L提高到13.5 g/L,选择性从87.2%提高到95.2%。从XPS表征结果发现,催化剂掺杂Co后,一部分Pd颗粒将电子转移到氧化的Co上,形成Pd-Coδ+结构。由羰基活化机理可知,Coδ+吸附C=O中氧的孤对电子,活化C=O,使得C=O加氢反应变得更容易,从而Pd-Co催化剂表现出高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2-乙基蒽醌 加氢 催化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SO_(4))_(3)催化热解油转化生产酯类燃料
18
作者 罗丹 夏淑倩 +4 位作者 郭丽潇 韩建荣 蒋可为 郝全爱 李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的存在是制约热解油直接用作生物燃料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Al_(2)(SO_(4))_(3)催化剂将这些不稳定成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的途径。首先,分别以单模型化合物左旋葡萄糖或乙酸为原料,考察各种金属... 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的存在是制约热解油直接用作生物燃料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采用Al_(2)(SO_(4))_(3)催化剂将这些不稳定成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的途径。首先,分别以单模型化合物左旋葡萄糖或乙酸为原料,考察各种金属硫酸盐催化其转化制备乙酰丙酸乙酯或乙酸乙酯的能力,筛选出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剂;其次,以左旋葡萄糖和乙酸的模型混合物为原料,探究Al_(2)(SO_(4))_(3)催化同时转化制备酯类的最佳反应条件;最后,以真实热解油为原料,验证Al_(2)(SO_(4))_(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酯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酯化后热解油中大部分酸、糖、醛消失,同时产生大量的酯和缩醛,酯类和缩醛类占改性热解油总色谱面积的39.5%。Al_(2)(SO_(4))_(3)能有效将热解油中的酸类、糖类等不稳定组分酯化为燃料类化合物,可为热解油转化制备生物燃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热解油 乙酰丙酸乙酯 乙酸乙酯 Al_(2)(SO_(4))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Mn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综合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伊廷锋 张楠 +2 位作者 朱彦荣 王鹏飞 柳宗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9,共8页
设计了水系锌离子电池δ-Mn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综合教学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水钠锰矿型δ-MnO_(2)材料,借助XRD、SEM和HRTEM等现代检测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利用电化学性能表征培养学生... 设计了水系锌离子电池δ-Mn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综合教学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水钠锰矿型δ-MnO_(2)材料,借助XRD、SEM和HRTEM等现代检测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利用电化学性能表征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水系锌离子电池水钠锰矿型δ-MnO_(2)正极材料形貌设计这一科技前沿进展,设计的这一综合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电化学综合实验,能够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达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δ-MnO_(2) 物理化学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V_(3)O_(7)•H_(2)O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印刷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2
20
作者 涂倩 王婧璐 +4 位作者 郑茵茵 林宝莹 张强 刘善培 陈良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4-1091,1160,共9页
以V2O5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V_(3)O_(7)•H_(2)O纳米棒,采用SEM、XRD、EDS、XPS和FTIR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以V_(3)O_(7)•H_(2)O纳米棒为电极材料,探究了丝网印刷工艺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此电极组装超级电容器并评价了其电... 以V2O5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V_(3)O_(7)•H_(2)O纳米棒,采用SEM、XRD、EDS、XPS和FTIR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以V_(3)O_(7)•H_(2)O纳米棒为电极材料,探究了丝网印刷工艺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此电极组装超级电容器并评价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丝网印刷电极比电容可达268.0 F/g(电流密度为0.3 A/g),经过5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5.9%,优于涂抹电极的比电容(246.0 F/g)和电容保持率(68.0%),这得益于丝网印刷的油墨规则排列的结构。组装的纽扣超级电容器也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比电容和电容保持率为134.2 F/g(0.5 A/g电流密度)和91.2%(5000次充放电循环),且当能量密度为22.0 W·h/kg时,功率密度最高可达4125.0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氧化三钒 纳米棒 丝网印刷 纽扣超级电容器 有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