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肾移植术治疗患儿复杂肾动脉瘤1例
1
作者 余磊 杨文博 +1 位作者 杨宇帆 王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399,共4页
自体肾移植术(renal autotransplantation,RA)对于无法通过腔内介入治疗的一些复杂的肾血管性疾病(如复杂性肾动脉瘤、肾动脉畸形等)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对特殊类型的肾复杂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利用自... 自体肾移植术(renal autotransplantation,RA)对于无法通过腔内介入治疗的一些复杂的肾血管性疾病(如复杂性肾动脉瘤、肾动脉畸形等)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对特殊类型的肾复杂血管疾病的血管重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利用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替代肾动脉或肾静脉完成自体肾移植术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肾移植 肾动脉 腹主动脉瘤 复杂肾动脉瘤 离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主动脉修复术中瘤腔内填充α-氰基丙烯酸酯预防术后内漏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张原 石朝海 +1 位作者 王亮 陈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6-742,共7页
目的评估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患者中腔内主动脉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预防性栓塞瘤腔以预防Ⅱ型内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9年1月... 目的评估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患者中腔内主动脉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预防性栓塞瘤腔以预防Ⅱ型内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进行EVAR的A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36例患者(试验组)在EVAR中行动脉瘤囊内预防性注射NBCA栓塞瘤腔,38例患者(对照组)行标准EVAR治疗。收集上述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动脉瘤直径、住院费用、手术时长、支架类型、麻醉类型等)。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内漏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随访期间内漏相关的再干预率、不良事件以及死亡率等。结果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直径[55.46(15.60)mmvs 63.15(24.00)mm]、基础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无并发症,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Ⅱ型内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vs 21.05%,P<0.01);6个月时,两组Ⅱ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82%vs 28.95%,P<0.01);12个月时,两组Ⅱ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82%vs 31.43%,P<0.01)。试验组中进行了4次再干预,其中1次与Ⅱ型内漏相关,对照组进行了8次再干预,其中6次与Ⅱ型内漏相关,两组总的再干预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4),试验组的Ⅱ型内漏相关的再干预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6)。结论在EVAR中预防性向AAA囊内注射NBCA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减少中早期Ⅱ型内漏的发生,防止EVAR后囊增大,对再干预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没有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对比剂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内漏 栓塞 Α-氰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3
作者 柴玥 邵洪明 +3 位作者 吴文斌 韩婷 王培 庄春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0-797,共8页
腹主动脉瘤是发生于主动脉膈下段的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全层不可逆性扩张,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结构变异以及免疫失衡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病的病理改变... 腹主动脉瘤是发生于主动脉膈下段的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全层不可逆性扩张,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结构变异以及免疫失衡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基质弹性纤维降解以及平滑肌细胞死亡。瘤体破裂是其最危险的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手术仍是该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干预手段,存在一定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对小型腹主动脉瘤尽早进行干预、延缓瘤体扩张进程、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是目前药物和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药物的临床研究及新靶点、新技术的运用进行总结,为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干预策略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血清淀粉酶增高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徐晓艳 胡智飞 +2 位作者 刘峰 殷健瀚 郭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血清淀粉酶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62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血淀粉酶检查结果分为淀粉酶升高组(>...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血清淀粉酶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62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血淀粉酶检查结果分为淀粉酶升高组(>150 U/L)和非升高组(≤150 U/L)。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淀粉酶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血淀粉酶升高54例(3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收缩压、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后,术前尿素水平与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独立相关(OR=1.69,95%CI:1.085~2.650)。结论 术前尿素水平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淀粉酶增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淀粉酶增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动脉瘤腔血栓机化术治疗巨大破裂腹主动脉瘤1例
5
作者 李卫校 张恒 +7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张克伟 王恒 田琨 史云霞 翟水亭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腹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瘤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腹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瘤颈长度2.2 cm,诊...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腹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腹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瘤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腹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瘤颈长度2.2 cm,诊断为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凝血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p21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对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陈啸 王晋军 +3 位作者 张林林 郭莲莲 张中旺 张娟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p21(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p21)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Hippo-Yes-associated protein, Hippo-YAP)信号通路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形成的影响。方法 C57BL/6 ApoE-/-通过皮下...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p21(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p21)调控Hippo-Yes相关蛋白(Hippo-Yes-associated protein, Hippo-YAP)信号通路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形成的影响。方法 C57BL/6 ApoE-/-通过皮下植入渗透性微泵构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小鼠AAA模型。将C57BL/6 ApoE-/-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LncRNA p21阴性对照组(sh-NC)、LncRNA p21敲低组(sh-LncRNA p21)。HE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VVG)观察血管形态变化;qRT-PCR检测LncRNA p2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TIMP-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yclinD1及Hippo-YAP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小鼠血管弹力纤维断裂紊乱,出现明显损伤,且LncRNA p21、MMP-2、MMP-9、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P<0.01),TIMP-1、cyclinD1和YAP、TAZ表达均降低(P<0.01)。与model组相比,sh-LncRNA p21组小鼠血管弹力纤维断裂及损伤程度减轻,LncRNA p21、MMP-2、MMP-9、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TIMP-1、cyclinD1和YAP、TAZ表达均增加(P<0.01)。结论 LncRNA p21能够促进小鼠AAA形成,其机制与调控Hippo-YAP信号、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长链非编码RNA p21 Hippo-Yes相关蛋白通路 凋亡 增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与细胞焦亡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欣 唐红悦 +2 位作者 郭畅 马冬 张明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作为一种隐匿型致死性疾病,其背后的发展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已经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表型转换和细胞焦亡(cell pyroptosis)是与AAA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两...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作为一种隐匿型致死性疾病,其背后的发展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已经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表型转换和细胞焦亡(cell pyroptosis)是与AAA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两种生物学过程,可能会成为揭示AAA发生机制的重要学说,为AA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将通过介绍VSMCs表型转换和细胞焦亡与AAA之间的调控关系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表型转换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腹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1a的上调通过PTEN/PI3K/AKT信号轴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动脉瘤的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国新 郭畅 +2 位作者 唐红悦 刘欣 张明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0-358,共9页
目的:研究miR-301a通过PTEN/PI3K/AKT信号轴调节巨噬细胞M1极化加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腹动脉瘤(AAA)进展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中,8~10周龄ApoE^(-/-)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01a过表达组,输注生理盐水(saline)为对照... 目的:研究miR-301a通过PTEN/PI3K/AKT信号轴调节巨噬细胞M1极化加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腹动脉瘤(AAA)进展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中,8~10周龄ApoE^(-/-)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01a过表达组,输注生理盐水(saline)为对照组(n=15),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建成AAA模型(n=45);THP-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agomir NC组、AngⅡ+miR-301a agomir组和AngⅡ+miR-301a agomir+LY(LY294002)组;使用生物信息学、ELISA、Western blot、qRT-PCR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研究miR-301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动脉瘤进展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A模型组的miR-301a表达上调,主动脉直径增粗,miR-301a的过表达显著增加了动脉直径;TargetScan7.2数据库预测miR-301a与PTEN 3’-UTR之间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PTEN是THP-1巨噬细胞中miR-301a的直接靶标;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和NF-κB信号的通路可能是巨噬细胞向M1极化的关键通路;体内、体外实验证明miR-301a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动脉瘤进展。此外,miR-301a联合MMP-9可作为预测动脉瘤破裂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结论:miR-301a通过PTEN/PI3K/AKT途径促进巨噬细胞的M1极化,从而加速动脉瘤的进展,在AAA的疾病进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miR-301a 核转录因子ΚB 巨噬细胞极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OXO1基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琳茹 张晶 +2 位作者 赵冬婵 王晋军 胡文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对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9例AAA患者动脉瘤组织(AAA组)及邻近正常主动脉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基因对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9例AAA患者动脉瘤组织(AAA组)及邻近正常主动脉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自噬溶酶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动脉瘤组织中FOXO1及自噬相关蛋白卷曲螺旋肌球蛋白样B细胞淋巴瘤2(Bcl-2)结合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α(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并采用FOXO1 siRNA(si-FOXO1)及其阴性对照(si-NC)慢病毒感染hVSMCs,10μmol·L^(-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联合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进行干预,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si-NC组、AngⅡ+si-FOXO1组、AngⅡ+si-NC+Rap组和AngⅡ+si-FOXO1+Rap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OXO1、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eclin1、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A组动脉瘤组织中FOXO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P<0.05),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hVSMCs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MMP-2和MMP-9水平升高(P<0.05),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Bcl-2和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ngⅡ+si-NC组比较,AngⅡ+si-FOXO1组hVSMCs增殖活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上清中MMP-2和MMP-9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Bcl-2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ngⅡ+si-FOXO1组比较,AngⅡ+si-FOXO1+Rap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MMP-2和MMP-9水平升高(P<0.05),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FOXO1基因沉默可能通过降低自噬水平来提高AngⅡ暴露下hVSMCs增殖活性,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参与AAA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叉头框转录因子O1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阻断联合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
10
作者 赵世录 栾景源 +4 位作者 冯琦琛 刘启佳 杨广鑫 贾子昌 庄金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联合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联合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EVAR术且术中全程球囊阻断联合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救治的16例rAA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2~85岁,中位年龄70.5岁。记录其术前急救(到院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平均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救治成功率、围手术期(30 d)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瘤体最大直径及体积变化。结果:技术成功率100.0%(16/16),1例术后6 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救治成功率93.8%(15/16)。术前急救时间平均(53.3±6.2)min,手术时间(89.9±17.1)min,ICU停留时间(1.7±0.8)d,住院时间(7.8±1.3)d,术中球囊阻断时间27~41 min,平均(32.4±4.1)min,术后存活15例患者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恶化。术后1例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经CT穿刺引流好转。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第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余14例中发生Ⅱ型内漏1例,无其他类型内漏发生。14例患者的瘤体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44.6±8.0)mm vs.(66.0±15.5)mm,P<0.001],12例有完整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结果的患者中,瘤体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311.7±170.3)mm^(3)vs.(168.6±68.1)mm^(3),P<0.05]。结论:EVAR术中全程球囊阻断联合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能降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及内漏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腹主动脉瘤 球囊阻断 凝血酶 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消退期组织学特征观察
11
作者 李濛 刘浩乐 +6 位作者 魏盼盼 李可心 吴海滨 侯海雯 刘恩岐 李艳奎 赵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目的确定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AAA)到达消退期的时间点,观察AAA消退期的组织学特征。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手术游离腹主动脉,进行血管腔内输注PPE诱导AAA。测量小鼠术前、术后14 d(AAA到达平台期的时间点)和术后56 d(... 目的确定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AAA)到达消退期的时间点,观察AAA消退期的组织学特征。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手术游离腹主动脉,进行血管腔内输注PPE诱导AAA。测量小鼠术前、术后14 d(AAA到达平台期的时间点)和术后56 d(AAA消退期时间点)腹主动脉直径,比较分析术后14 d和术后56 d动脉瘤病变部位组织学特征。结果与正常腹主动脉相比,PPE输注14 d组和56 d组,腹主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直径增长率分别为147%和155%)。PPE输注后14 d,动脉瘤病变部位显微镜镜下可见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耗竭和炎症细胞弥散浸润等典型的AAA特征。在PPE输注后56 d组,虽然动脉直径没有明显变化,但组织学可见弹力纤维部分修复,新生平滑肌细胞补充至损伤的中膜,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消退,外膜新生血管减少,呈现出疾病消退期的显著特征。结论在PPE诱导的小鼠AAA模型中,术后56 d是观察动脉瘤消退的合适时间点,动脉瘤病变消退的组织学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消退 弹性蛋白酶 小鼠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转化应用
12
作者 夏聪聪 刘浩乐 +2 位作者 侯海雯 刘恩岐 赵四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0-538,共9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极高,该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AAA表现为中膜平滑肌细胞耗竭、弹力纤维断裂和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极高,该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组织病理学上,AAA表现为中膜平滑肌细胞耗竭、弹力纤维断裂和退化、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管局部炎症反应等。目前,临床上AAA的治疗多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缺乏药物治疗手段,这也与致病机制迄今未被完全阐明有关。目前AAA动物模型主要以啮齿类实验动物(小鼠、大鼠)为主,也有部分中、大型实验动物(如兔、豚鼠、犬和猪等)。在造模方法上,主要包含弹性蛋白酶动脉腔内灌注法、血管紧张素Ⅱ输注法、氯化钙涂抹法和血管组织移植法等。部分药物或手术AAA模型由于前期诱导刺激的停止,诱导后动脉瘤病变趋于稳定。开发允许AAA持续发展,甚至可以在人为刺激下诱导破裂的,更符合人动脉瘤发展规律的模型是今后的造模研究方向之一。实验动物模型是阐明AAA发病机制、开发治疗动脉瘤新药和评价相关治疗策略安全性的重要研究工具。因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AAA造模方法和其在临床前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动物模型 猪胰弹性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正龚 万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7-1154,共8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外科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目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围术期死亡率低等优势广泛用于AAA治疗[1]。但EVAR远期...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外科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目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围术期死亡率低等优势广泛用于AAA治疗[1]。但EVAR远期优势逐渐丧失,主要原因是术后二次干预率较高。内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二次干预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各型内漏的处理仍存在分歧。该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EVAR术后内漏的原因、危险因素、处理方法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并发症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多种重建方法在腹主动脉瘤术前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小勇 黄连军 +3 位作者 濮欣 董继伟 李杰 晏子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种重建方法对腹主动脉瘤(AAA)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75例AAA患者的MSCTA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61例成功实施血管腔内修复(EVAR)术患者的MSCT...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多种重建方法对腹主动脉瘤(AAA)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共75例AAA患者的MSCTA资料,并对比分析其中61例成功实施血管腔内修复(EVAR)术患者的MSCTA及术中DSA资料。应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分别测量EVAR术相关各解剖学数据,并对照DSA测量数据,比较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①12例(12/75,16.0%)行外科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2/75,2.7%)临床定期随诊,未行手术治疗,61例(61/75,81.3%)行EVAR术治疗。②行EVAR术治疗的61例患者中,Ⅰ型仅2例(3.2%,2/61);Ⅱ型44例(72.3%,44/61),其中Ⅱa型27例、Ⅱb型11例、Ⅱc型6例;Ⅲ型15例(24.5%,15/61)。③对比61例行EVAR术病例的术中DSA数据和MSCTA数据,近端瘤颈长度、内径,瘤体长度,远端瘤颈长度、内径,髂总动脉长度、内径等各测量值差异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0.427,P=0.653~0.999),以DSA测量值为参考标准,应用Bland And Altman方法计算3种重建方法测量数值的偏倚在0.00~1.70。结论采用VRT重建图像观察AAA与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MPR重建图像测量血管内径,MIP重建图像测量血管长度和血管走行角度,CPR重建图像观察血管及分支管腔内及管壁情况,合理应用MSCTA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准确、直观显示AAA的形态学变异、腔内精确结构及分支血管关系,精确测量AAA与治疗相关的主要径线,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腹部 计算机断层 腔内隔绝术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65例经验 被引量:23
15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6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佟铸 郭建明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7,23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支架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包俊敏 景在平 +5 位作者 赵志青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冯睿 黄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136例AAA实施了EVE ,导入动脉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导入动脉不良 (包括动脉冗长扭曲、直径过细、局部狭窄或闭塞 ...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 (EVE)中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的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对 136例AAA实施了EVE ,导入动脉主要相关并发症有导入动脉不良 (包括动脉冗长扭曲、直径过细、局部狭窄或闭塞 )、导入动脉阻控过久、导入动脉毁损或破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了经髂动脉导入、导丝牵引技术、球囊扩张、主 单髂型移植物、不完全导入动脉阻断法、导入动脉修复重建等多种技术和处理方法。结果  4 1例导入动脉不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12 3例采用导入动脉不完全阻断法 ,未发生下肢缺血并发症 ;全组因导入动脉相关并发症死亡 2例。结论 重视术前对导入动脉的评估 ,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导入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几何形态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蔡彦 许世雄 +4 位作者 景在平 梅志军 廖明芳 陆清声 袁良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不同形态学对瘤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估动脉瘤的破裂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动脉瘤影像学上的特点建立不同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周期性脉动速度入流、刚性壁面以及血液为牛顿流体的...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不同形态学对瘤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估动脉瘤的破裂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动脉瘤影像学上的特点建立不同几何形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周期性脉动速度入流、刚性壁面以及血液为牛顿流体的条件下,对一个心动周期内瘤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几何形态腹主动脉瘤内血液动力学。结果非轴对称模型可造成相对较大的壁面剪应力;带有峰值偏移和曲率半径偏转的腹主动脉瘤,瘤内漩涡的发展变化会随着几何形态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结论腹主动脉瘤内流场特征的变化受到不同形态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几何形态 血液动力学 三维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左尚维 隗瑛琦 +7 位作者 陈峰 陈大方 吴涛 刘括 孙可欣 隽娟 熊江 郭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分别以医院和社区为基础纳入研究对象。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住院部序贯纳入AA...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分别以医院和社区为基础纳入研究对象。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住院部序贯纳入AAA患者,每一名AAA患者与两名分别来自同一医院和北京市房山区某社区且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非AAA患者组成一个对子。使用统一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行为因素;使用标准化方法接受一般体格检查、腹主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腹主动脉瘤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个病例/对照对子合计465名研究对象,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有高血压能够显著增加AAA的发生风险(OR=1.88,95%CI 1.12~3.18; P=0.02),吸烟是AAA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AAA的发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5.23倍(95%CI 2.44~11.23);血脂异常( OR=2.61,95%CI 1.45~4.7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OR=2.43,95%CI 1.37~4.31)和同型半胱氨酸(OR=2.73,95%CI 1.61~4.65)过高与腹主动脉瘤具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吸烟是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腹主动脉瘤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保留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谷涌泉 刘一人 +5 位作者 郭连瑞 郭建明 佟铸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R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包括腔内髂分支支架技术、三明治技术、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喇叭口技术、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腔内分流技术(反向"烟囱"技术)以及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文就此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髂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冉 任梦 +2 位作者 李瑶 崔杏杏 王婧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高危的血管退化性疾病之一,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由于薄弱的动脉管壁无法承受血流冲击,导致动脉瘤壁破裂,引起的猝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高危的血管退化性疾病之一,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由于薄弱的动脉管壁无法承受血流冲击,导致动脉瘤壁破裂,引起的猝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对腹主动脉瘤认识的进步,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增多,该疾病的确诊率已大大提高,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吸烟、性别、氧化应激、基质蛋白酶、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最新的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腹主动脉瘤与白细胞相关的炎症反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白细胞的相关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